真正闪电战中的两个亮点

真正闪电战中的两个亮点

法国战局


希特勒军事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摧毁法国这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使德国蒙羞的敌人。入侵低地国家只不过是吸引盟军离开阵位的圈套,是德军发起致命一击——从阿登山区发起装甲冲刺——的准备。


战争在西线打响后,德军部队迅速通过了荷兰和比利时边界。正如盟军所料,雄伟坚固的埃本埃马尔钢筋混凝土堡垒落入了德军精锐伞兵部队之手,这支部队是通过滑翔机降落在堡垒屋顶之上的。然而,冯·博克将军率领的B集团军群的30个师实际上只是佯攻,其目的是使盟军相信德国正在按照在过去战争中曾经使用且失败过的相同计划行动。


在阿登山区的突破


真正的重磅出击是从阿登山区发起的。在这里,德军集结了冯·龙德施泰特将军率领的A集团军群的44个师,包括冯·克莱斯特的7个装甲师,德军计划从此地对盟军发起出其不意的攻击。法国的大批部队都驻扎在广大的马其诺防线内,以阻止从德法边境发起的攻击。但是,马其诺防线并没有覆盖比利时边界,因为法国决策者认为从阿登山区对法国进行大规模攻击是不可能的。


真正闪电战中的两个亮点

▲ 军最高统帅部最初估计德军至少需要4天时间才能够从色当附近渡过马斯河,但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仅仅用了不到24个小时便从东岸渡河成功。


德国的计划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德军装甲师忐忑不安地以密集的纵队阵形沿着山间小路行进,在阿登山区几乎没有遇到比利时军队的抵抗。他们进入“无路可通的”森林和山地,一切就好像是和平时期的演习,轻易扫除了法军派出“阻拦”他们的轻骑部队。至5月12日下午,古德里安装甲军所属的3个师已越过法国边境线,在色当地区抵达马斯河沿岸。


在此次战役行动中,军事交通警察可谓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数以千计的车辆井井有条,严格按照计划行进。到5月12日晚,德军装甲部队已经控制了马斯河右岸从色当直至迪南的广大战线。1870年,巴黎革命爆发时,这里曾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被普鲁士军队击败并俘虏的地方。70年后,法军总司令、68岁的甘末林将军,预计到了德军在战役某一时期会在阿登山区出现。但他预料德军顶多只是轻型试探部队,因此,奉令保护这一区域的第9集团军在部署上远较其他地区分散薄弱。


法国最高指挥部估计,一旦法军顶住了德军初抵马斯河时的攻击,德军要渡过马斯河至少要用4天的时间来组织和筹划,要实施还得再耗费两天时间。但实际上,德军强渡马斯河仅用了24小时。5月13日,古德里安的步兵部队乘橡皮艇强渡马斯河。与此同时,空军300架双引擎轰炸机和200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将法军的防御阵地夷为平地。


真正闪电战中的两个亮点

▲ 从阿登山区突破后,冯·龙德施泰特指挥A集团军群于5月12日抵达色当地区的马斯河沿岸。次日,在工兵部队架设好装甲部队过河所必需的桥梁之后,德军渡过了马斯河。


德军的俯冲轰炸机以精确攻击敲掉了法军的主要火炮阵地。至下午3时,德军步兵渡河成功;1小时后,作战工兵实施摆渡行动;至下午4时30分,舟桥架设成功;随后,坦克部队源源不断开到对岸。法军进行了反击行动,但这些行动不仅太弱,而且太迟了,因为法军一线部队全部部署在北翼。随着德军装甲师的展开,在比利时的英军和法军面临被切断的危险,盟军的战略就这样被瓦解了。


在法国境内的推进


至5月14日上午,古德里安已在马斯河对岸建立起了两个桥头堡。与此同时,由赫尔曼·霍斯大将率领的第15装甲军第7装甲师(指挥官是埃尔温·隆美尔少将)也顶住了法军顽强但零星的抵抗,在迪南建立起了一座桥头堡。


5月15日晨,德军大举涌入法国。德军装甲车辆从各桥头堡轰鸣而出,“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对各推进方向进行了密集轰炸,“梅塞施米特”式战斗机对英军及法军的战斗机进行了火力压制。道路上难民充斥,这些无助的难民不仅受到德国空军的攻击,而且还受到本国惶惶不安、士气低落的士兵和宪兵的威吓。不久,难民们就被德军战车逼到了路边的壕沟里,当车辆驶过时,车上自信的德军年轻士兵还耀武扬威地向他们挥手。德军虽然很少故意伤害逃难的平民,但德军所到之处却给人留下了绝对不可战胜的印象。


至当天晚上,德军装甲部队距离拉昂只有19千米了。法国国防部部长达拉第下令进行反击,但是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将军的回答却是没有后备队,因为法军主要兵力都被封锁在侧翼的马其诺防线上了。与此同时,甘末林宣布他已无力再承担巴黎的防御责任,下令在比利时的法军全面撤退。幸运的是,法军的这些命令抄送给了英国远征军司令戈特勋爵,使他确保了在迪尔部署的英国远征军各师一同撤退。


很显然,盟军正在遭受严重的灾难,法国政府准备撤出巴黎。同样,此时的伦敦在政治上也处于瘫痪状态——温斯顿·丘吉尔此时刚刚接替内维尔·张伯伦出任首相,是放弃法国,还是冒着损失大部分英国远征军的危险去做挽救形势的最后尝试,一切都留待戈特将军来做出抉择了。


面对日益临近的灾难,丘吉尔于5月16日晚飞抵巴黎。此前,他曾在睡梦中被法国总理保罗·雷诺的电话唤起。雷诺声称:“我们已经失败了!我们失败了!我们输了这场战争!”雷诺的电话显示出法国的士气普遍低落。丘吉尔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为法国政治核心鼓劲打气,二是亲自了解一下战争的真实情况。在听到甘末林对他的问题“战略后备部队在哪里?”的回答是“没有!”后,丘吉尔的心情显然十分悲伤,但是,即便如此,丘吉尔仍然拒绝放弃希望。


丘吉尔指出,在德军突破口以南,法国仍然拥有相当数量的军队,而在北部的军队更多,包括英国远征军。难道这些部队不能向海峡方向机动,牵制德军的突破,然后从南北两个方向发起反击,切断德军先头部队吗?


不成功的防御


处于极度失望中的法国领导人借口缺少空中力量,不愿采纳这一可行的计划,最后,丘吉尔提出英国愿意将预备进行本土防御的皇家空军战斗机中队全部派往法国,这一计划才最终被法国接受。即使如此,战况的发展似乎显示德军极可能在数天内攻至海峡沿岸或巴黎,甚至两种情况都发生。果真如此的话,在北部的英军和法军将极可能面临被瓦解甚至被全歼的命运,除非双方达成全面停火。


丘吉尔于次日上午返回了英国,此行中,他那种顽强的意志在法国领导层产生了影响,使他们至少同意按照他所提议的那样,对德军先头部队组织某种形式的反击。但是,盟军计划的缓慢步调意味着组织起这样的反击需要4天的时间。即便如此,情况仍然是一团糟。至5月20日晚,古德里安的装甲尖兵已经抵达了索姆河入海口阿布维尔。此时,德军的战线可以说是最为薄弱的时候,如果说有盟军攻击德军的最好时机,那就是此时了。


真正闪电战中的两个亮点

▲ 这是在德军从法国北部快速推进行动期间,德军“帝国师”的士兵们休息吃东西的场面。


5月21日,4个英国步兵旅和1个坦克旅从阿拉斯向南发起进攻。根据计划,法国2个步兵师和1个轻型机械化师将分别在其两翼提供支援,而相同规模的法国军队也将同时从南部发起攻击,最终与英军会合。但结果是,仅有英军和法军轻型机械化师按要求采取了行动。的确,他们的进攻迫使德军党卫军“骷髅师”大幅度后退,后来,党卫军“骷髅师”为了泄愤,在巴黎天堂酒店屠杀了100名英国战俘,这是党卫军犯下的众多暴行中的第一次。然而,英军坦克部队很快就发现进攻的道路被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封锁。隆美尔用88毫米口径的火炮对英军重型步兵坦克进行攻击。实战表明,英军坦克在德军这种高射炮用于反坦克的武器面前极其脆弱。在短暂交火后,德军第7装甲师将英军赶回了原阵位,并威胁要对其实施包围。尽管如此,这场战斗至少还是令隆美尔顾虑重重。


至5月23日晚,戈特已下令北部较远的英军开始撤退。两天后,情况更加紧迫,他必须迅速将部队撤退至大西洋沿岸并撤往英国。即使这样,也仅能挽救他所辖下的四分之一的部队。就这样,他以自我负责的态度,下达了必要的命令:英国第3军向敦刻尔克两侧的海滩撤退,第1军后退控制西翼,在其右侧是法国的一个师,左侧是英军第2军,与此同时,比利时军队负责控制东翼。然而,5月28日,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与德国签署了停战协议,比利时军队不复存在。这样,英军阵地的左翼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缺口。


这一缺口被蒙哥马利少将率领的第3步兵师连夜封堵住了,这是一次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实施的高效的机动行动。如果说这一行动挽救了英国远征部队,那是毫不过分的。就在这时候,命运之神帮助了盟军。希特勒下令德军装甲部队停止前进,这给了英军以喘息之机,使其有时间组织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撤退行动。


“发电机”行动


“发电机”行动是一次试图将英军以及尽可能多的法军从德军包围圈中救援出来的行动。参加此次救援行动的各型船只达一千余艘,大到皇家海军的防空巡洋舰,小到各种小舢板。这些船只由其船主驾驶,从南岸或泰晤士河入海处的上百个小泊位出发,穿越英吉利海峡,驶往对岸。行动中至少有250艘船只被德军击沉,许多船主被击毙或击伤,但是,此次行动挽救了大量士兵的生命,正是这些士兵形成了新组建部队主体。在行动开始前,盟军的最大愿望是救出大约5万人,但实际上,在这场为期9天的奇迹般的行动中,共有338226人被撤到了英国海岸,其中,根据丘吉尔的说法,法军超过10万人。5月31日,丘吉尔再返巴黎并与法国达成协议,英军将与法军共同担负断后任务,在敦刻尔克的法军将以与英军相同的比例撤往英国。


真正闪电战中的两个亮点

▲ 被德军的快速推进切断之后,英国远征军主力被迫撤退至敦刻尔克海岸。英国皇家海军实施了“发电机行动”,将远征军大部分官兵从法国海岸救回。在救援行动中,英国临时征用了大批的小艇,许多士兵都是被小艇部队从海滩上救出的。


在救援行动实施时,法军部队正在敦刻尔克的南部与德军进行激烈的战斗(这样就阻止了德军对敦刻尔克的猛烈攻击),而这支部队却再也无法抵达海边。在救援行动的最后,许多最终抵达岸边的士兵却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最后一批船队几乎是空船而返。而相当一部分脱险的法军很快做出决定,他们不愿生活在英国,最终选择返回法国(在法国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很快就落入了德军的集中营),这样,丘吉尔的一番好意在很大程度上付诸东流了。


真正闪电战中的两个亮点

▲ 在实施“发电机”行动的9天时间内,共有338226名法国和英国士兵被900多艘各型船只从海滩上救走。这些船只大小不一,从可住宿的游艇、拖捞船、海峡渡船一直到驱逐舰。而援救行动之所以成为可能,还要归功于40000名法国士兵英勇无畏的断后行动。在行动中,盟军丢弃了50000多辆车辆。


然而,对英国人民来说,英国远征部队的主力在敦刻尔克的逃生是一次奇迹。这在很大程度上振奋了人们的精神,为此,丘吉尔向人民发出了很有必要的警示。“我们必须非常慎重,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他在一次国会报告中这样说道,“战争不是靠撤退赢得的。”但是敦刻尔克奇迹使英国得以继续战斗


德国巩固战果


希特勒的部分装甲部队不顾盟军在一些地区如诺曼底越来越猛烈的抵抗,转而向西,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推进,以确保大西洋海岸的安全。其他部队则向南推进,完全避开了马其诺防线,令守护这些毫无用途的防御工事的40多万法军茫然不知所措,士气大挫。一旦德军占领了敦刻尔克以及直至阿布维尔的法国西海岸和索姆河入海口以后,除了希特勒的命令,已经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德军向南推进进入法国腹地了。早在5月29日,元首就对龙德施泰特和博克表示过,他的下一步计划就是“与法国军队算账”。英国可以再等一等,或者最好是达成协议。他相信,随着德国及其伙伴国控制了欧洲,英国最终将不得不求和。


结果,早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结束之前,博克就命令所属第18集团军肃清比利时的残余反抗力量,强行向西推进,同时指示B集团军群的其他部队南下抢占索姆河一线阵地,与龙德施泰特逼近海岸的步兵和装甲师并肩作战。至6月5日,两个集团军群的10个装甲师已进行了重新部署,编为5个装甲军(三个由博克指挥,两个由龙德施泰特指挥)。当日黎明,在密集的轰炸机群的引导下,两个装甲军从亚眠西部的桥头堡出发,向塞纳河推进。


“今天,在强大的新型军事力量支援下,第二场伟大的进攻开始了!”希特勒宣布,与此同时,魏刚将军(他是在甘末林明显已无法控制局面时,被从黎凡特召回接掌法军指挥权的)也对法国军队发出呼吁:“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受蹂躏,让我们以此来激发我们毫不畏惧的坚定决心吧!国家的命运和孩子们的未来完全依赖于你们的坚强。”但对于处在绝望中的军队来说,这并不是最能激发斗志的演讲。


然而,法国军队在其指挥官所选定的战略节点周围,仓促间集结起来的“刺猬”,却也阻止了德军的大规模进攻达数小时之久,摧毁了进入攻击范围的德军先头装甲部队,迫使德军指挥官暂停进攻,思索对策。“法军的抵抗正在加强,”一位德军指挥官在报告中写道,“法军正在用一种新的作战方法与我们作战。”


但是,这些“刺猬”很快就被德军迂回过去了。至6月11日,霍斯的第15装甲军已控制了塞纳河从弗农至勒阿弗尔的地区。博克的两个装甲军——第39军和第41军也已通过了“夫人之路”(法国东北部的一条公路),开始向兰斯和埃纳河推进。而第9集团军则直扑巴黎。次日,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抵达圣瓦莱里,占领了法国第10集团军——包括英国第51山地师的残余部队在内——的西翼。两天后,即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由于法国政府在仓促逃往波尔多(法国西南部港口城市)时已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因此巴黎没有遭到破坏。


必须指出的是,在整个战争中,法国最高统帅部的行动迟缓和举棋不定客观上为德军的高速推进提供了帮助。在甘末林时期,这是导致灾难突然而至的主要因素;在魏刚时期,这方面也未能取得什么改进。即使是“刺猬”编队也被一位法国将军描述成:“只不过是在被完全打垮之前使那些弱小但勇敢的部队为荣誉而战的一种手段。”6月7日晚,当法国总理雷诺被问及希望是否正在消失时回答:“不,不可能!但我知道我们战败了!”


真正闪电战中的两个亮点

▲ 图中站立者正是担任德军先头部队指挥官的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他也是德军装甲部队的设计师。和大部分德国将军一样,他总是乘坐一辆装备精良的半履带通信车,亲临前线指挥。注意,图中离镜头最近的操作员正在使用的是德国的“恩尼格玛”密码机。


然而,部分法军作战师还是进行了顽强的防御,特别是在东部地区,德拉特尔将军率领第14步兵师与德军第41装甲军进行了对抗(在一次行动中俘虏德军800人)。在稍西一点的雷泰尔地区,法军第2师曾在一天内连续击退德军的进攻。最终,德军没有再对这些阵地发起进攻,而是从这些阵地中间找到了空隙,从这些空隙中突破之后转而向兰斯开进。即使是法国军队的较低层,似乎也不能理解以无法实施的静态防御来对付强大而高速机动的装甲部队。战争中也曾上演过一次装甲战。在一次法国B型重型坦克编队参加的反击中,古德里安看到反坦克炮弹在“法军坦克厚厚的甲板上”弹落时,十分忧虑,B型坦克是当时世界上最结实的坦克。法国装甲部队向北驶入了一个名叫波塞斯的小村庄,去营救被包围在那里的一个步兵团——不料他们自己也陷入了包围圈,油料用尽了!


真正闪电战中的两个亮点

▲ 法国厚重的CharB型坦克的乘员正在向德军步兵投降。法军使用坦克不像德军那样集中,他们通常将坦克分成较小的作战单位分配到各个步兵编队中去。


然而,在其他地方,法军全部被压制或被切断,司令部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随着德军装甲部队向法国腹地纵深的切入,紧随其后的德军步兵纵队占领了更多的村庄和城镇。法国人民的士气一落千丈,法国军队逐步走向瓦解。


法国溃败


早在6月9日,魏刚就声明:“我们的军队正在为最后一次可能的防御行动而战。如果这次努力失败,军队注定会快速毁灭。”两天后,他将统帅部由巴黎移到了卢瓦尔河畔的布里亚尔。在那里,英法召开了最后一次联合会议。丘吉尔在艾登、伊斯梅和斯皮尔斯将军的陪同下出席了会议;法方陪同魏刚出席会议的是贝当元帅,陆军准将戴高乐也参加了会议——有人怀疑他是在受到某种保护的情况下与会的。会议在魏刚的声明中开始:“最后一道防线已经被德军突破,所有的预备队都已用完。我们正处在刀口上,不知道何去何从。”当激烈的讨论和争论最终平息下来后,会议在魏刚的警告中结束:“一旦我们的部署被打乱,而这一刻不会太久,我们将没有希望重新组织部署,因为我们缺少后备队。既然这样,我也无法阻止德军对整个法国的入侵行动。”


真正闪电战中的两个亮点

▲ 巴黎失陷后,法国军队一溃千里。德军开始向西、西南和东南方向出击。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德军的魔爪已经伸到了布列塔尼半岛、西班牙边界、阿尔卑斯滨海岸区以及法瑞边界。


“这三个小时的讨论什么结果也没有,”戴高乐后来写道,“我觉得这样的谈论简直太空洞了,因为它并不是围绕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即撤退到海外组织抵抗而展开的。”的确,这是魏刚极为反感的一种方案。在巴黎沦陷的当天晚上,雷诺总理建议魏刚效仿荷兰军队参谋长的做法,向已占领法国主要城市的德军投降,而法国政府携带全部海军力量、能够飞行的空军编队以及所有能够逃离的法国士兵前往北非。从那里,法国将与英国——以及美国和其他热爱自由的并将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时机参战的国家一起,继续战斗。“我坚决拒绝接受这样的建议!”魏刚后来声称,“我绝不会同意使我们的军旗蒙受这样的耻辱!这是最大的犯罪,是对我国军事荣誉的亵渎,将对我国军事荣誉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我一想到这样一个可耻的提议就感到厌恶!”


魏刚从这一提议中所读到的“耻辱”是很难让人理解的,特别是在仅仅过了8天之后,他就下令在马其诺防线内外部署的大约40万法国陆军“在保持战争荣誉的情况下请求德军停战”。在法国军法条文中,“最大犯罪”是指“在仍有防御能力时投降”的行为,所以,法军总司令在1940年6月的所作所为简直就像谜一样不可思议。


真正闪电战中的两个亮点

▲ 法国的迅速溃败使得数以万计的军人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有些士兵逃回家中,其他人则毫无目的地在废墟中游荡,有许多人被德军抓获沦为俘虏。


6月16日,雷诺辞职,贝当元帅接替他出任法国总理,随即决定尽快向德国求和,并按照希特勒的意愿组建政府。至6月20日,德军的魔爪在南部已伸到了法国城市里昂及格勒诺布尔,在东部伸到了法国与瑞士的边界,在西部则控制了比斯开海岸及向南直至鲁瓦扬的地区。10天前向英法宣战的墨索里尼,此时也正在将意大利军队大举派往法国,并在德军抵达之前抢先占领了尼斯。


次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最终使法西斯停止了进攻。6月21日下午3时30分,由亨茨格将军率领的法国代表团被带到了贡比涅1918年签订停战协定所用的那节火车车厢里。希特勒在戈林、凯特尔、里宾特洛甫和赫斯的陪同下也来到了贡比涅。希特勒默读了贡比涅博物馆纪念碑上雕刻的谴责“德意志帝国战争罪行”的碑文,他的脸上混合着“愤怒、蔑视、报复和胜利的表情”。他在听完了停战条款的序文之后就离开了车厢,并极为少见地用很幽默的话语与其下属开着玩笑。


没有任何谈判可言,因为希特勒非常清楚,他已经取得了胜利,亨茨格提出的任何提议都将被打回到贝当总理那里,而贝当是会全部接受希特勒的条件的。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希特勒很会把握收放的尺度。出于面子上的原因,他必须得让法国人民相信,法国民族的自尊得到了拯救,即便是在战败的情况下。


签署停战协定


停战协定第3条承认贝当政府是代表所有法兰西宗主国家及其海外属地的政府,允许法国保留其帝国权利,承认法国名义上的国家主权。德国还承诺,法国在土伦和其他地中海港口内的作战舰队仍归法国指挥。希特勒对此非常满意,因为他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法国强大的舰队并入英国皇家海军。


至6月22日下午7时,双方均已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双方就德国占领区的边界划分也达成协议。然而,这些条款只不过是一种伪装,希特勒打算惩罚法国。协定没有明确规定释放被德军关押的200万法国士兵的具体日期。维希政府的陆军不允许超过10万人,这是《凡尔赛条约》的一个折射。法国人民不仅要对德国给予战争赔偿,还必须承担德国占领军的费用。


真正闪电战中的两个亮点

▲ 德国驻巴黎军事长官冯·布里森将军在德军沿着香榭丽舍大街进行的胜利阅兵式上敬礼。巴黎6月14日沦陷,法国新的领导人贝当将军在一周后向德国方面请求停战。


希特勒通常对参观被他所征服的地区不感兴趣,但对巴黎却是一个例外。这位业余建筑师在艾伯特·施佩尔和他最喜欢的雕刻家阿尔诺·布雷克的陪同下参观了法国首都巴黎。这座城市显得很荒凉——因为随着德军的进攻,大批居民已离去,人口已从原来的300万下降到了80万。元首参观了埃菲尔铁塔,在荣民院对拿破仑墓表示了敬意,对圣心堂的丑陋也发表了自己的宏论。“如果我当初摧毁了巴黎,我一定会非常痛苦。”他后来说道。他对能够击败傲慢而又颓废的法国感到惊奇,他认为是法国人民对文化的热爱削弱了其尚武精神。


法国遭受的羞辱是全面的。法国是被其领导者出卖的,他们缺少挺直腰杆、奋起一战的勇气。在巴黎,当这些耻辱的条款被张贴出来,当这些耻辱的条款被德国广播播放出来的时候,法国人民的眼中充满了泪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公民却在分享着希特勒的喜悦。当元首回到柏林时,迎接他的是罗马帝国式的胜利欢迎仪式。街上撒满了鲜花,崇拜的人群夹道欢迎,他们在赞美这位仅用7年的时间就改变了德国命运的人。在1933年,德国还只是一个看人脸色的下等国,而现在却一跃而成了欧洲的主人。


(全文改编、摘录自《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


END


真正闪电战中的两个亮点

《第三帝国的兴亡》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一部全新的纳粹德国兴亡史

一本地图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史


本书是一部以纳粹德国的兴起和灭亡为主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全史。全书配以近百张四色高清的军事形势和战场态势地图,附以珍贵历史照片,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纳粹军队征服欧洲和北非的过程,也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转化,从北非决战,大西洋海战,盟军进攻意大利,苏军反攻,直至纳粹德国的灭亡,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曲折艰难而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