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HI音樂之旅」「走近音樂人」在音樂中尋求智慧享受喜樂

附贈小彩蛋

今天是李德欽老師的生日,

學生們為他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禮物贈送給他,

我們一起分享這份特別的禮物


海頓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

Trumpet Concerto in E-Flat Major - III. Rondo - Allegro molto (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 - 第三樂章 迴旋曲 - 很快的快板) (1998 Digital Remaster)Herbert von Karajan - 100 Best Classics, Vol. 2

「IMHI音樂之旅」「走近音樂人」在音樂中尋求智慧享受喜樂


關於小號的“人生”小故事

大約三千年前,在古埃及已出現了原始形狀的小號。古希臘人很早就用小號,來鼓舞軍隊衝鋒,據說,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亞歷山大一世在進攻特洛伊城和進軍古羅馬城時,就用過小號。因此歐洲各民族,都是從古羅馬人那裡知道小號這件樂器的。

小號最初的形狀是一根管子,一端是吹口,另一端是喇叭口,其長可達數公尺,當然,這樣長的管子使用起來很不方便。

小號的音色慷慨嘹亮,作曲家經常用它來描寫戰爭。聖經上說:“傑里科城牆之堅,不足以抵擋其音”,小號聲音鏗鏘之程度,由此可見。然而小號加上弱音器時,又會發生一種近似詼諧的意味。

現代的小號則起源於十八世紀的德國,德國作曲家海頓1796年就寫了一首至今仍廣泛流傳的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並在他的“軍隊進行曲”中充分發揮了小號的性能。

十五世紀起,小號就有了S型的捲曲形狀,到了十六世紀後才改成與現代小號形狀相近的橢圓型捲曲形狀。在大約1770年曾出現了伸縮小號,後來又試製成帶鍵的小號。1780年由德國樂器製造師約翰.安德麗亞.斯坦圖和約蓋利造出插管小號。1790年左右發明了一個活塞能夠變成兩個調的小號,1862,英格蘭人安迪爾(Andir)在活塞和按鍵上進行改革,才逐步形成這種帶有三個活塞,能演奏半音階的小號和短號,至此小號已經基本定型完善。

小號是種古老的樂器,它的首次記載是在公元前15世紀的古埃及人和日爾曼部落的圖畫中被提及。這把史前的小號號長56釐米,它的一端有個圓錐形的管子,直徑長約10釐米,將其擴展開有26釐米。這把小號設計簡單,其造型長久不變,直到18世紀中期,鍵閥被作為附件加入其中。在小號的歷史上,它通常被軍事部門或宗教所使用。古人曾用恐怖,可怕,沙啞和粗暴來描述古羅馬軍用小號的聲音。當時只有羅馬人,西藏人和尤太人的宗教牧師才允許吹奏小號。聖經的譯本中曾提到過這種樂器,將它與天使的聲音聯繫到一起。中世紀時期出現了大量新的形式的小號。撒拉遜人的西班牙入侵帶來了許多這樣的樂器,象基督教使用的樂器,專門用來使敵人受到驚恐的樂器。文藝復興帶來了小號的進步,如提高了它們在皇家宮廷的地位,這種樂器更多的被用來作為“音樂的”演奏,而不再是單純的用來發信號了。

小號的普及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時期,除了18世紀初的衰落。18世紀中葉活塞和按鍵的增加給小號帶來了新的生命,使其在管絃樂作品中被頻繁使用。1827年德國出現了活塞式小號,直到1862,英格蘭人安迪爾(Andir)在活塞和按鍵上進行改革,才逐步形成這種帶有三個活塞,能演奏半音階的小號和短號。它們的發展和改革是在歐洲完成的,小號主要是在德國,而短號是法國的一種名為郵號(cornet de poste)發展而來的。

傳統的小號音樂傳達的是節慶或戰爭的情感,諸如在巴赫和亨德爾這樣的巴洛克作曲家的作品中也被大量採用。古典作曲家海頓的的作品中也特別用到了小號,他的降E調小號協奏曲一直是器樂曲中的經典。總而言之,在過去的歲月中小號經歷了眾多的變革,顯然已是所有時期最重要的樂器。它已成為少數經過時代檢驗的樂器之一,並正隨著新的音樂形式和使用的需要而不斷

「IMHI音樂之旅」「走近音樂人」在音樂中尋求智慧享受喜樂

「IMHI音樂之旅」「走近音樂人」在音樂中尋求智慧享受喜樂

CONTACT INFORMATION

Ms.Zhang/Mr.Chen

M:13386131897

T:021-60900353

E:[email protected]

W:www.hiendshanghai.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