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很多人熟知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但下片7字才是精華

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堪稱是他流傳最廣的宋詞名句,代表了自身的生活態度,對於今天我們人生的選擇也有積極的幫助。這首宋詞寫於他在黃州的那一段歲月,也是最能夠代表他曠達品格的詩詞名句。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漲知識:很多人熟知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但下片7字才是精華

​這就是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一蓑煙雨任平生”是上片的最後一句,也是最為我們所熟知的詩句。蘇軾酒醉路上遇大雨,“穿林打葉聲”不絕於耳,但是他依然能夠“吟嘯且徐行”。甚至覺得自己“竹杖芒鞋”還能比騎馬走得更快。如此詩意的心態讓他吟詠出“一蓑煙雨任平生”,心存淡泊無欲則剛。

相比而言,這首詩詞的下片在知名度上要稍遜一籌。但其實詞的下片才是真正的經典所在。“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之前蘇軾冒著大雨“吟嘯且徐行”,身上衣服都被淋溼了,春風拂面打個寒顫。

微冷”,表示春寒的程度之輕,但隨後的一個“”卻暗示夕陽送來的溫暖,寫出了兩種體驗轉變的速度之快。

漲知識:很多人熟知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但下片7字才是精華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沒有了寒意,也已經酒醒,詩人不自覺地回顧剛才走過的路,也即“蕭瑟處”,然後告訴自己“歸去”罷,因為天氣變換得太過迅速,也就無所謂陰陽雨晴了。 “歸去”並非只是回家這麼簡單,而是暗示著詩人心靈的迴歸。

也無風雨也無晴”,從字面意義上來看,和我們的生活經驗存在較大的差別。自然界的天氣當中必然有陰雨,也會出現晴天,太陽雨的狀況雖然會有,但畢竟屬於少數。所以針對這一句宋詞的理解,文學界也存在不同的見解。

漲知識:很多人熟知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但下片7字才是精華

​蔡義江先生將此段譯為: “這趟歸程,對我來說實在是既沒有風雨,也沒有晴啊!”如此解釋令人總感覺有些彆扭,而王俊鳴則表示認可: “我們說是一天的行程結束了,回到住處,這一切都煙飛雲散,在心裡‘也無風雨也無晴’了!”並且強調道: “‘在心裡’幾個字很重要,這只是一種心情,一種精神狀態。

但是真的要如此解釋的話,難免有一些尷尬和彆扭。詩人在這裡回望剛才走過的路程,心中有所感悟,絕不會簡單地交代一句“回到住處”就草草結尾。

事實上, “也無風雨也無晴”一句其實是詩詞下片當中最經典的一句,不光能夠呼應下片當中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更能夠和上文當中的“一蓑煙雨任平生”形成無縫對接。

漲知識:很多人熟知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但下片7字才是精華

​但由於下片當中,涉及到天氣的變化,也涉及到詩人自我寒冷和溫暖體驗的轉變,也就是“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中的“微” “卻”,關於這一句的理解自然也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

其實縱觀整首詩詞的下片,我們很容易也能夠得到結論。因為天氣轉變的實在太快,因為寒冷和溫暖的體驗也是時刻相隨的。所以詞人在此時更想要說明的就是,所有的人生境遇都隨時處於變動之中,完全不必為一時的榮辱、得失和順逆或驕或餒。

人生不就是這樣充滿辯證嗎?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寒冷中有溫暖,在憂患中有喜悅。既然這樣,那人生的寒冷、挫折、憂患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漲知識:很多人熟知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但下片7字才是精華

​所以相比酒醉雨中遭遇的“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更容易理解,也更能貼近我們的生活,才是這首詩詞當中真正的精華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