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点?

琵琶半掩面


其实,我觉得全剧格局最大、双商最高的女人,不是太后,不是皇后,也不是甄嬛,而是甄嬛的母亲甄云氏。



甄环初得宠时,皇上上朝听到甄远道咳嗽了一声,嬛嬛说父亲的咳疾也是母亲最担心的,春天熬杏仁百合,秋天蒸川贝白梨,精心照顾着。皇上说“你父母伉俪情深,生出的女儿才温婉多情”。

于是很多人都喜欢套上原生家庭的理论说,你看,像甄嬛这样的孩子,父母恩爱,所以长大了就三观正,被人爱。

实际上呢?

从剧情来看,浣碧应该比甄嬛约小两三岁的样子,比二小姐玉娆大了不少,所以可以推断出,甄夫人生下了嬛嬛没多久,甄父就投入别的女人怀抱了。

要是说那个时代男人有个三妻四妾很正常,可甄父是个什么样的人设?没事喝茶看书写字画画,刚正不阿,不屑于结朋党溜须拍马,应该不是个沉迷于美色的男人。

另外甄大人你找什么女人不好,偏偏这个小妾是个罪臣之女,不光不能娶进门,万一被发现那是要株连获罪的。这样危险的女人,这样危险的感情,甄父还是义无反顾的爱了,还把他们爱情的结晶,带回了自己家,天天在夫人面前晃悠。

甄夫人呢,她能做甄远道的正房夫人,不说大家闺秀,至少也是个官宦家庭的女儿,而且从言谈举止、管理家事以及教育子女种种表现来看,在那个年代她是个很符合自己身份地位、很出色的女人。这种女人,能容忍自己的丈夫新婚没几年就为了“真爱”以身犯险,至全家安危于不顾的瞎作吗?

我想了一下,如果是我,大概会愤而离婚吧。

可是她却偏偏就能忍得下,不光忍了,还不动声色的维持着家庭的和睦,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与甄父恩爱如初,还教导出了两个情商极高极出色的女儿。别小看这种忍,同样是被男人的多情滥情伤害,你们看看皇后,看看华妃,恨不得把小三生吞活剥了。

难道她背后没有痛苦过吗,绝对是有的。

第37集,甄夫人奉旨带玉娆入宫看望甄嬛。嬛嬛对母亲诉苦说,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甄夫人立刻教育嬛嬛说要谨慎。







简直是字字血泪啊。甄夫人压箱底的人生技能拿出来教育女儿,想必这也是她和甄远道几十年来风雨同舟的感悟。

然而甄夫人也并没有逆来顺受,她的忍让是有自己的原则跟底线在里面的。

比如对待浣碧。私生女放在家里,她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剧开头就借流朱之口说浣碧被宠的跟二小姐似的,该给的吃穿用度想必是丝毫不吝啬的(反正甄大人是经济主要来源),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了。看看浣碧,诗书不通,琴棋书画样样不行,对待爱情卑微讨好,再对比甄嬛和玉娆,差距就看出来了。

而且甄夫人不止一次的提醒甄嬛,不要太宠爱浣碧,一来太惹眼,二来毕竟你还有亲妹妹。所以到后面,浣碧想嫁果郡王,想名入族谱,甄嬛都成全她了,殊不知也是这些东西把浣碧推上了绝路。看看甄嬛对玉娆、对浣碧两门亲事的态度,就知道她始终亲疏有别。对玉娆,甄嬛是要保她一世安稳的。对浣碧,你要的我给你,你自己折腾去吧。

可是这一切甄父未必看得出,或者看得出也无法开口干涉。毕竟甄夫人已经仁至义尽了,既没有瞎闹,也没有害死浣碧,甄父应该是在内心对甄夫人有一百二十分的感激和愧疚。所以才能在两个女儿面前跟夫人伉俪情深,也不再另娶,一门心思呵护自己的小家庭。甄嬛入宫前夜,甄父说不指望女儿的荣宠来升官发财,只盼她平安终老,可以说超越了那个时代,甚至放到今天,也让人动容。足可见甄远道对家庭、对儿女的情深意重。

话说回来,我觉得甄夫人对甄家女儿最积极的影响应该是她的自尊和自爱。她从来没有被爱情、被自己正妻的身份蒙蔽双眼,始终保持着清醒。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我要过好我往后的生活,我要照顾好我的子女家人,不叫他们因我而受苦。甄父的真爱应该不是她,但是家庭、名位、尊重、扶持都给了她。这种精神在后半段的甄嬛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甄嬛在得知允礼假死的消息后没有自杀,而是回宫去苦苦经营,眉庄、允礼、浣碧之死,都没能打倒她?我觉得这就是甄夫人的遗传和言传身教了。

逝者已去,生者不得不活下来担当一切。

这是眉庄死的时候,甄嬛对温实初说的话,这也是甄嬛的人生哲学。不论发生什么,好好活着,对子女、对家人尽责,做好分内的事情,维持着体面。

好剧,每次看都有些新感悟。

我最佩服的一点就是,你在甄嬛身上看不到后悔这两个字,她每做出一个重大选择,都是自己权衡了需要考虑的所有因素之后,义无反顾的走下去的,理性又韧劲十足。出宫也是,回宫也是。

我相信她和果郡王凌云峰一别,是真心决定要牺牲掉这段感情了。假如后面没有小像事件等等一系列的风波,她应该会和皇上保持着一种君臣、夫妻、搭档、亲人为一体的复杂关系,替皇上管理好后宫,照顾好孩子,没事给皇上解解心宽,顺便好好扶持大清下一代继承人弘历,把所有的事情都打理的妥妥当当,就跟甄夫人一样,纵然不是最爱,但是日子总得过下去。


勇于担当的人往往人生路走的更顺当点,因为有重量,所以不会轻易的失控。像浣碧、果郡王这样的人,肩上轻飘飘,一个不小心就翻车了。当然也不是说不好,只是当你抛弃一切责任、理性去追求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往往承受不起那个东西带给你的后果,不论好坏。


一匹小泥鳅


这么多宫斗剧里,《甄嬛传》在奇奇心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超越,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值得N刷的宫斗大剧,而且每刷一次都会有新发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甄嬛传》里那些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1、电视剧一开场,甄嬛带浣碧和流朱去庙里祈福,流朱穿着朴素一看就是个丫鬟,浣碧却打扮的像个小姐,从开头就暗示了她内心的不安分。

2、太后对皇上说:皇后端妃齐妃年纪不小了,想要绵延子嗣也难,两人的交谈中完全没有提到华妃。说明华妃不能生育这件事,早已是两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

3、安陵容吃苦杏仁去世那一集的头饰,和她刚出场的头饰是一样的,这也暗示了安陵容争来争去,最后还是落了一场空。

4、皇后每次头风发作,都是在搞事情。最明显的一次,皇后趁年羹尧请走宫里太医后马上假装头风。一边说不想把事情闹大,一边又声势浩大地让各宫宫嫔妃去给她侍疾。后经温太医证实,当晚太医院是有太医当值的,是皇后故意不让请。也是从这里开始,甄嬛开始慢慢看清皇后的真面目。

5、为了挑拨安陵容和甄嬛的关系,皇后劝皇上叫安陵容侍寝;到了晚上,等安陵容梳妆好高高兴兴等着皇上时,皇后又劝皇上去安慰甄嬛。如此一来,不明所以的安陵容就会把所有的仇恨都算到甄嬛头上。

6、皇后不光擅长挑拨离间,收买人心也是一把好手。每次和华妃斗嘴时,皇后都会把话题扯到三阿哥身上,挑起齐妃和华妃的矛盾,然后再站出来帮齐妃说话,久而久之就收服了齐妃这个愚蠢却有儿子的女人,成了自己的垫脚石。

7、嬛嬛离宫出行后,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终于被果郡王感动然后和他发生了关系。然后镜头一转,宫里当晚的侍寝对象安陵容,对着皇上来了一句,“皇上,你看你最近脸都绿了。”

8、眉庄得宠时,皇上知道她喜欢菊花,就命人把宫里所有的绿菊都搬到眉庄那里去。后来呢,眉姐姐还当真给皇上戴了一顶绿帽子。

9、华妃为了稳固地位,派了颂芝去诱惑皇上,最后颂芝成了芝答应。剪秋知道后,表情很微妙,不知道是不是在羡慕颂芝能成为答应。

10、安陵容每次出场时,眼神都在躲闪,每次见了嬛嬛和眉姐姐也都会行礼。而眉姐姐和嬛嬛,无论谁的位分高,见面从不行礼。这说明眉姐姐和嬛嬛是互相接纳的,而安小鸟的内心,从一开始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奇幻电影世界


甄嬛传中细思极恐的点还真的挺多

1.曹贵人在欢宜香天天熏的情况下生下了温宜

这一点我们当然可以说是她发现了欢宜香的秘密,所以有了防备。但是她和华妃交好,为什么没有告诉华妃呢?那时候的两个人还没有因为温宜公主破裂。唯一的可能就是猜透了皇帝的心思,因为以她的地位是不可能被告知真实情况的



2.甄嬛活活说死了三个人,比诸葛亮还要牛

甄嬛在剧中说死了三个人,分别是华妃,皇上和皇后。除了皇上是被事先下了毒,那两位真是生生气急死了,且整个过程中根本不带脏字,估计现代最厉害的辩手都达不到这个高度,动动嘴就杀人于无形,真正的武侠高手



3.四阿哥登基后对甄嬛和六阿哥的态度

最后一集,四阿哥登基后不停试探甄嬛态度。虽然最后六阿哥过继给了果郡王,但他心思沉重疑心又重,真怕他走上他父亲杀害手足,斩草除根的老路



4.祺贵人从冷宫跑出去,为什么没人管

冷宫也是宫殿,难道没人看着那些被废掉的妃嫔吗?任由她跑出去告状找人,最后送了自己的性命。是不是有人故意放出她,这个人又是谁呢?



5.小允子的身世

小允子在剧中只是个小太监,但后面却发现是个武术高手,连血滴子的高手都能弄死,这么有本事,为什么家中两兄弟却都做了太监?会不会又是一个故事?



总之细思极恐的情节太多了,需要细品


萌萌小笑笑


《甄嬛传》能被称为迄今为止最“强”的宫斗剧。可以说导演郑晓龙几乎没有浪费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去深度思考。就连我个人也是反复看了不下十几遍,总结出细思恐极的几个细节:

其一:太医院的章太医,我深思熟虑后,其实他是效忠皇后的,这只“老狐狸”是皇后的“神助攻”。


甄嬛第一次有孕在身的时候,皇后是恨透了甄嬛,唯恐她生下龙嗣,危及到自己在后宫的皇后之位。 皇后当时听章太医说,甄嬛怀孕,十分的震惊。还跟章太医确认了一番眼神,两人说了一段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对话:



皇后:那就请章太医多费心了,本宫就将莞贵人和她腹中的胎儿,全都交托在你手上了! 章太医:微臣定当尽心竭力!



其实皇后和章太医这番对话的意思,我们可以翻译成:

皇后本来在甄嬛的碎玉轩命人偷偷放了不少麝香,竟然甄嬛也能怀孕。她心中暗想:既然用麝香没能把甄嬛搞死,那么打胎的任务,就交由你章太医去办吧,一定要替本宫出色的完成任务呦!



这段对话可以说是细思极恐的,大家仔细揣摩一下吧。

那么我们为什么确定章太医是皇后的人呢?

首先:因为甄嬛怀孕以后,都是由章太医照料着。这时安陵容给甄嬛送来含有麝香的舒痕胶,再加上“欢宜香”的作用甄嬛早就感觉到不适。正赶上温太医不在宫中,所以章太医故意不把含有麝香的事告诉甄嬛。 这才让皇后的阴谋不被识破。


其次:华妃让甄嬛罚跪时,也是章太医事先就告诉华妃,甄嬛胎像稳定,跪上半个时辰不要紧。因此成功把甄嬛随后“小产的黑锅”嫁祸给了华妃。就从这一点,我们足以证明章太医就是皇后的人。

其二:富察贵人怀孕时,也是由章太医给照看着。



然而,偏偏富察贵人摔了一跤,孩子就没了, 这里真的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说不定章太医动了手脚或者在安胎药里加了流产的东西,谁也说不准,反正非常可疑。这一点真的让我们细思恐极啊!

其三:四阿哥运用“郑伯克段于鄢 ”的典故,与甄嬛“推心置腹”。



四阿哥自从认了甄嬛做母亲后,一直对甄嬛忠心耿耿,十分孝顺。甄嬛也告诉四阿哥她不想把六阿哥推向皇帝的位置。

最后当四阿哥登基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郑伯克段于鄢”的典故,很委婉的告诫甄嬛他容不下六阿哥,甄嬛迫不得已把六阿哥纳入果郡王府一脉。 大家仔细回忆一下,之前皇上为年羹尧一事烦恼时,甄嬛就是用这个典故来开导皇上的。


其四:滴血验亲时的白矾 。除了怀疑皇后,此前甄嬛的指甲也沾了那碗水。

在“滴血验亲”这段高潮中,在没发生之前崔锦夕正在给甄嬛染指甲。我查阅相关资料:那时候染指甲是用凤仙花和白帆,弄碎了沾在指甲上再拿叶子包起来。


但是到了后面在剧情“峰回路转”的时候,大家都对皇后十分的猜疑。但是话说回来,虽然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皇后,但是甄嬛刚染完“手指甲盖儿”,她自己也用手指头沾了那碗水,而她的手指甲也有白帆。这一点来说,我们是不是该“细思恐极”一下呢?

其五:甄嬛故意在皇后眼皮底下养着一群又一群的鸽子,而且都是活蹦乱跳。

最后皇后倒台被禁足景仁宫。甄嬛却让宫女在景仁宫喂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鸽子,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个人认为: 其实甄嬛是想利用这些自由飞翔的鸽子,嘲讽打击被“终身禁足”的皇后。让她知道失去自由是什么滋味!



甄嬛更损的一招是:让宫女专门挑那些看起来“活蹦乱跳”的鸽子。言外之意就是暗中嘲笑皇后老了,甄嬛现在高高在上,皇后的宝座你就别惦记了。


连鸽子都属于“成双结对”的鸟儿,形影不离。但是皇上却要与她今生“永不相见”。这不活活打击皇后的自尊心,让她“死不了活受罪”,遭受人间冷暖,备受煎熬吗!

最后一处:甄嬛第二次回宫,安陵容和甄嬛的对话:

安陵容说:我以为此生不能见到姐姐了,甄嬛回:多年不见妹妹,妹妹一切如旧。

我们仔细想想,这句话的两层含义:

一是:甄嬛在甘露寺这么长时间,安陵容都没去看望她,还算什么姐妹情深?甄嬛心里暗自想:你个忘恩负义的货,这时候献什么殷勤,不配和我说话!



二是:“妹妹一切如旧”意思是安陵容还跟以前一样,竟干些“见不得人”的缺德事,甄嬛心里早都有数,她心里比谁都清楚!等我有空慢慢在“整你”!


三是:安陵容的“此生再也见不到姐姐了”,意思是:你还活着回宫干嘛,怎么没被人搞死啊,还回来跟我争男人,真心希望你永远都别再回来”!

以上这些都是小编看了十几遍才总结出来的细思恐极的几个部分,大家还知道哪些。欢迎留言。每天为您深度剖析后宫《甄嬛传》那些鲜为人知,深宫妇人暗自勾心斗脚的故事。感谢阅读!

影视剧小哥


关于《甄嬛传》中细思极恐的点,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写过,今天就先写其中一个——佩儿。

佩儿是碎玉轩里的一个小宫女,从甄嬛一入宫就跟着甄嬛。甄嬛入宫当天,佩儿显的特别机灵,甄嬛望着新种的桂花出神,佩儿抢先回答桂花的来历。可这些本应该是掌事宫女应该回答的,佩儿是不是太伶俐了些。

而且你看她站的位置,紧贴着甄嬛,把槿汐都挤到了最后面,古时候宫规等级森严,一个小宫女抢着做掌事宫女的活,这本身就耐人寻味。

而且佩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极力奉承甄嬛,让甄嬛在觐见皇后的时候打扮隆重些,甄嬛一听就落下脸来,找个茬把她支到外面去了。

自甄嬛称病后,待遇一日不如一日,连带着底下的奴才们也越来越懈怠,佩儿的态度也是180度大转弯,对流朱说话也不客气起来,竟然说出“让小主凑合点喝白水”的话来。如果说现在佩儿的态度是因为觉得跟着重病的小主没有出头之日而起的话还有情可原,可接下来她的态度就很是让人理解不了。

康禄海带着徒弟小印子跟甄嬛辞行,说是丽嫔非让他去她宫里当差,甄嬛气的不行,仍给康禄海一锭银子让他赶紧走人,接着甄嬛又问还有没有想走的,趁现在赶紧拿钱走人。本以为佩儿会提出离开,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她竟然表示要跟随甄嬛。

佩儿这前后不一的态度让人怎么都想不通,而且之后佩儿还经常挑唆浣碧,一会儿说浣碧比余氏好看,一会儿又说浣碧比安陵容出众,挑的浣碧一颗心不安分起来,越看安陵容越不顺眼,使得安陵容以为甄嬛对自己有意见,姐妹关系出现裂痕。

佩儿这一系列的行为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她是某个人派到甄嬛身边监视甄嬛的,她不能轻易离开,必要的时候给甄嬛身边的人制造矛盾,好让自己的主子有利可图。


瞳心看世界


其实甄嬛回宫后,整个人就黑化了。她也开始昧着良心做一些没有道德的事情。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恨过甄嬛,这个人物和安陵容,皇后也不在一边。

首先,她害的安陵容小产,利用的是安陵容的香药。这件事的性质与安陵容当年用舒痕胶害甄嬛小产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安陵容的孩子本来就生不下来,甄嬛的未必而已。可是,甄嬛并不知道安陵容的孩子生不下来,它毕竟是活生生的一条性命。

其次,她用自己的孩子扳倒了皇后。这件事的性质我认为更恶劣,不亚于当年武则天掐死自己的女儿事件。虽然也是生不下来的孩子,但我认为,以她当时对皇上的感情,应该是不愿意为皇上再诞下一儿半女的,所以就算这孩子能保住,甄嬛也够呛会生下来。

最后,她谋夺皇上的性命。她很早就知道宁嫔要毒害皇上却并不制止,最后还故意说出那些话语来激怒皇上,使得皇上怒火攻心而亡。

甄嬛不像端妃,即使被残害多年也没有主动伤害任何人,不像敬妃,即使不得盛宠也未做过伤害皇上的事情。但我们为什么就对甄嬛回宫后的那些事拍手叫好呢?

细思恐极,我们似乎允许了这种昧着良心的事件发生,这仅仅是因为,我们知道甄嬛之前受到了莫大的屈辱,所以认为她此番报复是情有可原。可是,论可怜,论屈辱,剧中的黑化人物,哪个又不是可怜人呢?皇后不可怜吗?明明是她的福晋之位,就是被姐姐横刀夺去了啊。安陵容不可怜吗?她这一生的不值得,小时候收到的屈辱难道比甄嬛少么。华妃不可怜吗?她虽宠冠六宫,却一直不知皇上和太后对她的戒备之心。



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们所喜爱的甄嬛,并不是一个纯良正能量的聪明女子啊。


Robin麻麻育儿新知


果郡王是被浣碧间接害死的。


皇上为什么非要杀果郡王,直接的导火索,就是夏刈从果郡王府里搜出的家书。十七爷和浣碧的每一封家书上,结尾都写着“熹贵妃安”四个字,这些家书让皇上坐实了对他们俩的怀疑,所以果郡王才会被毒死。



这里面有两个疑问,第一个是浣碧一向心思细密,知道这些有“熹贵妃安”的家书,一旦被别人发现,果郡王和甄嬛都脱不了干系。但她不仅没有看完就销毁,还大大方方的放在了梳妆台的盒子里,才让夏刈那么容易就拿到。



第二个疑问是,甄嬛是直到果郡王死后,才知道有这些家书的,而且还是苏培盛私下告诉她的。


那么既然果郡王每封家书里都提到了甄嬛,浣碧为什么不告诉甄嬛果郡王牵挂她。如果甄嬛提前知道这些家书的存在,肯定会有所防备,不会眼睁睁等着皇上杀果郡王。



从这两点看,浣碧才是间接害死果郡王的人。所以很可能她仍然对甄嬛心存芥蒂,并且想利用这些家书,离间甄嬛和果郡王的关系,但没想到害死了自己最爱的人。


达人钧钧


甄嬛传好就好在需要思考才能搞明白里面那些人都打得什么算盘,我要是投胎到甄嬛传里,估计都活不过一集。

里面细思极恐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太后对纯元姐妹两个的态度,在太后的心目中,她是对纯元的死有疑心的,但是她不能讲出来,如果这个叛逆的儿子一气之下废掉宜修,乌拉那拉氏和乌雅氏就没有了皇后的指望,再立一个皇后几乎不可能是太后的亲戚了,以太后和皇帝的关系,皇帝未必能给老妈这个面子,所以太后也要借助纯元的旧情保住这个佛口蛇心的皇后宜修,整部戏中,无论是母子还是夫妻,都不能彼此敞开心扉,开诚布公的讨论问题。

还有,温太医对待沈眉庄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感情,是不是因为追不到甄嬛所以退而取其次,前面一点铺垫都没有,后来就那样发生了关系。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沈眉庄会不会遗憾或者后悔,因为她这一生一直没有得到过爱人的真心,开始以为皇帝是真心疼爱自己,结果别人只是使了一个小计策皇帝就翻脸无情,那么现在和温太医暗通款曲,也是因为温太医为情所伤只是想找个精神慰藉,如果是这样,就太可悲了。

孟静娴到底是不是浣碧杀死的,果郡王是不是已经孟静娴超过浣碧了。孟静娴也是可怜,一直暗恋果郡王多年,等成了老姑娘,直到皇帝给果郡王派下了这个政治任务,迎娶孟静娴来安抚老臣的心,孟静娴出嫁的时候也没有浣碧的豪华嫁妆,新婚之夜果郡王去陪伴浣碧而不是孟静娴,但是慢慢的,果郡王的心是不是慢慢的被孟静娴融化了,开始更偏心孟静娴而不是浣碧了,这从浣碧和甄嬛的诉苦中就能看出来,所以世间最靠不住的是不是就是人心。

甄嬛传好就好在观众不是看个热闹,当你细细思考,就会搞明白很多暗藏的玄机。





月轮皎皎


端妃和温宜公主吧。

《甄嬛传》在甄嬛开始得宠的时候,作为华妃最痛恨的人,端妃没有出现过。直到温宜公主周岁,端妃才第一次出现。端妃身体不好,连说话都费劲,但是却很喜欢温宜公主,甚至把自己的陪嫁项链都送给了温宜公主。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温宜公主和端妃开始有了联系。




但是当时端妃的态度,她并不喜欢曹贵人,甚至都懒得和她说话。后来甄嬛怀孕的时候,她提醒甄嬛要她注意华妃身边的曹贵人。"华妃若是猛虎,曹贵人便是猛虎的利爪。"所以端妃对曹贵人是有一定了解的,她跟在华妃身边,说不定以前端妃还领教过曹贵人的厉害。

那么后来端妃借助甄嬛的力量绊倒了华妃,跟着华妃的曹贵人也垮台了,她就趁机收养了温宜公主。

那么她为什么收养温宜公主,而不收养一直在圆明园没有生母照顾的四阿哥呢?这里就体现了端妃的心机。




首先,从华妃失去孩子的时候,端妃也跟着灌了一碗红花。但是端妃比华妃高明,她看出来了这是皇上的意图,皇上不想让华妃有孩子,至于对端妃的报复,也是皇帝意料之中的,因为端妃也是将门之女。端妃势必生不了孩子,而领养四阿哥就直接正中皇帝的痛处,威胁到他的皇位,皇帝一定会收拾端妃。那端妃唯一的希望就是选择一位公主,这样既不会给皇帝造成威胁,也让自己有了个依靠。温宜公主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早在很久的时候端妃就有了收养温宜公主的心思。于是端妃帮助甄嬛扳倒了华妃,华妃倒台,曹贵人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而曹贵人这个人蛇蝎心肠,一定不会被皇上太后所容忍,由此自己就可以收养温宜公主啦。



我一直觉得端妃是后宫心机第一人啊,一个大写的聪明girl

端妃打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体弱多病,久居深宫。她入宫的时间很早,在皇上还是王爷的时候就入宫了,所以对于以前的事,包括纯元皇后的死都看在眼里,她这么聪明应该早就起了疑心,但是她没有证据所以不能乱说,那时候皇后有太后撑腰,所以她只能记在心里。

后来安陵容临死的时候告诉甄嬛“皇后杀了皇后。”然后甄嬛在和端妃聊天的时候无意中说到安陵容这句话,端妃觉得时机到了,便向她们说起了当年的事情。



皇上是王爷的时候,宜修是庶女,所以嫁过来等生了皇子后才能由侧福晋转为福晋,直到那天纯元奉旨入宫,与皇上一见钟情,然后迅速升为福晋,然后等纯元皇后怀孕后就百般不适,最后母子都死了。



这些事情,如果没有端妃告诉,敬妃和甄嬛是不可能得知的,端妃恰到时机的表示自己对这件事的疑惑,给了甄嬛皇后杀害纯元的动机。


君颖娱乐说


所有宫斗系列里, 甄嬛传堪称经典啊!细思极恐的细节如下:

1 芳贵人小产是皇后害的,碎玉轩以前住着一位芳贵人,她曾“失足”小产,后来口出怨言,污蔑华妃杀害她腹中子,最后被打入冷宫。芳贵人小产,罪魁祸首其实是皇后。皇后派人在碎玉轩埋下了麝香,芳贵人小产多半就是因为麝香的缘故。

2 襄嫔是被甄嬛设计害死的。华妃失势了,曹贵人封嫔后,甄嬛在御花园里对曹琴默说:“襄者,助也。姐姐封嫔是因为前朝平息了年羹尧之事,而后宫中华妃又需要有人将其扳倒,姐姐正得其时,所以皇上封姐姐为襄嫔,就是这个意思”。怂恿曹琴默去向皇上进言,处死华妃,而曹琴默也自然上当了,因此才会被皇上和太后忌惮,最后被毒死。端妃为护温宜宁愿自己受伤摔倒,甄嬛看出了端妃的爱女心切,所以又进一步暗示端妃,可以给温宜换一位母亲。此时在甄嬛心中,正在计划一盘“杀襄嫔绝后患,送温宜拉拢端妃”的好棋!

3 皇后每次头风发作,那肯定会有一场大阴谋发生。映像最深刻的一次,皇后趁年羹尧请走宫里太医后立马假装头风。皇后一边说不想惊动皇上,一边又大张旗鼓地让各个嫔妃去给她侍疾。还声称宫里的太医都被年羹尧带走了,自己请不到太医,从而把年羹尧推到风口浪尖上,以此打压华妃。后来经温太医证实,当晚太医院是有太医当值的,是皇后故意不让请。打这事起,甄嬛算是识破了皇后的真面目。还有甄嬛晋封莞妃时来到皇后宫中参拜,皇后又一次假装头风发作,让皇上先去见甄嬛。目的是为了让皇上将穿着纯元故衣的甄嬛错认为是纯元本人,最后皇上大失所望,龙颜震怒,禁足了甄嬛。

4 章太医是皇后的人!甄嬛第一次怀孕时,皇后得知后一脸震惊,简直不敢相信。当确认了甄嬛有孕后,皇后和章太医的对话如下 皇后:“那就请章太医多费心了,本宫就将莞贵人和她腹中的胎儿,全都交托在你手上了!”

章太医:“微臣定当尽心竭力!” 其中大意是这样的:

皇后:打胎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可要办妥咯!

章太医:小的一定全力去办!

为什么说章太医是皇后的人呢?在这之后甄嬛的胎一直是章太医在照看的,安陵容送给甄嬛的舒痕胶里有大量麝香,再加上欢宜香的作用,甄嬛早就感到身体不适。而章太医却故意不告诉甄嬛这是她体内有麝香的缘故,正好这时温太医不在宫内,诡计不会被识破。再有 华妃让甄嬛罚跪,也是章太医事先告诉华妃,甄嬛胎像稳固,跪上半个时辰都不打紧,成功把甄嬛小产的锅丢给了华妃。臣妾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