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九日山景區簡介

福建泉州九日山景區簡介

  九日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坐落於晉江北岸,距泉州市區7公里,距晉江機場15公里,離後渚港15公里,地屬南安豐州鎮。遠在西晉太康九年(公元288年),移居閩地的中原移民每逢重陽節就要登上此山遙望中原,由於重陽節為九月初九,因此這座山就被命名為九日山。

  九日山以“山中無石不刻字”聞名四方,現存宋元以來的摩崖題刻70多段,最著名的就是宋代的祈風石刻。九日山祈風石刻群是我國現存最多的祈風石刻,堪稱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豐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泉州在古時海上交通就很發達,人們為了求得行船順風,常要舉行“祈風儀式”,這些石刻是古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蹟,也是我國與亞非各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山有東西北三峰,其形如鉗。西峰因唐代名詩人秦系在此隱居,放稱高士峰,或稱西臺。頂峰有五代石佛造像,稱石佛山。石佛為五代陳洪進所倡刻,高 4.5米,寬1.5米,袒胸盤坐於蓮座上,衣紋流暢對稱,為泉州最早的石雕造像,外築石亭,以保護石像,全系石構,硬山式屋頂,面闊進深,均具一間,呈方形。東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輔貶謫隸泉,寄跡山中,卒後葬此,故名姜相峰,或稱東臺,又因其形似麒麟,俗稱麒麟山。北峰連接東西兩峰,叫北臺,三峰環抱成一塢,曰白雲塢。塢中白雲出岫,碧譚幽間,出峽南注,為菩薩泉勝蹟。

  1991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泉州進行“海上絲綢之路”綜合考察,來到九日山時各國專家學者對此勝蹟讚歎不絕,並留下了考察記事石刻,又為九日山的石刻碑文增添了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