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财奴严监生,中国古代的葛朗台,临死都要节约一根灯草

守财奴严监生,中国古代的葛朗台,临死都要节约一根灯草“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是吴敬梓《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最为经典的一段描述,也是最广为人知的一段。严监生家里足有十多万银子,可谓是非常的富有。

守财奴严监生,中国古代的葛朗台,临死都要节约一根灯草

然而,在他临死之际,却为油灯里点了两根灯草,而久久不能咽下最后一口气,在挑掉一根灯草后,才最终咽气。

不挑掉一根灯草,严监生就算死也是死不瞑目,将一个地主老财的守财奴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揭示了严监生极端吝啬的一面。从这一点上来看,严监生确实很吝啬。

但是对待家人,严监生虽然吝啬但不失真情。因为严贡生惹上官司,又为躲避去了省城,官府找上了严监生,兄弟二人虽然早已各自成家立业,

守财奴严监生,中国古代的葛朗台,临死都要节约一根灯草

但此时严监生却愿意花钱解决兄长的官司,这其中固然有其性格胆小懦弱的缘故,但也能看出他对家族名誉的重视。

妻子王氏离世后,严监生发现酒坛子里王氏留下的银子后不禁感伤、大哭一场,并由此开始落下病根。见自己病情沉重,将自己唯一的儿子托付给两位舅爷,

希望他们能够帮着照顾孩子长大,教他读书,不要要重复自己的一生,此处表现的是一个父亲对于儿子的殷切希望。

可以说,不管是对待孩子、对待妻子,严监生都表现出了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心中对家庭还是较为重视,在对两位舅爷和官差的应对上,也颇为有礼有节,总体来说,他的为人不失真情的一面。

守财奴严监生,中国古代的葛朗台,临死都要节约一根灯草

但严监生性格较为懦弱。以严贡生的官司来看,此事与严监生毫无关系,但是当官差上门找到他时,他也不敢怠慢,还找来两位舅爷商量此事的解决办法,

从文中描写的严贡生泼皮、无赖行径以及奢侈的生活方式可知,严监生对于兄长一家有所不满,却又无可奈何,最后只得自己花钱换得清静。

另外,对于两位舅爷,严监生的态度十分有礼且慷慨,但是当严监生要宴请他们时,二人还会有装腔作势的行为,对此,严监生也是放低姿态,从未见其有任何怨言。

严监生作为一名乡绅,虽然富有,但是其性格却是胆小懦弱、无主见,遇到稍大的问题,他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王德、王仁两兄弟便是他商议的对象,

守财奴严监生,中国古代的葛朗台,临死都要节约一根灯草

但可惜这兄弟两人也只是借着圣贤之言谋取钱财的虚伪之人而已,他们从未真正真心实意的为严监生考虑过,所做的一切的出发点也都只是为了从严监生处取得更多的利益。

严监生在面对这一切时表现出的懦弱,源自于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压迫,他将对功名的渴望和跳出卑微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的身上,因此才会嘱咐王德、王仁教外甥读书、进学。

总的来说,严监生的吝啬是苦了自己,便宜了他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节俭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