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溧商|陈保国:静守初心砥砺行

在部队,他是一名特别能吃苦的军人,充分体现了农家儿郎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特质;在企业,他是一名肯跑能干的营销员,为企业发展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社会,他白手创业,在建材流通行业风生水起,带动溧阳建材销售不断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作为溧阳建材销售的先行者,陈保国身上既有第一代创业者的勤劳质朴,也有多年在市场摸爬滚打的机敏睿智。他带领“保国陶瓷”走过的几十年风雨历程,也正是他从创业到不断做大做强的奋斗史。


新溧商|陈保国:静守初心砥砺行

陈保国


1986年,在部队历练多年的陈保国退伍后回到家乡,在旧县阀门厂跑供销,天南海北的出差,让陈保国在忙碌的同时见识到了外面的大千世界,随着眼界的开阔,他的心思也越发活络了起来。90年代开始,乡镇企业普遍不景气,旧县阀门厂也走过了鼎盛慢慢开始衰退,原本安逸的生活眼看着就有了变化。陈保国就动了离开企业自己创业的心思,但家里没有人支持他。“大家都认为安安稳稳的日子过得挺好的,自己创业没有经验、没有人带,太冒险了。”陈保国说,虽然大家都劝他再想想,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辞职了,连同在阀门厂做统计的妻子一起。

1992年,夫妻俩在东门租了间店面经营水暖管道,从此开启了他们的创业生涯。“想得再好都抵不过现实,刚开业的6个月,我们没有做到一单生意。”提起当年的经历,陈保国到现在仍然唏嘘不已,“那个时候压力大啊,整天整天没有一个顾客来,我们急得浑身痛,觉得全身上下没有一个地方是好的。”近30年过去了,陈保国仍清晰地记得,第一个顾客到他店里买了100个螺帽,也就200多元,但他当时激动地差点哭出来。因为没有经验,也没有人脉,他整天都在外面联系业务,去自来水厂、水利部门,到建筑工地,只要可能用到水暖管道的地方,他一个不落地上门推销。去一次谈不了,他就去两次、三次。凭着退伍军人那股不服输的韧劲,他一步步地打开了市场,生意越来越好,并慢慢地从零售转变为批发,销售范围也从溧阳本地拓展到周边郎溪、句容、扬州等地。1997年,经营部每月仅水表销售就达7500只。

现在,在溧阳建材行业,说到“保国陶瓷”几乎无人不知。1997年,陈保国将水暖管道生意交给了亲戚,自己转向开拓陶瓷经营。

20多年来,店面越扩越大,经营范围越来越广,并从最初的低端普通品质走向了高端化、品牌化。目前,保国陶瓷营业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有2800平方米的家庭装修一站式服务展厅及专业大理石加工厂。企业常年用工30多人,每天有10多名搬运工往返于批发部和顾客家中,年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2013年被评为“中国品牌经销商”,这在溧阳仅此一家,并两次获评“江苏省放心消费先进示范单位”。

“社会口碑是我们最好的招牌。”这是陈保国最感到自豪的地方。“保国陶瓷”是溧阳建材市场最早开始明码标价的企业之一,并很早就有专业的设计、售后服务队伍,经营几十年来都是消费“零投诉”。“我们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用质量、用信誉赢得市场。”陈保国说。1994年,一位江姓顾客到经营部买水管,多付了1万元,陈保国发现后,辗转问了好几个人找到了这位客户,并将这1万元送到了他家里。

据了解,这样的事几乎每年都有,每次,陈保国都是分文不差地退回给顾客。“优质的商品、良好的服务,再加上诚信经营,为我们赢得了不少回头客,尤其在高端市场、改善房装修市场,我们的产品占比达30%以上。”陈保国说,很多顾客都是他们几十年的“忠实消费者”,家里多套房子装修都用“保国陶瓷”。

新溧商|陈保国:静守初心砥砺行

溧阳市建材商会会长陈宝夫告诉记者,陈保国不仅创立了一个溧阳建材销售行业的龙头企业,还带动了一批建材销售商,为繁荣溧阳建材市场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我市建材销售已经辐射至贵州、湖北、浙江、河北等多个省市,促进溧阳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公益事业积极贡献力量。

据了解,市建材商会自2002年成立以来,每年都组织会员单位捐资助学、扶贫帮困。陈保国作为商会副会长,更是身先士卒,每次都带头参与,多年来已累计为社会慈善事业捐款捐物50多万元,“保国陶瓷批发部”也多次被评为光彩之星、抗洪赈灾先进单位等。

公益活动就像一盏灯,温暖着前进的路。不仅仅对于受资助的人,对于我们付出的人也同样如此。早在上世纪90年代,陈保国就开始投身于公益事业,努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抗洪救灾,他慷慨解囊;慰问孤寡老人,他一次不落;帮助贫困儿童,他一马当先……他还长期资助新疆6名贫困大学生,直至他们大学毕业。2019年10月,“保国陶瓷”联合其他几家商户走访竹箦镇贫困学生及敬老院老人,为他们送去了助学金、学习用品和各种各样的爱心食物,之后还开展慈善拍卖活动,现场预付订金的5%作为慈善基金专项用于慰问孤寡老人及困难学生救助。

内容来源 | 溧阳时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