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中医是科学但不代表不正确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中医是科学但不代表不正确

我们中国人应该有志气,把中医和西医里面最优秀的成份给它结合起来,创造出真正的现代医学!

【此文是韩启德院士于2014年"科技传播"第11期上发表的,新华社、人民网等有公开报道,现分上下两部分转发,与大家分享,此为下篇】

要学习中医的接诊之道

我们现在的西医几乎已经不碰病人了。

裘法祖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学家)在世的时候提到一个故事,说一个病人肚子疼,找到他,他让到检查床摸了一下他肚子,这个病人就感动得掉眼泪,说你是我看的第六个医生,前面五个医生都没有碰过我一下肚子。我们西医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完全靠设备,完全靠人为确定的指标来解决问题。

尽管有它很好的能解决问题的地方,但是确实离开病人越来越远,这就容易造成矛盾。

我们不说别的因素,中医来说首先要把脉,医生的手搭到了病人的手,如果再加上一个笑容,病人的感觉跟我等了几个小时,看到医生头都不抬,化验单一开检查去,感觉很不一样。

我看中医的体会就是中医容易跟病人搞好关系。

西医来问你怎么不舒服?我也不知道怎么不舒服,就是难受。西医看所有检查都没有问题,然后说你没病!

中医不会这样,我当中医,病人刚走进来我就知道他大概是什么问题,然后坐下来,在农村的时候,妇女坐下来给你一个胳膊,什么也不说,我就知道她要我把脉是不是怀孕了。中医的怀孕的脉是很好把的,我学了9个月,掌握的非常好,滑脉就像钢珠子在手底下滑过去,你就问她你月经过去了多长时间?她说我已经有两个月了。恭喜你怀孕了!

中医不要排斥西医,西医也不要排斥中医!

讲到中西医结合,就说明中医和西医不一样,这才结合。

如果说五百年以前一样不一样?完全一样。大家都是从经验来,不一样的是中医比西方的医学要发达得不知道多少倍,因为西医什么也没有,到16世纪中期才写了第一本解剖学的书,到18世纪才有生理学,19世纪才有病理,才有一些理论的突破。现代医学西方也是到20世纪以后才有真正的发展。

如果看150年以前,一个西方的医生看病跟中医古时候清朝时候看病没什么大的差别。我们中医办法比西医多的是,西医就是安慰病人。有一点差别,他们用氯化汞,我们是用大量有效的中药。

真正的临床治疗是到了上个世纪也就是20世纪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现在到医院看病都是看西医,发展只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但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所以西医就是现代医学,中医就是传统的祖国医学,这两者确实有了很大的差别,但是这两者都很不完善,理解人类健康还差得很远,西医因为是现代科学,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跟一百多年前比解决了很多很多的问题。

但是,一方面离解决人类所有的疾病,预防、治疗还差得很远。另一方面,我们整个现代医学有点忘记了医学的最根本是人,我们开始把人当作机器,忘了人是会思想的,什么东西都看片子,看化验,所以现代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开始远离人文,这是非常危险的倾向。

中医是在长期中国众人的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很多情况下是行之有效的。但跟西医不一样,确实它不是现代科学,是经验,不是现代科学这个范畴里面的医学,不是要靠实验证明的,不是靠逻辑推理的。

所以我们要看到两者的优点,也要看到两者的局限性,我们不要互相排斥,我虽然是学西医,但是自己努力学了中医,我在农村看病,更多的找我看中医,而不是看西医。所以我现在说这个话的时候底气足一点。

有一次在北京中西医结合开会,主要谈了中西医结合的看法。后来其他专家说:“你说了我们都想总结的话”。

我对中医充满感情。但是我对中医的缺点也是如实的有所认识,中医不要排斥西医,西医也不要排斥中医。就像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一样,都不要互相排斥。没有一个文化都说我能够带来将来,医学也是一样,现代医学有很多的缺陷,我们的中医有很多的缺陷,我们互相取长补短,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很难结合。

这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体系,首先在概念上,从理念上如果站不到一起,谈得到结合吗?最多只是说我在农村那样,西医办法好的用西医,中医办法好的用中医,这种结合是第一步最原始的结合。

中国人应该有这个志气,得天独厚的是我们有中医这个宝库,尽管它很不完善,需要有现代科学不断使它更好的发展,但是就现代医学方面,我们跟现代西方国家有什么差别呢?我们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应用呢?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应该有志气,把中医和西医里面最优秀的成份给它结合起来,创造出真正的现代医学。

你对病人的关心,尽你所能的帮助和你的同情心,来取得病人的理解。这会给医患关系带来好的影响。

我们医学现在缺乏人文,离人文越来越远,离开它医学的宗旨也有点渐行渐远,这一点我觉得我们特别应该要注意。医学生最重要的是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不是上音乐课、艺术课学得到的,人文渗透在人的血液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