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的故事(1)

现在大家知道熟悉的“葛洲坝”是20世纪中国最大的水电站的名称,是万里长江上举世闻名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命名实际上是水利枢纽中轴线上穿过江心小岛"葛洲坝”而命名。葛洲坝的故事应该从那个叫“葛洲坝”中心岛说起。


葛洲坝的故事(1)

江中这就是 葛洲坝的航拍

江中这就是 葛洲坝的航拍

江中这就是 葛洲坝的航拍

具宜昌史志记载:葛洲坝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的出口--南津关以下2300米处,距宜昌市镇江阁约4000米,大坝北抵江北镇镜山,南接江南狮子包,雄伟高大、气势非凡。长江从西陵峡口冲出三峡峡谷后,水流由东急转向南,江面由390米突然扩宽到坝址处的2200米。由于长江泥沙沉积,在河面上形成葛洲坝、西坝两岛,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为长江的主河道,二江和三江在枯水季节断流。


葛洲坝的故事(1)

葛洲坝历史文化悠久。三国鼎立时期,宜昌属吴国领地,葛洲坝为西陵城池。公元272年10月至12月吴国战将陆抗在宜昌指挥了一场战役。陆抗令士兵在西坝筑城将吴国叛将步阐围堵在西陵(葛洲坝)城内,内以围阐,外御晋兵。始则计退晋军羊祜,继而矢石如雨打得晋军杨肇落荒而逃。晋军前往西陵救援步阐的军事行动失败后,陆抗终于攻陷西陵城,灭杀叛将,收复失地。这一战役成为历史上围城打援的经典战例。这一段历史在《资治通鉴》和《三国志》两部历史巨著详实地记载了这一战事。裴松之在《三国志注》记述了这次战乱给宜昌人造成的苦难遭遇--"陆抗平步阐于西陵,戮及婴孩"。/<font>


葛洲坝的故事(1)

《宜昌府志》上对葛洲坝位置的描述

葛洲坝原是一座古城的遗址。据《水经注》记载:"江水出峡,东南流,泾故城洲。洲附北岸,洲头曰郭洲,长二里,广一里。上有步阐故城,方圆称洲,周回略满。”宜昌话"郭"与"葛"音又相近,久而久之便被人们称为"葛洲坝"。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宜昌人的祖先在葛洲坝对岸李家河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上生殖繁衍。公元前700多年前东周时期宜昌人在下牢溪右岸建立了家园。考古专业队在葛洲坝坝头发掘出战国和两汉时期古墓四座,在坝上还发现东汉时期城墙遗址,在葛洲坝坝尾二江边挖出一棵六千多年前的阴沉木炭化树。

葛洲坝名称的来历还有两种说法:一是 葛洲坝上 最早是姓郭、邹 两户姓氏人家在上面居住,所以叫郭邹坝演变文字记叙为“葛洲坝”;还有一种说法是 对应葛洲坝下方的“胭脂坝”的名称,胭脂坝也叫淹子坝一到夏天 就被江水淹没,葛洲坝因地理环境从来没有被淹没过,所以一个叫搁子坝,一个叫 淹子坝。你们认同这种说法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