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用”和“小用”

今天我拿著園林剪在院子裡面修剪竹子,可我總是剪不斷那些粗壯的竹杆,於是我對媽媽說剪刀太小了,使不上勁兒,得用鋸子鋸才行。

可是媽媽說:“那不一定啊!換一個人就有可能剪斷,還是用這把剪刀。所以啊,凡事萬物都不能過早下結論,要看這個東西在誰的手裡用。”

我一聽,有道理。

同樣的一支筆 ,拿在不同的人手裡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應。拿在魯迅手裡,它就是良藥,可以醫治愚頑國人的愚昧;拿在李大釗聞一多等革命者手中就成了刀槍劍戟,具有和反動派作戰的殺傷力。

也不一定是東西,也可以是人。比如說龐統,在孫權那裡,就是住在廟裡讀書;在劉備那裡就是開始幹大事;而在曹操那裡,獻了連環計,使曹操在赤壁大敗。

韓愈的《馬說》裡面也說了: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莊子裡面講了一個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商人。他發現了一個浣紗為生的家族有一種可以防冬天浣紗手皸裂的凍瘡藥。於是這個商人找到他們願花百金買下這個凍瘡藥方。浣紗家族主人召集族人討論說,我們世世代代浣紗所得也只有幾兩黃金,現在賣了這個藥方一下子就可以得到百金,賣給他吧。 商人拿到藥方就把它獻給了吳王,並向吳王誇讚它的功效,說吳軍將士若使用了這種藥,在水戰時便不會發生凍瘡。吳王高興極了,如獲至寶,果然在嚴寒的冬天向越軍發動水上進攻。越軍雖奮力抵抗,但因將士生了凍瘡,戰鬥力銳減,終至不敵。吳軍大勝。吳王獎賞給商人一大片土地。商人身價倍增,富敵王侯。可是,原來發明這一秘方的浣紗家族卻只能依舊靠給人家洗布為生。

所謂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能不能盡其才盡其用直接決定了所產生的價值——“大用”和“小用”。

可是在浣紗人看來,凍瘡藥顯然也是極盡其用的,你看他們世世代代都在用。

就比如惠子得到那個大葫蘆。惠子也很苦惱,想盡了辦法也不得其用 。

還有那個槽頭拴著千里馬的奴隸,他是真不知道那是一匹千里馬呀。

所以還是眼光的問題,見識的問題。

那麼接下來我得好好練一練眼光,養養見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