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界有句名言叫“古玉好识,人心难辨”,您怎么理解?

玩古赏今


古玉入行门槛相对较高,但一旦入行古玉辨识很简单了。但一些人利用刚入行门槛高的特点,售假贩假,指鹿为马,甚至出书去卖假,混淆视听,让很多刚入行的人上当,有些人上当了,只能吃哑巴亏,甚至有些人也加入了贩假卖假的队伍,让古玉收藏变得人心叵测,水浑水深,尤其现在大批骗子转移互联网,拿着一堆假古玉公然误导的现象愈演愈烈,让古玉收藏很简单的事变得更加复杂,泥石俱下。但相信再过几年,认真学习比较的人会越来越多,真品的光明磊落和假货的躲躲闪闪含糊其词对比会愈来愈明显,古玉收藏也会越来越简单,再加上中国人天生喜欢玉文化的群众基础,古玉收藏一定会脱颖而出,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们会更加关注古玉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与人的人玉合一思想。





识玉不穷


在古玩收藏的鉴定当中,我个人认为玉器的鉴定应该是最直接,最简单而且也是最易学的一门鉴定学科,为什么这么说呢?无论是青铜器,瓷器还是书画作品,大多是人为艺术重新加工制作的结晶,只有玉器不是,我们在玉器上只能做减法,没有办法做加法,我们只能把玉器当中的绺裂磨去,根据玉料的形状设计,雕琢,打磨,我们改变不了玉器的分子结构,我们只能改变它的形状。所以玉石的鉴定实际上就是我们人类对自然科学中原始矿物质的认可,你掌握了原始的质地以后,再去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纹饰特点,加工手段,工艺要求,其实很多东西也就一目了然了。

古玉的入门门槛极高,但是一旦进来了,走上对的路子,后面的事情就非常方便,但是我们看得到80%的人实际上是在门槛外面的,恰恰是站在门槛外面的人说话的嗓门比较高,又喜欢去到处指点江山,到处去评论别人的藏品,不知不觉中在评论中就把自己的身份和水平暴露得一览无遗,比如我昨天发的那个西周的勒子,大开门的东西你根本不用去争辩,你不用去解释,同样有人看了一眼就说这是工艺品,对于这样的人,你再看看他的藏品,你就知道,有勇气去留言去指责别人的东西的时候,往往是自己一瓶子水不满半瓶子乱恍的时候,真正等明白了一切的时候反而都会变得比较谦卑,不会那么张扬,这也就是古玩行当中所说的古玉好鉴定,但是人心比较难辨的一个主要的原因,越往后面走,水平越深,忌惮也就越多,越不会口不择言,越知道心怀敬畏,玩玉的人不是在玩你的眼力,主要还是在玩你的心态,没有好的心态也不见得能收到好的古玉。


玉见沈华


古玉好识,人心难辨。的确有道理,古人关于人心难辨的比喻也很多,比如民间就有“人心隔肚皮,如同隔座山。”还有“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说法。宋代著名预测大师邵康节也曾言“万物易测,人心难料。”

古玉其实也不好辨别真假,因为古玉的价值是越古老价格越高,辨别时从沁色的入玉程度和成色上看;从玉质的优劣上看,象羊脂玉就好;从刻工的痕迹上看是否使用的古代做玉工具;从图案上看是什么年代的风格特色,比如是商周当代刻的,还是明清时期高仿的,通过这些特点来进行综合鉴别。

由于完整的古玉价格昂贵,所以有些做玉高手就通过造假做古玉来鱼目混珠,初入这行的人,上眼的真货少,就很难分别出是古玉还是高仿古玉,从来上当打眼了。

古玉虽然难辨,但古玉是物件,放在那儿它不变,你今天识不了真假,可能明天、后天就能辨认真假优劣。而且你一但认定了它的真实性质,它就一直是那样,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好的就是好的,次的就是次的。

人心则不同,人心易变,易诡。你这一刻看懂辦透了,下一刻可能就变了。如果人心不变,那熟悉了还是能辨别出来的,隐藏着的心可以日久见人心,可诡变的心你永远无法测量,就象夏天的风云,变化莫测。

环境,利益,权势,打击等都可能使人心随时变化,所以人心难辨。

有时候,连我们自己的心也在变,自己也测不准自己,辨不出自己未来的心是什么样子。





南山明月


古玉好识、人心难辨。此话很有哲理,也的确如此。

那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首先,说古玉好识,是因为一个人,如果想能够真正辨识一块古玉,是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就可以基本掌握辨识古玉的门道,而这也主要是靠找有辨识老玉的师傅经验的传授,多上手多实践,这就好比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透了。

而人心难辨,这就复杂的多了。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人心不古!老话讲:知人知面不知心!不象一块古玉可以通过器形、玉质、手工、包浆等基本就可以断代鉴定了!而人心可就复杂的多了。何况每一个人还都是在发展变化了的!如何才能辨别一个人的好坏!也只有盖棺定论,来总结他的一生是非功过了!而辩证地看待他的好坏!


wlg石头记


古玉好识…这是对缘好人而言

人心难辨…这是对缘薄人而言

玩玉三十余年,仍在修玉缘…人或视玉如石,言玉乃石之美者,是类虽古人亦知玉仅一二者…人或不信是言,则知玉又不及一矣…或言我之妄语,则与玉之缘尽去也…更或诋我语,则玉不保汝矣…言我狂言我颠,我亦非陈性,悉随尊便…玉之于我,是命是宝是护身符莫能言之一二…是汝玉必是汝神必保汝,唯心也罢唯物也罢,知玉者之心皆知其是非,更知其是非之谬处…得玉者一国可盛一家可旺一人可安,是秘在得…众生皆苦,唯我玉与茶可解之…

然,辨玉之得失,其得失亦缘之致,不结其缘,亦当玉石皆尽使其迷,不知其里奥,还执其一知见…古玉之辨真伪亦为缘致,迷者终迷,甚而迷之终其一生,其表以为不能实学,实先天之眼所迷,务虚必得不实之物,宿世之业障故,与玉结缘之厚薄故,缘薄之障目高下各自担当…缘薄者必数世不得其要莫能结缘而不知玉之殊妙有之…




謝亞鐵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赞][赞][赞]

答案是肯定的:人心难测,有三个层面:一指古玉圈中人;二泛指许许多多居心不正之人;三,道出了一个真谛:物是人非。物比人永远恒定。



一元堂谭浩


古人很喜欢玉,也十分喜欢用玉来和人作对比,其中,“古玉好识,人心难辨”,就是一例。

古玉是在鉴定上比较难以分辨的,但是,随着鉴宝师的知识经验的积累,也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相较之下,人心则是一个难以分辨的东西。

首先,人心和古玉处于不同的状态。人心是活的,它处于一个动态之中,今天可能理智占主导,明天可能情感占主导,主导因素的不同,就可能对类似的情况作出完全不同的反应。而古玉处于一个相对静态之中,它的物理特性相对稳定,绝对不会因为换一个房间,换一个时间便发生本质的变化。

其次,判断人心和古玉的标准不同。对于人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会那些对我们表达善意的人,回馈以善意,而对于那些对我们抱有敌意的人,给予适当的反击。在这两种人眼里,我们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像,然而,我们就是我们,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判断标准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人心难辨,难就难在,有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随时随地都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常常让我们始料不及。不管男人女人,心是都是海底针。古玉的判断标准相对稳定,只要掌握了判断标准,则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它绝对不会因为鉴玉人的不同,会对古玉的物理特质造成根据性的影响。

我认为涉身处世,与其过分探究他人的心思,试图根据他人的心思做出不同的应对,不如抱朴守拙。《菜根谭》有云:“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此语当共勉。


四川方融家常滋味


古玉好识,人心不古!!!!





玉见千年1876


古玉好识,人心难辨,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

一块古玉放在这,大家都来观看,但是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分析,有的人由于接触的古玉很少,容易做出片面的决断。

但有相当一部分人,怀揣各种心理,各种目的,而说出了危心的话。

玉还是那块玉,人心难测呀!





玉佛缘345


“古玉好识,人心[心]难辨”是说美玉好识别,而人的[心]心却难以辨别出好与坏,故有“人[心]心难测”之言。“人养玉三年,玉养人终生”,玉石通灵。人心[心]隔肚皮,变幼无常;“识人知面不知[心]心,画虎画皮难画骨!”“害人之[心]心不可有,防人之心[心]不可无”。这些都是古人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和财富。新时期,我们要讲正气,树新风,以人为本,诚[心]心待人,为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多做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