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真理论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辩证法唯物论》,其中最著名的篇章就是《实践论》和《矛盾论》大约占了讲授提纲一半的内容。《真理论》是第二章第十小节,主要讨论了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论认为:真理是客观的、相对的,也是绝对的。

真理首先是客观的,在承认了物质的客观性、实在性以及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之后,就等于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所谓客观真理,就是说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我们的认识或概念的唯一来源,再也没有别的来源。

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真理论

唯心论者否认物质离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才主张意识或概念是主观自主的,不要任何客观的内容,因而承认主观真理,否认客观真理。然而,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任何一种知识,一个概念,如果它不能是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它就不是科学的知识,不是客观的真理,而是主观地自欺欺人的迷信和妄想。人类以改变环境为目的之一的行动,不管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或是民族斗争,其他一切行动都受着思想的智慧。这种思想如果不适合客观规律,那么这种行为就一定不能达到目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为革命的科学认识,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实际规律,它是客观真理。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都是错误的东西,因为他们不根据正确的客观规律,完全是主观的妄想。

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真理论

主观唯心论者波格丹诺夫说,一般工人的就是客观真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宗教和偏见虽然常常为大多数人所公认,但实际上是谬见。有时候正确的科学思想反而不如这些谬见更普及。唯物辩证法根本反对这种意见,只有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知识,才能成为真理,一切真理必须是客观的。

真理和谬说是绝对对立的,判断一切认识是否为真理,唯一的看他们是否反映客观的规律。如果不合乎客观规律,尽管是一般人都承认的,都只能当作谬说来看待。

唯物辩证法在承认客观真理时,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就是说我们认识的对象是那个永久的绝对的世界。然而客观的、绝对的真理不是一下子全部能够成为我们的认知,在我们认识无穷发展过程中,经过无数相对真理的介绍,而达到绝对的真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的表现。

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真理论

科学发展的每一阶段,增加新的种子到绝对真理的总和中去。但是每一科学原理的真理界限总是相对的。绝对真理仅能表现在无数相对真理之上,如果不经过相对真理的表现,绝对真理便无从认识。

真理的相对性,是针对于人类认识绝对客观真理的限度相对于历史条件而言,并不是说认识本身是相对的。一切科学的发明,都是历史的、有限的和相对的。科学认识跟谬说不同,他显示着客观的绝对真理,。

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真理论

形而上学的真理观认为“物质世界无变化”,因此人类思维也无变化。也就是说他们承认绝对真理,但是这个绝对真理是一次被人获得的,他们把真理看成不动的、死的、不发展的东西。他们的错误在于忽视了“客观世界是个发展的过程”这个事实,不把真理获得看作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人类的认识每向前一步,都表现着绝对真理的内容,但对于全部真理来说,它具有相对的意义,人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获得绝对真理的全部。

唯心论的相对真理否认认识具有绝对性,只承认它的相对意义。他们认为一切科学的发明,都不包含绝对真理,因而也不是客观真理。一切谬说的存在,都是因为不承认世界的客观性,不承认客观世界具有客观真理。这样做的本来目的是要替统治阶级作辩护的。

无论是形而上学还是唯心论,都不能正确地解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只有唯物论辩证法,即给思维与存在相互关系以正确解答,又确定了科学认识的客观性,同时还给了整理清楚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的正确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