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師》|戰勝恐懼的從來不是勇氣,而是愛

《嗝嗝老師》是2018年10月份在中國上映的一部印度電影,作為2018年評分最高的輕喜劇電影,印度電影就像中國電影市場的一面鏡子

,同是都是在電影中摸著石頭過河的發展中國家,他們的創作人一直在告訴我們,電影資金並不是衡量電影真善美的唯一標準。

此片以紮實、貼地、誠懇的故事主線,講述了一位患有妥瑞士綜合症的“打嗝的老師”奈娜,從小就因為這個病而飽受他人異樣的眼光,包括自己的父親。最終,一位校長的一句“我們會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對待你”讓奈娜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平等待遇,同時也在心中種下當一名好教師的夢想。

本片改編自布拉德.科恩和麗莎.維索基的小說《講臺前》,這部小說是由布拉德.科恩的真實故事所改編,在2008年在美國上映的一部電影《叫我第一名》,也是根據該真實故事所改編。這個看似平凡,又不那麼平凡的教育故事,時隔多年,依然扣人心絃,催人淚下,整部小說傳達的都是積極向上的、勇攀高峰、不怕艱難的正能量。

在我看來,奈娜的人物形象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來進行解讀。在本篇文章的第五部分,基於這部教育影片談談我對“如何做好教育者這個角色”的幾點基於現實意義的感悟。

《嗝嗝老師》|戰勝恐懼的從來不是勇氣,而是愛


《嗝嗝老師》|戰勝恐懼的從來不是勇氣,而是愛

第一階段:奈娜的童年: 她忍受了無數異樣眼光,但父親卻因自責,而選擇逃避,拋棄了這個家,拋棄了身患疾病的她


由於身患妥瑞氏綜合症疾病,她在上課時發出“怪聲”,被同學們嘲笑,被老師趕出教室,最後被校長勸退

影片採用倒敘回憶奈娜的童年時,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的小女孩,第一次打嗝,同學們一陣鬨笑,老師還指責嘲笑她的同學說:“有什麼好笑的,沒見過打嗝嗎?”,當她再一次打嗝時,老師點名讓她站起來,臉上露出了不悅的神情。

同學的嘲笑和老師的無視都讓他感受到自己和別人的不一樣,小小的年紀卻飽受了很多不平等的對待。當老師報告到校長那裡,校長請奈娜的母親到學校,並對奈娜實施了勸退,希望奈娜轉去特殊學校。

《嗝嗝老師》|戰勝恐懼的從來不是勇氣,而是愛

母親始終相信女兒和普通小孩沒差異於是想讓女兒繼續就讀普通學校,父親卻執意要送他去特殊學校,父母不斷爭吵,最終父親選擇離去

影片中小小的奈娜,看到父母因為自己就讀學校的問題大動干戈,她啜泣著躲進衛生間,悲傷的情緒湧上心頭,這時她還是控制不了自己繼續打嗝,小小的她揮動著顫抖的雙手,把廁所的衛生紙塞進嘴裡,一直塞一直塞,彷彿只要給嘴裡塞進了衛生紙,打嗝聲就不會被聽見了一樣……

《嗝嗝老師》|戰勝恐懼的從來不是勇氣,而是愛

父親選擇逃避,最終拋棄了她和這個家,父愛的缺失,讓她不斷告訴自己要堅強,也表現了她和父親關係的破裂

當所有人都認為她和普通孩子不一樣,她或許都能夠堅強的告訴自己:“沒事,我還有家呀!”當她和父親一起去餐廳點餐時,她發出的“怪叫”總是讓父親難以為繼,於是父親草草的給她點了一份或許她並不喜歡吃的東西,小小年紀的她能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但決不能承受自己的父親,也用同樣的眼光對待自己。

童年時和父親關係的破裂導致長大後她不願意面對父親,甚至不想和父親說話,父親的自以為是讓她主動和父親保持距離,父女倆之間隔著一條鴻溝。

《嗝嗝老師》|戰勝恐懼的從來不是勇氣,而是愛

第二階段:奈娜的追夢之旅: 她的夢想是做一位教師,源自於在她小時候受到一位校長的鼓勵,讓她的世界受到了陽光的恩典


理科雙碩士學位的她其實可以找到相對老師來講其他更好的工作,但她什麼工作也不要,只想當老師

在影片開頭,她自信從容地走進了面試室,面試官看到她的履歷,對她大加稱讚,但當她發出“怪叫”時,她向面試官闡述自己得了一種神經系統障礙症——妥瑞氏綜合症,只要一緊張神經系統就不受控制,就恍若觸電一般。

所以學歷優異的她並沒有得到這一份工作的垂青,在面試結束後,她正準備離場時,面試官直接告訴她:“你這個病,是不適合教書的。”

《嗝嗝老師》|戰勝恐懼的從來不是勇氣,而是愛

當老師的夢想是萌芽於校長對她的鼓勵,因為這位校長她學會了勇敢做自己,她認為好的老師其實是學生心中的一束光

影片中採用倒敘的方式帶領我們回到了奈娜小時候的一次節目匯演中:

當所有人都在認真觀看節目時,奈娜的“怪聲”震驚了全場,校長站在臺上講話的時候,邀請小小的奈娜來到舞臺上,輕聲詢問,校長了解到她患有妥瑞氏綜合症,詢問她是否需要自己的幫助。

小小的奈娜告訴校長,她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只希望別人能像其他人一樣正常對待他。

而後校長告訴她:“學校就是讓人學習知識的今天他讓在場的各位瞭解到妥瑞氏綜合症,我代表聖蒂克學校向你承諾,我們會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對待你。”

《嗝嗝老師》|戰勝恐懼的從來不是勇氣,而是愛

夢想成真的她,如願收了聖蒂克學校的工作邀請,成功當上了一名老師,但前提是她要做全校最難管的9F班的班主任,只要能當老師,她什麼也不怕

當校長帶領她來到9F的教室時,隔著教師門上的小玻璃,她看到教室裡面空無一人,校長勸她現在放棄可能來得及,但在她的字典裡從來沒有“放棄”這一個詞,與此同時,她堅信他們只是一群孩子,再壞也壞不到哪去。於是他心中播種了很多愛的種子,打算用愛去澆灌這一群孩子。

在父愛缺失的童年長大,她並沒有選擇逃避愛和索取愛,而是選擇播種愛,父親的缺失讓她反其道而行,選擇用愛去滋養學生,也只有愛才能打敗一切恐懼。

《嗝嗝老師》|戰勝恐懼的從來不是勇氣,而是愛

第三階段: 奈娜的從教之旅: 桀驁不馴的9F班,讓她感到她低估了這一件事情的艱難,但就算再難,她也未曾放棄這一群貧民窟裡的孩子


①面對學生的惡作劇,她在校長面前為學生攬下一切責任,為了更瞭解每一位學生,她選擇去貧民窟挨家挨戶家訪

影片中學生為了讓她“知難而退”於是製造了一次“爆炸事件”,這件事讓校長大發雷霆,揚言要讓所有9F班的同學退學,這時奈娜拼命向校長解釋,這是她讓學生做的化學實驗,無關學生的過錯,是她沒有考慮到實驗的後果。

《嗝嗝老師》|戰勝恐懼的從來不是勇氣,而是愛

小孩子天真的心看到她像一隻母雞一樣,擋在他們的面前,內心逐漸軟化,於是奈娜選擇了最合適的時機,以退為進,讓學生開始慢慢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與此同時,為了更瞭解每一位學生,她去貧民窟挨家挨戶地家訪。

②她引導學生放飛紙飛機,讓學生戰勝自己的恐懼,因為她一直堅信這群孩子是有計劃、遠見和智慧

影片中當她瞭解到這群學生剛開始也是很想以優異的成績來證明自己,只是面對老師和同學的歧視,他們選擇自暴自棄,其實是因為內心很恐懼,讓他們無法正視自己,甚至討厭自己。

於是她採用新奇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把自己的恐懼寫在作業本上,摺好紙飛機,他告訴學生: “面對恐懼,真相就能託著你們飛翔。”

《嗝嗝老師》|戰勝恐懼的從來不是勇氣,而是愛

③9F學生終於選擇全力以赴的學習,不負所望,期末考試的成績有兩項單科排名第一,當學生被懷疑作弊時,她選擇毫無保留地相信他們

影片中9A班的一個學生想讓9F班不能在學校繼續就讀,於是設計了一個陷阱,讓校長誤以為9F班全體作弊,並確定要開除這些學生時,奈娜選擇毫無保留的相信他們沒有作弊,因為她看到她的學生已經全力以赴。

《嗝嗝老師》|戰勝恐懼的從來不是勇氣,而是愛

在學校裡,他們緊緊抱在一起,奈娜眼睛泛著淚光,這時奈娜已經不知道應該怎樣幫助這一群學生繼續留在學校就學,她的眼神裡好像充滿著憂傷和不滿,但好似也只能等待著命運的宣判。

④ 瓦迪亞老師的一席話,讓9F班的學生重獲了就學的機會,同時斬獲了兩枚優秀勳章,其實當老師或許不難,當學生才是世界上最難的事

影片中在禮堂裡,瓦迪亞老師當著全校師生的面,承認了自己的過錯:“教書很簡單,學習才很困難,我們都想教別人一些東西,我也曾打算教訓一下9F班,因為我認為他們不配在這讀書。”

《嗝嗝老師》|戰勝恐懼的從來不是勇氣,而是愛

在瓦迪亞老師講話結束後,他邀請了9F班的所有學生來到舞臺中間,這時他手握兩枚優秀勳章,影片發展到這裡,也代表著瓦迪亞老師承認了9F班學生的優秀從心底開始接納了這個班級的所有學生。

時隔多年之後,奈娜成為了聖蒂克校長,桃李滿天下,當她退休的那一刻,所有學生都揮舞著:“I miss you.”的標語,沿著長長的路,她慢慢地走著,陽光下閃耀著一張張熟悉的臉——第一屆9F班的所有孩子都長大了……

影片結局溫暖動人,整部影片採用簡單明瞭的敘事手法,卻不乏閃耀著感人的淚光,是一部頗具教育意義的時代電影,有印度當地獨有的色彩。


《嗝嗝老師》|戰勝恐懼的從來不是勇氣,而是愛

基於《嗝嗝老師》中,父親這個角色所蘊含的意義: 影片的最後奈娜的父親告訴奈娜:“因為我很自責,自己沒辦法醫治好女兒的病,於是我很害怕……”,基於父親這個人物形象,談談我們面對現實生活的幾點思考:

富蘭克林曾說:“唯有痛苦才能給人帶來教益。”

縱觀電影中奈娜的父親這一人物形象,在奈娜小時候,父親帶著女兒奈娜去餐廳吃飯,女兒在點餐發出“怪叫”時,父親很強勢的替女兒做了選餐的選擇。在奈娜長大成人後,她的理想是當一名老師,可父親卻總是希望她去銀行工作,並直接打破女兒的夢想,告訴女兒老師並不能使她富裕。

但父親不知道的是,“困難就好似彈簧一般,你弱他就強,你強他就弱。”結合生活中的感受,我談談這個故事所帶給我的啟發:

01

父親的強勢,一方面造就了奈娜堅強的性格,另一方面也讓父女之間的關係傾向破裂

父親的強勢讓奈娜從小就知道要堅定自己的選擇,與父親做對抗,這樣一方面造就了奈娜長大後不服輸的異常堅強的性格,這是有優勢的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也讓父女之間的感情和關係逐漸惡化,甚至走向破裂。

02

父親作為一個教育者,發現女兒患有疾病時,以盲目的自我感動式的自卑,而後選擇拋棄家庭,來逃避自己的自卑感

馬克思說:“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

影片中父愛長期缺席,導致奈娜主動選擇和父親保持距離,甚至拒絕和父親交談,來選擇自我保護。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表面的堅強只是為了掩飾內心的脆弱。父親的逃避對童年的奈娜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長大後拒絕父親提出的任何要求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形式。

《嗝嗝老師》|戰勝恐懼的從來不是勇氣,而是愛

03

父愛的缺失並沒有讓奈娜選擇成為一個只會索取愛而不會付出愛的人,相反,在學生身上她願意去播種愛的種子,用愛去滋養她的學生

就像著名畫家梵高說的那樣:

“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就能欣欣向榮。”

當老師是奈娜從小的夢想,童年的奈娜一直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困難,她從來沒有輕言放棄,在缺乏父愛的成長環境中,她選擇了“以德報怨”,她小時候經歷的恐懼,她不想讓學生再次經歷,所以她選擇用愛感化學生。

04

戰勝內心恐懼的從來不是勇氣,而是愛。當一個教育者選擇用愛去感化學生的時候,他才是一個合格的教育者,因為只有愛才是這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嗝嗝老師》|戰勝恐懼的從來不是勇氣,而是愛

用愛去戰勝內心的恐懼,用愛去感化每一個學生,相信現在的這個時代就是我們人類的黃金時代。永遠要相信吸引力法則,要相信美好會與你不期而遇。

《嗝嗝老師》|戰勝恐懼的從來不是勇氣,而是愛

以下是我基於這部影片有關“如何做好一個教育者這個角色”所提出的三點建議:

01 一個懂得孝順父母的孩子是距離高尚人格最近的孩子

奈娜和父親的和解,奈娜和母親和弟弟之間的愛。證明了只要一個孩子,懂得孝順父母和長輩,那它永遠不會錯的太遠。因為教育的“教”字,拆開來看是“孝的文化”,歷史上的教育啟蒙家孔子就提出了“天地君親師”的概念,中國傳統文化更是強調“百善孝為先”。

02 言傳大於身教,比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

教育者僅憑三言兩語就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還不如教育者自己示範做給他看,身教的力量永遠先於言傳。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不如直接就做給他看。比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03 教育是一顆心靈對另一顆心靈的喚醒

教育不是敲打而是喚醒,是高能量體對低能量體的影響,是一顆心靈對另一顆心靈的喚醒,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係可以是協同進步,彼此成就的。

結語:

奈娜在校長面前講述自己當老師的原因時,她說道:“普通的老師只會教書,優秀的老師教你做人,而偉大的老師會讓你知道師者的真諦,但是還有一些老師會給我們深深的啟迪,開創我們的人生。”導演借奈娜的話告訴我們,不管身處什麼年代,教育都應當是啟迪學生心靈的一項重要工程,教育不僅僅是教書,更是育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或許讓學生打敗恐懼的方法並不只是簡單鼓勵學生勇往直前,而應該是用愛去啟迪學生的心靈,去喚醒學生的心靈,讓他們明白恐懼的原因,讓他們知道用愛才能戰勝這世間所有恐懼,教育者或許從來就不僅僅只是指向學校的教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像著名的教育學家誇美紐斯曾說: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因此,教師不僅僅要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更要激勵學生勇攀高峰,走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願我們學會愛,施予愛,用愛去創造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