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遊學記(八 雁門關)

清晨起來洗漱,一看手機,-10度,手機不會壞了吧,窗子打開一條縫,頓時冷風如靈蛇般鑽入,感覺不止零下10度啊,一會出去時估計又要聽到團隊裡其他人此起彼落的驚呼聲了。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八 雁門關)

今天目的地是雁門關,一路車窗外都是光禿禿的山,只有一些較矮的樹枝,或一些土山,看上去顯得有些荒蕪。抵達雁門關後一下車,就感受到了徹骨的寒冷,手都很難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不過比起昨天的雪山還是好了不少。買好門票和交通車票進入景區,坐十來分鐘的巴士,便抵達了雁門關後腰入口。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八 雁門關)

雁門關位於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的說法。雁門關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東周中後期,由趙國君主趙武靈王開闢,後來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原來的舊城牆之上修建了萬里長城。當時雁門關的地理位置非常獨特,可以說是南北通行的咽喉,歷代都是擴展國土的必經之地,所以歷朝歷代很多知名的戰役也都發生在這裡,如趙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駐守雁門關抵禦匈奴進犯十餘年,秦朝名將蒙恬,帥兵三十萬,從雁門關出塞直把匈奴驅趕到陰山以北,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多次大敗匈奴,漢朝王昭君出塞和親,走的就是這雁門關,換來了較為長久的塞外安寧,北宋時期,雁門關也是宋遼激戰爭奪的戰場,楊家將都曾在這裡大戰遼兵,大將楊繼業受監軍王侁威逼,出兵北伐,不幸力戰而亡,抗日戰爭期間也曾在這裡發生了著名的雁門關伏擊戰,八路軍在閻錫山放棄雁門關撤走之後,在這裡伏擊了日軍的汽車運輸部隊,一舉摧毀敵人汽車四百多輛,贏得了震驚中外的大捷。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八 雁門關)

新中國成立後,這雁門關和長城也就失去了保家衛國的作用,行走在雁門關的城牆之上,或盤行與古道之間,彷彿依舊可以聽到馬蹄聲聲。沿著雁門關的城牆一路走過,還有不少殿宇亭臺,也都頗有故事,例如壯士亭,乃是閻錫山在戰後為緬懷晉軍陣亡的將士而建的,亭子裡還有為將士們所立的墓碑。還有馬公殺虎處,據記載明代時,雁門關道兩側經常有猛虎出沒傷及百姓,當時鎮守在雁門關的官員是馬公,其弟弟請命要為民除虎,不料反被老虎所害,馬公後親手將猛虎擊殺,才使得雁門關道的交通恢復正常,後來附近百姓捐資立碑來紀念馬公。城牆裡還有豹突泉、雁塔、碑林、鎮邊祠、觀音殿、和親亭等多處景觀,全部走完也要三個多小時,我們是從雁門關後腰鋪驛站口進入的,走到中間繞了一段城牆,在天險門那裡大家或許覺得過於寒冷,便準備往回走了,我在地圖上看到這隻走了雁門關的一半,想這雁門關以後應該是沒什麼機會再來了,便自己繼續向東南方向又走了兩三公里,否則連鎮邊祠、馬公殺虎處、觀音殿等景觀都沒看到豈不可惜。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八 雁門關)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八 雁門關)

正常遊覽的話,感覺應該一直走到前腰鋪驛站口才算是把雁門關全部走完,不過我也很接近了,看前面除了昭君出塞的浮雕就沒有什麼景觀了,畢竟我們的中巴車還停在後腰鋪驛站那裡,所以便原路返回了。在快要到達出口時,雖然身上已經不冷,但是口渴的很,在路邊為數不多還在營業的一個商鋪中買了一杯熱熱的杏仁露,這條小街稱作邊貿街,在古時候也是非常熱鬧的商業街,可現在來往的遊客非常稀少,估計絕大多數人都不會選擇這種寒冷又大風的天氣來登高吧。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八 雁門關)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八 雁門關)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八 雁門關)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八 雁門關)

出了雁門關,坐車在沿途中大家選了一家小店吃飯,沒想到山西的炒麵也是很不錯的,看來俗語所說“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確實不虛,真是太多吃法了。飯後稍作休息,便坐著中巴前往60多公里以外的應縣了,也是今晚即將入住的地方。沿途透過車窗,還可以看到遠處山脈上黃色的土城牆,依然矗立在寒風之中,不過再吹上幾十年,估計也會像那征戰的歲月一般,漸漸消失在這片連綿不斷的山巒之中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