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节课学会艺考即兴评述」第2课:审题做好,成功一大半


审题是即评的第一步,我认为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要审题没有审好审透,后面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低水平不深入的表达。

审题一共有4种方法,我会一一跟大家说。

第一种方法叫透过现象看本质,它很重要,所以我要多说两遍,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我拿几道描述现象的题举例讲给你听。

第一道题:火晶柿子造假,关键词造假,提到造假,就要想到背后的本质是“缺乏诚信”,而讲诚信是我们每个人的立身之本。由此你可以联想到这些年存在的各种各样不诚信的造假事件,比如翟天临的学术造假、食品行业的毒馒头、冒用正品商标的假冒伪劣产品等等,因为这么多不诚信事件,回过头来我们想到为了诚信所付出的努力,比如纳入征信名单的老赖制度,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曝光,以及弘扬宣传诚信模范。说到这,我想你已经找到一些感觉,你必须看到题目的本质,才能不局限于火晶柿子,往深处去想。

第二道题:归还老师惩戒权。如果你没有深入思考,你的评述观点就会执着在该不该归还老师惩戒权上面。但如果你试着找到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你会发现,它在谈当前的校园教育,要不要归还老师惩戒学生的权力,本质的目的是能否做到教育质量的改善、促进,而惩戒只是一种手段,你的评述要做的不是执着于手段的对错,而是这种手段能否实现背后的教学目标。会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师生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学生不爱听课,不爱学习,但这是通过体罚的方式能够改变的么?这难道不是教育的退步吗?那么,你作为在校学生,良好的校园教育、师生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就可以根据你的想法畅所欲言了。

每一个阐述现象的题目,都要努力抓住本质,这是评述得高分的关键!

第二种方法叫展开联想,找准精神,由虚入实,即评落地。听起来有点复杂,我用简单的话给大家阐述。部分的即评题目,不讲现象,只给你一句比较虚幻的话,这时候你要把这段话背后想体现的精神传递出来,把虚幻变成实际,你的评述就会很落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接地气。

第一道题:大国工匠追梦者。听起来挺不接地气的一句话。还是一样你先剖析关键词,里面提到了工匠、追梦,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是日本强调的工匠精神,是一辈子甚至是几代人几辈子只专注做某一件事,是把它坚持做到极致的精神。Ok,当你联想到这一点,你的评述主题观点就提炼出来了,这种工匠精神为什么在当今中国备受推崇?前面我讲到的由虚入实,你联系到实际,会发现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浮躁,比如去年的一个数据说90后平均换工作的频率是8个月,95后是5个月。执着坚持做一件事,在许多人的眼里是愚蠢、老土,但殊不知很多伟大的成功都来自于这份坚持,这时候你又能联系到百年老字号与现在许多昙花一现的网红店的对比。

再举一道题:门。它只有一个字,但我要跟大家说的是,从今往后,你一旦遇到字数很少的评述题,就意味着它越简单,如果它只有一个字,像这个门,那你真是赚大了,也就因为它只有一个字,所以你可以展开非常广泛的联想。这个门,你可以从出门进门,联想到分别和相聚;比如推开一扇扇门,联想到机遇;再比如打开心门,联想到沟通和包容;

拿打开心门再往下说,做完第一步展开联想,第二步就是找准精神,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冲突归根结底都源于互相没有打开心门,如果我们先试着打开心门,跟对方建立沟通,逐步了解对方想法,就能促进关系融洽。紧接着由虚入实,让即评落地。你联系到你身边的例子、谈判专家跟罪犯沟通接触的例子,或者是鲁豫杨澜的节目访谈,最终让即评紧扣着你的主题,用接地气的方式呈现。

关于审题,今天我们先到说这,下一期的系列课,咱们继续讲审题的另外两种方法。

关注一下,一起在线学习超声播艺考,去"伀众呺:超声播艺考"领免费播音艺考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