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網格員的故事

網格員是社區的“活地圖”。在抗擊疫情中,他們早出晚歸,走在大街小巷,走進千家萬戶,打通疫情防控“最後一米”,為居民築起一張“安全網”。筆者走進桂陽縣鹿峰街道百花社區,在網格員這個大群體中,發現了許多感動的故事。

三个网格员的故事

手指敲腫了

2月15日早上,天下起大雨。對於劉桂英來說,一天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劉桂英是百花社區9網格的網格員,轄區內有住戶502戶。昨天接到通知,要在3天時間內,把轄區所有疫情重點區域來桂人員全部重新摸排一次。百花社區內老舊居民小區居多,很少有電梯房,要全部摸排到位,網格員需要一層樓一層樓地爬,一戶一戶地去尋。“有時候我看到高樓層兩眼都發黑,可是沒辦法,還得繼續爬。”劉桂英說。

由於時間很緊,劉桂英中午隨意吃了個盒飯,顧不上休息就繼續投入工作。摸排時,哪些人不在家她都在登記本上做了標記。晚上,她對這些“撲空”的對象又再次一一進行回訪。“不能漏一戶,不能漏一人!”劉桂英說。

晚上9點,劉桂英回到辦公室,仔細整理白天摸排人員的登記表。算一算,當天走訪了162戶。右手指關節有些紅腫,是她敲門多了,把手給敲腫了。

三个网格员的故事

新鞋成舊鞋

“喂,是網格員嗎?我這裡有急事,你能過來一下嗎?”2月14日,網格員肖守英接到一個電話。原來,她所負責的百花園小區一棟居民樓整棟下水道堵塞,給居民的生活帶來嚴重影響。這其中牽扯著居民的利益,是個“燙手的山芋”,誰都不願意碰,更別提疫情期間。“有事,找網格員。這是他們對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負。”肖守英攬下這個活兒。

這天,肖守英更忙了。她上午要去社區疫情服務點站崗,下午要入戶摸排。雖然沒有停下來,但百花園小區的事,她一直記在心上。“牽一髮而動全身,要想把這個問題解決好,必須每戶居民都參與其中。”當天晚上,肖守英花了4個多小時,把整棟樓60多戶全部走訪到位。最後,經過協商,大家同意共同出資維修下水道,事情終於圓滿解決。直到深夜11點多,她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

“喂,是網格員嗎?我弟弟嗓子不舒服,你能去藥房給我買點藥嗎?”第二天,肖守英又接到一個電話,打電話的是當時正在居家隔離的居民劉女士。灌煤氣、送洗潔精、買菜……只要居民有需要,網格員就是他們的“跑腿小哥”,第一時間上門服務。“你瞧,我這雙鞋是過年新買的,穿了不到一個月,已經舊成這樣。”說著,肖守英指著腳上那雙白色球鞋,鞋面上有幾處明顯的磨痕。

三个网格员的故事

嗓子沙啞了

3月9日,百花社區網格員雷金星戴上口罩,套上紅袖標正在轄區內巡邏。

路過一家奶茶店,裡面的學生三五成群,嬉笑打鬧。他走過去耐心勸道:“疫情還沒過去,沒事還是要少出門。”孩子們隨即回了家。路過鹽業公司家屬區,發現一些居民已經卸下了口罩。他一個一個勸說:“還是不能放鬆警惕,戴口罩是保護我們自己。”路過一家理髮店,店裡排隊剪髮的人有不少。他進門表明來意:“疫情防控步驟不能少,營業時記得勤消毒、多通風。”

巡邏一天,這樣的事情碰到不少。大多數的人表示理解與支持,但也有少部分人認為網格員“小題大做”。這時,雷金星就要跟他們講道理,幫他們轉變思想,有時需要花上一兩個小時,甚至更久,以致嗓子有些嘶啞。

雷金星說,從大年初二開始,他們就一直在崗,沒有休息過一天。“疫情不結束,我們不放假。”他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讓人由衷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