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深山飛出金鳳凰 林下養雞效益高

位於黃平縣上塘鎮木江村的白臘塘,聽當地人講,白臘塘因塘而名,坐落在石格鬧組的一片森林之中,四面森山,方圓幾公里均無人畜入侵,是林下養殖的理想之地。

這個合作社的土雞生態放養是個啥樣?筆者決定一探究竟。

黄平:深山飞出金凤凰 林下养鸡效益高

圖一:黃平縣白臘塘土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黃平縣白臘塘土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生態土雞養殖場,這個生態放養基地每隻雞的價格要比市場平均價格高些,就連土雞下的蛋都也是按個賣的,產品供不應求,根本不愁銷路。

合作社的主人叫劉先友,是上塘鎮木江村土生土長的農民。8年前,劉先友帶著打工積累的6萬元資金返回家鄉,在木江村白臘塘承包100多畝山林,搞起了林下生態養殖。從起初的500多隻發展到目前佔地1600多畝山林年出欄達30000多隻土雞的規模。

“當初就是看好了這裡的自然生態環境,山裡不僅植被茂盛,坡緩溝淺,而且青山綠水,空氣清新,很適合搞原生態養殖,於是決定將這裡作為林下養雞基地。”劉先友打開了話匣子。

“我這個養殖場空間大,環境好,雞在樹林裡隨便飛隨便跑,除了吃玉米外,還可以吃草、樹葉、蟲子等,渴了就喝山裡泉水,這種方法飼養保證了土雞的純正品質,深受消費者歡迎。”劉先友樂滋滋地說。

黄平:深山飞出金凤凰 林下养鸡效益高

圖二:林中的土雞

“如今人們對食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吃飽吃好,而且要吃得安全、放心。”劉先友告訴筆者,2017年第一批他就養了2萬多隻土雞。雞在山上生態放養,加之遠離村莊,他養的雞很少生病,從來沒用任何生長激素藥物。

談到養雞利潤時,劉先友給筆者算了一筆賬:“去年,養豬和土雞就銷售280多萬元,僅土雞收入一項就在200萬元以上,今年形勢更加不錯!”劉先友說:“很多商販老闆到現場看了雞的養殖環境和質量以後,都選擇在我這裡購買,雖然價格略高一些,但是銷路不用愁,大多都是回頭客。”

現在,劉先友的土雞在本地及周邊地區已有了名氣,土雞每次出欄前,就早早被一些小商小販預訂了,同時也有不少市民慕名到基地來購買。就這樣,口口相傳,讓他的生態雞、土雞蛋賣到了縣外的凱里、貴陽等地。

黄平:深山飞出金凤凰 林下养鸡效益高

圖三:劉先友的養殖的土雞

筆者瞭解到,從去年5月份以來,劉先友與浙江杭州一商家建立產銷關係,簽訂有供銷協議,每個星期以64/公斤的價格、每隻雞重量在2.5公斤左右、每次30-50只不等的數量,通過凱里黃平機場以空運形式直接遠銷到浙江杭州商家,目前已經空運2100只,除去空運費後產值達30萬元。

黄平:深山飞出金凤凰 林下养鸡效益高

圖四:林下養殖的黑毛豬

筆者發現:小小的雞蛋從形體上與超市裡的雞蛋並無不同,但顏色卻大不一樣,雞蛋殼都是呈淡綠色。劉先友說:“山裡放養的雞吃的草多,其體內的葉綠素比圈養的雞要多,雞蛋便呈現淡綠色。”難怪劉先友養殖的雞產出的蛋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白臘塘土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只是黃平縣發展林下經濟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黃平縣全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林地資源和林蔭空間優勢,鼓勵農戶發展林下養殖,既滿足市場需求,實現農民增收,又促進以林養殖、以養促林的多贏局面,實現了經濟生態環境“雙豐收”。

下一步,黃平縣將按照“黨建+合作社+產業+貧困戶”的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模式,聚焦“八要素”,通過發揮新型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的龍頭帶動效應,在全縣範圍內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努力把林下養雞做成主導產業,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綠色發展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