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備課:八上第八單元「之十五」


“停課不停學”備課:八上第八單元「之十五」


【備課時間】2020年2月17日上午10:00——11:10 【備課者】王福明錄

第八單元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第25課 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

一、民族資本主義的艱難發展

1.發展簡況。包括產生、發展、受拙。

2、知道張謇及其他主要實業家。(須記憶)

3、近代民族工業的特點。

二、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

1、原因: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國內社會政局的更替、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

2、變化的主要表現(須記憶)

(1)19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近代交通、通訊事業的發展,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改變。

(2)辛亥革命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發生深刻變化,主要有:剪辮、易服、禁纏足、改禮節和稱呼等。它體現出反封建和追求平等自由與民主的時代要求。

3、影響:促進了中國社會生活的近代化。(須記憶)

4、對近代社會生活習俗改變的認識(須記憶)

(1)社會習俗的變化是社會文明進步、社會變革的突出反映。

(2)清末民初社會習俗的變遷,反映了自由、民主、平等等觀念影響的加深,反映了中國社會習俗觀念的逐漸進步。

第26課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一、新式教育的發展

1、教育的發展概況(熟悉)新式堂堂:(三個時期創辦的學校; 洋務運動時期、甲午戰爭後、百日維新期間)

2、廢除科舉制度: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舉考試,存在約1300年的科舉制度正式廢除(須記憶)

二、新聞出版業的發展

1、主要報刊(要熟悉)

2、主要文化機構(要熟悉)

3、意義: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須記憶)

三、文學藝術的成就

1.文藝創作的主要成就

(1)魯迅的雜文:《狂人日記》《阿Q正傳》。(須記憶)

(2)其他著名文學作品。(熟悉)

(3)主要藝術成就:徐悲鴻開創了中國畫技法和意境的新時代,其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田橫五百士》等、齊白石擅繪花鳥草蟲、聶耳《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黃河大合唱》。(須記憶)

2、電影創作的發展(熟悉)

3、理解文化與時代的關係(須記憶):文化是時代精神的反映;文化反映時代特點和要求;文化為時代服務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