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科技:“照相机之父”~邹伯奇

据记载公元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之后爆发了第一次战鸦片战争,传言当时有人看到虎门硝烟时、天空上出现了把太白星(金星)。在古代这种天象预示着将会战火连绵,顿时人心惶惶。

这人公开表示次年七月、太白星行会再次出现在天空上方。还用自己掌握的天文学知识绘制了一张图给大家看。次年太白星如期而至。

他用天文学理论解释了自然现象,帮助人们破除迷信思想。

这个人是我国照相机之父—邹伯奇(公元1819~1869)是清代广东南海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精通天文学、数学、光学、地理学等多门学科,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我国古代科技:“照相机之父”~邹伯奇

他曾参与绘制中国第一张带有经纬线的中国地图,也绘制了广东地图,南海线地图及广州城地图。独立设计了周行日晷(gui三声),长16cm,宽十厘米,高7cm。组成由木座与罗盘组成,木座外盘边上刻有12时辰 内盘刻有12时辰、28星宿、24气节气。底座上有个小木桩、上面有个“十字板”对准东南西北方向、十字板北端有刻度并在中心处悬一铅垂线、南端沿东南方向设有横表,用于测知当时时间。

我国古代科技:“照相机之父”~邹伯奇

在我国古代长期以来一直信奉“地心说”,受清朝政府闭关锁国的影响,直到18世纪日心说才传入我国(16世纪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随后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争论、大部分人仍坚信“地心说”,而周伯奇则坚信“日心说”。他对于“日心说”在中国的普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科技:“照相机之父”~邹伯奇

为此发明了七政仪~是我国古代的天文术语,也称七曜日(指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太阳和月亮)。古人时常通过七个星体的天象来预测吉凶,但邹伯奇制作的七政仪并不是用来占星卜算的,是用于太阳系星体运转演示仪与传统意义上的七政有所不同。它主要是模拟太阳系中的水星、金星、火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运转情况。通过这套装置能够形象地演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月亮围绕地球运转的情况,也可以解释日食和月食的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于太阳系和个性体的了解 。

我国古代科技:“照相机之父”~邹伯奇

本篇文章图片均来源网络

邹伯奇的七政仪由圆盘形底座和大小不一的球体(各星体)及其连接作用的金属支架组成、支架之间以机械齿轮相连接,底座上带有刻度从表面看像一个结构复杂的钟表、圆盘中心直立着一根金属轴,轴上面安置了一个大球(代表太阳),太阳下面有八个环套在轴上,每个环外水平面上都连接一根金属杆,每根金属杆的末端均垂直安置一组星体模型。行星大体与太阳系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他设计完美,做工精致,是珍贵的科学史文物。它的诞生体现周伯奇对天文学的精通。现收藏于广东省广州博物馆内。

我国古代科技:“照相机之父”~邹伯奇

同时周柏奇也对光学有深入研究,1844年,利用小孔成像原理、自制了中国第一台具备照相功能的摄影之器。比世界上最早的达盖尔银版照相技术问世时间仅仅晚了五年,后把摄影器改制成照相机,还研出滤色镜玻板照相术,还有显影剂和定影剂配方。由此也被誉为中国照相机之父。邹伯奇制作的玻板底片至今仍然完好保存于广州博物馆中。

——————————

如果喜欢或有想看其他关于历史内容,可以关注、留言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