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現在大學畢業了在家待業,我供著,但是她罵我還和我動刀子,該咋辦?

胡自吹天空


你女兒與社會有點脫節,悶在家裡,然後就活在自己時空間裡,我妯娌的小姨,大學畢業沒找工作,後面跟妯娌做網站,賺了一點,後面網店開不成了,啃老。做什麼工都做不下去,一個大學生連去看住院的父親還找不到,後面抑鬱悶症比較嚴重,我一眼就看出她有抑鬱症,我就跟一個侄女講,這個小姨狀態不對,但我妯娌就是掩耳盜鈴,後面越來越嚴重,她就承認她妹有病,想辦法介紹,讓她妹嫁出去,她以為嫁了會好,她平時很精,但她過於聰明以後會害她妹。現在是嫁人了,不說話,看人眼睛直直盯著,看起來心都毛。我好心叫我伯哥要帶她去看醫生,他的意思是我多想了。


黑衣壯阿姐


我家女兒去年高考完了就去肯德基打工了,去了兩天回來眼淚汪汪的告訴我 ,她點單,還得去後邊炸薯條,我說你才去了兩天啊,會嗎,女兒弱弱的說,不會學啊,她點單完了以後去後邊炸薯條,等她回到櫃檯,那個點單的條進了垃圾桶,女兒問我媽媽人心怎麼這麼險惡,我說你才踏入社會一點點,以後想不到的事情多了,肯德基真的特鍛鍊人,打工一個月,女兒已經適應了,每天回來和我訴苦,我都會給她說,給她講,有時候特別忙的時候 ,領班會訓她,慢慢也適應了,那天我偷偷去那看她,看著她忙碌的身影,真的很欣慰,回來我告訴她,不行咱就不幹了,女兒說怎麼也得適應啊,就當學習了,寒假回來 ,肯德基領班打電話讓去,因為疫情,所以沒讓孩子去,孩子你得教育她,不管學歷高低,得有一份工作養活自己,父母不會管你一輩子的。



寧寧2004762


這種情況確實很讓人傷心,最親近的人在一起相互折磨。這個時候,需要分割。

去年我有一次加班到夜裡12點了,叫了順風車回家。司機是一位60多歲的老人,我問:您這樣跑夜車很辛苦吧?他嘆氣到:“沒辦法,我離婚了。我兒子快40了也離婚了,連襪子都不自己洗,也不出去工作”。我覺得這裡面一定很多心酸,就沒有繼續問下去。我們就沉默了一路。

我如果問下去,這位老師傅一定會滔滔不絕的講述他的故事,也許他能得到情感宣洩或者得到我的同情。但是加班一天的我很累,不想再聽狗血故事了。所以我選擇沉默,是守住了我的邊界。

邊界感,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那什麼是邊界感?所謂的邊界感就是每個人都有的生活圈子,不要隨便介入別人的生活,在任何關係中,都懂得適可而止。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提出的一則寓言,很好的闡釋了這一概念。刺蝟的困境:寒冷的冬天,一群刺蝟擠到一起取暖,但各自身上的刺迫使它們馬上分開;禦寒的本能使它們又聚到一起,疼痛則使它們再次分開。這樣經過幾次反覆,它們終於找到了相隔的最佳距離——在最輕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溫暖。

生活中大部分痛苦,是因為邊界模糊。最常見的例子,是家人之間責任權限、決策權限模糊。工作中,我也輔導過同學,因為別人不好好工作而自己非常生氣的例子,這都是邊界模糊了。

守住邊界感,首先要理解每個人的責任邊界。

對於任何成年人來說,生存是基本責任,照顧好自己是基本責任。作為父母需要照顧好自己,作為兒女需要為自己的生存負責。父母沒有供養子女的責任,也沒有任由子女對自己發脾氣的義務。所以我的建議是:

1、 關注自己,讓自己吃好睡好,走出家門社交。

2、 關於金錢供養,要設立好標準與原則,通知給子女。

3、 不和她糾纏吵架,轉身離開。

這些建議,會讓你們有了距離感,而不是相互依靠在一起的刺蝟。

也許你覺得我的建議不近人情,完全不現實。那我講個我自己的故事吧。

我在生了孩子後,我婆婆過來照顧過三年。我提前和我老公說:媽媽來幫我們看孩子,不是她的義務,她把你養大是責任,但是看孫子不是責任是恩情。所以我有以下相處原則:第一,你媽媽可以完全不做家務,家務是咱們夫妻的事情,如果你不做我不做那我們請保姆。第二,關於如何教育孩子和家庭消費,是我的事情,和你媽媽沒有關係,她可以建議不可以插手,看不慣可以和你絮叨,那麼不用讓我知道。當時老公表示同意,於是我婆婆來到我們家。

當然,現實更復雜。我婆婆在看我老公做家務後會夾槍帶棒的對我說:我兒子從小就不做家務。在看到我買衣服回來時,會拉著我老公問價格。當看到我工作忙碌時會說小區裡誰誰的兒媳婦辭掉原來工作就進找了個輕鬆工作。我對此的回應是:不回應。

與婆婆相處愉快並不是我的核心目標,讓自己生活快樂才是我的核心目標。現在,孩子上小學,婆婆回老家了。我們每年節日相聚一次,一直相安無事。

人生,到最後,我們會發現,是自己陪著自己。父母是,子女也是。


為好優姐姐


罵家長和家長動刀子確實有點過分了。但是孩子走到這一步,做家長的也應該反思。

孩子從小到大的教育,決定了她長大後的性格。過分溺愛的孩子往往是長大後,既不感恩父母又會過分任性。

我小叔子的孩子是個男孩,今年上高一,從小爸爸媽媽在外地工作,把他交給爺爺奶奶帶著。爺爺奶奶那是要什麼給什麼,想幹啥就幹啥。

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買了2斤草莓,給他洗好開吃了,我在廚房做飯,等我出來草莓一個沒剩,2斤全部吃完,他心裡沒有別人吃不吃這個概念。

帶他去超市,買完東西去車庫,什麼都不提,大小夥子就在前面空著手晃。其實買的東西大部分都是他挑的喜歡的零食。

這個孩子的心裡不考慮別人,因為爺爺奶奶都是為他考慮。

這樣的孩子一旦你違背了他的意願,他會和你大發雷霆,因為從小到大爺爺奶奶事事都是順著他的。

家長們,切記孩子從小不要過分溺愛。該幹活就幹,不該買的東西就不買。你這樣慣他,到了社會上沒有人慣,他會受不了,適應不了的。


王趙旺


你女兒現在心態不太好,一個是找不到工作,社會給她的壓力;一個是家庭給她的壓力。

平時多多與她交流,儘量避免聊找工作的事,如有時間的話,帶她出去旅遊,轉移注意力。

有個朋友的兒子,學計算機的,大學畢業連著好幾年找不到工作,他媽媽一遇到我們,就抱怨她兒子。後來時間久了,再加上她平時工作也忙,不再管她兒子找工作的事了。去年見他媽媽問起,她笑著說兒子接了工作,在家裡做,平時也挺忙碌的。

孩子長大了,她有她的世界。有時大人可能很難走進她的世界,但大人可以用強大的內心為她擋風遮雨。


晨雨露


偷偷把房子賣掉,然後突然消失讓她永遠找不到你!對這種渣女只能如此了……賣房的時候需要注意,讓房產中介的人不要穿制服不要帶胸牌!把你的遭遇偷偷告訴中介公司,讓他們在你女兒不在家的時候看房。萬一看房過程中閨女回來撞到就不好了;然後賣房的時候別因為差個十萬八萬的較勁兒!快點賣,消失之前不要和女兒發生爭吵,先忍住。賣房之後趕快飛到你比較喜歡的城市裡先長租一套房子,瞭解這個城市的狀況之後再買房子。先不要把自己的行蹤告訴親友,免得女兒到處打聽獲知你的下落.....

到了新到的城市開始你的新生活吧……


徐鐵人


你的女兒現在已經大學畢業了,在家待業,你供她吃供她喝,但是她還罵你,並且和你動刀子這種情況,很可能好多家長都遇到過,因此我勸你不要傷心難過,應該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被嬌慣被寵愛,尤其是我們家長,很少願意去訓斥他們。因為我們對他們進行的傳統教育很少,講文明懂禮貌,尊老愛幼,這些最基本的禮儀給他們講的少,所以說他們也缺乏尊敬老人的基本的想法。

獨生子女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他沒有兄弟姐妹,他們呢,也沒有人來跟他交流和溝通,她們也不知道在人和人遇到矛盾的時候應該如何去解決,因此他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或者和人有矛盾的時候,就是按照他們和同學之間的那種處理方式去處理,而同學之間的處理方式往往就是張嘴就罵,不開心就吵,甚至打架,在處理和家長的問題時,有的時候,就會過火。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喜歡遊戲,而遊戲當中宣揚的那些暴力啊,宣揚的那一些不講秩序不講規則呀,對他們也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讓他們沒有修養和節制。

孩子在待業,應該減少和他之間的矛盾摩擦,儘快幫助孩子找到工作,讓孩子去上班。孩子上班以後和家長之間有了一定的距離,一些這樣的問題就會減少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要儘量的不要嗆著孩子,如果家長以為孩子沒有工作,就訓斥孩子,他們就很容易惱火,出現過激行為。

我是焦老師講教育,關注孩子成長,關注青少年健康,歡迎關注。


焦老師講教育


要看你女兒原來和你態度就這樣,還是待業在家煩躁引起的,孩子如果不是真心想啃老,只是一時沒有心儀的工作,焦躁不安,您如果再嘮叨她,她肯定進入了人生低谷,我記得我剛畢業待業在家,人生真的很迷茫,上學花家裡錢感覺天經地義,畢業了沒找到工作,剛開始真的很難,為了不伸手和父母要錢,我只能打零工賺零花錢,也是過了幾年才找到了人生方向。現在的孩子能和咱們那個年代比嗎?父母給予的太多了,吃不了苦,說白了,都是慣的,慣了二十多年,慢慢放手吧!抓住機會和孩子好好溝通,給孩子樹立人生目標,再陪孩子走一段,給孩子希望!


刁麗敏Lqe


趕出家門,讓她獨立。只有狠下心來,採取措施。她才會改掉這些。現在的問題,太懶惰了,現在是不好就業,但是隻要放下心態,找個工作,還是不成問題的吧。哪怕只掙幾百元錢,也要讓她出去工作。這麼點歲數,就閒在家裡,人會待廢的。將來自己都不適應正常工作,都會害怕出去。第二,女兒罵你甚至動刀子,你們倆肯定有多年的心結。嘗試把這個問題解決掉。女兒種種跡象,表面還是這個心結的問題。慈母多敗兒,還是心太軟了。罵你就應該大嘴巴扇她,還動刀子,真的是早該教育了。母親還是太心軟了,直接攆出家門。讓她自己去掙吃喝。不要擔心外面有壞蛋,或者學壞。已經是二十好幾的人了,還接受過高等教育。應明白是非了。路都是自己選擇,自己走的。現在的樣子,將來怎麼成家立業。





時光靜好我們不散


這個時候,你的做法就要和你的想法相反。你告訴自己,在三個月內,你絕對順從她,就讓她安安心心在家,和她討論吃什麼,穿什麼,聊天,刷抖音,漸漸的,你們都心平氣和了,可以慢慢聊將來,聊她想做什麼,你能幫什麼,這樣讓她心平氣和地走出來。放心,沒人不想工作,只是你越逼她越盼她出門,她越反感,越不出門!!試試看,會有希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