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的金国很少被提起呢?

三国英雄曹操


金国是公元1115年由女真族英雄完颜阿骨打在会宁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建立后短短两年就灭了雄踞北方的辽国和长城以南的北宋,国家实力和影响短时间内迅速达到了顶峰。在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去世后,金朝内部出现了短时间动乱,金熙宗和海陵王之后,金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皇帝,金世宗完颜雍登场了。



金世宗可谓是金国最为伟大的一位皇帝,他先后平息了北方契丹的起义和南方南宋的隆兴北伐,使金国同南宋保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状态,在内政方面注重经济的发展,提倡汉文化,使用北宋和辽国的典章制度治理国家,是国家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状态,金世宗死后,他的孙子完颜璟继位,是为金章宗。金章宗统治前期,吏治清明,国家富强。但是后来,他开始不理朝政,整天饮酒作乐、大兴土木,颇似当年的宋徽宗,国家就此开始衰败,天灾人祸,民怨四起。在他当政时期,蒙古开始崛起,由于对蒙古打击不力,直接导致了国家在1234年被蒙古所灭。

金国作为雄踞中国北方的一个大国,存在了119年,比辽国和北宋享国时间都短,以至于后世基本忽略他的存在,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作为一个从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这个步骤跨的有点大,两种文化的融合需要时间,但是金国统治者在建国后大力推崇汉文化和儒家思想,从白山黑水而来的女真人看到中原大地的富庶与繁华,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很快就被和谐了,这一点有积极的一方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他们抛弃了女真族原有的一些制度和文化,这一点金人和契丹人不一样,当年耶律德光建立辽国后,使用南北分治的方针管理国内的汉人和契丹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金国对他们传统认知的丢失,导致历史上很少有金国文化的留存痕迹。

二、元朝的破坏起了很大的作用,当年金国残酷压榨蒙古各个部落,每年都要去草原减丁,当年把蒙古的俺巴孩汗活活钉死在木驴上,激起了蒙古人的刻骨仇恨,在金国国势衰落后 以铁木真为领导的蒙古军队向金国展开了疯狂的进攻。身负国耻家仇的蒙古人先后在野狐岭和三峰山击败金国数十万军队,金国基本上丧失了抵抗能力,两年后的1234年在蒙古和南宋的南北夹击之下,金国灭亡,末代皇帝完颜承麟被蒙古和南宋分尸,身死国灭何其惨也。


由于当年金人对蒙古和宋朝的残忍政策,金国灭亡后,当年的悲剧在他们的后代身上重演,皇室的男人像牲口一样被宰杀,女人被掳掠为奴隶,何其惨也。

蒙古人为了报复金人,摧毁了他们认为和金人相关的一切,自此,金国的历史犹如惊鸿一瞥,消失在历史的天空中,还是那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大飞哥爱历史


尴尬的金朝

在中国历史上,金朝是一个特殊的王朝。特殊之处在于金朝的“国际地位”较高,但是,其存在感却很差,甚至在历史上很少被人提起。

金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王朝,但是,这个少数民族王朝,几乎和其他的少数民族王朝都存在不同之处:


和辽朝不同之处在于,金朝占据了整个中原,而辽朝在长城以南,只有燕云十六州的地盘;

金朝和北魏的不同之处在于,北魏虽然和金朝一样,占据中原,但是北魏和南朝的关系,是平等的,北魏和南朝之间不存在臣属关系,而金朝则属于南宋的附属国。此外,西夏、蒙古各部,也曾向金朝称臣。从这个角度来说,金朝天子在当时是天下共主,金朝属于“天朝”。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王朝,却很没有存在感,这其中原因何在?

个人感觉,原因如下:

历史定位

中国传统历史观念,始终存在正统观的问题。因此对于天下纷乱的时代,在表示纪年的时候,往往会采取正统王朝的年号来作为纪年——比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提到蜀汉和吴国两国情况的时候,会使用曹魏的年号,理由就是传统历史观念认为,曹魏是相对正统的王朝。


同样道理,虽然南宋向金朝称臣,但毕竟南宋在法理上是北宋的延续,北宋是正统王朝,因为这一点,南宋也具备一定的正统性。因此,在表示金朝时期历史事件的时候,历史学者往往会采用南宋年号,这一点,导致金朝丧失了存在感。

民族情感

金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并且和元清这样的少数民族大一统王朝不同。因此,对于金朝方面的话题,除了专门研究辽金方面的历史学者,一般的历史爱好者,很少愿意提及金朝,这也是金朝的存在感较弱、很少被人提及的原因之一。

文化影响

南宋时代,南宋的文化影响力——不论是诗词还是书法、绘画,乃至程朱理学,都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明清时代的官方思想,很大程度来自南宋朱熹的影响。


反观金朝。虽然金朝也存在一些诸如元好问这样的文人,但是,金朝不论是在文人的基数数量还是文人对后世影响力方面,都难以和南宋箱体并论,甚至金朝和辽代一样,让大多数人想不起金朝都有哪些文人。

文化影响方面,由于南宋压倒金朝,最终,导致后世大多记得南宋,而忽略了南宋同期的金朝。


藤树先生


提到金国,不得不说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牛国家,金国不但轻松的从小弟的身份将拥有燕云十六州的大哥辽国灭亡,还对北宋老大哥作战,一举抓了两个宋朝皇帝和无数文武百官和后宫妃嫔,也就是岳飞将军一生心心念念的靖康之耻。

那么,你的问题来了,这么一个打倒一切不服的政权,为何很少进入现代人的视野,就连史书上也很少提及呢?

其实也不难分辨。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原因。

  • 从政治上讲:金国的地盘最鼎盛的时候占据了今天区划的几乎整个东北地区、山东、山西、河北、北京华北等地,向东最远扩展到了俄罗斯很大区划的远东地区,也可以说是疆域辽阔,但是,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今天以汉族为主建立的大一统政权来看,金国占据的疆域面积再大,也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而且还大多数是被当时中原王朝统治者称之为蛮夷之地的疆域。因此从国家统治中心还是疆域区划来说,都很难被史学家划归正统政权。


  • 从经济上讲:从金国的早期发家史来看,由于金国刚开始生产力不发达,处于渔猎时代,可以说是经济基本靠抢,先抢辽,后抢宋,后来干脆不想总当土匪,自己当老板就把别的国家推倒了占领重建,虽然后期也建立了自己的粮仓,做起了土地主,但是经济和同时期拥有《清明上河图》这般繁荣的宋朝商品经济来说,根本没有存在感。因此金国统治者也经常因为钱不够花的问题派使者跟宋朝统治者南下议和。只要有岁币,晚点再打也不妨。因此,不成熟的经济发展支撑的一个半生不熟的军事政权,也是让金国没有存在感的重要原因。

  • 从文化上讲:金国一共享国120年,以军事强权称霸天下,只出名了几个武将,阿骨打和金兀术,却连一个像样的文坛领袖都没有,估计是北方的大雪纷飞凌乱了金国文人的诗意,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一个鼎盛的国家一定会有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局面,没有文化繁荣支撑的朝代,一个没有名篇留存的政权,只能作为匆匆过客,不被世人所知。这也正是今天所提倡的文化兴国的思想内核所在。大家觉得呢?


醉伊笑红尘


为什么历史上的金国很少被提起呢?各位看官听大兵细细道来!

在中国历史上,金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王朝。特殊之处在于金朝实力很强,差点灭了南宋。但其存在感却很差,甚至很少被人提起。原因在于金朝是一个少数游牧民族王朝,虽然实力强大,把南宋打的节节败退。但在中国传统历史观念中,始终把金国当成蛮夷来看,南宋虽然快被灭亡但其毕竟是北宋王朝的延续,更为正统。例如历史上提到蜀汉和吴国的时候,会使用曹魏的年号,理由就是传统历史观念认为,曹魏是更为正统的王朝。

其次,金国是少数民族,从民族感情来说,很少有汉人历史学者愿意提起它。

再者文化影响力方面,不论是诗词还是书法、绘画,金朝不论是在文人的基数数量还是文人对后世影响力方面,都难以和南宋相提并论,甚至金朝和辽代一样,让大多数人想不起金朝都有哪些文人。

这就是为什么金国在历史上很少被人提起的原因。





大兵说历史


你说的金国,也就是历史上的金朝,国号大金,由中国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但是仅仅120年便灭亡,速度之快让人叹息

金国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1114年统一女真各部并起兵反辽,1125年灭亡辽国,1127把北宋灭国,与南方的南宋对峙,还有西南的西夏国,三分中国。

金国建立后,为了方便统一,迅速汉化,政治文化达到了顶峰,但是纵观历史,没有哪一个少数民族能够很好管理中国,这里笔者认为,文化同化让异族的文化走向衰亡,而且汉族的农耕文化会不断重复封建王朝周期,而异族缺少核心文化支撑,文化底蕴本来就少,加上汉化迅速,这也是金国灭国的一个原因。提到这里也说一下,汉族传统封建儒家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让异族方便管理,但是带来的却是灭亡的危机

其次,是金国内部的腐败,民不聊生,恰逢蒙古族崛起,在蒙古族与南宋联手下,金国走向灭亡

金国在历史上只有120年,存在时间太短了,能记载的史料太少,其次,金国根本没有可以让世人传颂的东西,即历史贡献。如同昙花一现般消散,令人惋惜。





BD网盘资料分享




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存在。《金史》是中国二十四(或25/26)史之一,金国直接导致辽国和北宋的灭亡,南宋大部分时期是金国的藩属国,从契丹立国至南宋灭亡可以统称为辽宋金元时期。何况无论在历史记载还是文学作品中四太子金兀术的出场率还是很高的

细读金国历史就会发现,真的不太好给统治中国北方长达百年之久的这个政权下一个准确结论。我们来聊一聊完颜部的生世



《金史》开篇写道:金之先,出(革末)(革曷)氏。(革末)(革曷)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


勿吉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比较大的(革末)(革曷)部落就有七个



隋唐时期,有记载的粟末、黑水两部都依附于高丽

粟末(革末)(革曷)始附高丽,姓大氏……黑水(革末)(革曷)居肃慎地,东濒海,南接高丽,亦附于高丽。尝以兵十五万众助高丽拒唐太宗,败于安市。

被唐军打败后老实了一阵。唐玄宗开元年间中原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期,黑水(革末)(革曷)毅然弃暗投明,主动来朝,接受封赏;唐中后期国力衰弱渤海国兴起,黑水再次弃暗投明;五代时期中原混战契丹兴起,黑水与渤海一道成为辽国属地。

黑水(革末)(革曷)归入契丹后解体为南北两部分,南边接受契丹统治的称熟女真,北边愿意回归自然的称生女真

女真其实也是一个区域概念,它由很多小部落组成,居住在仆干水之涯(三江平原)的完颜部是生女真中的一支,完颜部也就是后来金国的皇族



完颜部本来每天捕鱼打猎,载歌载舞地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直到有一天,他们好心收留了一位来自大韩民国的老年流浪汉

金之始祖讳函普,初从高丽来,年已六十矣。

韩国人函普到来后帮完颜部解决了一次完颜部与另一部落因“一只兔子引发的部落斗殴”。为了感谢函普,完颜部除奖给函普一头青牛外“并许归六十之妇”,他们把部落中一位年过花甲的“贤女”嫁给了函普

所谓贤女,应该是部落中担任祭司、圣女一类职务的女性,估计地位蛮高

让人惊喜的是,两位花甲老人奋余烈生下了两男一女三个孩子。从此,函普和贤女以智慧的头脑和强大的能力奠定了家族在部落中的地位,他们的重孙子绥可还教会了生女真造房子

~《金史》卷一.世纪
(

图片中的武器有些过于先进,反正大概就是那么个意思)




《金史》这段充满神话色彩的记载可不可信呢?我们再到宋人的记载中去印证几下


女真酋长乃新罗人,号完颜氏。完颜犹汉言“王”也。~洪皓《松漠纪闻》

旻即阿固达,其先新罗人也。~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

女真始祖堪布,出自新罗,奔至阿触胡,无所归,遂依完颜,因而氏焉。~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十八.《神麓记》


与《金史》记载略有不同的是《神麓记》,据称,嫁给函普的女子其时还年轻,是完颜部落的邻居鼻察部落酋长的未婚女儿

有邻寨鼻察异酋长,姓结徒姑丹者有室女,年四十馀,尚未婚……后女真众酋结盟,推为首领。




敲黑板

有点尴尬的是,金国始祖的经历总结起来就是:一位韩国老年流浪者勇闯中俄边境,迎娶老年白富美,建立部落联盟的故事

更尴尬的是,生女真曾经生活的地盘很大部分在如今的国境线外,要祭拜金国先祖的话还得办护照,去往……比如符拉迪沃斯托克




如果以今天的民族观去套历史,我们会发现自己将进入极度混乱的价值观中。反什么抗?来的都是客,主随客便嘛,说不定哪一天新主人就一边搞着部曲制一边汉化了呢,说不定这是57弟正在拼命融入大家庭呢

其实,在历史问题上不站队,就事论事就好



为国钓鱼


我是子曰读历史,你的问题我来回答。

为什么历史上的金国很少被提起呢?金国在大家的脑海中存在感很小,往往被忽略,其实有四大历史原因造成的。

原因之一:正统观念

金国是少数民族领导的政权,而历史往往记载的是大汉民族的政权,像五胡乱华、五代十国政权很少被提起和了解。南宋又是北宋的延续,大家往往以南宋为正统,金国就往往被忽略了。

原因之二:大一统观念

历史上有些少数民族政权也夺了天下,比如元朝和清朝,这些王朝是统一了天下,有统一的法律和统一的文化,为世人所接纳。

原因之三:民族观念

现在一提起金国,大家往往想到“靖康之耻”,想到抗金英雄岳飞,想到杨家将。金国往往是侵略者和掠夺者,而北宋和南宋被认为是受害者和正义的一方,人们往往原意歌颂正义的一方,而很少去记住侵略者,久而久之,金国被大家忽略了。

原因之四:文化观念

南宋有程朱理学,有李清照,有诗词歌赋,相比南宋,金国就没有很多后人继承的文化和底蕴。金国被蒙古和南宋联手灭亡后,金国的文化也随之流失殆尽了。

所以,综上所述,历史上的金国很少被提起,在大家的印象中也比较淡薄,存在感偏低。

【作者寄语:我是子曰读历史,喜欢我的小伙伴,点赞关注加留言。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子曰读历史


我觉得这样说不对,金国在中国历史上是有着比较深刻的描写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咱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有关两宋的历史中,辽,金,西夏是被当做与汉人政权并列的少数民族政权存在来讲的。特别是课改之后,中学历史教材开始不断的深入阐述辽金历史的发展进程。

金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王朝,于1114年建国,公元1125年亡国!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二十年。



金朝是中国历史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从崛起到灭亡,都与中国历史主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特别是在南宋时期,我们完全可以将其作为又一个南北朝来对待。甚至于从正统性来讲,金朝比南宋更有资格代表那个时代!因为宋金和议中,南宋(赵构)向大金皇帝上降表称臣,南宋成为金朝的属国。


所以,金国从来没有被历史忽略!当然,其存在感相对于两宋确实要差上不上。这主要是因为一个文化的延续性,金朝灭亡后,其女真文化也随之消亡,并没有被传承下来。



以至于努尔哈赤时代所建立的后金虽然打着金朝的旗号,但玩的还是十分原始的一套生产方式,他们还像是山林中的野人。谁能把他们和曾经统治中原一百多年,创造出灿烂文化的封建王朝联系到一起!



所以,其文化断代了,历史的影响力也就小了。以至于今天我们听说金朝只能在“靖康之耻”,岳飞,秦桧,等等历史故事中!



大多数人只认为其是一个野蛮的侵略者,大反派,而忽略了其本身在那个时代的地位。


白话历史君


在中国历史上,金朝是一个特殊的王朝。特殊之处在于金朝的“国际地位”较高,但是,其存在感却很差,甚至在历史上很少被人提起。

金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王朝,但是,这个少数民族王朝,几乎和其他的少数民族王朝都存在不同之处:

和辽朝不同之处在于,金朝占据了整个中原,而辽朝在长城以南,只有燕云十六州的地盘;

金朝和北魏的不同之处在于,北魏虽然和金朝一样,占据中原,但是北魏和南朝的关系,是平等的,北魏和南朝之间不存在臣属关系,而金朝则属于南宋的附属国。此外,西夏、蒙古各部,也曾向金朝称臣。从这个角度来说,金朝天子在当时是天下共主,金朝属于“天朝”。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王朝,却很没有存在感,这其中原因何在?

个人感觉,原因如下:

历史定位

中国传统历史观念,始终存在正统观的问题。因此对于天下纷乱的时代,在表示纪年的时候,往往会采取正统王朝的年号来作为纪年——比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提到蜀汉和吴国两国情况的时候,会使用曹魏的年号,理由就是传统历史观念认为,曹魏是相对正统的王朝。

同样道理,虽然南宋向金朝称臣,但毕竟南宋在法理上是北宋的延续,北宋是正统王朝,因为这一点,南宋也具备一定的正统性。因此,在表示金朝时期历史事件的时候,历史学者往往会采用南宋年号,这一点,导致金朝丧失了存在感。

民族情感

金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并且和元清这样的少数民族大一统王朝不同。因此,对于金朝方面的话题,除了专门研究辽金方面的历史学者,一般的历史爱好者,很少愿意提及金朝,这也是金朝的存在感较弱、很少被人提及的原因之一。

文化影响

南宋时代,南宋的文化影响力——不论是诗词还是书法、绘画,乃至程朱理学,都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明清时代的官方思想,很大程度来自南宋朱熹的影响。

反观金朝。虽然金朝也存在一些诸如元好问这样的文人,但是,金朝不论是在文人的基数数量还是文人对后世影响力方面,都难以和南宋箱体并论,甚至金朝和辽代一样,让大多数人想不起金朝都有哪些文人。

文化影响方面,由于南宋压倒金朝,最终,导致后世大多记得南宋,而忽略了南宋同期的金朝。


历史名将录


我曾经不止一次去哈尔滨阿城区的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在今天的哈尔滨阿城区称帝建立大金国,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辽灭北宋,与南宋隔长江而治。金,是第一个定都北京的封建王朝。

金国虽然只有短短的不到一百二十年,但也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创立大金国的是女真人,并且在金灭北宋过程中发生过靖康之耻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等历史事件,所以我们在提到大金国的时候总是一带而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