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賭徒輸贏都沒有好下場?這部電影給了個好例子

人生可不能像擲骰子這樣活著

R君說

“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湣。

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則重外也。

凡外重者內拙。”

(《莊子.外篇.達生》)

為什麼賭徒輸贏都沒有好下場?這部電影給了個好例子

莊子,這位中國戰國時期的“道家”哲學家,就提出了“不要為了人工而毀滅自然,不要為了世故而毀滅生命,不要為了貪得去身殉名利,要謹守天道而不離失”的“返璞歸真”的“人不滯於物”的修道理念。


所以,在《達生篇》中的這段文字的意思是:“有人用瓦器(不值錢)作為賭注,賭起來似乎格外得心應手;當有人用衣帶上的金屬飾品(比較值錢)作為賭注時,賭起來便抖抖索索(有所顧忌);而當有人用黃金來當賭注時,就經常是頭腦發昏,內心迷亂的狀態了。實際上,很多事情外在的技巧並沒有差別,但如果押上的東西價值太大,就會因身外之物過重而不敢行動。因此,對身外之物看得過重的人往往內心世界是沉重而笨拙的。”


R君自己一直覺得中國人文和哲學的2個時代高峰一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另一個便是宋明時期的“理學心學”(朱熹、王陽明)。除了修身養性的方式差別之外,似乎這些上古聖賢早在2500多年前就對人的本性和慾望似乎都早已有了非常尖銳、清晰和徹底的認知。


自古以來,“賭”便從來就不是一個被認為正經的事情。因為要賭,便要押上對應的價值;要想從賭中獲得大利,那對應的賭注也必然要大,而賭注一大,便會進入“人滯於物”的思維混亂的境地,那怎麼可能可以冷靜的去思考和行動,又怎麼可能因此得到一個好結果呢?

為什麼賭徒輸贏都沒有好下場?這部電影給了個好例子

這一次,一向拍喜劇片出名的亞當.桑德勒一反常態,拍了一部《原鑽》(Uncuted Gem),就講述了一個嗜賭成性的紐約小珠寶商,試圖用一個自己淘來的原鑽(沒有正式切割的鑽石原石)做賭注去解決自己所有的問題的歷程.......


這是部典型“霓虹電音派”風格的電影。嘈雜的場景,交錯的對白,快速多角度的場景和人物鏡頭切換,讓整部作品都充滿了夜幕下的“電音DISCO夜場”感:激動、快速、雜亂、迷幻.......這種風格和馬丁.斯科希斯的很多作品的確很像,比如《賭城風雲》或者《無間道風雲》,難怪他喜歡這對年輕的導演兄弟,還特別做了這部片子的製片人。。。。


不過,除了電影本身還是有著鮮明的特色,本作還特別請來了2個特邀嘉賓飾演自己:歌星The Weekend, 和著名的NBA“狼王”凱文.加內特(簡稱“KG”)。而且這一次KG可不像大家想象中只是偶爾露個臉的客串,還是正正經經的故事主線角色,對主人公的命運走向交集有很重要的影響。這就頗為難得了........在R君印象裡,除了科比的《親愛的籃球》和喬丹的《空中大灌籃》,NBA巨星能在電影裡串主要角色的的確並不多見。

為什麼賭徒輸贏都沒有好下場?這部電影給了個好例子

並且,本作中又一次涉及了猶太人的生活,以及埃塞俄比亞“貝塔猶太人”的故事,如果關注R君之前《紅海潛水俱樂部》的影評:(一場現實的“出埃及記”,6000難民的勝利大逃亡),就正好能串起來這些現實和歷史背景和故事。所以,學習,見識和開闊視野永遠是無所不在的,差別只在於你是不是那個“有心人”,在於是真正有了做一件事多少年經驗的累積,還是隻不過是做了某件事多少年.......


有人常說:“這一次我沒有選好,那一次我沒有看對......” 呵呵,難道人生是靠擲骰子過著的麼?


人生怎能行走鋼絲

為什麼賭徒輸贏都沒有好下場?這部電影給了個好例子

有時候R君和周圍的夥伴們,或者朋友們聊天,大家常常都有一個共識:現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智商低下或者真正智力有問題的人已經很少了.......換句話說,我們的身邊和周圍都是聰明人。


可是,我們卻經常看到,就是這些聰明人會做出一些相當愚蠢的判斷或者事情,彷彿跟他們的背景、教育、地位和應有的能力、眼界完全不匹配,甚至很多錯誤還可以不斷持續惡化,為了彌補一個錯誤不惜去弄出另外一個錯誤,直到無法收拾......當然,那些在同一個問題上原地摔了一次又一次的更加屢見不鮮。


為什麼好多聰明人卻會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而有很多看似平常沒有什麼特別的人,卻能把很多事情走的很順?


其實無非是私慾和恐懼在做祟......而《原鑽》中主人公Howard的整個故事,正是這些情況的典型代表。

為什麼賭徒輸贏都沒有好下場?這部電影給了個好例子

作為紐約的小珠寶商,Howard當然不可能是個蠢人。正相反,他僅僅是從電視上看到了“貝塔猶太人”的情況,就敏感的意識到他的那些遠在非洲的同族,並且訴諸行動,搞來了這麼一塊寶石原石。


事實上,賭性也好,運氣也好,眼光也好,不管是什麼原因,至少他的這步棋走的還是相當成功的。花10萬美金搞來的這塊石頭,雖然不像他期望的那樣在拍賣會被人用100萬美金拿走,但是至少他最後也能把這塊石頭15萬美金賣給了KG。所以,這位大哥多少還是位聰明的生意人,並且也還有自己的賺錢辦法和能力。


但是就是因為他過於聰明,也過於自負,所以習慣於鋌而走險,所以他總繼續去賭自己的運氣,卻一次又一次的把很多本來可以更好的解決辦法、財富和機會不僅拋棄,而且甚至把情況變得更加糟糕,最後在人生終於“運氣巔峰”的時候還被人一槍打死,什麼都沒有撈到........


像Howard這樣的人現實中還真的不少。他們也許成起來很快,發達起來也很張揚,常常目中無人,但是一旦碰上逆勢,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自己一整串的人生或事業鏈條都出問題。


其實,說來說去就是太貪心。什麼都想最大化自己個人的利益,怎麼可能長久呢?

為什麼賭徒輸贏都沒有好下場?這部電影給了個好例子

這一次“新冠”病毒的疫情突如其來,讓口罩、藥品、個人護理等產品意外紅火了。R君自己的主業就是海外跨境業務,於是毫不意外的,來自全球的各種口罩、防護服、紅外體溫槍的供應機會就來了,有來自德國、韓國的、也有日本甚至泰國的,最誇張的是一個以色列商人居然還發了一個來自伊朗的供應商貨源。R君就問:“以色列跟伊朗不是敵對國家麼?這生意你們也做?”


真的是金錢面前,什麼都本色盡顯.......


誘惑很實在,需求也很實在,但是R君和團隊思考再三,最終決定一點都不碰這些產品,拒絕了所有的所謂這些機會。


為什麼?


很簡單,且不說這些物資很快都是國家級的戰略物資,囤積居奇本來就有很大的法律風險,在這種突然的暴利需求下,商業欺詐風險徒增,做生意怎麼可能只算收益不考慮風險?


為了一點金錢,不顧風險和個人信譽,總在鋼絲上行走,也許行得一時,肯定行不得一世。所以Howard再聰明,以這樣的處事風格,也許贏得一時,但終究會碰上一次徹底翻船的事情。


So, 人再聰明,沒事總把自己的命拿來賭,怎能指望一直走運?


方式註定了結局

為什麼賭徒輸贏都沒有好下場?這部電影給了個好例子

其實Howard的死,不僅僅是因為他過於喜歡賭博,他行走江湖的方式也是“作死”之道。


當然他欠了一些錢(聽起來似乎也沒有那麼多),但至少這一路他其實也有很多機會可以緩解這些情況,不至於顯得四處走投無路的境地。


但每次一有機會,Howard就會選擇繼續冒險。甚至其實不是冒險,而是完全不考慮後果。


比如,KG問他借了原石,給了他總冠軍的戒指做抵押。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去了旁邊的珠寶店把戒指抵押換了錢,然後繼續去下注。 實際上,如果他輸了,贖不回這枚總冠軍戒指,KG很可能不會把這塊原石再還給他。這其中的利害對比,這麼聰明會算計的Howard這時候卻不會思考了。


所以,Howard並不是僅僅嗜賭,而是他處理事情的方式才是更加致命的,甚至才是他最終悲催結局的核心原因。

為什麼賭徒輸贏都沒有好下場?這部電影給了個好例子

比如,他的原石假如真的如他預測的那樣值錢(至少50萬美金而不是17萬美金),他完全需要淡定下來,找到最專業的鑑定人來出具權威鑑定。如果他堅信原石的價值和現實差異那麼大,那麼花費一定的時間和成本去完成這樣的工作,要遠比急著上拍賣會重要的多;


而另外一方面,在阿諾和催債團隊要離開他辦公室的時候,他完全可以讓他們離開,然後再電話給情人Julia更換酒店去投注或者做其他安排,而不是將這幫亡命徒鎖在防彈門之間,把他們惹到失去理智;更不應該看到自己比賽贏了更加得意忘形的把他們放進來。


到處樹敵,到處欺騙,到處失信,勝時失態忘形,敗時惶惶如喪家犬,這樣的個性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如何能在世間走的長久?

為什麼賭徒輸贏都沒有好下場?這部電影給了個好例子

他在辦公室和KG的一段對話中,他自以為自己和KG是一樣的,那種為了求勝不顧一切的人。但是實質上完全不是,KG的確相信原石可以給他帶來好運和狀態,但是更多的時候KG依靠的是他長期的訓練和比賽能力,以及堅韌的意志;而Howard,則純粹是盲目的自信,毫無根據的猜測和幾乎從來沒有計劃性的隨性。


如果這樣的人可以最終脫身,那這個世界恐怕早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了。所以,最終Howard在自己終於看到所有困局得到解脫的時候,人生被嘎然而止,也算是一種必然。


其實,世上的事情常常是過程決定結果。只要做事做人的方式對,很多小事,甚至看起來不能成的事情,都會做成;而做事做人的方式不對,哪怕再好的機會,常常末了都變成雞飛狗跳的一地雞毛。


所以,人真的不能過於短視,也不要過於得意忘形。當你自己覺得自己好像春風得意,不想別人影響你的心緒時,該想想有一天如果自己需要別人的相助時,可依靠的那些關係又是否還在那裡。畢竟,人生是以年為單位在過,不是以月,日為單位在過。


《原鑽》,權當是一幕人生負面教學片,倒也典型,真切。

為什麼賭徒輸贏都沒有好下場?這部電影給了個好例子

R君,2020年3月8日,於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