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信號是嬰幼兒的依戀需求,寶媽要是認得出,孩子大了了不得


哪些信號是嬰幼兒的依戀需求,寶媽要是認得出,孩子大了了不得

越懂孩子想要啥,越能讓孩子更幸福

嬰幼兒依戀行為的依戀需求識別與人類本能行為的適應性環境

不管在任何一個進化時期,母親和孩子之間的鏈接是永遠存在且保持不變的。

依戀行為是人類的本能行為。

本能行為是生物需求和內心世界通過生物學控制系統表現出來的生存行為,在所有人類個體都可預測和識別。

福克斯在1967年指出,人類的基本社會單位應該是母親及其孩子,不同社會時期的區別無非是父親是否依附於這一單位以及其依附程度如何。

人類依戀理論創始人、英國精神病學家、心理學教授約翰·鮑爾比在《依戀》一書中寫到:“一個生命有機體(應該也包括人類,筆者注)的適應所要達到的終極結果,就是也僅是生存。”

“任何生物結構的適應性,無論是形體學的、生理學的,還是行為上的,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無論個體尋求的結果是食物攝入、自我保護、性還是保護領地,其最終要達到的結果,永遠是一個個體攜帶基因的存活。”

這個觀點,英國演化理論學者理查德·道金斯的著作《自私的基因》裡也有述及。

嬰幼兒的依戀需求被認定為本能行為,已經得到很多研究者所認可。而通常來說,本能行為的系統應當是環境穩定型的。在環境穩定型條件下構建的依戀關係,對於幼年個體的一生成長有著很強烈的正向影響,這從精神分析開始的任何心理學派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承認。

事實上,當環境(尤其是嬰幼兒時期生活的環境)嚴重偏離其原本的自然生存或生活環境狀態時,就會產生強烈的依戀安全需求,由生物學控制系統誘發的系列行為就是依戀行為,這樣的結果就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物種的研究都被證實,到成年期後無一沒有顯著地受到環境各種各樣的影響。

這即是嬰幼兒依戀需求信號和行為的適應性環境問題。

拋開嬰幼兒的發育不完全和弱小不說,其對環境的適應以及獨立個體行動需要很長的一段撫養和教育途徑要走,即使具備相當的適應靈活性,沒有任何系統所具有的的靈活性能夠適應所有的環境,更何況劇烈變化了的環境(這裡的環境不但指完全陌生的周邊物理環境,還包括完全陌生的照護者)。


哪些信號是嬰幼兒的依戀需求,寶媽要是認得出,孩子大了了不得

聞味識需求,看臉識心理

依戀需求的行為系統識別

嬰幼兒的依戀需求要轉變為依戀行為,才能為母親角色者所識別。

依戀需求首先轉變為行為指令。

行為指令通過目標導向或目標校準行為轉為為依戀行為。

行為系統有很多類別,行為活動間的協調方式也多種多樣。

有的行為指向具備鏈式結構的特點,舉例來說,就像蜜蜂收集蜂蜜一樣,開始於一個視覺控制的行為系統:當知覺到一定距離外的花形的黃色或藍色色塊時,蜜蜂就會朝著這個目標飛去;直到與之距離1釐米以內,接下來的環節就為嗅覺刺激所控制——當蜜蜂知覺到一定範圍內的氣味時,蜜蜂就是停在這朵花上,並開始摸索它的形狀。第三個環節則被觸覺所控制——當知覺到某種特定形狀時,蜜蜂就會將它的嘴的一部分插入並吮吸。在這一系列事件後,蜜蜂就收集到了花蜜。

人和蜜蜂一樣,在我們的進化適應性環境中,依戀行為的行動結果為引起母親或照護者的注意,他或採取鏈式的系列行為,當上一個行為結果出現以後,就會停止上一個行為,同時啟動下一個行動,並最終達到吸引注意或被照護者抱起等。

人(還包括更多的生物體)鏈式行為可以表現的更為靈活,譬如任何一個行為可以有很多選項能夠達到這個結果行為,下一個行為也有很多可選的鏈接;這樣一來,一旦某個行為失敗或失效後,嬰幼兒就能激活鏈條中的後續或備選系統,達到條條道路通羅馬的結果預期,並在任何一個行為採取或不採取目標校準性。

除了鏈式原則外,生物體還能採取因果因素影響下的層級原則,由激素水平或由環境中的某個特殊形象所誘發。


哪些信號是嬰幼兒的依戀需求,寶媽要是認得出,孩子大了了不得

行為系統的計劃層級


第三種原則是計劃層級,總體上指的是一個依戀行為的目標校準結構由一組從屬結構。其突出特點是整體結構是目標校準性的,其從屬結構可以是任何數量和層級,包括鏈式、因過層級式或計劃層級。

每個序列有一個主計劃控制,旨在達到某一目標,這一主計劃又有很多子計劃,每個子計劃還能有子-子計劃,每個子-子計劃還能有微計劃...

就像成人的起床和上班這件事一樣,中間包括起床、穿衣、洗刷、吃早餐、交通(交通方式也有很多選擇)、上班等系列的主要和次要活動組成,其中活動搞得次序可以調整,也可刪減(譬如不洗臉或不吃早餐)。而且每天都採取基本相似的路徑,或略有調整。

換做嬰幼兒的依戀需求或依戀行為,表現為飢餓、尿床、以及對於母親離開這種客體永長性的獲得及再獲得結果行為預測與實現。

簡言之,嬰幼兒的依戀需求比如吃奶的需求、抱起的安全需求、母親陪伴的需求,但為了完成依戀需求,依戀行為的種類、方式和組成都是可以變化的。

嬰幼兒的依戀行為實現很少是單方式組織的,通常都是觸覺、知覺、聲音、行為混合使用。也可以鏈式、因過、層級、計劃聯合/混合採用。

而語言和聲音在依戀需求中的達成就更為人類所特別。

這可以在以後做做詳細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