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研一定要考名校?

百家论大学


考研一定要考名校!

最近经历的一个事,更使我深有感触!本人高考失利,读了一个非常普通的本科,考研到了一个还算名校的211,2015年毕业考入老家的县里的高中成为了一名高中英语老师,一两年后高中学校里就只招研究生了。而且大部分地方高中都更倾向于研究生了。这两年威海出台优惠政策,人才引进,2019年6月份我参加这边的面试试讲,顺利通过,就接着之前的工龄把工作关系转到了这个美丽海滨小城。

从9月上班到现在也三个多月了,前几天教育局让交一些材料,审核资格,可能是准备发补助了。当天我因为有课去的有些晚,就排在了后面。前面一个也是今年我们学校刚来的女孩。之前在学校简单聊过几句,她是从潍坊辞职过来的,一个人也挺不容易的,来到这工龄还得从0算起,而且来了才知道这的工资跟她之前的相差甚多。轮到她时,教育局的人拿着她的学历证明在电脑上双一流大学名录里查,结果不在其列,告诉她不符合条件,不能领补助!!!。我至今还记得她当时惊愕的表情。

我当时就体会到这就是是不是名校的差别啊!所以考研的话,一定就要考名校,否则还不如不考,浪费了两三年时间,出来可能还得不到好的机会!

首先,名校本身软硬件资源,科研水平,就业前景等都很优秀,在这样的平台学校深造对自身眼界,人脉资源等以后发展都大有裨益。

其次,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几乎遍地都是,不像父母辈那样珍惜,高校研究生扩招导致普通研究生毕业后的竞争力降低,很多好的知名的企业更有很强烈的“名校情结”,招聘宣讲会可能只去某些名校开,Hr看你简历时可能会带有那种隐形的“非名校歧视”,面对这种现实真的是无能为力。当你拿着一般的学历,简历上了了的实习经历,科研成果,所获奖项跟一个名校毕业,简历上密密麻麻满是获奖,科研成果一起等待面试时,是不是会隐隐觉得底气没那么足?

所以既然决定考研的话,就奋力一搏,考他个名校!

大家觉得呢?






沐老师英语故事


在探讨考什么学校之前,咱们先要弄清楚一件事情,你要学什么专业。如果你学的是社会人文学科,比如文学、法学、历史、哲学类的,如果你考不上一个好点的学校其实真没有多大的意思。因为这些专业在求职过程中,一般不能在短时间内表现出你的核心优势,那用人单位或者是相关部门就比较看重你的研究生学历和研究生所读学校。如果你是学的是自然科学学科,比如理工类的专业,那就推荐你优先选择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在全国的排名如何,而不要单纯的看学校是否NB。因为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这个专业的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都是非常强悍的,而且如果这个学校有相关专业的国家级或者是省级实验室,更会提升你的综合实力。打个比方,天津工业大学的纺织专业,天津科技大学的食品专业,北京建筑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等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师范类专业、语言类专业、法律类专业、经济类专业、管理类专业、艺术类专业;这些专业并不是非985、非211院校就不好。比如师范类里面的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语言类里面的:四川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翻硕;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律;东北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的经济类;北京工商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的管理类都是不错的选择。

再下来需要说的就是你考研的目的。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专业、学校并不是很好,为了刷一个好的文凭,圆一个自己的名校梦,那就去考211及其以上的学校。如果你是为了报名公务员或者一些国企单位,就需要你有研究生文凭,那就优先以考上为基准。如果你不在乎学什么专业,而只想上名校,那就可以选择名校的冷门专业。如果你比较看重专业的实力,那还是去选择一些目标专业实力较强的学校吧。


张雪峰老师


说到考研,那就先谈谈就业问题,每年基本上有八百万大学生毕业走上社会。毕业就失业的说法一直没停过!曾经的一些大型私企在学生毕业前息派员主动到各大学府做企业宣传,寄希望招聘到优异的人才储存到企业,成为管培生,为今后发展储备人才。但前不久一些私营企业把招聘进来的大学生又再次辞退,很多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开始优化组合,降低经营成本,就开始进行裁员,然而却先把新招的毕业大学生裁掉了!所以目前和今后社会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原来一些发展不错的企业都把校招重点放在985,211大学身上。而一些发展一般的企业才会把目标停留在其他大学校园上,他们用人的标准和给出的待遇当然就差一些了。不过目前有种说法,那就是985,211毕业生不再是香饽饽,企业开始以实用为主来招聘学生加入。一些高薪招聘进来的985,211大学生来到企业后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发挥出什么特长作用,有的甚至把企业当做踏板,待熟悉后就另选他主跳槽了。这使得一些企业开始转变用人思路,不在把校招完全圈在985,211大学上面,但话说回来当然重点学府的学生假如能愿意加入企业并愿意长久留下来,也是这些企业非常希望的。而一些大型国企招聘的要求条件无论如何还是很高的,他们往往都是盯着清华北大等国家重点学府。至于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录用肯定更要有真才实学,要考核过关才会录用。说到这里,我们回到考研继续深造的话题,那就是大学四年毕业后就失业,或者是开始走上社会开始自己新的人生,还是说继续深造学习,成为硕士博士,然后让自己取得更高学历水平后再展翅高飞呢!我个人认为,任何时候高学历还是受到社会暧昧的。尤其是国家机关部门或大型国企。假如有条件有自信,最好趁热打铁,不断武装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有的学生毕业后说我先工作,然后边工作边学习,但很多案例告诉我们,这些是不可取的,当然不乏有人这样也成功了,但大多都是工作中慢慢放弃了学习,每天被工作和社会繁杂的事物包围纠缠着,遇到社会形形色色的各种人,过早的进入婚姻家庭概念,有了孩子和家庭负担,天天为生计奔,波最终影响到了自己的价值观!因此还处于学生阶段的孩子能尽早的不离开学校尽量还是不要离开,继续深造学习,直到最终取得硕士博士资格后就业自然就不是问题了,人生也开阔了!那个时候走上社会也会受到大众的尊重。而一个普通大学四年毕业的学生,就当下和未来来说,每年都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我们看到读完四年大学的毕业生现在到处都是,基本没什么优势了!所以最好是趁着还没有走上社会,没有开始工作,掌握的知识还没有忘记,学习的劲头还在,也没有社会繁杂的事物影响的前提下继续学习,直到取得更高学历水平。


longtutengAT


赞同题主观点!具体如下希望大家参考

尤其是在毕业季,这一点尤为凸显!作为本科是渣渣二本,读研是985 211学校经历的人来说对比太明显了。本科的时候简历经常石沉大海,而且很多公司会明确告诉你只要985 211大学的,即使简历给了人家人家也不会看,自动过滤掉。如今马上毕业已经拿到offer,我16年找工作,简历没有被筛掉,华科大的光环还是很管用的。

读研一定要读名校,我在武汉读书,好的学校如武大、华科这样的平台大,机会也多!网易、百度、腾讯这样的公司经常去开沙龙搞讲座。去年腾讯的游戏课也是在这俩学校开的课,其他的包括名人和学者的讲座更是不少,李开复去年在华科启明学院演讲,魔兽世界游戏和吴京电影宣传曾在华科光谷体育馆举行。在这里读书,你都可以到现场去,可以跟这些人交流,聆听他们的分享。

此外,名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环境也优良,如我科有34个食堂,有后山喻家山,有国家光电实验室,有光谷体育馆,有根叔(李培根)杨叔子等名师。有张小龙、李娜等校友。承接很多国家项目,今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上也获得表彰。这些都是在学校能看到的,也能感受到的。自习室、图书馆、实验室全是学习的身影,有好的环境熏陶。

当然人家清华北大武大浙大肯定更厉害,我只是简单列举一下自己所在的平台能看到的 、学到的。

具体到我,14年进入华科大读研,学会了日语,参与了研究生官方微信运营,策划过运动会,参加过社会公益实践,跟着导师参与国家项目,拿过国家一等奖学金,听过网易、腾讯等沙龙,去网易实习过,这一切都一切都源于我坚定的信念我要去华科读书!

为了这个信念我考了三次,第二次能调剂我也放弃了,就是因为我坚定目标,不达目的不放手。认真的人改变生活,执着的人改变命运。

我觉得考研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如果我选择了调剂,那就不会有如今的经历和如今的我。因为平台不一样,你接触的人,经历的事,看到的视野,思想的水平,也都不会一样!

感谢当年那个拼搏努力的自己,考研虽然不是最好的路,对我来说却是最好的选择。

选择名校,会给你丰富的资源,名校光环只是暂时的,关键是你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努力,怎么提升自己!见贤思齐,名校的魅力也许就在这里。当然并不能否认其他学校,如果你自己不好好利用资源,荒废学业,那名校也白读还给名校抹了黑。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生活就像阿甘的巧克力盒子般,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颜色,但是你可以去期望,去通过自己努力,让自己的生活五彩缤纷,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加油,考研人!


学霸炼成记


我来回答一下吧。

人物背景,08年本科毕业,07年开始家里联系出国留学,由于固执,不想听家里的安排,在国内考研,结果考某北京知名985院校失利,本可以调剂,拒绝调剂,打算出国,这时被国内某知名北京国企面试合格。

家里让我自己选择,我决定在这个国企工作,由于没有落户指标,给我落了河北的户口,各方面待遇还行吧。

刚工作的一年,一直对我的选择持怀疑态度,2009年开始改变。因为,08年时,公司的招聘门槛最低是211院校本科生(本人是非211的一所工科强校,由于主动联系,给面试领导一个好印象,所以就要了我),到了09年居然由于毕业生越来越多,开始只要研究生了。

后来,由于中国经济从2008年开始的转折,招聘人数越来越少(从一年300-400的毕业生,降到100多人的水准),年年只要研究生。

后来更夸张,只要有合作关系的几所固定985院校,最强几个专业的研究生。

2015年是本行业最困难的一年,签约80和左右的硕士和博士,因为公司形势不好,只留下博士,把硕士全都解约,但是有五个关系户,居然本科也进来了,一个分到我们部门的说需要送至少30万才能进来。

刚刚过去的16年,情况好了很多,但是没招毕业生,只是从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挖了很多人。

我根据这个我亲眼看到,亲眼经历的情况,得出结论:现在毕业生年年毕业这么多,如果你本科毕业就有很好的就业机会,那就别考什么研究生了,除非是能考上清华北大等那几个C9院校,如果是华科,中南,山大,天大,吉大等这个级别的院校,可以考虑考虑(我的公司这样的北京的国企基本都是这个水平院校研究生),再往下点的211就谨慎考虑吧,因为你研究生毕业后面对的企业基本只能是民营企业或者不太好的国企了,很多好点的已经不要了。

虽然这个现实很残酷,也很让人讨厌,但这就是最赤裸裸的现实,人生漫漫路,且行且珍惜。


RichardJang


我认为这就要从考研的动机来出发了,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考研的人都哪几种。

1.保研没通过,只能考研

这一类人在本科阶段也算是属于专业佼佼者,只是在保研途中可能由于某些原因马失前蹄,导致了考研失败,而由于他们本身足够出色,所以考研自然要向专业前沿的名校奋斗,不然如何对的起自己。

2.攀比心理

这部分人也非常多,其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考研意味着什么,只不过自己周围的同学或者前辈都在选择考研,于是他们也随波逐流,选择了考研,而出于自己的虚荣心,自然要以名校为目标。

3.为了更高的学术研究水平

二三本大学中也不乏一部分由于高考失利而来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也体验不到大学应有的学术氛围,想要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从而渴望进入名校来体验自己理想中的那种大学生活。

4.有名校梦,渴望改换门庭的人

这部分人也是非常多的,但是他们的动机又与第三种学生不同,这一部分同学往往会选择学校为主,渴望进入名校获得一张名校的毕业证来为自己镀金,圆自己一个名校梦。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愚见,希望对题主有用。


艾瑞克灬


毕业了好找工作啊,好学校比较容易有好的工作,人总要靠工作生活下去,不能一辈子靠父母吧


jong144126995


报考名校的人越来越多了,就拿我的周围的情况来说一下吧。

我的学校是个二本,不过我学的专业是一本专业。

18年,我们班95%都要考研,一半报考985,一半211,双非,不存在的。你说的是事实,基本都想考名校。我自己也是。

这种情况的原因呢,有以下几点:

1.基数大。目前考研成风,不管是应届还是往届,参考的比例越来越大。即使其中考名校的比例没变,考同一目标院校的人也变多了。

2.愣头青。本来我打算写迷之自信或者盲目之类的,由于考研这件事,年数已多,毕然会出现很多本校成功的样本案例。于是很多就想着,我们一个学校的,相互之间差距没那么大吧,所以我也能考上,好,就选这个学校了。或者,网上频频出现的逆袭,黑马文。亦或是,美味鸡汤文,一时激动。反正蜜汁自信。

3.名校情节。这一点我是瞎凑的,两点太少了。有名校情节的不少吧,名校大家都喜欢啊,就像美女一样,谁不喜欢。

如果有能力,为什么不报个好点的学校?

我认为很有所谓,能考好的就考好的,能上武汉大学,华中科大,为什么上别的?

人总是要往高处走呀。



77一只鸡


现在考研的童鞋择校的时候都首选985,211各大名校,如果本科是一个普通院校的话,那么考研一定要考个名校,至少是211,否则还不如不考。这种现象在考研圈是非常普遍的,那么今天安徽文都考研小编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考研一定要考名校,也希望此文能给那些还在择校的童鞋们一些启示。

1.保研没通过,只能考研

这一类人在本科阶段也算是属于专业佼佼者,只是在保研途中可能由于某些原因马失前蹄,导致了考研失败,而由于他们本身足够出色,所以考研自然要向专业前沿的名校奋斗,不然如何对的起自己。

2.攀比心理

这部分人也非常多,其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考研意味着什么,只不过自己周围的同学或者前辈都在选择考研,于是他们也随波逐流,选择了考研,而出于自己的虚荣心,自然要以名校为目标。

3.为了更高的学术研究水平

二三本大学中也不乏一部分由于高考失利而来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也体验不到大学应有的学术氛围,想要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从而渴望进入名校来体验自己理想中的那种大学生活。


4.有名校梦,渴望改换门庭的人

这部分人也是非常多的,但是他们的动机又与第三种学生不同,这一部分同学往往会选择学校为主,渴望进入名校获得一张名校的毕业证来为自己镀金,圆自己一个名校梦。

选择名校,会给你丰富的资源,名校光环只是暂时的,关键是你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努力,怎么提升自己!见贤思齐,名校的魅力也许就在这里。当然并不能否认其他学校,如果你自己不好好利用资源,荒废学业,那名校也白读还给名校抹了黑。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生活就像阿甘的巧克力盒子般,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颜色,但是你可以去期望,去通过自己努力,让自己的生活五彩缤纷,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加油,考研人!

再有呢!!!


首先,名校自身的软硬件条件都很优秀,师资队伍、科研条件、就业前景等因素都吸引着大批学生报考。其次,高校研究生扩招导致普通研究生毕业就业竞争力降低。再加上社会对名校的优先认可等各种原因,使得如今许多大学生对考研有种很强烈的“名校情结”,名校考研甚至已经成为考研的一种“潜”趋势。于是,考研呈现“扎堆儿”考名校的现象。而且就目前来看,尽管近年考研热度有所下降,但这种“名校热”依然还在持续。

1.名校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无论在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方面,名校的资源都是一些普通高校无法企及的。比如清华、北大、人大每隔两三天就会举办一场学术讲座,最多的时候会出现一天多场讲座的情况。除此之外,名校还会提供给学生更多学术交流、科研实践的机会,相对而言普通院校这种机会较少。

2.名校的学术资源、人脉资源是普通院校无法比拟的

不少人认为,如果在名校读研期间,能师从一位学术界的“大牛”导师,那么今后的学术研究,甚至毕业后的工作都可能会一帆风顺。即使是自己找工作,也可以选择较高的发展平台,如有些名企招聘人才时会明确提出只招985和211院校毕业生,那么你就可以轻松越过这一关卡。

经验2:

我研究生毕业了,我读的不是名校,我知道名校与普通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差距在哪里,所以,建议有考研打算的你,考名校。

读研,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学历在就业时更有竞争力,帮助自己跨过学历的门槛,虽然国家有相关政策禁止设置名校毕业的就业壁垒,但在研究生数量暴增的情况下,这道门槛只会更高更隐晦。

如果在普通院校读研,入学时,你会充分认识到人际关系的力量,有很多同学是专科毕业生或者已经工作的当地人,并非出于学历歧视的原因,而是大部分这样的同学,入学途径充满了世故的味道,然后,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导师会在北上广有多处房产,全家移民海外。对普通高校中某些导师,研究生招生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学术延续,而是为了生存,普通高校由于缺乏课题和项目,高校教师的收入和其他人群有明显的差距,而这一差距在文科与理工科导师之间更加明显,同样的劳动,因为学术成果应用性不同,收入不同,那么,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普通高校争先恐后设立硕士点,竭尽所能扩招研究生的动力从何而来。本着这样的目的,进行研究生培养教育,学院就像生产文凭的公司,导师委员会主席就是公司的老板,导师就是员工,学生就是流水线上的产品,甚至是导师完成学术项目的工具,导师与学生相互糊弄,只为应付国家的毕业和学位标准,导师获得经济收益和人脉关系,学生得到学历和可能的发展空间,各取所需,等价交换,这就是高等教育市场化,流水线的学历生产,让入学门槛低的普通高校的学历证和毕业证,迅速贬值。

~ 1 / 6 ~

如果你就读一所名校,那么,情况是另外一个样子。你的同学大部分都是通过在自习室熬打时间从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有着相对扎实的专业基础,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相对成熟(世故的处世损人利己,成熟的处世利人利己),相对而言竞争的手段更加公平。从导师来说,名校相对而言,更容易聚集和培养有研究精神和分享精神的导师,名校课题和项目申请的难度相对较低,能得到更多的经费支持,对于学生而言,这意味着“导师有肉吃,学生有汤喝”,沦为学术白工的可能性相对降低,在跟随导师进行研究时有机会参与实质性工作,发表个人的成果,甚至在导师的经费中获得收入,有更多的精力和兴趣投入学术研究,进一步深化专业。同时,名校推免生多,推免生里多学霸,学霸容易转职学术狂人,这些未来可能的学术狂人(当然可能包括你)是未来名校继续保持名校声名的保证,是学位证和毕业证保值和增值的动力。

两种学校的学历对比而言,在研究生培养的循环过程中,一方存在贬值的风险,一方能基本实现保值甚至增值,所以,建议考研的你选择名校。如果你目前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家庭的羁绊,或者已经工作数年,二十几年学习的功力尽失,又或者学历自认不足,那么,我依然建议你考名校,如果你所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有名校,尽你所能,人脉金钱都是弥补自己努力不足的方式,只是这样的方式容易导致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而且名校的制度相应较严格,暗箱途径的成本会很高,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尝试使用,如果你的城市没有名校,那么再问问自己,自己需要的是读研的过程,还是读研的结果,只能二选一,如果要过程,那么还是建议你选择名校,若能各方兼顾,自然最好,否则,放弃工作、暂时离职、和家人再次分别,这些都是选择名校代价,但已经步入成年世界的你,应该已经明白非此即彼的无奈才是人生常态,那么,接受它,去追寻更好的未来。当然,如果这些代价对于你过于沉重,只是需要研究生学历的结果,那么,本地普通高校是个好选择。


只求感同身受


我简单说下名校和非211,985的区别吧。本人本科211,硕士非211,因为是工作以后考的研,就想混个证= =

一、硬件条件

真的懒得喷,非211可能是因为没钱,所以在硬件方面远不如211学校,食堂也普遍贵一些,宿舍教室条件都不行,一开始去上研的时候,头半年一直在适应,真实环境不适应。

教研室的条件也比211的差很多,我拿我学的计算机专业举个例子,那个电脑破的呀,编程都能卡到死,然后老师居然还觉得电脑挺好的。。。我最后用我自己的笔记本写代码。

二、软件条件

老师的水平真心说,要比211类的老师差一些,教的东西非211的老师总感觉有点自卑,总是拿什么我们也很牛逼,不比211的差,就跟印度成天嚷嚷着要超过中国一样。教学水平也是低于211,当然不是所有老师,院长级别的老师和一些青年教师还是有把刷子的。

教育资源也是有限制的,211类的学校动不动国家项目,给一堆钱,然后老师就可以外派啦,或者自己带啦,每个月还能发发钱,体竞赛活动啥的也比非211类的多很多。

非211类的学校,考研难度非常低,基本就是过国家线就能收(个别热门专业要求的分高一些),所以周围学生的水平也非常次,在我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明显感觉我特么居然要带队友飞,拜托我都是来混的,稍微学了学,居然比别人天天学的懂得多,智商差距真的是有。。。

三、工作机遇

首先要确定你要去国企还是私企,你是家里有人还是凭本事找工作。以下言论仅针对业内顶尖企业、中国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因为我没投过小公司,不太了解。

国企普遍要求双211,双985,私企普遍没这要求,一些落魄的大型私企只要211或者985,双非不给机会的。拿计算机专业举个例子,我投了几家大型的公司,互联网新三家和老三家能明显感觉出差别,BAT和网易都给我面试机会,新浪和搜狐都是笔试完就没音了,还有像当当网这种大不大小不小的都不太给双非的硕士生机会。

如果你家里有人,你双非都无所谓的,找找人塞点钱,国网、工商银行啥的也能进。凭本事的话,私企进的希望还是蛮大的,那些看学历的私企不进也罢,因为早晚要淘汰。世界500强的私企普遍不看重学历,都是会给你笔试和面试机会的,当然他们更偏重要211/985的学生。你若是双非,又没人,大型国企就不要投了,小型国企,私企是你的选择。

四、读研无所谓的三类人

读研无非就业,认为考不考名校只要有学上的主要想法有以下三点。

1、自己很有本事,考研只是要个硕士学历,这类人凭自己本事三年出来了可以找一个业内顶尖的工作,因为我是计算机专业,所以互联网类的企业对于学历其实并不是很看重,我们这一届去BAT这类企业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你编程能力够强。

2、家庭背景比较好,毕业以后家里能安排工作,无非就是来混文凭的,有个文凭能进一个大型国企,然后混几年家里头说个话把你往上提干,都是可以的。

3、其实还有一类人,就是脑子有坑,目光短浅,没啥大本事将来碌碌无为的,只是想着有学上,随便找个工作,够吃够喝,到时候国家随便一个政策,再起来骂爹的,家里一点抗压能力都没得,这类人的想法其实没必要理会。

五、总结

前三节简单对比双非和211/985之间的差别,第四节回应题主问题,最后总结,就是能考好的就考好的,我现在都后悔自己为毛当时想着混学历考了个非211/98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