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發生過哪些令人拍案叫絕的計謀?

漢史趣聞


這是一個鮮為人知的驚險故事,故事裡蘊含著大智慧和令人拍案叫絕的計謀。請看一代偉人如何化險為夷——

那是1947年的夏天,毛主席率領的中央縱隊在黃河邊遭遇敵人七個旅的追擊,被“置之死地”,比較安全的選擇是渡過黃河,但是毛主席考慮到過黃河對群眾心理的消極影響,放棄了這種選擇。可是,不過黃河又處在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敵人追及的危險情境之中。

敵人的子彈從戰士們身邊飛過,有兩名戰士中彈倒地,幾百人的目光追蹤著毛主席的腳步,期盼著從中找到希望和信心。毛主席神色凝重,他輕輕喃了一聲:“給我一支菸。”開始思考了。他在堤下的一塊大青石上坐下來,臉色陰沉,雙眉緊蹙,神色肅穆嚴峻。他強烈要求抽菸,官兵們費盡周折,找到了煙和火柴,為他點上煙,他一支又一支地吸得那麼深沉,那麼很,菸灰一個勁地延伸,然後折斷,然後跌落……


驀地,他站起身,把呀。菸頭兒奮力摜下地下,用腳踩去。嘴裡迸出一聲:“不過黃河!”

他用譏諷的目光朝敵人射擊的山頭瞟一眼,“放心跟我走,老子不怕邪!”從容地走上黃河岔的堤岸。不緊不慢,順著堤向西北方向走去。

起初,還有兩顆子彈落在毛主席腳下近兩米的地方,隨後,奇蹟出現了:身後身側那些山頭,槍炮忽然停息——敵人的停了,我們的也停了。大地像啞了一樣寂靜!

河水沒有停,毛主席率領的隊伍沒有停。河水在身邊流,毛主席在堤上走,永遠不緊不慢,永遠是旁若無人。

敵人的七個旅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他們目瞪口呆,恍若夢中,就那麼眼睜睜地看著毛主席在堤岸上走了300米,翻過一個小土崗不見了。


這時候,敵人才如夢初醒,槍炮聲又猛烈地響起來,卻沒有一個敵人追過上來。

這像是天方夜譚,像是神話故事,但是,這確實是毛主席創造的“神話”。

為什麼毛主席大搖大擺、旁若無人地“走”呢?他對任弼時說:“過河,不打死也被淹死。只有走。潰逃嗎?你只要跑,就是找死,你跑得過槍子?”

壯哉,一代偉人!



徐福記1230下水詩文


說到歷史上最令人拍案叫絕的計謀,當然沒有能比得上空城計的了。

我們知道歷史上諸葛亮使用過空城計,可是,諸葛亮那是在小說中用的。在現實當中,根本不存在的。

現實當中,真正的用過空城計的人是毛澤東。

下面我們就說一下,看看當年毛澤東是如何用的空城計。

解放戰爭時期,黨中央所在地正是在革命聖地延安。國民黨將領胡宗南一直都是對這裡虎視眈眈。

可以說抗日戰爭剛剛結束,胡宗南就收到蔣介石的命令,讓他帶領大部隊開始要秘密進軍延安了。

在他們看來這樣只要偷襲了延安,他們就可以給中共造成巨大的打擊。

本來胡宗南以為自己偷襲延安這件事,他做的保密工作是十分的到位的。在他看來,打延安的中共黨員一個措手不及,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他並不知道在他還沒發兵之前,毛澤東就知道了這個消息。

當毛澤東知道這個消息之後,他就開始妥善安排一切事情了。他要擺一個空城給胡宗南,讓他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失落。

在這期間,毛澤東一直監視著胡宗南的動態,瞭解他們的行軍速度。另外,延安城裡的所有重要物資和人員,也都安全的撤離了。

最後到了胡宗南的大軍,快要到延安城的時候,毛澤東才在最後一波人員當中撤離。

胡宗南滿懷期待而來,但是,來到了之後,他才察覺到有點不對勁。為何沒有遇到強有力的阻擊呢?

這還不算,很快他們就進入到了延安城。

到了延安城胡宗南才得知,自己竟然是得到了一個空城。

他到了毛澤東住的地方查看了一番,據說當時毛澤東故意給他留下一個杯子,這個杯子上還存有餘溫。

這說明毛澤東等人,剛剛走了不久。

也就是說,他的一舉一動,等於都是被人家所知曉的。

另外,毛澤東還給胡宗南留下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的是胡宗南佔領延安其勢如騎虎,上也上上不去,下也下不來。只能把幾十萬大軍空空的消耗在延安這個空城之上。

後來果然如毛澤東所料,胡宗南這一支部隊是國民黨中最沒有用的一支,因為東北戰場上的戰役打響,他們參與不來,淮海戰役打響他們參與不了......。

這就是他們佔領延安空城所付出的代價,關鍵是最後胡宗南的幾十萬大軍,被彭德懷的西北野戰軍,牽著鼻子走了幾個月,並且被彭德懷所打敗。、

所以,毛澤東在延安城用的這個空城計,就是最令人拍案叫絕的一個計策。他不費一兵一卒,就讓胡宗南的幾十萬大軍空空的消耗在了延安這個空城之內。


漢史趣聞


在蘇北新四軍與國軍韓德勤部展開的黃橋戰役中,粟裕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兵出險招,反其道而行,最終以少勝多,以弱克強,大獲全勝,此戰粟裕的用兵之道令人大開眼界。

1940年,新四軍成立蘇北指揮部,陳毅粟裕分別任正副指揮,下轄三個縱隊,兵力7千餘人,為了站穩腳跟,他們把黃橋地區發展成為抗日根據地。

但此舉引起了國民黨江蘇省主席、第三戰區副司令韓德勤的心驚,將新四軍視為心腹大患的他三令五申要求新四軍撤出黃橋。

但此時的蘇北新四軍,已難有容身之地,退無可退,為了生存下去,陳毅粟裕想盡辦法,他們與當地武裝勢力李明揚、李長江、陳泰運“二李一陳”極力交好,讓他們吃到甜頭,使之不與新四軍為敵,但對韓德勤步步緊逼,新四軍也只能針鋒相對,寸土不讓。



韓德勤自持兵多糧足,裝備精良,見新四軍不為所動,便決定武力相向,他調集了3萬人馬,兵分三路大舉進犯黃橋。兵力配置為,中路是韓德勤嫡系部隊89軍和獨立第6旅共1.5萬人,左路由5個地方保安旅組成,右路是“二李一陳”的部隊。

而蘇北新四軍的三個縱隊只有7千人馬,戰鬥部隊不過5千餘人,與敵相比兵力處於絕對的劣勢。而且周圍的兄弟部隊此時也都自顧不暇,難以形成有效支援,因此蘇北新四軍已處於眾寡懸殊,三面被圍的困境中,形勢危急萬分。

敵人大兵壓境,決戰不可避免,而新四軍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這一仗必須打贏。面對極為不利的局勢,作為戰役指揮者粟裕此時展示了他過人的指揮藝術。

他審時度勢,認為韓德勤的三路大軍中,右路“二李一陳”與我軍交好,只是出工不出力,而左路的幾支地方保安旅武裝,各霸一方,他們熱衷的是敲詐勒索,設卡收稅,為了保存實力,他們也不會死打硬拼。

所以粟裕決定,集中兵力專打中路的韓德勤嫡系部隊,並出險招,用奇兵,以優勢兵力先打戰鬥力較強的獨立第6旅。粟裕讓兵力較少,實力較弱的陶勇三縱隊負責守衛敵人重點進攻的黃橋,而把強悍的葉飛一縱隊、王必成二縱隊在城外設伏,準備圍殲獨立獨6旅。

鑑於守黃橋的兵力嚴重不足,粟裕又做出驚人之舉,在西、南兩面只派後勤人員、伙伕擔任警戒,北門只放一個班,而將三縱隊的所有兵力,全部集中在89軍將要攻擊的東門。韓德勤做夢也沒想到,粟裕在黃橋給他擺了一個空城計。

最先到達的89軍,在軍長李守維的指揮下向黃橋東門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三縱官兵眾志成城,拼死抵抗,雙方的戰鬥進行的異常緊張激烈,黃橋的守衛一度陷入危機,陶勇甚至親自赤膊操刀上陣衝殺,帶領官兵誓死堅守。

姍姍來遲的獨立第6旅的中將旅長翁達正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他夢想著在新四軍和89軍兩敗俱傷時再收漁翁之利。但他沒想到的是,在距黃橋五六里時,突然被埋伏的新四軍第一、第二縱隊以優勢兵力,將其截成幾段分割包圍。經過激烈戰鬥,獨立第6旅全軍覆沒,翁達舉槍自盡。

消滅了獨立第6旅後,王必成二縱隊直插89軍後方,切斷其退路,而葉飛一縱隊迂迴包抄,隨後新四軍對89軍發起總攻,陶勇把包括炊事員在內的所有三縱隊官兵都組織起來,從城內殺出,與一、二縱隊三路夾擊敵人。


昨天還氣焰囂張的89軍,做夢也沒想到,眼見到即將到手的勝利卻轉瞬之間風雲突變,四面楚歌。稍作抵抗後,89軍便無力支持,不久就潰不成軍,官兵們四處奔逃,軍長李守維見迴天無術,也丟下部隊逃竄,驚亂之中失足落水,溺死在河中。

新四軍猛打猛衝,走投無路的89軍官兵紛紛繳械投降,最後大部分被殲滅。左路的幾支保安旅,眼見89軍、獨立第6旅被殲,根本無心戀戰,各自慌忙爭先撤退,逃回老巢。

粟裕傳令部隊,乘勝追擊,繼續擴大戰果,新四軍順勢攻克海安、東臺,並與八路軍五縱隊在東臺的白駒鎮勝利會師。


韓德勤見前線主力幾乎全軍覆沒,急忙率殘部逃回老巢興化,“二李一陳”的部隊也趁機撤退,黃橋戰役勝利結束。

此戰,新四軍在粟裕的神奇指揮下,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戰果,共殲滅韓德勤部1.1萬餘人,其中俘虜了380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為蘇北抗日根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打開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

黃橋之戰充分展示了粟裕的指揮天分,他以令人拍案叫絕的計謀,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卻能各個擊破,圍殲敵人,用奇兵,建奇功,打出了一場令人神往的“神仙”仗。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歷史微點


說到歷史上最令人拍案叫絕的計謀,我覺得沒有人比得上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毛澤東用過的空城計。

我們都知道解放戰爭時期,黨中央到達河北西柏坡之後,駐守在京津地區的傅作義,他一支對西柏坡虎視眈眈。

當蔣介石希望傅作義帶領部隊,去東北作戰的時候。他就果斷的提出來了,自己要去打西柏坡。

因為他覺得現在的西柏坡是一個空城,打這裡比較容易。在一個就是,他放心不下自己的京津地區。

在傅作義看來,只要拿下西柏坡,他立刻就能掉頭回到京津去防守故土。

蔣介石一看傅作義根本不想去東北,那就讓他去打西柏坡吧。就這樣傅作義帶領著他的大軍,向黨中央的所在的進發了。

當然了傅作義進軍的消息,被毛澤東提前知曉了。

說實話那時候解放軍能打仗的都派出去打仗去了,西柏坡真的是一座空城,若是傅作義真的來了,後果不堪設想。

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不得不用一個計策,把傅作義給嚇走了。

這個計策就是空城計。

那麼,毛澤東是如何用的這個空城計的呢?

就是通過一篇發表在報紙上的文章,毛澤東連夜寫出來的這個文章,刊登到了報紙上,當這個報紙被傅作義看了之後,他竟然是大吃一驚。

因為毛澤東在報紙上刊登的東西,都是關於他軍隊詳細情況的數據,比如說他們帶領多少人,進軍到哪裡了,一天推進的速度是多少,此次出軍的目的是什麼?

更加重要的是,毛澤東還說自己就等著傅作義來呢,保準他來了就不讓他回去。傅作義看到這裡心裡就開始打鼓了,這個西柏坡還要不要去。

更加要命的一句話,還在後面就是毛澤東所說的,趁著傅作義偷襲西柏坡的時機,我們駐守在京津地區的部隊,要攻打京津地區。

正是這一句話切中了傅作義的要害,傅作義只能灰溜溜的來,灰溜溜地去。

最終毛澤東就這樣不費一兵一卒,僅靠一篇文章,就退了傅作義的幾十萬大軍,不得不說毛澤東的這個計策,就是最令人拍案叫絕的。


不才講史


在中國歷史上,四渡赤水無疑是令人拍案叫絕的計謀。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8萬多人開始離開江西瑞金,向湘西地區轉移。

博古,李德的打算是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但是敵人集結了數十萬大軍,在途中佈置了數道封鎖線。

湘江戰役打響後,敵人利用兵力優勢,以逸待勞,讓紅軍損失慘重。

如果繼續按照之前的計劃行軍,將會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中。

形勢變得非常危急,可是博古,李德執意按照計劃,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

這個決定遭到了眾人的反對,毛主席提出到貴州地區,利用地形打游擊,擺脫敵人的追擊。

毛主席的提議得到了大多數人支持,紅軍佔領貴州重鎮遵義後,召開了一次會議,會議批評了博古,李德的逃跑主義。


重新選出了三人軍事小組,由毛主席直接指揮。

毛主席在雲,貴,川三省地區,利用軍閥的派系矛盾,來回穿梭。

不僅迷惑了敵人,也讓紅軍佔據了主動出擊的優勢,三十六計讓毛主席運用的出神入化。

1935年2月,紅軍再次佔領遵義,殺了一個回馬槍,讓貴州軍閥一頭霧水。

為了徹底擺脫敵人的追擊,毛主席派一部分人佯裝主力部隊,向貴陽方向挺進。

大部隊則向金沙江方向,準備渡江北上。

敵人果然上當,急忙調集主力部隊向貴陽靠攏,金沙江則成為防備空虛的地方。


紅軍主力安全渡過金沙江,敵人的追擊部隊才緩緩而來。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3萬人,打亂了敵人數十萬大軍的部署,真乃神來之筆,不得不讓人拍案叫絕。

—End—



冷月鉤沉


歷史上的計謀。

說起計謀,三十六計絕對可以算是歷史上計謀的集大成,但是,除此之外,在中國歷史上同樣還發生過很多令人拍案叫絕的計謀。


1、兩個桃子滅三士。

兩個桃子滅三士,很好理解,就是用兩個桃子就除掉了三個勇士。這條計謀聽起來好像很可笑,但是在歷史上卻真實地發生過。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位著名的將領,他們分別是公孫接、田開疆和古治子,這三人仗著自己軍功高,根本不把別人看在眼裡,晏子認為他們這樣驕橫,日後必成禍患,便極力勸齊景公早日除掉他們,齊景公剛開始不同意,一是因為這三個人戰功卓著,二是沒有好的計策一下將他們斬草除根,聰明的晏子便獻了這條歷史上著名的“二桃殺三士”的計策。晏子讓齊景公找來三位將軍一起喝酒,席間拿出兩個桃說要分給他們中功勞最大的兩個人,但是,一下子又不好區分他們三個人到底誰的功勞大,於是就叫他們三個分別說出自己的功績,讓大家一起給做個評判,誰的功勞大桃子歸誰。這三個人都是有戰功的人,自然都很高傲,相互之間也不服,公孫接和田開疆首先開腔,他們兩個細數了自己的功勞後,便各自起身拿了一個桃子。古治子看見他們毫不謙讓,頓時感到臉上很沒有面子,情急之下大聲指責他們兩個,並說自己才是功勞最大的那個人,公孫接和田開疆在聽完古治子敘述後感到羞愧不已,兩人拔劍自刎而亡,古治子看到兩人因為他的話選擇自殺,非常後悔自己的言行,憤懣之下也隨之自刎而亡。兩個桃子,輕易便除掉了三個心頭大患,足見晏子計謀的高明。

2、著名的金刀計。


金刀計的主角是王猛和慕容垂。話說這個慕容垂也是個大英雄,他成功擊退東晉名將桓溫的北伐,結果功高蓋主被皇帝無端猜忌,無奈被迫逃到前秦避難。前秦當家的苻堅早就聽說過慕容垂的大名,見慕容垂前來投奔他,非常高興,但是丞相王猛卻認為慕容垂這次前來投奔不過是權宜之計,是形勢所迫,並非是真心前來投奔,於是建議苻堅殺掉慕容垂,以免造成後患,可是苻堅堅決不從。王猛不甘心,於是又想了一個奇計。他故意借一次出征的時候去拜訪慕容垂,在慕容垂家裡,王猛表現得非常熱情,甚至和慕容垂說了一些悄悄話,這讓慕容垂感到很高興,臨走的時候,王猛提出慕容垂送給他一個離別禮物以作紀念。慕容垂不好推辭,便順手解下腰間的金刀送給了王猛。王猛得到他的金刀後大喜,差人秘密將金刀交給慕容垂的兒子慕容令,並且告訴慕容令,這都是他父親慕容垂的安排,父親要他務必瞅機會逃回燕國,他父親隨後趕到,看見父親的金刀,慕容令沒有絲毫懷疑的藉機逃回了燕國,跑回去後才發現卻發現父親沒有跟上來。燕國皇帝看到慕容令莫名其妙的跑回來,而慕容垂卻還在敵國,就懷疑他是前秦派來的奸細,乾脆把他流放了,一頭霧水的慕容垂也不知道兒子為什麼會偷偷的跑回去,但是有千萬張嘴也解釋不清楚,好在苻堅是一個講義氣的君主,雖然沒有殺掉慕容垂,但是卻逐漸疏遠了他,可見王猛的計謀還是很厲害的。



智者說歷史


答:歷史上發生過的奇謀巧計無數,但我總覺得用計最奇、最精、最妙、最絕的,當數毛主席指揮的四渡赤水。

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裡在所著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提到:四渡赤水是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1960年5月,二戰名將蒙哥馬利來中國拜會了他畢生最崇拜的偶像毛主席,他問主席:您老人家最得意之作是哪一場戰鬥?

主席不加思索地說:四渡赤水。

關於四渡赤水,中學歷史課本上有過介紹;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也多有描述,但若只是簡單地停留在熱鬧的表面,肯定領會不到這一神來之作的精妙所在。

且說,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被迫於1934年10月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了大規模的戰略轉移。由於博古“左”傾教條主義的領導者實行逃跑主義,中央紅軍處處受制,處處被動,湘江邊的一場血戰,人數從八萬多人銳減到只有三萬多人。而紅軍的實際指揮德國顧問李德還打算一條道走到黑,繼續按原計劃向湘西前進,希望在與紅2、6軍團的會合後可以扭轉局勢。

如果任由李德這樣胡鬧下去,這三萬多紅軍勢必覆滅在40多萬敵人的圍堵之中。

關鍵時刻,毛主席力主擺脫敵人主力,大軍掉頭進入貴州。

這樣,紅軍入敵不意,一舉攻克了黔北重鎮遵義城。

具有轉折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在遵義召開後,毛主席重新執掌了軍事指揮權,從而導演出了以紅一方面軍三萬人應對敵人周渾元、吳奇偉兩部8個師,湘軍3個師,滇軍3個旅,川軍12個旅,桂軍3個師,黔軍3個師共四十多萬人的精彩大戲,在川黔滇邊境來回馳騁,縱橫決蕩。

說到底,這是一場毛主席與蔣介石兩人間的軍事對話。通過這場軍事對話,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兩人之間的膽略、智慧和戰略謀劃水平差距有多大。

蔣介石聽說紅軍進佔了遵義城,立刻坐不住了,迅速集結了150餘個團進逼遵義地區。

對於紅軍來說,這時的遵義,屬於“死地”,必須儘快撤離,不能坐以待斃。

湘西既已被堵死,往哪兒走呢?

主席在地圖上劃出一道弧線:北渡長江,直出川南。

走這條路線的目的,是到川南與活動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4方面軍會合,開創川西革命根據地。

但是,紅軍在土城遭遇到了川軍的強有力阻擊。

先前的情報出錯,紅軍原先以為土城的敵軍只有兩個旅四個團,實際上敵軍兵力達到了四個旅九個團。

強攻土城不下,毛主席當機立斷,西渡赤水河,向古藺以南地區前進,尋機北渡長江。

這是一渡赤水。

敵人窺出了紅軍的意圖,一面分路追截,一面沿長江兩岸加強佈防。

毛主席指揮紅軍來了個神龍擺尾,二渡赤水河,重回貴州。

這樣,負責追截的敵人被遠遠地甩開三天了路程,而負責沿江防守的敵人又空忙了一場。

最慘的是遵義的黔軍,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紅軍會再次重回遵義。

眼見紅軍如神兵天降般出現,黔軍方寸大亂,兵敗如山倒。

紅軍此次回師,一舉殲滅了黔軍吳奇偉兩個師八個團,得到了充足的補給,士氣大振。

主席在過婁山關時,揮筆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憶秦娥·婁山關》。

得知遵義又被紅軍佔領,蔣介石久久回不過神來,他百思不得其解:紅軍重回遵義這個“死地”意欲何為?

他把遵義之敗定為“國軍追擊以來的奇恥大辱”,惱羞成怒地指揮大部隊向遵義殺來。

毛主席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他揮軍第三渡過赤水河,再次進入川南。

一渡赤水河之前,紅軍的作戰意圖就是渡江入川南,經過了三次渡河,這戰機又回來了。

蔣介石如夢初醒,叫苦不迭,兩隻手掌輪番拍打自己的光頭:娘希匹,娘希匹,我怎麼就那麼傻,調兵去圍攻遵義幹嘛?

蔣介石亡羊補牢,守川南!守川南!他手忙腳亂地指揮軍隊向川南集結。

而當國軍大軍再次追至川南,毛主席突然折而向東,第四次渡過赤水河,兵鋒直掠貴陽。

蔣介石本人就在貴陽督戰,聽說紅軍長途奔襲,向貴陽殺來,登時嚇傻了。

他哭喪著臉,一面令守城部隊死守飛機場,隨時準備逃跑;一面嚴令雲南軍閥火速前來救援。

蔣介石調雲南軍閥前來救援貴陽,正好中了毛主席調虎離山之計。

正如《四渡赤水出奇兵》裡面唱的:“調虎離山襲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當守在金沙江的滇軍趕往貴陽,紅軍已繞過貴陽,巧渡金沙江,將敵軍40萬追兵全部甩在金沙江南岸。


覃仕勇說史


中國歷史上最令人拍案叫絕的計謀,沒有之一。

歷史上令人拍案叫絕的計謀多得不可勝數,但是,大都有時代背景的限制,放到今天,則借鑑意義不大。而接下來說的這個計謀,不僅絕妙,更可以為我們這些現代人所用。

話不多說,走起。

這個計謀發生在戰國時期,一開始是一個一窮二白的人去投奔孟嘗君,這個人叫馮諼(xuān),當時他窮得連身像樣的衣服都沒有,腳上穿的還是草鞋。可見是窮到家了。

而孟嘗君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首,老有錢了。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包養社會的閒散人士,包括有案底的逃犯。把他們都養起來,為己所用,叫做養士。被他包養的人叫食客。

馮諼就成了孟嘗君門下的一名食客。

孟嘗君就問他:“先生找我有何見教啊?”就是問問他有什麼能耐。

馮諼說:“在下太窮,特來投靠。”說白了,就是本事沒有,來混口飯吃的。

孟嘗君也不說什麼,就讓他住下了。就這樣過了一年,孟嘗君因為養士太多,財政週轉不過來。就想找個食客到自己的封地薛,去收債。

可收債這事吃力不討好,沒人願意去。有人就推薦了馮諼,孟嘗君找到他,問他幫能不能這個忙。

馮諼爽快地答應了。走之前,還特意問了孟嘗君一個句:“事辦完後,要不要買點什麼回來。”孟嘗君沒細想,說:“先生看我家缺什麼就買什麼吧。”

馮諼就到了薛地,收到了一部分人的錢,可他卻把這些錢都拿去買了幾頭肥牛和十幾罈美酒,請所有債務人一起吃喝。完了之後,馮諼還自作主張免除了部分人的債務。

孟嘗君知道後,連忙把馮諼叫回來,激動地問他有沒有這樣做。

馮諼說:“有,但是公子先冷靜一下,聽我解釋。我擺酒席是為了把債戶都找來,核對債務數目和他們的經濟情況。那些還得起的,已經約好了還款時間。至於那些還不起的,給他個十年八年也還不起。把他們逼急了,那就只好逃走。”

“公子,要是這樣了,您既收不回錢,又要揹負逼債的惡名。這划得來嗎?現在,我們只是把永遠都收不回來的欠條燒了,換來的卻是薛地百姓對您的感恩戴德,是君上您愛民如子的美名,這何樂而不為呢?”

焚無用虛債之券,捐不可得之虛計,令薛民親君而彰君之善聲也,君有何疑焉!
——《史記》

“我臨走時,您吩咐我買些您家裡缺少的東西。我看您什麼都不缺,只是缺少仁義。我此舉正是為公子買義啊。”

對此,孟嘗君很是無語。

但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了馮諼是對的。過了沒多久,齊王罷免了孟嘗君的相國之位。孟嘗君失勢,門下的食客都跑了,只剩下馮諼還在。國都也待不下去了,孟嘗君只好帶著馮諼回到封地薛。

當孟嘗君在回去路上,離薛地還有一百里的時候,薛地的百姓已經在扶老攜幼、夾道歡迎他了。這時的孟嘗君感慨萬千,對身邊的馮諼說:“先生此前為我買的義,我現在已經看見了。”

可是馮諼卻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免遭死禍;現在您只有一個洞,還不能高枕無憂。請讓我為您再做兩個洞吧。”

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戰國策》

孟嘗君答應了,給了馮諼車子和黃金。馮諼先跑到秦國,對秦王說:“齊秦兩國,勢不兩立,不能並存。現在齊國罷免了孟嘗君。只要將他請來,齊國對於王上,就唾手可得。時不我待,請王上抓緊時間,如果齊王悔悟,就晚啦。”

於是,秦王立馬派人去請孟嘗君。同時,馮諼搶先一步回到齊國,對齊王說:“王上,我聽說秦王要下重金聘請孟嘗君了,一旦孟嘗君西去秦國,那齊國就為危險啦。王上何不搶在秦國之前,把孟嘗君請回來。”

齊王聽了,就立即把孟嘗君恢復官職,還讓孟嘗君在薛地立了宗廟。至此,民心、相位、宗廟三窟齊全。孟嘗君亦在此後幾十年的為相生涯裡,一直平安無事。

這就是馮諼為助孟嘗君設下的絕妙計謀。


1.《史記》

2.《戰國策》


文森特看世界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西遊,啥意思?三國計謀多,西遊調皮多,歷史名人臥龍:諸葛亮就是用計的領軍者,大行家。

1:空城計:嚇退司馬懿

2:預伏錦囊計:諸葛亮死後,楊儀則用此計魏延被馬岱斬殺

3:草船借箭:成功避開周瑜的借刀殺人

4:七擒孟獲:欲擒故縱,收穫人心

既生瑜何生亮的締造者:周瑜

1:苦肉計: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假投曹操贏赤壁之戰

2:美人計:引劉備留吳,導致賠了夫人又折兵


奔騰Li


蘇秦臨死前使的苦肉計,堪稱歷史上苦肉計的絕唱。

蘇秦在齊國為臣時,被齊國其他大臣所嫉妒,派刺客刺殺了他。蘇秦重傷不治,齊王派人抓刺客沒捉到。蘇秦便向齊王建議到,等他一死,齊王就把他的屍體車裂,宣佈他是勾結燕國的間諜。這樣一來,那個刺客自然以為自己立了大功,會主動出來領功的。

齊王照著蘇秦說的那樣做了,果然引出了那個刺客(而殺蘇秦者果自出),齊王馬上誅殺這個刺客為蘇秦報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