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故事:鄭國公子忽風流倜儻,為何拒絕齊國的兩位美女

春秋故事:鄭國公子忽風流倜儻,為何拒絕齊國的兩位美女

春秋故事:鄭國公子忽風流倜儻,為何拒絕齊國的兩位美女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這是春秋戰國時期,鄭昭公的故事。鄭昭公名叫公子忽,在未繼位時,因為年輕有為,風流倜儻,深受各國諸侯的喜愛,周平王、周桓王、陳桓公、齊僖公等,都對他恩寵有加,有些諸侯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要將女兒許配給他。公子忽為什麼如此招人喜愛呢?這就要從他經歷的歷史事件說起。

他的父親鄭莊公,擔任著周天子的執政官,按規定,鄭與周要互換人質,以取得相互信任,周天子的人質是王子孤,而鄭的人質就是鄭莊公的長子公子忽。由於公子忽聰明伶俐,又每天隨王伴駕,深得兩任周天子的喜愛。當時,鄭莊公有稱霸的野心,所以,常與周天子產生矛盾,而每與天子交惡時,公子忽都會從中調停。

公元前706年,北戎侵襲齊國,齊國抵擋不住,向鄭國求救,鄭莊公派公子忽率兵救援,結果,擒獲戎軍兩個元帥,斬首三百,打得北戎部隊屁滾尿流,落荒而逃。救援齊國獲勝,齊國為表示謝意,舉辦了一場慶功宴,魯國擔任慶功宴總指揮,結果,排名時將鄭國排在了最後,公子忽惱怒,糾合齊、衛兩國共同討伐魯國,迫使魯國結盟。

公元前720年,鄭莊公擔任周朝執政官期間,曾與齊僖公會盟,齊僖公看到公子忽,雖然年齡不大卻一表人才,有意將女兒文姜許配給他,當時,由於兩人年齡都小,齊僖公只是隨口一說,沒想到公子忽當即拒絕,他說:“齊國強大,鄭國弱小,這不是合理的婚姻。大丈夫應當自強,我鄭國不是齊國的配偶,不敢高攀?”此話惹得鄭莊公和齊僖公哈哈大笑,也沒當回事。其實,從史料記載上可以看出,齊僖公並未有真正將女兒嫁給公子忽的意思,如果真心實意,那也不是公子忽所能拒絕的。此後事實也證明,公子忽拒絕文姜還是極為正確的,因為文姜長大後與哥哥私通,哥哥繼位為君後,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齊襄公,他登位後,便公開與妹妹通姦,並設計將妹夫魯桓公殺死,製造了震驚古今的歷史事件。

公元前706年,公子忽救援齊國獲勝,齊僖公再一次提出將另一個女兒宣姜嫁給他,也再一次遭到公子忽的拒絕。宣姜也是歷史上有名的紅顏禍水,公子忽拒婚後,齊僖公將她許配衛宣公長子,可是,衛宣公一見準兒媳貌若天仙,立馬據為己有,後來宣姜生下兩個兒子,她一心想立幼子為太子,便處處陷害宣公長子(她原來的未婚夫),最終在衛國邊界殺死宣公長子及她的另一親生兒子,兩位公子都成了孤魂野鬼。此後,宣姜又與宣公的另一個兒子公子頑通姦,他們的荒淫既擾亂了衛國倫理和朝政,又導致衛國遭到了滅頂之災,北方翟人趁衛國內亂攻進朝歌,衛國軍民僅剩七百餘人,遷徙至黃河以東,從此衛國五世不得安寧。

兩拒齊女招來非議:公子忽兩拒齊女雖然留下了“齊大非偶”的歷史佳話,但他的明智之舉卻遭到政客們的譴責和不滿,第二次拒婚時,鄭國大臣祭仲勸諫說,你一定得娶她,你做了君王后,可以有很多姬妾,也不缺她一個,但是,你將來若沒有大國的幫助,那是無法生存的。也有人說,公子忽大概只是為自己著想,而沒有為國家考慮。對此,公子忽堅持自己的原則,他說,一拒文姜是因為齊國強大,我不想成為它的附庸,二拒宣姜是因為我有恩與齊,如果接受宣姜,就會落下以武力要挾的把柄。

在鄭與周的矛盾中,鄭莊公曾主動與陳桓公示好,陳桓公不買賬,結果兩國打了一仗,陳國敗績並屈服於鄭國。陳桓公一直比較欣賞公子忽,陳鄭兩國的大小強弱也都相差無幾,為加強友好關係,陳桓公主動提出與鄭國通婚,在天子面前,請求將女兒許配公子忽,公子忽沒有反對,鄭莊公也同意,於是便定下了成婚的日期。

公元前715年4月初六,公子忽來到陳國,迎娶妻子媯氏,一個星期後,啟程回國,三天後,回到鄭國,按照周禮舉行成婚大典後,才算夫妻,方可同房,但是媯氏的美貌讓公子忽實在無法自持,提前與媯氏同房。在舉行婚禮告祭祖廟的儀式上,卻遭到跟隨媯氏前來的陳國大臣陳緘子的抗議,他說,沒有告祭祖廟,未婚同居,這不能算作夫妻,你們侮辱和欺騙了自己的祖先,以後絕不會生育。陳緘子的詛咒不幸言中了。

莊公死後,祭仲輔佐公子忽登基,公子忽的庶母弟弟公子突,是宋國女子所生,宋國為將公子突推上寶座,誘捕祭仲,並威脅他立公子突為君,祭仲別無選擇,公子忽只好逃亡。但是,祭仲畢竟受先王之託,又恰逢公子突謀殺祭仲未遂,公子忽又被迎回,但不久,就被大夫高渠彌暗殺,在位僅三年。在公子忽與公子突爭奪權力的鬥爭中,公子突始終得到以齊國為首的大國庇護,而公子忽卻一直孤軍奮戰,最終成為失敗者。這起歷史事件說明,婚姻一旦與政治有染,就成為政治的附屬品,公子忽就是在婚姻與政治的抉擇中,迷失了自我,雖然拒絕了文姜、宣姜,逃脫了魯桓公、衛宣公紅顏禍水的命運,但最終還是丟了江山,送了性命。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