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渭南」春官打台

跳戏与合阳提线木偶戏一样,都是合阳人的文化宝贝。跳戏流传在合阳沿黄河的10多个村庄,因为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研究中国戏曲发展史的活化石”,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话说渭南」春官打台

跳戏又称“跳调戏”“跳调(方言读tiāo)”或“锣鼓杂戏”,它的起源,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文字资料。根据现状分析,专家们认为,它的原始形态就是来源于古代驱疫禳灾、祓除不详的傩舞,然后又吸收了唐、宋宫廷队舞的某些成分,到金、元时代受锣鼓杂戏的影响,基本趋于定型。跳戏有完整的剧本,分开角色,但不用弦乐,只用乡间敲社火的大锣大鼓伴奏,显示出粗犷古朴的民间艺术特色。每次演出,在震天撼地、气氛热烈的开场锣鼓(俗称“打旦子”)响过之后,便有一位春官上场,叫作“春官打台”,也有叫作“春官开台”的。春官身穿绯红官衣,脚蹬白底皂靴,头戴圆翅纱帽,勾豆腐块丑脸,或手执花扇摇摇摆摆上场,或由两名轿夫作抬桥状相伴在“大钉缸”的曲调中出台。扮演春官的都是跳戏班社中的能人高手,他们知识渊博,思维敏捷,口齿伶俐,妙语连珠。“春官词”也叫“开台词”,词无定例,即兴自编,或表当地名胜,或夸演员阵容。专家们认为,这种形式类似于元明杂剧中的“副末开场”,而内容更为丰富。往上追溯,这种“春官打台”的形式与唐大曲中的“致口号”,宋杂剧中的“引戏者”作用相同,由此更可证明跳戏历史的古老,引起研究者的浓厚兴趣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洽川莘里村的许秉简(号莲塘)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举人,著有《洽阳记略》《竹窗随笔》等,对保存地方文化多有贡献。他不但与其弟、贡生许奉简和村民一起上台踏跳,还为班社创作了剧本《鸾凤桥》,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莘里调戏社的保留剧目。有一年过元宵节时莘里村演调戏,许奉简在春官词中说道:“家兄今年七十三,《单刀赴会》还跳关。西河设教继子夏,不愧武功康对山。”说年过古稀的兄长人老心不老,仍旧扮演《单刀赴会》中的关羽一角,赞扬他传承地方文化的精神和当年在西河(合阳古称“西河”)设教传播儒家文化的孔门高徒子夏一脉相承,而其编写跳戏剧本的善举又能与曾编写明杂剧《中山狼》的武功人康海(字对山)相媲美。春官词中还有诉说农民困苦,揭露官府压迫的内容,显系村民借机抒怀,发泄心中积忿,有时甚至指名叫骂。1919年元宵节,行家庄著名拨师(即导演)党万寿担任春官,一出台便说了两句:“清朝民国都一般,哪个当官不爱钱?”台下有人说:“你只是个小小的春官,寻的招祸呀?”党万寿本来已经准备落座,听见这话,转身又加了两句:“当面敢骂袁世凯,何况知事贾象山!”贾象山是当时的合阳县知事,政声极坏,党万寿话音刚落,台下便是一片叫好声。春官讽刺官府的贪赃枉法,也慨叹班社中名角的谢世,1946年元宵节行家庄的春官词中便这样说:“上年殁了锅儿旦,以后难跳《白水滩》;今岁润初把命断,有谁能跳《宁武关》……”该村有一位演旦角的背微驼,人称“锅儿旦”,反倒忘其本名,他与擅跳武生的党润初都是上世纪初期行家庄的出名艺人。

「话说渭南」春官打台

1949年之后,跳戏的春官词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1962年1月,以陕西省剧目工作室副主任李静慈(行家庄人)为首的工作组来合阳对跳戏进行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调查。行家庄演出跳戏时由当过多年小学教师的党敬中担任春官。党敬中非常热爱跳戏,1946年他在小学生中选拔了20余人,排练了《八锤大闹朱仙镇》,在学区比赛中大出风头。他还喜欢收集跳戏资料,撰写有关文章,这次担任春官,他提前精心准备,将跳戏的历史渊源编成春官词,引起调查者的高度重视。可惜这春官词没有保存下来,但从他给戏台两则撰写的对联便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观点。联文是以自述的口气道出:“华夏天生我,落草有莘,起名蹈歌,伊尹亲自创作,演游黄河两岸,曾进唐宋京。既成杂戏,面目时改无穷讲;神州地育身,哺乳合阳,命称傩礼,孔子朝服观看,唱通秦晋二国,历经文明代。今日跳调,寿算几何哪记得。”合阳古称“有莘国”,是商代贤相伊尹的故里。民间传说,合阳跳戏在宋仁宗赵祯景祐(公元1034年-1038年)年间曾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宫廷中演唱。《论语》载,“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说明当年孔圣人对乡间的傩仪也是极为重视的。跳戏在兴盛时期,沿黄河各村有30多个班社,在河东的临猗、万荣等地亦有这种形式,就叫“锣鼓杂剧”。

「话说渭南」春官打台

1982年元宵节,在辍演30余年之后,莘里村又重排调戏《鸾凤桥》,演出时的开台词先说该剧的剧情:“古调戏,鸾凤桥,朱陈秦晋玩会遇见赵。这狂生仗势高,丑态百出胡乱闹。江湖兄妹,赛花朱彪,为抱不平想除刁,假扮小姐入府,碧云陪新嫂,鸳鸯聘定百年好,真凑巧。”接着描述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的新面貌,抒发农民的喜悦之情:“庆春节,闹元宵、欢欢乐乐春耕已来到。为四化,大力搞,农林牧副提指标。联户计酬,专业承包,精心细作投资少。钻研科学技术,产量能提高。干群齐心同欢笑,政策好。”前后两部分,堪称一副带韵的长联,节奏铿锵,悦耳中听,充分显示了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2005年,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到行家庄录制资料片时,由原村党支部书记党建华担任春官,他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跳戏后继乏人的状况,呼吁政府予以切实保护,引人发笑却又发人深思。2014年元宵节,行家庄照旧演出跳戏,担任春官的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跳戏社社长党中信,他在春官词中歌颂了村里调整产业,栽植红提葡萄后给村民带来的福祉,内容实在,语言生动,赢得阵阵掌声。

春天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季节,春天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勃勃生机,给人间带来无限希望。合阳跳戏中的“春官打台”是古老的民间文化在今天的遗响,春官们像枝头报春的喜鹊,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农村带来了欢乐和喜庆,为农民送去幸福和吉祥,让人们在笑声中获得了美的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