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如何破解家庭教育难题?厦门市教育局推系列举措,操作层面给出六大“锦囊”

特殊时期如何破解家庭教育难题?厦门市教育局推系列举措,操作层面给出六大“锦囊”

双十中学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具体开学时间还不明朗,不少家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家长向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求助:“孩子上网课吊儿郎当,几乎整天都在玩游戏,软硬不吃,如何是好?”在一些班级家长群,不少家长也是大倒苦水:“快要被‘神兽’逼疯了。”

  “如何才能和孩子‘相看两不厌’呢?”教育专家说,家长应该抓住这段难得的亲子时光,化危为机,修复亲子关系,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现象1】

  假装在上网课 其实一直玩游戏

特殊时期如何破解家庭教育难题?厦门市教育局推系列举措,操作层面给出六大“锦囊”

松柏中学举行“18岁成人礼”活动。

  家住前埔的朱女士,为上初二的儿子伤神。朱女士说,刚开始上网课,儿子还会装模做样看一会,后来慢慢开小差了,发展到现在,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开着电脑说要上网课,其实是在玩手机游戏。

  “说他一下,他急起来就顶我一句‘我学不学,关你什么事’。明年就要中考了,这种学习态度可怎么办?”朱女士忧心忡忡。

  【支招】

  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关注异常情绪和行为

  因为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正成为家长们普遍面临的一大烦恼。

  针对这个问题,市教育局在昨日下发的《致全市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全家日常作息表,做到学习、生活有规律。同时,确定好双方都认可的规则,明确使用电子产品的时段、时长和内容等,并认真遵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信中说:“在这样特殊的学习生活日子里,家长要保持平和心态,共同做好自己和孩子的心理调适。”

  市教育局还从操作层面,给出了六大“锦囊”:1.树立良好的心态,共同珍爱生命;2.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共同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3.制定全家日常作息表,共度有序的家庭生活;4.辩证地对待网络学习和电子产品,共同遵守电子产品使用规则;5.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6.关注孩子的异常行为和情绪,及时寻求外界的支持与帮助。

  【现象2】

  孩子软硬不吃,这该如何是好?

特殊时期如何破解家庭教育难题?厦门市教育局推系列举措,操作层面给出六大“锦囊”

集美中学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打也打不得,说也说不得,实在是没辙了!”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让谢女士头疼不已。

  谢女士说,她儿子最近上网课很应付,必须要有人盯着,作业拖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完成。好言相劝,他不听。有一次,她被儿子气炸了,拿起绳子打了两下,结果儿子做出极端的举动,把她吓坏了。事后,她跟儿子交流,儿子也认识到自己错了,但学习态度上并没有多大改观。

  “12岁就进入了叛逆期,这该如何是好?”谢女士很无奈。

  【支招】

  孩子激动时,家长先按下暂停键

  “谢女士遇到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双十中学德育处副主任王翠霞说,出现这种状况的孩子并不都是“问题学生”,也有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这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有关。

  王翠霞说,小学高年段到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情绪管理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其中一种表现,就是很暴躁,爱发脾气。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家长一定不要激化矛盾,不要硬碰硬,而是要按下暂停键,等到双方情绪稳定后再理性沟通。

  “孩子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怎么去应对。”王翠霞说,开学延期,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多了,亲子矛盾也会增加。家长要允许孩子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可以适当玩玩游戏。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尊重他们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包容、理解和信任孩子,多一些商量和鼓励,少一些管制和唠叨。

  王翠霞提醒,在亲子关系和学习上,家长应该把亲子关系放在前面,先建立好亲子关系,再来处理学习问题。亲子关系处理好,孩子才会放下盾牌,放下戒备。

  【现象3】

  突然“生活无法自理” 事事依赖父母

  有些家长发现,这个假期孩子突然变得“生活无法自理”了,大小事都要依赖父母。

  家长陈先生说,有一天,他女儿上网课闹钟响了没听见,睡过头了,还埋怨他:“为什么没叫醒我?”“这不是你自己应该做的事吗?怎么还要爸爸妈妈当你的‘小秘书’呢?”陈先生说了几句,没想到女儿脾气上来了,把自己关在屋里,也不出来吃饭。

  【支招】

  家长先反思,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故宫小学校长何雅琳认为,孩子出现拖拉、依赖、自律不足等状况,与家长平时的教育有关,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家长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怎么去解决,这是需要学习的。家长改变了,孩子也会跟着改变。

  何雅琳说,学校一直提倡开家庭会议。全家人坐到一起,把近期遇到的冲突、问题摆出来,大家敞开聊,用理性、平等的方式对话,才能听见孩子真实的心声,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孩子是需要教的。”何雅琳说,孩子遇到问题,让他自己解决,若解决不了,这时,家长可以问:“你需要我的帮助吗?我应该怎么帮你?”而不是冷眼旁观:“你怎么连这个事情都做不好!”

  何雅琳说,家长要做的,是教给孩子方法、策略,跟孩子一起商讨,通过思维引导,给孩子指出一条解决问题的路径。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通过训练,让孩子养成习惯,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

  【链接】

  十大举措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针对这几个案例,市教科院教科室主任、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负责人高思刚认为,亲密的亲子关系是预防和化解家庭矛盾的关键,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家长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建议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在亲子沟通过程中,多一些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多一些沟通协商,减少可能产生的误会;多一些体谅关爱,尽量减少矛盾冲突。

  据了解,我市已经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提出十项工作举措。其中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今年将推动开通24小时学生心理援助公益热线,并组建市级学生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专家队伍,分级分类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

  疫情期间,市教育局已及时启动教育系统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心理辅导,为广大师生、家长等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

特殊时期如何破解家庭教育难题?厦门市教育局推系列举措,操作层面给出六大“锦囊”

(厦门晚报记者 郭文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