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拆迁,村干部苦苦相劝,农民无动于衷,提到原因,只有3个字


社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的进步到底给农民带来了多少的好处,可能很多人都感觉不到,因为放眼一瞧,就连县级城市现在还是能“秒杀”农村的配套,但这种跨越式的比对方法其实并不合理,因为城市一直以来都是各地重点和优先发展与建设的重点区域,各种政策都会倾斜,所以比农村发展的好无可厚非,也正是在城市的映衬之下,农村明显的变化才被人觉得微不足道。若要是问起来村里的老人农村这些年变化有多大,他们的感触会很深刻。

别的都不说,就拿农村的住房来说吧,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如果村里谁家住的是平房,那绝对是村里屈指可数的有本事的人,那时候的农民梦寐以求的目标就是早点把家里的土胚房给重新盖成标准的红砖房或者是平房。可放眼望去,现在农村的平房不说是村里最差的房子了吧,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村里的房子现在大致分成了3类,第一类是有钱,城市买了房,同时还把农村的宅基地给盖起来了楼房,只不过平时不住,大门紧闭而已。第二类则是手里不是很有钱,还住着老房子,平时在村子周边打工,再加上种地的收入,维持生计。第三类则是彻底脱离了农村,和村里的亲戚邻居也断绝了来往,城市成了城市的常住居民,只盼着农村能早点拆迁,然后能拿到一点赔偿,也算是没有浪费了农村的那点资产,只不过第三类人在农村不多见。


这几年农村不管是扶贫搬迁还是合村并镇以及出于发展规划搬迁,总之拆迁的村子为数不少。农村拆迁之前,村干部一般都会给农民做工作,宣传拆迁的事项,不过在不少村子,这个工作都不太好做,往往是村干部苦苦相劝,农民却无动于衷。至于说原因,小编觉得说其他都是多余,其实3个字就足够总结清楚了,那便是:拆不起!按说拆迁是一件高兴的事儿,农民为啥会觉得拆不起呢?

第一、担心拆之后生活状况不如拆之前 不管在哪里生活,都离不开柴米油盐,之前在农村时候,按照农村的生活标准生活,说白了,例如蔬菜,水,木柴等都是免费的,拆了之后到了城市,就要按照城市的生活标准生活了,哪哪都要有钱才能吃得开。表面上看是给了点钱,但那些钱维系一家人的生活撑不了多长时间,所以还不如生活在村里,虽然生活一般,但是心里很满足。

第二、就算白给一套房,装修下来也不简单 现在村里的拆迁很多已经不直接赔钱了,不少都是直接做成平方数,等农民到了城市就等于是有一套房了,“白给”的一套房,但千万别以为这就解决农民的问题了。就拿给的那点钱来说吧,很多时候可能只够把家里的常用家电给配齐了,要想稍微的装修得好一点点,很难实现。


第三、舍不得院子和土地 农村老人都喜欢说一句话叫“生意三五年,种地万万年”,可能很多人看到这句话都会觉得太迂腐、太过时了,但仔细去农村看村里那些老人的生活你会发现一点都不夸张,对很多没有太大本事的老人来收,有粮食吃,有钱买包盐,日子就有办法继续。再加上村里有院子和土地,无论情况多糟糕,都不会担心日子维持不下去。未来难能可贵的,一定是自建楼房和带小院的生活。

说到底,每个村子拆迁,村民们都会犹豫再三说白了就3个字:拆不起。如果说农村的拆迁能像城市的一半一样,拆了后让农民生活能有较大的改善,相信农民也很愿意接受。当然了,农村要想发展,村镇合并也是避免不了的事情,如果当地真有这样的好事儿,农民也要仔细考虑下。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分享,评论让更多的农民都能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