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堆“坏透了”的好故事——《疯狂学校》

如今,市场上能见到的优质童书越来越多啦。但你发现没有?有些书,家长们看着就想买,但孩子们读着却索然乏味;有些书在小学生的圈子里很受欢迎,成为了孩子们课余的话题,但却被老师列为“违禁书目”;也有些书,老师推荐,家长欢迎,孩子读着也不错。这就涉及到一部童书之下很深刻的问题——儿童观和教育观。换句话说,有些儿童文学作家,是和老师、家长站在一个阵营的,有些作家则是“中立国”,还有一些作家,则一屁股坐到了孩子们那边,而且还是那些很淘气、无拘无束、释放天性的孩子们那边。

举个例子,很多列入学校推荐书目的书籍,确实都是优秀的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但其中一部分好像孩子并不感冒,让我读我就读,读完顶多写篇读后感,也就放下了,绝对不会成为自由阅读时的第一选择。还有一些,家长们读了也觉得涨知识,三观正,愿意买单,孩子们看着也有趣,能读上瘾,比如猴叔参与翻译的《神奇树屋》就是典型的这种“绿色无公害”的桥梁书,还有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比如《绿山墙的安妮》、《哈利·波特》、《绿野仙踪》等等。

看这堆“坏透了”的好故事——《疯狂学校》

第三类书,可能会让一部分人读嗨了,爱疯了,迷死了,但同时却会让另一部分人觉得看不懂,不舒服,不喜欢,甚至判定为“大毒草”。有人也许会说,这样的作品,肯定不是优秀的儿童文学啊,顶多就是畅销一时而已?其实不然,很多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带有这种“毒草”属性,比如林格伦的代表作《长袜子皮皮》,这部书的内涵在那个时代堪称“离经叛道”,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也颇有些颠覆性。

当下的畅销书中,这类作品也很多。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能明白,猴儿子的学校号召同学们每人带几本书到班里,跟同学们换着读。猴儿子盘点着他的大爱——《疯了,桂宝》?我说,谨慎,其他同学的家长未必希望孩子看桂宝;《灌篮高手》?我说,不行,我们小时候要是把这种漫画书带去学校,会被老师没收的;《成长漫画》?我说,如果老师不仔细看,或许能过关,但多数的大人读过之后,可能不会鼓励自己家孩子看这套书……

看这堆“坏透了”的好故事——《疯狂学校》

天呐!大家看,猴叔和猴妈给我们家猴儿子买了多少“大毒草”让他看啊!这还不算啥,最近猴妈带回来一套更加离经叛道的,恐怕不喜欢的人会更多的,可能引发更多争议的,来自美国的,写给小学生的故事书——《疯狂学校》。这套书夸张到什么程度呢?猴妈自己都说,她第一次读这套书时,觉得太闹了,太疯了,没觉得很好。但是——猴叔一口气读完第一辑的10本之后,我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感受——爱死了!如果再加一个词,就是——了不起!

看这堆“坏透了”的好故事——《疯狂学校》

对于这套近期热销的《疯狂学校》,我猜小学老师们八成持批判态度;家长们大多数不会喜欢,不仅是不愿让孩子读,自己也很难欣赏它的奇怪口味儿;小读者中的女同学们,大概率也不会接受……但是,猴儿子和我一样超级喜欢。因为猴儿子就是那种有点淘气,放飞自我,想象力丰富,不爱守规矩,总喜欢挑战权威和规则的小男生,而猴叔,就是那个一屁股坐到这类小男生那一边的“怪咖”大人。

一位把学校管理得乱七八糟,和孩子一样疯跑疯闹,老出洋相的光头校长;一位什么都不会,一点知识都教不了,全靠孩子们自学成才,成天担心被校长发现丢掉饭碗的笨笨班主任;一位有收集皮搋子怪癖,最喜欢混乱和麻烦,看见一团糟的场面就兴奋的超级清洁工;一位来自法国,成天劝孩子们吃豌豆的怪异女大厨;一位训练严酷,自恋到极点,毫无人情味儿的橄榄球队女主教练……再加上一帮成天斗嘴,经常闯祸,喜欢顶撞老师,不爱上学的小男生和一群表面上规规矩矩、听话好学,但暗藏爆发力的小女生。一座有史以来最不着调的学校,就是这么构成的。


看这堆“坏透了”的好故事——《疯狂学校》

本书的作者丹·古特曼,绝对是那种骂人不带脏字的高手,而且是那种擅长“高级黑”的行家,他的态度有时候藏得很深,看起来是搞笑,其实暗藏着褒贬,经常把一些角色捧得高高的,再狠狠地摔下来。比如,啥都不会的班主任临时生病,来了一位代课老师,看起来是位很负责任,教学认真,有计划的优秀年轻教师,一切都很好啊。结果呢,她在这个班里输的一败涂地,孩子们天天盼着那位总说“我不知道”、“我不会”的班主任早点回来。这是为什么呢?

还有一次,踩乎的对象变成了那种土豪又矫情的家长,这类家长,不论美国中国,每个学校几乎都有啊!这位钱多得花不完的妈妈,竞选上家长委员会主席后,狂刷存在感,自以为替儿子挣足了面子,其实儿子觉得丢尽了面皮。她为了赢得全校的师生和家长的膜拜,斥巨资给二年级结束即将升入三年级的孩子们举办了一场超豪华“毕业典礼”!同学们要穿上学士袍合影,在操场上搭起大舞台,她还租来了动物、租来了火炬、租来了军乐队,租来了蓝天使飞行表演队,甚至花钱雇了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来给一帮二年级的小学生做毕业演讲!结果,光头校长一个疯狂的点子,淘气小男生一个出圈的庆祝,把重金打造的整个典礼给毁了,气急败坏的家委会主席和羡慕嫉妒恨的副主席扭打成一团……这位土豪妈妈,烧了大钱却没能人前显贵,只是包办了小男生们一个暑假的笑料而已。

看这堆“坏透了”的好故事——《疯狂学校》

身为童书作家的丹·古特曼,在他嘲弄的对象里,居然还有童书作家。一次一位来自日本的动物主题儿童文学女作家受邀来到疯狂学校给孩子们做讲座。小男生们不喜欢什么讲座,也对作家不感冒,唯一高兴的是,逃过了一节数学课。惭愧啊,猴叔虽然不是什么作家,居然也曾经舔着脸去学校里给孩子们讲过课。这位派头十足、矫揉造作的儿童文学女作家,明显没有赢得孩子们的心,倒霉的是在讲座的过程中一再出现翻车状况,最后在一片混乱中仓皇逃离学校。

难道这套书就是要教孩子们调侃老师,嘲讽同学,挑战权威,不遵守秩序的吗?其实每一位不着调的角色背后,都藏着对儿童的创造力、探索精神和乐观天性的尊重和高扬,也都透露出了智慧的大人和理念先进的教育者们的可爱与可敬。书中的主人公,最淘气、最常闯祸、最爱唱反调的小男生阿杰,居然被学校评价为资优生,还经常得到登台露脸的机会,这就说明学校的“疯狂”背后,有着校长和老师们不一样的儿童观。啥都不会的班主任黛西小姐,她的教学方法不是我说你们听,而是假装自己不会,让同学们自由讨论。这种方式很好地启发了孩子们主动思考,让孩子自己动脑筋找到答案,然后再互相传授知识,这不就是“翻转课堂”理念最生动的实践吗?相反那位满腹经纶、企图“满堂灌”,代表老式教学方法的年轻代课老师,就完全不受孩子们的欢迎。至于可爱的光头校长,真是一位开放包容,极懂孩子的教育家,只是他和我们心目中那种温文尔雅的校长(比如巴学园的小林校长)不一样,他是一个“戏精”,他从不制止、批评、惩罚学生们的疯狂行为,因为他比学生们更疯……

看这堆“坏透了”的好故事——《疯狂学校》

有的大读者可能会将这套书归入单纯恶搞,取悦孩子,低级趣味的行列,因为故事中的学校和老师,太“离经叛道”了,学校不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吗?小学不应该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吗?怎么可能搞成这个样子呢?我们要反思的一件事情是,小学校的主人究竟是谁?如果说学校的主人是老师,那么就应该老师说了算,学生们被动服从就好,不允许挑战权威,挑战规则;如果学校的主人是家长,那么就应该按照家长的希望来设计学校教学的内容,基点成绩、升学率、特长班,这些都是追求的目标,而学生们是否喜欢,是否快乐,则是可以牺牲的筹码;可是如果学校的主人是学生们呢?要知道,他们可是要引领未来的一群人。我们今天看重的知识,未来一定有用吗?我们今天在意的规则,未来一定要遵守吗?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符合这帮来自“星星”的孩子们呢?


看这堆“坏透了”的好故事——《疯狂学校》

左:本书作者丹·古特曼,右:本书插画吉姆·佩洛特

“把学校还给孩子们!”这是我从这套书中读出来的,作者丹·古特曼大声疾呼的一句话。孩子们要“造反起义”,我们大人要“放手放权”,要向孩子们学习,按照他们的需要来设计一所学校应该有的一切设施、课程与活动。毕竟,未来的地球都是他们的,何况这一所学校?我们如果希望下一代超越我们,就要允许他们在小时候挑战我们,突破我们划定的界限,做和我们心目中的希望不太一样的小孩儿。我们如果希望未来还能跟上年轻人(也是时代引领者)的脚步,不被时代淘汰,就要敢于跟他们一起“疯狂”起来。

《疯狂学校》,[美]丹·古特曼著,[美]吉姆·佩洛特绘,马爱农翻译,顺便说一句,马爱农老师就是《哈利·波特》的译者哦。磨铁星球2019年4月出版。

看这堆“坏透了”的好故事——《疯狂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