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除了生老病死,很多痛苦都是自己的价值观带来的。那么该如何改变价值观,减少痛苦呢?

lu331707405


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潜移默化中“完成”的。之所以给“完成”二字加引号,是因为这个完成在一个人一生当中没有绝对完成状态。而是阶段性的完成状态。在事实上来说,一个人的价值观是持续动态的进行着。只是有些人价值观的变化是极其微小的,而有些人的价值观变化是较大的。但一个人的价值观没有完成状态,只要一个人还活着,他的价值观就在逐渐变化着,即使这种变化极小。

对一个人价值观起到核心作用的是生活环境和交际圈。在交际圈和生活环境中,一个人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改变着。

题中所说,人的心里痛苦很多是价值观带来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很多心里痛苦是价值观带来的”,而不是说都是价值观带来的。这是题中说法正确性的所在。

题中又说,既然人的很多心理痛苦是来自于价值观,那么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不就可以让自己去除很多痛苦吗?这种说法看似成立,但却基本缺乏可行性。

价值观来自于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和人际社交圈。也就是说外部环境决定了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态。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被动的。一个人终其一生的生活中,价值观都在被动的被外部环境所影响和改变。所以在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原理上来说,主动改变自己的价值观是基本行不通的。因为自己是被动的,外部环境和人际社交圈环境是主动的。

主动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之所以基本行不通,原因也在于人在改变自己的价值观规划上无法有先兆型经验支持,更无法预测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好的,即使你意识到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好的,也无法套用在自己身上。因为外来的价值观会导致你与你所在的生活环境和人际社交圈相矛盾,无法和谐融洽共处。如果你拿来价值观直接套用,就会导致你当下的生环境和社交圈无法在容纳你。进而你会感觉生活环境令你痛苦,社交圈令你痛苦。进而你会在潜意识中意识到,想要主动改变价值观,不仅仅没让自己减少心里痛苦,反倒是加重了你的心理痛苦。

所以,要减少价值观带来的心理痛苦,不能直接去改变自己的价值观本身。而是去改变自己生活的环境和自己的人际社交圈。这俩环境变了,你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就改变了。这即能让自己完成自我价值观改变,又能起到是事半功倍,毫无改变痛苦的良好效果。

如果是你想改变他人的价值观,也可以从这俩方面入手。一是改变他的生活环境二是改变他的社交圈。进而改变他的价值观体系。

除了外在的价值观形成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内发性的价值观形成因素。如: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自身性别,知识结构,原生家庭等。从这些方面入手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但主体以生环境和人际关系社交圈为核心。

最后:

一个人的价值观在自身所处的环境中自己形成,因此而形成的价值观和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社交圈是相匹配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匹配性,使一个人在自己生活环境中和社交关系中活的自然而自适。因此,贸然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有着一定的风险。风险体现在价值观改变后与他自身所处生活环境而人际关系社交圈不匹配不相容,会使这个人产生极大的不适感甚至痛苦感煎熬感。在这种心理折磨下,一个人难以承受。往往会表现出想尽一切办法逃避当下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社交圈。例如:出门在外不回家,靠酗酒麻痹自己,靠不联系朋友来避开社交圈等等。

所以说,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或者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不是一个想改就改的事儿。没有完整清晰的思路就不要改变他人的价值观或者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以免给他人或自己造成难以克服的心理问题。


秦秦哥婚姻家庭咨询师


价值观的概念很抽象,大概意思就是人对一些东西做出的一些评价或是看法,而这些评价看法是推动你做一些事情的标准。价值观确实会影响人的情绪,而影响价值观的根本原因是性格,需求。

除了生老病死,别的都可以风轻云淡吗?不是的,人生活在世上喜怒哀乐是基本的情绪了。如果你执着于一件伤心的事,那就成了痛苦,这跟你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有的人来来往往,非常理智的对待一些事情,譬如说,老公出轨了,女人处理好夫妻财产离婚,然后再谈恋爱寻找爱情,不去痛苦,因为毫无用处还浪费自己的时间。这就是这个女人很理智,她的性格也是很刚强,她对自己的需求很明朗。如果换一个特别感性的女人,碰到老公出轨,一哭二闹三上吊,死乞白赖的折腾,到最后男人也不会多看你一眼,这个女人的性格就属于比较懦弱,需求拎不清,她执着于她的痛苦,陷在痛苦的深渊里走不出来,她的价值观有错吗?没有错,是他老公的错,她只是他的牺牲品,而她愿意当牺牲品,一再的在痛苦里不出来,回忆着自己多年的付出,回忆着当初的你情我爱,回忆着我哪里做错了,等等。她的性格里有这种悲怜的成分,所以注定她痛苦。

痛苦只是自己给自己的主观定义,既不要夸大了它的存在,也不要轻视了它的客观存在,咱们要做的就是,每天给自己梳理心情,人是一步一步老下去的,过好今天,期待明天,不要太感性的对待一些人或事,也不要太敏感,太执着于自己怀疑的或是不确定的东西,那样会更痛苦。

人一辈子很短,单纯的属于自己的时间更短,快乐的过吧。深呼吸,看远方…………





dang里个dang


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给人带来痛苦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但是,如何改变价值观减少痛苦就不大很容易了。

虽说价值观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人的价值观是在其生长环境中所受影响而慢慢形成的。其中不但有先天性的聪明、敏锐、睿智,也有受后天性的生活、教育、社会、家庭等影响,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她决定了人对事物认知、是非的辨别以及理想、信念及生活目标的追求。

价值观给人带来的痛苦是多方面的:没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痛苦,工作失误而痛苦,看不惯某些社会现象而痛苦,遭人谄害而痛苦,蒙冤受屈而痛苦,被人欺侮而痛苦等等等等。

想要减少因价值观带来的痛苦,当然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价值观。要想改变自已的价值观,就必须接受现实,改变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改变辨别是非的思维和取向。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价值观等于改变自己的本性。价值观虽具选择性,但要改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慢慢磨励,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首先,要改变自己对社会事物的认知。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得大众化,不能固执己见,把自已的观点强加于人。遇事随和,别太较真。

其次,必须理智、宽容,拿得起放得下。要学会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别人的劝告。多反省自己。

第三,要学会变通,换位思考,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除大事大非问题外,原则性不要太强,低调生活。

我们常说,痛苦其实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很多时候,痛苦是自找的。只要自己凡事看得开,放得下,少管闲事,宽以待人,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自然就减少了很多痛苦。




楼梯板凳


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事事称心,样样如意。遇到不称心如意的事,怎样对待?如何解决?这就是自身价值观取向和认知的问题。有的人追求名利欲望,明知难以实现,却怨天尤人,滿腹牢骚,得不偿失,心力交瘁。有的人受到不公正待遇,伸寃叫屈,大动肝火,倍受折磨。有的人受到委屈,怒形于色,不依不饶,痛苦不堪。如此种种,身痛不如心痛,身病不如心病。若能从容面对,淡然处之,自我减压,消除烦脑。则神清气定,心旷神怡,健康愉快。怎样减轻精神痛苦,如何树立正确人生观。有几句通俗话,说得较好,值得参照借鉴。即:“命中有之终须有,命中无中莫强求。”“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已气自已”。“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难得糊塗″。以上仅是个人之浅见,正确与否,愿抛砖引玉!


用户58858063846


个人体会,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事只有两件,即:生与死。其他的事的好与坏,快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都是自己的心态。不过悟出这一点,还真的要分人。有的人或许一辈子也领悟不到。但是总的来说,年岁越大,领悟得就越深刻,越简单。

今后的我,会越来越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什么是自己应该珍惜的。

自己的需要其实很简单,就是自己本能上喜欢做的事,做这一件事会让自己感到快乐,做多久都不烦。

自己最值得珍惜的是:自己的老伴。因为只有老伴才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所在,只有老伴才能不分彼此,想分都分不清。只有老伴才是“一家人”,老伴与自己生死相依,自己不舒服的时候,只有老伴不分白天黑夜的在身边,床边伺候,没有禁忌的伺候。这一点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包括用钱雇来的保姆和一把屎一把尿生出来,又养大的孩子。

生我们的是我们的父母,父母之恩大于天。因为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开始。但是我们不是父母的全部,特别是在我们长大以后,与父母不可能再朝夕相处。我们与父母更多的是报恩。而我们与孩子更多的是单方面的责任。

他们都不能代替,或起到体会人生性别快乐的肉与魂的冲浪式的激情,和“恨不能化为一体”的动物冲动。

老伴注定是我们去结束现世之旅,追寻后世之徒的开端。

这些都是我在经历了与父母的逐步陌生和与孩子的离我们远去之后,才体会和悟出来的。

人生呀,过得越久,就越是收敛。


藏像


生老病死也可以由价值观造成。

最近热播的《安居》中孙俪演的房四井,因为是女儿,妈妈生下来,就准备扔井里淹死,这重男轻女到极致,是价值观吧。

如今不少老人,在娇养了独生子女后,自己老了,有病了,没法劳动挣钱了,孩子却不闻不问,或推三阻四,还有说:活这么大岁数,可以了。这是价值观吧。

说到死,有病不给治,认为活这么大岁数,算可以了。这是几天前头条上的一个问题。这应该算价值观?

我们的所作所为,行动行为⋯都和价值观有关,受到它指挥。

正确的价值观,来自正确的教育,所谓正三观、正能量、正气⋯所以教育决定价值观,价值观决定行动行为,行动行为当然决定你是怎样的人。


被叫作黄老师的1948


1.我执,太执着于自己,患得患失,心怀众生,心里也就拥最富有的财富。

2我慢,以自我为中心,贬低他人,稍微不称心就会很痛苦。

3.多读经典书书籍,与圣人对话,提高思想境界。

4.打坐静修,让心静下来,反思,反省。


binghehuakai


我们的痛苦,有时,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欲望太多。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按照正常的规律,自己又有多少认真的去想,就不会出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不管好的也好坏的也好。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拥有的少而这样,而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我们不满足现在所拥有的一些东西,不断地一味在追求总说自己不够好,如果说是为了成长,你不断的追求那是好事,但是如果物质上的一些东西,包括一些利益上的一些东西啊怎么样,其实那个时候你真的太多了的话,对自己没有好处,只会让自己就像杀人一样杀红了眼粒,一样会让人迷失了心智,其实这些东西的话只要差不多就得了。

做好你该做的东西,不要让太多的欲望占据了你快乐的时光,不要让太多的烦恼占据了你太多的快乐,更不要让你的人人生只有欲望,而没有实在的东西,你拥有得很多,只是你没发现而已,所以试着去发现,放下你手中的手机,多看看周围的环境,你会觉得其实一切都非常美好。手机上没有的。是现实生活中它是有的。


不文明女王


一个人的价值观大多是由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及阅历所总结出来的,不能一概而论,就好比生与死这话题来衡量,对于那些仕途一路顺风顺水的人以及家庭生活都很幸福的人而言他们的价值观往往体现在生活品质及个人幸福指数上,可对于大多数人都一直在为了家庭老婆小孩的未来而拼搏的人来说他们的价值观又往往在于个人能力及收入情况还有就是危机处理能力所体现的更多,同时对于那些从生下来就衣食无忧的一代人而言他们的价值观又成了生活还有多刺激一切社会上所有的酸甜苦辣都与自己无关,那么所谓的价值观如何才算正确我个人认为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当然更没有标准答案,只在于每个人如果看待自己以及对于自身生命过程中所体会和感悟到的属于自己的人生观所展现出来的就是对其自身就应该算是正确的价值观了;当然这代表我个人对于这个问的看法而已!




Rock老白


价值观是个很抽象的问题,跟原生家庭成长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价值观呢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不找气就不会生气,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实际上都是客观世界在我们心里投射的影子,正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决定我们心里月亮明亮程度的是你心里这潭水的清澈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