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謙讓”,是讓孩子學會禮貌,而不是一味的忍讓

前兩天在家,和小侄女開視頻聊天,小侄女很開心,和我訴苦說好久都沒出去了,在家裡憋得慌,說完還故意做出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

正在聊天的時候,小侄子跑了過來,說:“姐姐,我想玩你的小熊好不好啊。”小侄女想了一會兒,說道“這樣,你親姐姐一下,姐姐就把玩具給你。”

小侄子就在姐姐臉上親了一口,然後屁顛屁顛拿著玩具跑開了,連個招呼也沒跟我打。

當時我姐姐就站在旁邊,沒說一句話。

小侄子和小侄女之間就是這樣,沒有姐姐謙讓弟弟,弟弟想要姐姐的東西,就要徵得姐姐的同意,姐姐想要弟弟做什麼,也要先徵得弟弟同意。

我當時很詫異,因為家有二寶的家庭,其實要做到這樣是很難的,但姐姐就跟我講了一句話:反正不教他們“孔融讓梨”就對了。

讓孩子學會“謙讓”,是讓孩子學會禮貌,而不是一味的忍讓

孩子之間的“謙讓”,真的是好事麼?

從小我們都會學孔融讓梨的故事,但我姐姐是第一個告訴我不要這麼教孩子的人。

孔融讓梨教會孩子的是謙讓,但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會慢慢把“謙讓”這個詞變成“你是姐姐,就該讓著弟弟”或者是“你大些,應該讓著弟弟妹妹”。

可是,不管是大孩子還是小孩子,始終都是孩子,他們的年齡相差並不是很多,這種強制性的“謙讓”,對孩子來說都是不公平的。

在關於二胎的話題中,有一個話題的熱度一直很高,就是家裡的獨生子,很多都反對爸爸媽媽生“二胎”,為什麼呢?

讓孩子學會“謙讓”,是讓孩子學會禮貌,而不是一味的忍讓

孩子是很天真的,但孩子也是很有私心的。

他們很清楚,一旦有另一個人來跟自己分享父愛母愛,很可能自己原本得到的關愛就會減少,甚至是父母完全把注意力放到小寶寶身上,自己就會“失寵”。

而已經有二胎的家庭,大一些的孩子自然也會有這種想法,而父母強制性的要求哥哥姐姐“謙讓”弟弟妹妹的時候,孩子的這種情緒就會被放大,認為父母不夠關愛自己。

如果長此以往,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差。

在《少年說》中,有一期我印象很深,一個小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讓自己什麼是都讓著妹妹,甚至過生日,自己只是一個蛋糕,妹妹的生日父母卻會精心佈置氣球之類的,這種差別讓他說“難道妹妹是親生的,我是垃圾桶裡撿來的麼?”

有時候,我們想讓孩子學會“謙讓”並沒有錯,但千萬要記得,“謙讓”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內心,而不是告訴孩子,你大一些,就應該讓。

讓孩子學會“謙讓”,是讓孩子學會禮貌,而不是一味的忍讓

想要教會孩子“謙讓”,我們應該如何做?

要想讓孩子謙讓,我們首先要學會一點,就是尊重孩子。

讓孩子自己學會謙讓,就要知道,我們首先要孩子自己“願意”。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孔融讓梨”的時候,都只是看到了大讓小,卻忽略了孔融是自願把梨讓給弟弟。

如果不能夠讓孩子從內心願意去做這件事,那我們的要求就變成了對孩子的不公平。

所以,我們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而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

讓孩子學會“謙讓”,是讓孩子學會禮貌,而不是一味的忍讓

孩子之間的謙讓,可以附帶一些“條件”。

一旦孩子之間出現了爭奪玩具的情況,我們千萬不能用“你大些,該讓著弟弟/妹妹”這樣的話來教育孩子。

如果一個玩具是大孩子的,那麼就算是弟弟妹妹想玩,我們也要告訴他們,這是哥哥姐姐的玩具,要徵得他們的同意。

這個時候,可以讓大孩子開一些很簡單就能完成的條件,作為交換,來換走玩具。

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讓孩子自己從心裡願意去做謙讓,也可以增加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

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一味地告訴孩子“謙讓”,尊重孩子的內心,才是更好的教育方法。

讓孩子學會“謙讓”,是讓孩子學會禮貌,而不是一味的忍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