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兆基:如何進入當代藝術領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來一個重要議題

觀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進入當代藝術領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來一個重要議題

《庫藝術》十年學術研究文獻叢書之《觀念中的水墨2008-2019》正在籌備、編輯之中。在系統呈現十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水墨藝術家個案之外,在此書中我們也將對2008-2019年以來,《庫藝術》所關注和發表過的水墨文獻做編年史梳理,摘取、收錄其中重要的與水墨有關的學術觀點以及文論,力求在《觀念中的水墨 2008-2019》圖書中呈現一條不斷變動卻又具有潛在延續的十年水墨“問題史”。

我們也將陸續把不斷最新整理出來的歷史文獻擇其摘要在網絡上予以推出,其中有的觀念歷久彌新,有的已被歷史所忽略,有的文章則因時代語境的變化,在今天讀來略感隔膜,但那的確是一段歷史的真實見證。通過這些文字和觀點,讀者們可以在自己心目中構建起一個十年來中國當代水墨髮展的整體圖景。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梁兆基

Liang Zhaoji

梁兆基,香港資深策展人。

如何進入當代藝術領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來一個重要議題

梁兆基專訪

(2017年 發表於《庫藝術》策劃、出版圖書《水 + 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

庫藝術= 庫:香港因其獨特的歷史、地理及環境生存因素,發展出具有混搭特色、具有本地特點的“港式水墨”。作為香港著名的策展人,想請您談談香港現當代水墨髮展的源流變化?

梁兆基= 梁:繼承華南嶺南派的求變精神,香港一向是水墨改革的重鎮。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及臺灣地區均進行水墨藝術的改革,引入大量西方藝術及設計的技巧和意念,甚至掀起放棄傳統筆墨的革命,發起新水墨運動,造就了一批出色的現代水墨藝術家,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新水墨形成了亞洲藝術一個重要板塊。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 Shieh 石家豪《香港的那些銀行》水墨絹本2009

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的城市,香港的水墨藝術亦不斷在融通傳統與當代,並攝取東西養份的過程中演變。至千喜之後香港水墨亦邁入另一里程,在本土文化思潮及商業因素推動下發展出具本地特色的當代水墨。

當代藝術注重概念及創新,新一代水墨藝術家大量採納各種媒介、科技及生活素材,令水墨藝術的可能性無限伸延,而香港水墨亦逐漸脫離蘊含儒、道、釋精神的文人格調,滲入了更貼近城市生活及現代社會的元素,構成了獨特的藝術語言。受學院訓練的年輕藝術家既具備厚實的傳統水墨技巧,亦講求觀念的表達,同時也受著動漫及網絡文化薰陶,創作了不少受收藏家歡迎的作品。這類帶有混搭特色,中西結合並充滿本土智慧的水墨暫故且戲稱之為“港式水墨”,亦反映了香港人靈活求變,自強不息的創造精神。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 “蛙王”郭孟浩上世紀70 年代在紐約展出書法裝置

庫:香港當代水墨近年最有趣的變化有哪些?有哪些代表性的藝術家?

梁:近年香港畫廊熱賣的一類當代水墨模式是港式的“新工筆”。年輕的學院派藝術家選擇有別於上世紀新水墨的道路,改以傳統式樣表達現今情事,這以古代韻味表達當代情趣的“新古典”藝術風格,可算是始於上世紀90 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的石家豪,他其中一個著名系列就是以漫畫風的工筆把人物與香港建築結合起來。之後不少接受較厚實傳統技巧訓練的中大畢業生亦運用工筆技法配合港式的小智慧去說故事,以含蓄細膩東方美學盛載當代精神,廣受香港收藏家歡迎,成市場的生力軍,其中包括張惠文、黃綺琪、卓家慧、蔡德怡、陳鈞樂及張小黎等。另外採納混合媒材模擬工筆效果的藝術家梁嘉賢及鄭哈雷,作品亦獨具特色。他們迴歸傳統中國畫技巧去表達當代意念,與新水墨運動大多借鑑西方抽象藝術及設計技法表達傳統東方思想正呈相反的創作方向。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 Man文鳳儀《仿閨閣繪畫行為》 香及絹2001

庫:香港當代水墨的另一條發展方向是與西方當代藝術接軌。請您就此談談水墨文化中有待打開的空間及可能性?

梁: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有“蛙王”之稱的郭孟浩便以水墨及書法創作裝置作品和行為藝術,可說是把水墨融合西方前衛藝術形式的先行者。千喜年之後新一代藝術家更注重創作觀念及挪用其他媒材及新媒體去表現水墨精神,嘗試把水墨與西方當代藝術接軌。裝置藝術家甘志強就把水墨與他著名的鳥籠裝置結合,先在透明亞加力鳥籠上描繪山水,及至在雲石、不鏽鋼鳥籠上刻劃,把大觀世界微縮鳥籠當中。而藝術家黃棕瑜則把水墨結合錄像,重構可遊可玩的現代文人山水。除原有水墨元素及人文情操可透過當代媒體重新演繹,藝術家亦把更現代的素材更國際的視野納入水墨創作,令水墨藝術超越東方跨越媒介,成為更全球化的藝術語言。隨著新媒體不斷出現,社會文化不斷變遷,可預期水墨藝術的發展空間是無止境的。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 甘志強《盆景(二)》混合媒介 2009

庫:您多次作為水墨藝博“水墨+”的策展人,長期以來都在關注和研究“水墨與當代藝術的融合——第二次筆墨革命”的問題。請您談談“第二次筆墨革命”這一命題在當下的意義?

梁:上世紀七十年代劉國松先生提出筆墨革命是倡議放棄傳統筆墨技巧的寫畫方式,但基本大部份新水墨作品仍保留平面紙/ 布本的式樣,以墨/ 顏料為主要創作媒介,以繪寫為主要創作手段。而現今以當代藝術形式呈現的“水墨”作品部份已經放棄筆/ 墨/ 紙的載體,透過立體造型、影像、裝置及互動媒體等各種形式展示,可以說是“第二次筆墨革命”,是徹底放下物理性的筆墨。香港藝術家文鳳儀2001 年懷孕時的作品《仿閨閣繪畫行為》就在絲絹以香火灸出一圈圈花紋,呈現古代閨女繡花時專注沉澱的美學。新媒體藝術家洪強則收集香港招牌中的書法字,創作了互動錄像作品,嘗試對書法美學重新註釋。這筆墨革命大大擴闊水墨的創作空間,雖然有質疑挪用西方當代藝術式樣創作就可能被拼合其中,但上例作品“水墨”元素仍相當強烈,當代藝術推崇創新,界定還可留待歷史審議。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 Hung 洪強《道生一》錄像裝置2010

庫:在2016年的“水墨+”項目中,您提出了“形式”與“生死”兩大東方美學命題。圍繞這些東方美學命題,參展藝術家巧妙地挪用水墨元素和意念,運用非傳統水墨媒介創作出具有文人神髓的當代藝術作品。這是否也體現出您一貫以來的藝術思考與主張?

梁:《水墨+》旨在探討水墨以外的水墨,開拓水墨的界限,形式自然是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如何以當下新媒體呈現水墨元素及意境亦是項目的其中一個主要探討方向。至於具體策展方向及主題其實視項目而定,不同展覽嘗試不同的觀念及藝術取向,不斷學習實踐亦是策展工作的主要樂趣。今年在臺灣策劃的《新古典︰當代港式水墨》展覽大部份作品就是以古典美學表達香港事物。

庫:通過多年的策展經驗,想請您談談水墨在當下世界文化語境中的象徵意義?這種象徵意義又對中國當代藝術身份產生何種影響?

梁:在全球化趨勢下,當代藝術出現單一化傾向,各地雙年展及藝術博覽會展示的藝術形式及風格愈來愈相近,地區文化差異逐漸收窄。一方面互聯網資訊發達,互相影響更加迅速,另一方面西方當代藝術透過雙年展、藝博會及不斷增加的當代藝術館等平臺建立全球性的話語權,形成比過去更單一的審美體系。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代表東方美學的水墨藝術更顯重要,如何在世界推廣水墨藝術,如何進入當代藝術領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來一個重要議題。

《庫藝術》十年學術研究文獻叢書

《觀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THE NEW CONCEPTS IN CHINESE INK ART 2008-2019

·一部十年水墨研究重要文獻

繼《窮盡一生亦不過無限接近》之後,《庫藝術》推出的又一本十年學術研究文獻,力求從“觀念史”的角度考察十年來當代水墨領域中的全新推進與創見,構成一幅中國當代水墨十年來發展演變的整體圖景。評估、梳理、收錄 2008-2019 年在當代水墨領域中提出的重要觀點與問題意識,並以時間線索予以串聯,構成一部不斷流動相互影響卻又參差交叉的觀念生髮的現場。

·學術專題文論

將收錄:張曉凌、高千惠(中國臺灣)、賈方舟、峰村敏明(日)、千葉成夫(日)、沈語冰、顧丞峰、朱青生、賈廷峰、張頌仁(中國香港)、王春辰、夏可君、王南溟、彭德、張維、皮道堅、阿克曼(德)、陳孝信、陳筱君(中國臺灣)、李小山…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專家陣容

·藝術家個案樣本

本文獻叢書著力收錄,推薦中國最具代表性當代水墨藝術家個案,他們在 2008-2019 年間——針對當下語境,提出全新的個人觀念並發展出獨特藝術語言;在新的問題意識下,從水墨文化中提煉出全新的藝術方法論;在當代藝術與水墨傳統的融合、嫁接上提供有價值的思路;對於水墨文化在今天的使命和獨特價值有宏觀深入的思考;作品觀念、圖式為業界普遍認可,成為討論今日水墨問題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水墨新銳藝術家

在《觀念中的水墨2008-2019》叢書中將專闢板塊“黑白立場——最值得關注的水墨新銳藝術家”,以個案形式呈現近年來最值得關注與推薦的水墨新銳藝術家。

加入《庫藝術》會員

JOIN MEMBER

享受全年訂閱,全店文獻折上折

更多線下活動免費參與

首批會員特惠期

2020年1月20日-3月19日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會員福利

Membership

  • 立刻免費獲取《庫藝術》主題新一期學術刊物(或享受全年訂閱);

  • 享受超級優惠,重要文獻書籍刊物,畫冊,衍生品折上折;

  • 搶先獲取新書推薦及知名藝術家藝術動態和文論,微信專員一對一發送您的手機端;

  • 與藝術家及志同道合的朋友面對面交流,參與豐富多彩的展覽,交流及線下活動。

《庫藝術》之友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