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库艺术》十年学术研究文献丛书之《观念中的水墨2008-2019》正在筹备、编辑之中。在系统呈现十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水墨艺术家个案之外,在此书中我们也将对2008-2019年以来,《库艺术》所关注和发表过的水墨文献做编年史梳理,摘取、收录其中重要的与水墨有关的学术观点以及文论,力求在《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图书中呈现一条不断变动却又具有潜在延续的十年水墨“问题史”。

我们也将陆续把不断最新整理出来的历史文献择其摘要在网络上予以推出,其中有的观念历久弥新,有的已被历史所忽略,有的文章则因时代语境的变化,在今天读来略感隔膜,但那的确是一段历史的真实见证。通过这些文字和观点,读者们可以在自己心目中构建起一个十年来中国当代水墨发展的整体图景。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梁兆基

Liang Zhaoji

梁兆基,香港资深策展人。

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梁兆基专访

(2017年 发表于《库艺术》策划、出版图书《水 + 墨:亚洲视野下的水墨现代性转化》)

库艺术= 库:香港因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及环境生存因素,发展出具有混搭特色、具有本地特点的“港式水墨”。作为香港著名的策展人,想请您谈谈香港现当代水墨发展的源流变化?

梁兆基= 梁:继承华南岭南派的求变精神,香港一向是水墨改革的重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及台湾地区均进行水墨艺术的改革,引入大量西方艺术及设计的技巧和意念,甚至掀起放弃传统笔墨的革命,发起新水墨运动,造就了一批出色的现代水墨艺术家,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水墨形成了亚洲艺术一个重要板块。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 Shieh 石家豪《香港的那些银行》水墨绢本2009

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的城市,香港的水墨艺术亦不断在融通传统与当代,并摄取东西养份的过程中演变。至千喜之后香港水墨亦迈入另一里程,在本土文化思潮及商业因素推动下发展出具本地特色的当代水墨。

当代艺术注重概念及创新,新一代水墨艺术家大量采纳各种媒介、科技及生活素材,令水墨艺术的可能性无限伸延,而香港水墨亦逐渐脱离蕴含儒、道、释精神的文人格调,渗入了更贴近城市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元素,构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受学院训练的年轻艺术家既具备厚实的传统水墨技巧,亦讲求观念的表达,同时也受着动漫及网络文化薰陶,创作了不少受收藏家欢迎的作品。这类带有混搭特色,中西结合并充满本土智慧的水墨暂故且戏称之为“港式水墨”,亦反映了香港人灵活求变,自强不息的创造精神。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 “蛙王”郭孟浩上世纪70 年代在纽约展出书法装置

库:香港当代水墨近年最有趣的变化有哪些?有哪些代表性的艺术家?

梁:近年香港画廊热卖的一类当代水墨模式是港式的“新工笔”。年轻的学院派艺术家选择有别于上世纪新水墨的道路,改以传统式样表达现今情事,这以古代韵味表达当代情趣的“新古典”艺术风格,可算是始于上世纪90 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的石家豪,他其中一个著名系列就是以漫画风的工笔把人物与香港建筑结合起来。之后不少接受较厚实传统技巧训练的中大毕业生亦运用工笔技法配合港式的小智慧去说故事,以含蓄细腻东方美学盛载当代精神,广受香港收藏家欢迎,成市场的生力军,其中包括张惠文、黄绮琪、卓家慧、蔡德怡、陈钧乐及张小黎等。另外采纳混合媒材模拟工笔效果的艺术家梁嘉贤及郑哈雷,作品亦独具特色。他们回归传统中国画技巧去表达当代意念,与新水墨运动大多借鉴西方抽象艺术及设计技法表达传统东方思想正呈相反的创作方向。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 Man文凤仪《仿闺阁绘画行为》 香及绢2001

库:香港当代水墨的另一条发展方向是与西方当代艺术接轨。请您就此谈谈水墨文化中有待打开的空间及可能性?

梁:早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有“蛙王”之称的郭孟浩便以水墨及书法创作装置作品和行为艺术,可说是把水墨融合西方前卫艺术形式的先行者。千喜年之后新一代艺术家更注重创作观念及挪用其他媒材及新媒体去表现水墨精神,尝试把水墨与西方当代艺术接轨。装置艺术家甘志强就把水墨与他著名的鸟笼装置结合,先在透明亚加力鸟笼上描绘山水,及至在云石、不鏽钢鸟笼上刻划,把大观世界微缩鸟笼当中。而艺术家黄棕瑜则把水墨结合录像,重构可游可玩的现代文人山水。除原有水墨元素及人文情操可透过当代媒体重新演绎,艺术家亦把更现代的素材更国际的视野纳入水墨创作,令水墨艺术超越东方跨越媒介,成为更全球化的艺术语言。随着新媒体不断出现,社会文化不断变迁,可预期水墨艺术的发展空间是无止境的。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 甘志强《盆景(二)》混合媒介 2009

库:您多次作为水墨艺博“水墨+”的策展人,长期以来都在关注和研究“水墨与当代艺术的融合——第二次笔墨革命”的问题。请您谈谈“第二次笔墨革命”这一命题在当下的意义?

梁:上世纪七十年代刘国松先生提出笔墨革命是倡议放弃传统笔墨技巧的写画方式,但基本大部份新水墨作品仍保留平面纸/ 布本的式样,以墨/ 颜料为主要创作媒介,以绘写为主要创作手段。而现今以当代艺术形式呈现的“水墨”作品部份已经放弃笔/ 墨/ 纸的载体,透过立体造型、影像、装置及互动媒体等各种形式展示,可以说是“第二次笔墨革命”,是彻底放下物理性的笔墨。香港艺术家文凤仪2001 年怀孕时的作品《仿闺阁绘画行为》就在丝绢以香火灸出一圈圈花纹,呈现古代闺女绣花时专注沉淀的美学。新媒体艺术家洪强则收集香港招牌中的书法字,创作了互动录像作品,尝试对书法美学重新注释。这笔墨革命大大扩阔水墨的创作空间,虽然有质疑挪用西方当代艺术式样创作就可能被拼合其中,但上例作品“水墨”元素仍相当强烈,当代艺术推崇创新,界定还可留待历史审议。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 Hung 洪强《道生一》录像装置2010

库:在2016年的“水墨+”项目中,您提出了“形式”与“生死”两大东方美学命题。围绕这些东方美学命题,参展艺术家巧妙地挪用水墨元素和意念,运用非传统水墨媒介创作出具有文人神髓的当代艺术作品。这是否也体现出您一贯以来的艺术思考与主张?

梁:《水墨+》旨在探讨水墨以外的水墨,开拓水墨的界限,形式自然是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如何以当下新媒体呈现水墨元素及意境亦是项目的其中一个主要探讨方向。至于具体策展方向及主题其实视项目而定,不同展览尝试不同的观念及艺术取向,不断学习实践亦是策展工作的主要乐趣。今年在台湾策划的《新古典︰当代港式水墨》展览大部份作品就是以古典美学表达香港事物。

库:通过多年的策展经验,想请您谈谈水墨在当下世界文化语境中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又对中国当代艺术身份产生何种影响?

梁:在全球化趋势下,当代艺术出现单一化倾向,各地双年展及艺术博览会展示的艺术形式及风格愈来愈相近,地区文化差异逐渐收窄。一方面互联网资讯发达,互相影响更加迅速,另一方面西方当代艺术透过双年展、艺博会及不断增加的当代艺术馆等平台建立全球性的话语权,形成比过去更单一的审美体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代表东方美学的水墨艺术更显重要,如何在世界推广水墨艺术,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库艺术》十年学术研究文献丛书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THE NEW CONCEPTS IN CHINESE INK ART 2008-2019

·一部十年水墨研究重要文献

继《穷尽一生亦不过无限接近》之后,《库艺术》推出的又一本十年学术研究文献,力求从“观念史”的角度考察十年来当代水墨领域中的全新推进与创见,构成一幅中国当代水墨十年来发展演变的整体图景。评估、梳理、收录 2008-2019 年在当代水墨领域中提出的重要观点与问题意识,并以时间线索予以串联,构成一部不断流动相互影响却又参差交叉的观念生发的现场。

·学术专题文论

将收录:张晓凌、高千惠(中国台湾)、贾方舟、峯村敏明(日)、千叶成夫(日)、沈语冰、顾丞峰、朱青生、贾廷峰、张颂仁(中国香港)、王春辰、夏可君、王南溟、彭德、张维、皮道坚、阿克曼(德)、陈孝信、陈筱君(中国台湾)、李小山…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专家阵容

·艺术家个案样本

本文献丛书着力收录,推荐中国最具代表性当代水墨艺术家个案,他们在 2008-2019 年间——针对当下语境,提出全新的个人观念并发展出独特艺术语言;在新的问题意识下,从水墨文化中提炼出全新的艺术方法论;在当代艺术与水墨传统的融合、嫁接上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对于水墨文化在今天的使命和独特价值有宏观深入的思考;作品观念、图式为业界普遍认可,成为讨论今日水墨问题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水墨新锐艺术家

在《观念中的水墨2008-2019》丛书中将专辟板块“黑白立场——最值得关注的水墨新锐艺术家”,以个案形式呈现近年来最值得关注与推荐的水墨新锐艺术家。

加入《库艺术》会员

JOIN MEMBER

享受全年订阅,全店文献折上折

更多线下活动免费参与

首批会员特惠期

2020年1月20日-3月19日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会员福利

Membership

  • 立刻免费获取《库艺术》主题新一期学术刊物(或享受全年订阅);

  • 享受超级优惠,重要文献书籍刊物,画册,衍生品折上折;

  • 抢先获取新书推荐及知名艺术家艺术动态和文论,微信专员一对一发送您的手机端;

  • 与艺术家及志同道合的朋友面对面交流,参与丰富多彩的展览,交流及线下活动。

《库艺术》之友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梁兆基:如何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而又保留水墨本性是未来一个重要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