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兵力有说80万对20万的、有说50万对15万的,哪个说法靠谱些?

黄蜂二师兄


曹操兵力全部加起来,也不会这么多。

207年,曹操最后统一北方九州,在册自由民也就是缴纳税金服役人口大约也就是130万左右,因为最富裕的冀州才30万口,曹操就惊叹为天下第一。

三国军队分两部分,一是政权所属,二是军官自己的部曲。以曹操为例,名义军队总数不超过40万,这已经是供养极限,其中又分为屯田军,常备军,部曲。

北方九州守备队,平均每州1万,这就是九万,防御许昌及重点城市,最少5万。防御江东、马腾、北方少数民族,最少5万。再剔除只能当守备队的屯田军,曹操能够南征刘表的军队最多10万。

刘琮投降,荆州军队(也是官军与部曲)大约十二三万,所以,赤壁之战的曹军极限兵力就是23万。

刘备方面,本军估计五六千,加刘琦所部大约1.6万以上,肯定不足2万。

孙权方面,周瑜程普前锋是3万。

所以,赤壁之战军队的对比就是曹军23万对4.6万左右。

其中,刘备留下了2000精锐,给关羽张飞统领,防备战斗不利逃向苍梧交州。剩余部队全交给周瑜指挥,当然也是周瑜为整个联军做后勤保障。

实际上,因是水战为主,所以曹操方面是荆州水军5万对战孙刘联军,由于荆州水军整体战斗力不足,这是赤壁之战曹操无法获胜的由来,终因粮食吃光,血吸虫,士兵因病降低战斗力三个原因而烧船撤退。


四川達州


后一种说法有六成靠谱,但是曹操家大业大,50个州的防守和治安,以及押运粮草最少耗去20万人,估计能前来赤壁的也就30万人。
曹操剧照


那么曹操为什么敢说拥有百万之众呢?这和曹操爱拿大话吓人有关,还记得官渡之战与许攸的对话吗?曹操满嘴跑火车,没有一句实话,因此把曹操吹的百万打三折,可能也就30万吧!
曹操没有实话


据有关专家推算赤壁之战真正参与做战的兵力对比是30对15万,一部分做守备、后援和粮草押运,直接作战的也就20对10万。

蔡瑁剧照

依据1,官渡之战,袁曹这个大战在历史上很有名,10万对3万,历史记载应该不会错,不过谈到曹军坑杀袁兵7万人,曹操收降袁兵3万是可能的,这样算起来曹操加上后方三处防守的兵力共有10万兵马。


依据2,曹操灭掉袁绍、吕布、马腾后,人口有八百万,按20:1抽兵丁,能组织起四十万的队伍,除去各地防守能拿出来30万是可能的。
孙权剧照

依据3,曹操收编荆州刘棕的水陆兵10万加起来就是40万,《三国志,周瑜传》中说“曹公入荆州,刘棕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十万”,刘棕都有10万了还不敢与曹操打,说明曹操兵马肯定优势很大最少也有15到20万。


依据4,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孙权身上,不是曹兵太多,孙权能怕的与刘备联盟加联姻吗?《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孙权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孙权有十万兵马,曹操参战之兵最少20万。

刘备有兵马两万人这是比较可信的,兵力太少孙权也不会陪他玩了,曹操太多兵马逻辑上也不可能,粮草、还有船只肯定没这个条件,后来曹操赶上水土不服和瘟疫自然减员最少5万,加上连环船被烧死一半七八万,自然兵败如山倒了!


黄蜂二师兄


我们暂时把“赤壁之战”放到一边去,最后在说。先看看曹操能拿出多少兵力?

《三国志•武帝纪》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

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又,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于内作之,以相应。

好了!问题出现了,袁绍的部队数量多少是说有十万人马,时曹操兵不满万?怎么去分营与相当呢!就这不满万的兵里,还伤者二三?等于七、八千人与十万人马分营相当?这可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决一死战、生死攸关的大决战!曹操就用七、八千人马?(官渡之战)

裴松之给他算了一笔账:臣松之以为魏武初起兵,已有觽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

但一破黄巾,受降卒三十余万,余所吞并,不可悉纪;虽征战损伤,未应如此之少也。夫结营相守,异于摧锋决战。本纪云:“绍觽十余万,屯营东西数十里。”魏太祖虽机变无方,略不世出,安有以数千之兵,而得逾时相抗者哉?以理而言,窃谓不然。绍为屯数十里,公能分营与相当,此兵不得甚少,一也。绍若有十倍之觽,理应当悉力围守,使出入断绝,而公使徐晃等击其运车,公又自出击淳于琼等,扬旌往还,曾无抵阂,明绍力不能制,是不得甚少,二也。

诸书皆云公坑绍觽八万,或云七万。夫八万人奔散,非八千人所能缚,而绍之大觽皆拱手就戮,何缘力能制之?是不得甚少,三也。将记述者欲以少见奇,非其实录也。

按钟繇传云:“公与绍相持,繇为司隶,送马二千余匹以给军。”本纪及世语并云公时有骑六百余匹,繇马为安在哉?

夏四月,黑山贼张燕率其觽十余万降,封为列侯。

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觽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觽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如果按照裴松之的说法,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就应该比袁绍的兵力多!袁绍有十万人马,曹操就能有12、3万人马,之后又”悉擒”文丑和刘备的人马,再加上张郃、高览、马延、张凯的降卒,至官渡之战结束时,曹操在官渡地区的总兵力不下20万。

而且这些就是曹操原班人马和张绣的人马,不含30万青州兵!被曹操编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青州兵”则专心从事农业生产,作后方补给。被编后的青州兵在曹操的管理下已与以前的流民武装再不相同。

张燕的投降人马有十几万、蹋顿的胡汉降者二十余万。

我以上所举的都是有据可查的记载而且数字详实。算到这儿,曹操的人马已经有80万之多了!刘表的人马没有具体数字,周瑜(就按周瑜说得算)说也应该有7、8万人!没完,还有一支人马没算,刘璋!益州牧刘璋始受征役,遣兵给军。曹操加封刘璋为振威将军,封其兄刘瑁为平寇将军。刘璋给了多少人马没有具体数字,至少能有3万人马吧(完全是猜测)!(赤壁之战)

😄😄😄!有据可查的数字已经接近100万人马了。他们未必都去了赤壁!但是,曹操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并非空穴来风,这些人都集中到赤壁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倘若是真的都到了赤壁,什么样的长江天堑能够阻挡的了呢?就凭刘备的两万人!还是凭赵云一个人!当然不行。就没有能阻挡曹操进军的步伐了吗?有。

既不是刘备,更不是孙权、周瑜,而是疫情!!!《三国志•先主传》”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三国志•周瑜传》“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赵云)


公明淏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赤壁之战时曹吴双方现有的兵力对比;二是赤壁之战,曹吴直接投入这场战役的兵力。

确切地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01

赤壁之战时,魏吴双方的兵力情况。

据《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晋阳秋》记载,吴国灭亡时有:

“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但这是包括襄樊、夷陵之战后,东吴占据了交州、荆州以后的兵力情况。

在赤壁之战前,孙权并没有取得交州、荆州任何地方,仅仅是占据着扬州,江淮之间大部分为曹操所有。充其量孙权的兵力不会超过十五万。

曹魏最鼎盛时期的兵力,大约在40--50万,虽然个别资料说到了六十万,但并没有确切的数字。

官渡之战,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曹操动用了两万,袁绍动用了十万。曹操战胜袁绍,坑杀了袁绍七八万军队,主要原因是曹操并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养活这些兵力。

曹操最后战胜袁绍,攻占了邺城,统一了北方,整合了原来袁绍的军事力量,但最多也就是三四十万兵力。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表病逝,刘琮投降了曹操。当时刘表号称带甲十余万,其中长子刘琦屯兵江夏,恐怕有二三万人马。这样表面看来,刘琮归降曹操的兵力也就七八万。

赤壁之战前,曹操本身的兵力,加上刘琮的归降兵力,大约在五十万之内,绝对到不了五十万。

因此,在豹眼看来,赤壁之战前,魏吴双方的兵力对比,50万对15万,也不准确,但相对比较靠谱。

但这仅仅是双方的实力,并不是直接投入这次战役的兵力。

02

赤壁之战,魏吴双方直接投入的兵力情况。

曹操自己说大军八十万压境,想与孙权会猎于江东。曹操虚张声势,这是一贯的套路,孙权也不会相信。但曹操四五十万大军,就是调集一半的兵力,也够孙权喝一壶的。

从一些史料来看,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等大将都没有从征到赤壁参战。他们本部人马,至少在五千以上,这些兵力都是曹操所有兵力的一部分。曹操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投放到赤壁之战中。

当时刘表带甲十余万,曹操要征讨刘表没有十几万是不行的。刘琮投降曹操,大约七八万是归属了曹操。这样,曹操大约兵力在二十二三万人,正如演义里,周瑜替孙权分析曹操军事实力所说的情况。

但这仅仅是曹操在赤壁之战时,所可能动用的最多兵力,但也不是直接参战的兵力。

第一,刘琮这七八万兵力,包括荆州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南四郡的驻兵,曹操还没有能力调动他们参战。演义所说蔡瑁等率领三万水军参战,这恐怕符合史实。

第二,赤壁之战后,曹操仓皇逃回北方,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原刘表大将文聘守江夏,乐进守襄阳、满宠守长坂。从这个情况来看,曹操刚刚占据了荆州,在赤壁之战发生前,这些地方恐怕已经由这些将领带兵驻守,而没有直接参加赤壁之战。

由此看来,曹操直接屯兵赤壁的兵力不会超过十万,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规模,已经是官渡之战袁绍动用的最大兵力。袁绍统一河北后,兵力也达到了四五十万的规模,但投入官渡之战的兵力,也就是十万。

但孙权究竟动用了多少兵力呢?

据《吴书·孙权 传》及《周瑜传》记载,当时周瑜提出来需要五万精兵,但孙权说一时难以调集,已经准备了三万精兵,命周瑜先行进兵对抗曹操,自己继续组织兵力援助周瑜。

刘备听说周瑜只带了三万兵力,认为少了些,但周瑜却信心满满,有足够的底气战胜曹操。

此时,刘琦大约一万兵力归附了刘备,但周瑜没看在眼里,也没指望。刘备只带领关羽、张飞率领二千人参加了赤壁之战。从《三国演义》也看出一些端倪,诸葛亮派遣张飞、赵云、关羽设埋伏截杀曹操,都是带领五百兵力。这也说明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刘备的确没有带领很多的兵力参战。

从史料来看,孙刘联军投入的兵力就是三万二千人。

赤壁之战的确是周瑜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但肯定的是周瑜、程普各带领一万五千人,刘备二千人独自参战,战胜了大概十万左右的曹军。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瘟疫爆发,曹军水土不服,战斗力有所削弱。

由此看来,赤壁之战,就双方实力而言,可能是五十万对十五万比较靠谱。直接投入这场战役的曹军实力,大约在二十万以上。而直接参加赤壁之战的曹军实力不会超过十万,孙刘联盟投入的兵力就是三万二千人。

当时,火烧赤壁的曹军恐怕兵力更少,也就是蔡瑁三万水军及部分曹军陆地的兵力。


豹眼看历史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赤壁之战作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一直被后世所研究,关于战争中曹魏和孙刘联军的具体人数对比,一直是个谜团。有说80万对20万的、有说50万对15万的,这两个说法都是错的!

(赤壁之战)

首先来分析下曹操方面的军队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曹操给孙权写信说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意思是我曹操带了八十万水军,要与你孙权在东吴决战。但这只是曹操在吹牛

赤壁之战曹操虽然号称拥有八十万大军,但这其实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有八十万大军,曹操打什么水战啊,直接强行平推,耗也把孙刘联军五万军队给耗死了。曹操之所以这么说主要还是想吓一吓孙权。

(曹操)

关于曹操军队具体数量,在历史中是有记载的。在正史《三国志.周瑜传》中记载“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但周瑜分析道“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意思就是曹操自己的军队十五万人,在刘表那边得到的水军也就七八万,加起来应该是二十三万左右。这个数据是可信的。

在这二十三万军队中,除去一些后勤部队,最后投入前线的兵力并没有多少。因为曹操还要分兵把守沿途几个重要的城池,比如曹仁守江陵,乐进守襄阳等等,真正用来打仗的军队估计也就十万左右。

孙刘的军队数量

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游说东吴时,曾经说过“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意思就是说,刘备这边的军队由关羽水军1万人,刘琦江夏军1万人合计两万人组成。

但这个说话明显水分太大,目的是为了提高刘备在联盟中的地位。《三国志·鲁肃传引吴书》记载鲁肃语: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 连“一校”就是600兵,可见当时刘备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折中下,刘备兵力顶多一万人。

东吴军队人数则是三万人,《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也就是说孙刘联军总数是四万人左右。

总结

所以,双方的人数对比是,曹魏军队10万人,孙刘联军4万人。在赤壁进行决战。


登哥读历史


我认为这两个数字都不靠谱,在古代那个时期,生产能力那么底下,如此多的兵力,后勤保障都要吃不消。

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古今史学界无一认同此数。曹操南征荆州时,从十五六万北方军人中抽调出步兵八万人、骑兵一万余人,但调集来南征的军队没有全部都参战。旱路运输限制了出战的兵力。在一条线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万,超过此数,不仅道路拥塞,后勤也无法保障。

据史书记载,孙权的总兵力约在7-8万,但是部队分散不利于调动,于是孙权派了3万人给周瑜,用于和曹军直接作战。而刘备的军队以自己的一万加上刘表长子刘琦的一万,合计约为两万。所以,总的来说刘备与孙权的兵力总的为5万左右。同时,根据史料上的记载,周瑜把曹操的兵力汇报给孙权时,称兵力才有15~16万人左右,而刘表的儿子刘琮带着约7万人投降了曹操,所以当时曹操的军队约为23万人。当然也有人对周瑜汇报的数据有所怀疑,但作为一个军队里的重要将领,对打探到的情报要有一定的把握,不可能为了为军中战士壮胆而虚报数字。

看易中天的分析曹操应该是有一二十万人的,周瑜是三万精兵,刘备两万(关于水军一万,刘琦一万)。

所以,曹操的兵力20万左右,刘备和孙权总共投入5万左右兵力,是比较靠谱的。


一个男人不容易


个人认为50万对15万这个答案更靠谱。为什么这么说?要从双方的出发点来谈起。

为什么说曹军没有80万。赤壁之战之前曹军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接受了刘琮的军队。

那么发动赤壁之战时魏国的总军力就应该是北方军队和荆州水军之和。

曹操很清楚自己不擅长水战,他谎称自己有80万是希望孙权能够不战而降。他自己自身也是不愿意打这场战斗的。

曹操的性格也是比较自负的,他并不愿意以己之所短搏人之所长,尽管人数占优。

事实证明他的“恐吓”也起了作用,东吴大儒纷纷赞成投降,人数悬殊这么大,怎么打。

只怪当时内有鲁肃,外有周瑜。要不是这样,孙权没准就被曹操忽悠了。

简单说,就像两个人打架一样。如果有一方并不想动手,又需要对方服软,那就只能以忽悠为主了。

比如“我曾经学过功夫或者有几十个朋友都会来帮我揍你。”以恐吓的方式让对方服软,既不费力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何乐而不为呢?

再是曹操当时的心理状态,很明显只要拿下孙权,霸业基本就成了,或者说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霸业可成了。

哪怕是急于求成这一点,他也会大大夸张自己的部队数量。

孙权如果完蛋了,当时的刘备还真就不具备跟曹操叫板的实力。

所以曹操号称的80万大军肯定是假的,为的是迷惑对手,不战而胜,或者从心理上打垮对手。

而且曹操攻打刘琮只十万人左右,加上荆州军到哪凑出80万人来。

再看东吴,当时孙刘联盟号称20万人。心理上是要告诉对方和自己这边的主降派,这仗是肯定要打的。

当时的刘备被折腾的够呛,能凑够3万人就阿弥陀佛了,孙权派给周瑜也就只几万人。

所以真实的赤壁之战要远远少于80万对20万,也少于50万对15万的。


赛V半仙


大家好,我是历史的影像,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赤壁之战兵力有说80万对20万的、有说50万对15万的,这两种说法都夸大了。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古今史学界无一认同此数。后代的文学家在以此次战争为题材而创作诗、文、小说时,又往往有意地渗入了夸张、附会的成分。对于曹操的兵力有八十万、一百万等夸大。据史料综合统计:

实际曹操兵力260,000人(实际曹操主力中原军190,000人(其中60,000人为精锐的青州兵团、刘表荆州降兵70,000人)800,000人(曹操宣称)。

孙权、刘备联军50,000人(孙权30,000人、刘备20,000人或1000/2000人左右)

曹操画像


赤壁之战


时间:208年七月—208年十一月

地点:乌林(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

兵力:曹操兵力260,000人 孙权、刘备联军50,000人

结果:孙刘联军决定性胜利,曹军溃败北撤

刘备画像(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南攻荆州之战役;亦可单指于长江赤壁-乌林一线之决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三大战役”另外两场是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也是汉末三国时期最著名之战役,并且是第一次发生于长江流域的大规模水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曹操追击刘备,孙权派遣鲁肃探听落难的刘备会否联盟抗曹,刘备于是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协议结盟,孙权派遣都督周瑜、程普率军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以黄盖诈降火攻,大破曹军的连环船,曹操落荒北回。

此战后,曹军退守襄阳,曹孙刘三分荆州,奠定三国鼎立之势。(孙权攻破黄祖得江夏,在借南郡后,刘备占一半荆州,刘备势力迅速崛起,在之后10年全占了益州。215年湘水之盟至219年关羽败亡期间,孙权取得荆南两郡,荆州近乎三分。)

孙权画像(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史料记载赤壁之战经过

《三国志•武帝纪》要保存曹操颜面,并没有记录自己被火烧大败一事,只记载与刘备交战不利而撤退。《后汉书•孝献帝纪》记载,孙权派周瑜大败曹操舟师于赤壁、乌林。而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传记并没有参与赤壁及乌林之役的举动记载,关羽、张飞只在南郡之战尾声的时候有记述;相反吴将黄盖、程普、鲁肃、吕范、韩当、吕蒙、甘宁、凌统、周泰等人的传记均记载跟从周瑜破曹操于赤壁及乌林,决定战在乌林。《三国志•先主传》及《三国志•周瑜传》记载赤壁之战周瑜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而《吴录》、《江表传》、《后汉书》、《资治通鉴》、《英雄记》、《建康实录》则是周瑜为赤壁大战及乌林追击战的总指挥官。陈寿《先主传》及刘协《山阳公记》则归功火烧赤壁于刘备。而曹魏建安七子的王粲《英雄记》记载是周瑜用轻船走舸火烧曹操,而导致曹操军大败而退。《江表传》则记载周瑜率军在前,而刘备不信任兵少的周瑜会赢,与关张在后观成败再决定进还是退,后来火烧赤壁,曹操送信说是瘟疫导致自己烧船撤退,只是周瑜虚获此名。但《郭嘉传》记载是曹操大败撤退到荆州的时候才遇上瘟疫,所以才下令烧船。


结语

赤壁战前曹操极具优势: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反对曹操的人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它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统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既然曹操具有如此之优势都会失败,所以令孙刘联军之战绩更显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是中国历史上成功以寡击众之著名战例。


历史的影像


应该两个说法都不靠谱。与当时的兵力实际数字悬殊,只不过后一种说法曹操50万对刘备的15万比较接近一些而己。

赤备之战是208年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夺取荆州后号称八十万军队准备攻打刘备。结果孙权派鲁肃探听落败的刘备是否联合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出使东吴结盟,孙权派都督周瑜、程普率军与刘备结成联军在长江以南的赤壁以黄盖诈降火攻,大破曹营连环船,曹操大败北回的一个战例。

实际上双方兵力都没有那么多。曹操号称八十万,最多也不过三四十万,最后军中发生瘟疫死伤一部分,可能也只剩下三十万左右。他就是想虚张声势给刘备孙权一个压力,好让他们不战而降,乘势而来收复他们。而刘备当时也只有两、三万人,孙权二万人左右。刘备孙权看到声势浩大的曹操隔江而对,肯定也要将自已的兵力虚张一些,号称十五万也说得过去,不然怎能和曹操的八十大军抗衡。

按说曹操三十万大军,攻打孙刘的五万大兵应该也是可以胜利的。但结果却大败。据很多史书记载是有诸多原因的。最主要有以下四条:1.曹操骄傲自大轻敌。(因为刚打了胜仗兵多将广)2.曹操军中瘟疫流行,死伤了一些兵力,战斗力消弱。3.周瑜孔明精心策划准备。

4.天时地利。当时天气刮北风造成了火烧曹船这一有力时机。是以上四个条件成就一个在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有名典范战例。


青秀河山


都不靠谱。曹操南征荆州时动用一万骑兵,八万步兵。官渡之战袁绍实际兵力也不到十万人。调集南征的军队并未全部来参战,旱路运输限制了兵力。也许能参与战斗也只有五六万,而荆州军大约有六,七万。但荆州还有一半的地方,没有被曹操控制,实际控制力来说连一半都不能动用,实际上仅仅调用了襄阳一带的2万人左右。所以曹操所有兵力也就7到8万左右。

对于孙权和刘备的兵力,在《三国志》中是有明确记载的。孙权给了周瑜3万人,刘备自己有一万人,而刘琦有一万人,所以刘备和孙权兵力总计大约5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