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說對不起了,你還不原諒?”不,憑什麼他道歉我就得原諒

文丨圖圖爸爸

昨天帶女兒出去散步的時候,看到一群小孩子在滑梯上玩,突然一個小男孩站在滑梯上,推了前面小女孩一把,小女孩就順著滑梯滑下來一直哭。

小男孩還在小女孩的身後哈哈大笑,小女孩媽媽趕緊趕過去問小女孩怎麼了,小女孩指著小男孩子說:“他推我”。

這時,小男孩的媽媽也過來了,過來問了小男孩情況,讓他跟小女孩道歉。小男孩見狀卻只是淡淡的回答一句對不起,小女孩母親讓小女孩說沒關係,可小女孩直接來了一句:“不要,他好幾次都這樣了!”

聽完這句話,兩個媽媽都很尷尬,小女孩媽媽,也跟小男孩和他媽媽說沒事沒事,去玩吧。然後就看到小男孩迅速的跑走了,小女孩媽媽就開始教育小女孩,要懂得原諒別人。

但是小女孩卻堅持不原諒,說不要因為他道歉了,自己就一定要原諒對方。

“他都說對不起了,你還不原諒?”不,憑什麼他道歉我就得原諒

看到這個情景,我問自己的孩子,如果小男孩這樣推你,你會不會原諒他,不出意外的話,孩子都會說不會。其實,很多孩子的行為不是有心的,但是如果無意的行為給對方造成了比較大的傷害,或者“無意”的次數太多,我們是不是還要繼續原諒?

教會孩子學會原諒是一件好事,但也要視情況而定,這也成為困擾很多家長的一個問題,因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用原諒化解,而如果自己的孩子處於危險的境地,那原諒這件事還能這麼輕易的說出口嗎?

“他都說對不起了,你還不原諒?”不,憑什麼他道歉我就得原諒

01告訴孩子,並不是所有的道歉都需要原諒

如果孩子是施加傷害的一方。寶媽要告訴自己孩子這些行為會對對方造成的傷害,並且對方即使不原諒,也是有自己的原因,說明這件事情對對方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了以免孩子下次再犯,要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如果孩子是被施加傷害的一方。請父母不要剝奪孩子不原諒的權利,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現在的小事不斷累積可能會導致後面的雪球效應,學會不原諒也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

“他都說對不起了,你還不原諒?”不,憑什麼他道歉我就得原諒

因為原諒可能不會讓對方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反而還會變本加厲,就像最新看的一個節目,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在節目上尋找自己離家十多年的女兒,而這個孩子在被找到時,卻始終不願意見他,而且還稱希望一輩子都不要見到他。

眾人感到非常不解,並且覺得這個女兒不孝,在紛紛指責的時候,女兒說出了實情,原來這位老人在過去一直嗜酒賭博,不僅把孩子上大學的錢花光,還經常在賭博輸錢後,打的她全身是傷,最後還想把她嫁給別人,自己拿彩禮錢繼續去賭博。

當別人問這位老人是否有這些事情時,他只是弱弱的說了句,我已經改了好多年了,哪個父親教育孩子沒打過的,而且我畢竟還是她的父親啊。

相信大家聽了都和觀眾一樣唏噓不已,這種事情在身邊上演的仍然不少,長輩總是一邊教導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然後一邊讓我們學會原諒,其實,有些情況下不原諒何嘗不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呢。

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在你原諒過後,會對給你造成的傷害感到抱歉。不少孩子認為一句對不起就能讓事情變得簡單,於是就會懶得思考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

這也導致他們即使在成年以後,也無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教會孩子從行動中學會道歉才是最重要的。

“他都說對不起了,你還不原諒?”不,憑什麼他道歉我就得原諒

“他都說對不起了,你還不原諒?”不,憑什麼他道歉我就得原諒

02讓孩子遵從自己的內心

曾遇到過不少孩子,被人欺負對方道歉後,會第一時間說沒關係,但是卻發現被欺負的人還是會被同樣的人欺負,而且每次都會收到同樣的道歉。

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對於兩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利的。一個是不清楚自己道歉的原因,一個是受到欺負後一直壓抑內心的感受,這兩種情況都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和未來面對事情的態度。

很多人之所以原諒,可能是由於周圍人的眼光或者比較大的壓力導致的,並不是遵從自己的內心。

這也讓孩子在未來面對問題的時候,很難從自己的角度去思,特別是在以後也可能無法保護自己的權益。

因為很多大人都告訴孩子,你要學會大氣寬容,別人跟你道歉了能原諒就原諒,而忽視了對方道歉的初衷和態度,因為原諒可能給了對方二次傷害的機會。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孩子需要道歉,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道歉,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為了敷衍去道歉。

如果孩子是被道歉的一方,要讓孩子知道有選擇的權力,可以選擇原諒或者不原諒,判斷好這件事情原諒與不原諒給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影響。

“他都說對不起了,你還不原諒?”不,憑什麼他道歉我就得原諒

“他都說對不起了,你還不原諒?”不,憑什麼他道歉我就得原諒

03告訴孩子,愛護自己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引導者,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自己的行為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讓孩子學會愛自己,因為只有愛自己,才能保護自己,也才能將愛傳遞給他人。

1)告訴孩子,適當的自我一點沒關係

孩子不能事事忍讓,因為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如果一度忍讓,讓自己無法獲得自己的權益,而且還壓抑內心真實的想法。

如此累積情緒對於孩子未來的性格不利,在某些合理的事情上自我一點沒關係,是值得被肯定的做法。

因為在不違背道德的事情上,適當的遵從自己內心是可以免受外界傷害的,而如果一味的迫於外界壓力去承受一些事情,孩子可能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

很多家長可能會說,我想讓孩子情商高一點,其實,情商高不一定要以隱藏孩子的真實想法為代價,而是讓孩子在沒有傷害到自己想法的同時,用適當的方法來表達出對對方的一些不同看法。

在受到傷害時,可以勇敢的選擇不原諒,這樣可以讓孩子學會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或者拒絕自己不喜歡的事。

而不是一味的從對方角度考慮,這樣只會養成孩子不夠果敢的性格,相信大家都知道成年後生活的不容易,因此如果能多遵從自己的內心是多麼棒的一件事啊。

“他都說對不起了,你還不原諒?”不,憑什麼他道歉我就得原諒

2)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通常會過分強調禮貌,而把握不好度,這就可能讓忍讓成為不快樂的源泉。

因為禮貌的另一端是忍,忍讓是一種美德,但如果事事都不計較,孩子失去的東西只會越來越多。

比如剛開始可能丟失的只是自己喜歡的玩具,後來可能是一本書,然後是專業,進而是喜歡的人,到最後可能是一輩子的生活。

面對這樣的選擇,不斷的壓抑,最後導致的後果是很嚴重的,如果不適當表達憤怒的情緒,可能對方就意識不到這件事對於你的意義。

久而久之,其他人會認為下次還可以以這樣的方式對待孩子,未來孩子面臨的失去,也將更多,傷害也就更大。

試想同樣一件事,一個是對你的做法勇敢表達出憤怒和拒絕的人,一個是對你的做法比較牴觸但仍然說出沒關係的人。

下次遇到同樣的事,你會讓它發生在誰身上的概率大一點,因此,讓對方學會尊重,並且知道底線是需要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一個重要方法。

“他都說對不起了,你還不原諒?”不,憑什麼他道歉我就得原諒

3)告訴孩子,學會拒絕不全是壞事

相信每一個有孩子的家長,都聽過孩子抱怨過一件事,那就是自己很喜歡的東西,被自己周圍的朋友,或者同學也喜歡上以後,孩子很為難要不要給的問題,

給吧,這是自己最喜歡的,不給吧,孩子可能就丟失了一個好朋友,因此,讓孩子主動去思考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很重要。

在給玩具之前,要讓孩子先想一下,如果把自己最喜歡的玩具給了對方,會不會覺得委屈。

如果孩子說覺得很委屈,而且不願意接受離開這個玩具,就要勇敢拒絕。未來遇到這樣的狀況有很多,當類似的情況發生時,要讓孩子心裡知道跟著自己的心走很重要。

家長要告訴孩子,如果是真的好朋友的話,通過溝通,會理解你對於這個玩具的感情。不會因此而疏遠,只有互相理解和尊重,才能更快樂,感情也才更長久。

並且,家長同時要告訴孩子在拒絕之後,不要感到自責和內疚,因為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對方不理解,或者沒有和自己理解不同的原因。

“他都說對不起了,你還不原諒?”不,憑什麼他道歉我就得原諒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關於原諒的課程不僅是孩子,也是父母應該學會的,有些事情並不需要用“道歉就要原諒”,“能忍則忍”來教育孩子。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獨立選擇的能力,尊重他人的基礎是互相尊重,而不是一味的站在忍讓的一方。

只有孩子學會愛自己,學會適當從自己角度考慮,遵從內心的真實想法,並且在面對不願意的事情上,勇敢說不的時候,才能有更健康的感情,和更健全的人格。

也建議家長不要為了所謂的“高情商”,而讓孩子被迫放棄自己的快樂,畢竟,人生只有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