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二战时期有许多航母,而今天要用举国之力才能有拥有1艘航母?

沙漏遗爱


战争年代的航母和和平年代的航母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二战时期,日本、美国、英国为了争夺太平洋战场主动权,纷纷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航母建造工程,据统计:二战期间先后投入航母最多的是美国,共155艘;其次是英国,共96艘航母在编;第三是日本,数量为29艘。而当今世界,就连海军第一的美国也仅仅有12艘,相比于二战期间的庞大基数,确实逊色不少,这又是什么原因?



二战航母质量参差不齐

第一个原因:二战时期的航母质量与和平年代的航母不是一个级别,甚至相差甚远。在二战期间,美国和日本为了满足太平洋战争需求,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造海上利器航空母舰,但是短时间内想要制造出数量庞大、代价昂贵的航母舰队群并不容易。


所以当时美日双方都建造了很大一部分滥竽充数的准航母,又称护航航母。护航航母以邮轮、大型商船为主体,进行简单改造,添加一些战争设备,无论是续航能力还是火力配备都比较薄弱,所以大部分时间都以运输和护送为主要目的,和真正的大型作战航母不是一个量级。

常规和非常规时期的区别

第二个原因就是战争时期和非战争时期国家资源使用侧重点之间的巨大差别。在战争时期,国家政府可以举倾国之力进行军事研发和制造,全国上下的资源、人力都可以在短时间投入到战争之中,从而在短时间内召集起一支强大无比的卫国军队,以及环环相扣的战争产业链,高效快速的发展国家军工。

另外在战争时期,国家经济的侧重点一般都是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军工产业,对于民生和文化方面的投入力度比较低;而在和平年代,国家经济直接挂钩的就是民生板块,军事研究只要起到一个震慑作用就已经足够。

综合而言,二战时期航母数量暴涨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非常规时期和常规时期国家资源配置的巨大差别;而在和平时代,国家并不是非要举全国之力来建造航母,而是对军事方面的侧重程度有所降低,所以给人一种举倾国之力而建造航母的错觉。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要说现在的航母建造和维护多费劲,别的不多赘述,就看下图。

这黑烟里的,是当今俄罗斯硕果仅存的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在2016年10月带领其航母战斗群,远赴东地中海,去叙利亚战场“反恐”,途径英吉利海峡的壮观场面。很多网友戏称,这俄罗斯的大航母,别是烧劈柴的吧......

除了浓烟外,库兹涅佐夫号最出名的还在于其“用半年,修两年”的状态,往造船厂上“咣当”一停,就歇菜了,让骄傲的资源大国、军事强国俄罗斯,经常陷入无航母可用的窘态。

即便如此,俄罗斯军方还是很执着的缝缝补补再接着用,新航母短期内现身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然而,在七八十年前的二战时代,各国在资源、人力紧张的状态中,竟然能像“下饺子”一般呼啦啦的短期内造出几十艘航母。

比如,日本,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在十几年间,先后建造了25艘航母,要不是在战争后期,遭到了严格的禁运,搞出来的量肯定会更大。

再看财大气粗的美国,十来天就能攒出个航母,拉出打,都挺好用。整个战争期间,美国共拥有158艘航母。排第二的是英国,在纳粹的轮番轰炸下,也保持着91艘的数量。

其实,对比七八十年前的航母和现在的航母,名字虽然还是那个名字,但作战需求和功能定位早不是当年的“航母”所能比的了。

二战的航母主要是搭载飞机,用以夺取制空权的作战平台,在远离本土的条件下,能携带着战机从空中攻击陆地以及海上的目标就可以了。很多情形下,为了节省时间和经费,大型军舰,甚至货船经过改装,就能成功变身航母。

当时,出于作战需求的考虑,把货船和邮船改装航母的难度并不太大。二战中的舰载机,均为螺旋桨飞机,结构简单,速度低,满载起飞重量一般在4-6吨之间,仅相当于现代舰载机的1/5-1/4。因为机身的轻盈,速度还慢,滑行几十米就能起飞了,对起降条件要求很低,够长就行,不用太考虑什么弹射系统、助降系统、拦阻系统。

再看现在的舰载机,多为喷气式超音速战机,挂载导弹,结构复杂,重量大。像当今美国主推的F-35C(下图),最大起飞重量都达到31.5吨,再加上战机超高的起降速度,先别说起飞成问题,这要降落在二战时期的任何一艘航母上,估计都得给砸残了。

更大的区别是,二战时期航母的甲板几乎都是木制的。此时的螺旋桨飞机发动机温度低,木制甲板能够减轻重量,保证航母的稳定性,也便于修理。

而现代喷气发动机尾焰对甲板的侵蚀极大,这对航母甲板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抗高温,耐火特种钢制造。只有具有雄厚工业基础和一定资源的大国,才能在甲板的选材、冶炼技术、焊接技术方面达到特定的要求。

而且,在战时的非常态状况下,建造航母时也不会怎么考虑系统性的保养和维修,不像当今,一个航母舰队可能要配十几艘大小战舰,组成很正式的航母战斗群,还经常拉出来训练,这个成本自然会非常高了。

除了作战任务、作战环境的不断升级,对航母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外,也跟不同的时代背景有关。

二战叫做“世界大战”。全球各国都杀红了眼,生死存亡之际,日本、英国,甚至本土没受影响的美国都在大肆宣传爱国主义,团结一致,共同对外,举全国之力不计成本的进行的一场战争。此情此景下,各国的国家工业实力几乎全投入到了战争相关领域,军费甚至能占到全国GDP的多一半。

而战后,无论是苏联/俄罗斯,还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参与的都是局部战争。出于国家发展的长远考虑,虽然也在一直大搞军备竞赛,但多强调要在保持足够强大的军事威慑力前提下,尽量减少军费比例。毕竟,和平时期,军费占比太高,国内国外,都不好怎么好交代。

加之,当今的航母,因为科技含量和人工费用的高涨,其造价、服役和维护费用越来越高。比如,美国的福特号航母造价150亿,预计服役期全部维护费用将超过2500亿。这要是弄个几十个养着,美国再财大气粗,也得耗的破了产。

总之,目前的信息化战争环境,对海上作战平台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航母愈发昂贵的造价和维护费用,二战时期的航母跟当今的航母比,虽然都叫这个名字,但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最多拥有161艘航母,航母从建造到下水也就几个月的事,好像造航母不要钱似的。可是现在我们举全国之力才能造出一艘航母,航母真的越来越难造了吗?

事实上,不是航母的制造标准提高后,凑合造一艘航母,真的不适应世界战争形势发展需要。

先说说二战时期的航母,老黄历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161艘航母中,由舰队航母38艘,护航航母123艘,看起来很大,其实总吨位只有300万吨。其中吨位在10200顿的卡萨布兰卡级航母,就有50艘,这明显是滥竽充数了。战斗力真的算得上强大到让人害怕的航母,只有三艘中途岛级航母,单艘吨位达到了6万吨。

美国在二战时期的航母,相当多的就是用商船改装而成的护航航母,吨位小,防护能力差,说白了就是一个普通的海上飞机起降平台,一旦遇上轰炸机空袭和潜艇偷袭,基本上就是有来无回。

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二战中能有19艘航母被飞机击沉了。其中最有名的事件便是中途岛海战中,日本一次性损失了4艘航母,而美国则损失了3艘。日本的4艘航母,几乎是在瞬间被轰炸机击沉了。当时日本海军三艘航母在10分钟之内被美国的俯冲式轰炸机炸毁击沉,剩余的飞龙号航母拼死反击,还击沉了美国的约克城号航母,结果还是被围攻很快被击沉。飞龙号航母吨位达到了1.8万吨。

再看二战后最有名的马岛海战,阿根廷从法国买来的超级军旗轰炸机,则一次炸毁了“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与“大西洋运送者”号货船两条英国巨船,无敌号跑的快,要不然也得死。

所以,随着飞机的不断发展,航母必须发展,要不然,放在海上就是一个移动的棺材。

另外要说的是,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击沉了美国的战列舰亚利桑那号,满载排水量36500吨,其实丝毫不比航母差。随着亚利桑那号沉没的,还有战列舰上面1177美国大兵的阵亡。其中由945名美国大兵,在亚利桑那沉没的那一刻,还在舰体内。

再看我国最早的航母,张作霖东北军建造的“镇海”号,只有两架水上飞机。镇海号上面没有飞机跑道,因为造跑道实在太贵了。镇海号实际上就是一个飞机运输船,飞机下到海面在水上进行起飞。更为寒酸的是,这艘镇海号是用一艘商船改装而成,吨位只有2708吨,在30多年前的北洋海军定远号,则有7500顿排水量。

不光是排水量,现代航母在动力航速和航电系统上面的进步,更是让航母制造更加困难。

目前美国的主战的10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动力上配置了四座功率各45000至50000马力的A3W反应堆,而最强的企业号航母,则有8座同样的核反应堆,总动力达到了260000马力。普通家用轿车的动力大约是100马力,美国最强的航母动力相当于2600辆轿车。

动力越强,让航母运行速度更快,核动力航母让航母速度更快的同时,可以提供飞机起飞需要的甲板风,起飞更容易,初速度更快。

我国下水的第一艘航母是辽宁号,由苏联海军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改装而成。瓦良格从乌克兰买回来的时候,完工率超过68%,但是要让他动起来并且配置战斗力,难度还是相当大。不过,在我国军工部门的努力下,瓦良格号搭载了4台453型蒸汽轮机8台增压锅炉、4轴推进、总功率20万马力,在动力上已经和企业号达到同一水平,航速上达到了35节以上。

不过,辽宁号因为是第一艘航母,与美国航母的差距还有很大,比如美国的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10万吨,而我们的辽宁号满载排水量才5万吨,只有华盛顿号的一半。

即便是辽宁号这样的入门级航母,也不是随便一个国家能够建造的。

英国曾宣称,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正在建造航母,这三个国家分别是英国自己、美国还有中国,这是对我们航母制造水平的肯定。

同样是发展中大国,印度建造的航母主要是负责搞笑的。印度2017年维拉特号航空母舰 ,1986年从英国手中买下,花费了5000万英镑,自从买回来以后,基本没有出过海,一直在港口李修修修,因为买的时候这个航母就是即将退役的老寿星了,2017年退役时,这艘航母服役事件超过了64年。

目前印度一直在建造自己的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14年时间过去了,还没有完工。虽然宣称是自主品牌,其实是西方国家提供设计和原材料,自己组装完成。

当然印度还买过免费二手航母,修航母的冤枉钱花的就更多了。

建造航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国家强大的工业体系作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即便找别人买了航母,也会陷入不会用的尴尬。比如泰国在1996年发大财,买了一艘英国制造的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让泰国成为第二个拥有航母的亚洲国家,满载排水量只有一万吨多一点,速度只有26节。可就是这样一个航母,泰国技术保障能力太差,根本不会用,根本没有形成战斗力。于是这个航母成了泰国海军的吉祥物,成了全世界海军的笑柄。

航母不是你想造想造就能造,造一艘配不上自己身份或者根本不能用的航母,让别人看笑话吗?


历史知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压根不是一回事。

二战结束以后,一些航母被保留下来,卖给一些相对落后国家。

这些国家为了能够拥有自己的航母,曾经对这些航母进行过现代化改装。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二战航母同现代化航母的巨大差距。

第一,航母机库和升降机必须全部改装。

二战的战机普遍不大,尺寸很小。

比如著名的零式战斗机,长度为9米。

今天的美军F14战斗机,长度为19米。

所以,整个航母的机库和升降机都必须大刀阔斧的改动,甚至要改变航母的基本结构。

第二,甲板必须更换。

二战时期都是螺旋桨飞机,起降对甲板的要求不高。

然而,今天的战斗机都是喷气式发动机,喷气发动机尾焰对甲板的侵蚀非常大。

所以现代航母的甲板必须由抗高温的特种钢制造。

这些特种钢即便是很发达的工业国家,未必能够制造出来。它需要特殊的配方、特殊的冶炼技术、精密的焊接技术、严格的质量控制、各种高精材料的分选、严格的质量控制。

如果用二战时候的甲板起降今天的喷气式战斗机,用不了几次甲板就报废了,机毁人亡。

第三,必须加装弹射器和拦阻索。

即便是全金属战机一般只有几吨重量,木质战机就更轻了。

而今天的喷气式战机动辄几十吨,想要携带大量弹药起飞必须使用弹射器和拦阻索。

大家都知道,蒸汽弹射器不但被美国垄断,而且这玩意体积非常大,结构也比较复杂。

如果在二战航母上加装这玩意,等于要把航母重新设计。

拦阻索也是一样。拦阻索必须能够拦下几十吨的飞机,又不能损坏飞机,还要保证自身重复使用下的可靠性,拦阻系统必须有效缓冲飞机降落的巨大动能,又要有一套复杂的机械系统加以控制。

第四,今天航母的电子设备是二战时期百倍。

今天的航母不单单是起降舰载机的平台,还需要装备大量电子设备,数量可能高达十几万台之多。

可以这么说,航母本身就是一个电子设备的载体平台。

而二战期间,航母也就是装备无线电等少数电子设备,根本无法相比。

第四,动力设备有很大区别。

二战时期的航母,比如美国约克城号已经很牛逼了,属于重型航母,标准排水量2万吨。

今天美国的福特号航母10万1600吨,大了5倍。

想要驱动这么大的航母,绝非二战的动力系统可以承受的。

今天大型航母很多都是核动力,或者是非常强劲的常规动力。

重型核动力反应堆的门槛更是高得吓人,跟核潜艇反应堆也完全不能通用。

总之,二战航母和今天航母根本就是两种东西。


萨沙


二战时,美国拥有航空母舰158艘,日本拥有25艘,英国拥有91艘。到了今天美国有航空母舰12艘,中国有2艘,英国有3艘,其他国家也不多。

那么为什么科技水平越来越好,世界财富越来越多,而航空母舰的数量越来越少呢?

第一,今天的航空母舰与二战时的不同,二战时航母为了应战,很多是粗制滥造,而今天精益求精。

二战时的航母确实很多,全球加起来有好几百艘,但是有没有听说哪场战役是依靠航母打胜的呢?几乎没有,二战时所谓的航母,也就是比普通舰艇强一点的高级舰艇,并没有特别强大的功能。

今天的航母不同,今天的航母追求每个部件都是最先进的,从发动机,都外壳,都是经过专家反反复复实验,反反复复推算制造的。如果要是真的比起来,今天的航母那才是海上之王。

世界各国也认识到了,粗制滥造的航母只能应急,是不可以真正保护国家安全的。


第二,航母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足以保护国家安全。

说到这里,我们先从原子弹的例子入手。原子弹也是一种国防杀手锏,可是为什么很多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在数量达到一定后,就不再增加原子弹的数量了呢?

其实目前这些大国中任一一个国家的原子弹,足以毁灭半个地球,甚至整个地球,所以再增加原子弹的数量,也是徒劳无功,因为保家卫国的目的已经达到。

航空母舰也是同样的道理,美国现在拥有12艘航空母舰,这12艘足够他在全球跑来跑去,他为什么还要花费经费,制造同等科技水平的航母呢?


第三,二战是战时,航母要上战场,如今和平年代,航母主要是威慑对方。

二战是特殊时期,为了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他们的航空母舰是要实实在在参与战争的,所以数量越多,也就越有优势。

可是现在不一样,如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年代,航母虽然是战舰,但是他的主要作用不是参与战争,而是威慑对手。

如今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在特殊时候还是很多的,而且在演习时,往往会亮出一些杀手锏,这就是为了威慑对手,来换取和平。今天的航母是很少参与战争的,但是如果将它停靠在一些特殊领域,那么敌人也会感到害怕。

航母是一种武器,但是并不一定就是战争的武器,和平年代它也可以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


斯幽说历史


二战时期的航母和现代航母虽然都叫航母,但是已经不完全不是一个东西了,像这二战时期的航母,2万多吨就已经是大型航母了,达到4万吨就已经可以说是巨型航母,许多只有1万多吨,现代航母的吨位要明显大了,最大的航母要达到10万吨级,与二战时的航母相差就很大了,不是大家想象的并没有什么差距,技术难度也不是相差一倍二倍了。

现代航母比以前要复杂太多了,航母设计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二战时的航母根本就不具备现代航母的特点,技术也有很大的区别,成本自然也就高了,还要考虑到的是一个是物价因素,当年的物价与现在的物价不一样,大家感觉当年造航母挺简单的,其实不简单。当年能造航母的国家不多,在整个二战时当中能大量建造航母,只有三个国家,美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能造一艘两艘就已经不错了,即便那样也没谁了,应该说航母的技术要求是越来越高了,成本自然也就随之上涨,对于后起国家,真的可以是举国之力才能有拥有1艘航母。


麦田军事观察


二次世界大战中,航母取代了战列舰成为了新的海上霸主。在这期间,美国建造了158艘航母,英国有90多艘,就是算资源贫乏的日本也建造了29艘航母。现如今,除美国拥有11艘航母外,其他国家就算咬紧牙也只有那么一两艘,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二战中的美国航母舰队)

(二战日本曾建造了29艘航母)

首先,技术进步催生了航母作战方式的改变。航母就像是一个移动的海上机场,它可以携带大量作战飞机,对敌方的海上或陆上目标发动攻击。二战时期的舰载机是螺旋桨飞机,它们结构简单,重量低,最大速度也不过几百公里,所以对起降的要求也不高,也不必考虑弹射器、拦阻索、助降装置这些问题。正因为如此,二战时期的航母甲板即便用木质甲板也没有问题,甚至可以将商船或货船改装成航母,当年美国人就靠这种办法造了许多轻型航母。

(二战中航母木质甲板)

二战结束后,战斗机进入喷气时代。舰载机速度提升很快,重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对航母硬件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木质甲板不耐高温,不能承受战机起降的冲击力,于是它慢慢被钢制飞行甲板取代。另外,为了保证战机的起降,弹射器、助降系统和拦阻索等设备也变成了航母上的标配。战机体积和重量都在增加,为保证战斗力,航母机库面积也得增大,于是航母的体积和吨位也越来越大。总而言之,随着战斗机性能的提升,相关配套设施变得越来越多,航母吨位、子系统的技术含量也变得越来越高。

其次,二战时期的海战主要依靠炸弹和鱼雷,多采用舰载机凌空投弹的方式进行攻击。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航母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大。马岛战争中,虽然阿根廷实力远逊英国,但是他依然利用反舰导弹击沉了英国海军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这说明随着反舰导弹威胁的增大,航母需要一整套立体防御体系。正因为如此,现代航母在作战时要配备大量辅助作战舰艇,水面舰艇负责防空反潜,水下由潜艇保驾护航。同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航母还要具备强有力的空情保障和打击能力,这也进一步提高了建造航母的门槛。

(反舰导弹)

(马岛战争中被飞鱼导弹击沉的英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与二战时期相比,无论是武器性能,还是战争形式都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这些变化对航母的设计和建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如今,没有强大国力和技术能力的支持,已经很难建造出能应对现代化战争的航母了,所以才会出现举国之力才能拥有1艘航母的情况。


战情解码


首先回顾一下航空母舰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代。

第一代航空母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发挥了较大的潜力,各种潜艇战法随之而出。为了发挥飞机特有的侦察潜艇的优势,英国一名军官对运煤船进行了改造:拆除运煤船上面的一切物体,打造一个移动大平台。当时的技术不发达,这也算不上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那个时候,飞机不是直接从航母上起飞,而是采用水上飞机,飞机起飞前先被用吊车放在水面,战斗结束后再降落在水面上,吊车再将飞机吊回航母之上。此种操作,战力低下,飞机也容易磕碰。航母的忧伤,一眼就看的出,各国总结一站期间航母的缺点,积极开发新的航空母舰。



1918年,英国将一首正在建造的客轮改装成具有全通式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改装过程中,拆除客船上的烟囱,并将烟囱从侧面伸出船外。1922年,美国借鉴英国的设计,成功的将一艘运煤船改造为航空母舰。



在英美两国海军的不懈努力之下,第一代航空母舰的已经算正式成型。



第二代航空母舰

第二代航空母舰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搭载作战飞机二设计,真正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航母。1922年,日本第一艘完完全全自己设计制造的航母诞生。它改变英美的设计,一个小型的塔式舰桥被设置在飞行甲板的右舷,共上面带有三角舰桅。在岛式建筑的后面,有三个可同时向外侧放的烟囱。1923年,日本海试之后,发现航母甲板太小,不利于飞机的起降,又改回欧美的设计。英国人,看到日本的设计之后,很快推出自己的设计:在巨大的全通式飞行甲板上, 一个环绕着烟囱的大型舰岛被配置在舰体的右舷。此后,这种设计被各国抄袭,沿用至今。



让航母文明天下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几乎全歼美国大兵。这之后的第三天,为了突破英国人的封锁,日本航母击沉了号称永不沉的战舰。此后,战列舰的位置被航母取代,航母成交综合国力的象征。



第三代航空母舰

1946年,美国成功研发一种喷气式战斗机,并成功在罗斯福号航母上成功起落。这种飞机体积庞大,载弹量多,性能是螺旋桨飞机的N倍。英国不甘落后,在60年代初研制成功“ 鸥” 陆上垂直/ 短距起降飞机后, 又于1975年研制成功由“鹤” 派生的“海鹤”垂直/ 短距起降舰载机,并将它装备于战后新建的第一艘轻型肮空母舰— “无敌”号。1982年,马岛海战爆发,英国航母、潜艇齐聚马岛,潜艇乖乖的在水下游几圈就回家了。但,航母却对战争起到了关键行扭转,成功的控制了制空权。



将航母推向高潮的是:1961年,美国研制成功9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羡煞旁人。



能造航母的国家:

美国:毫无疑问,美国是世界航母建设的领头羊。美国拥有世界上性能最强的电磁弹射航母。现如今,美国有大约十几艘的航母分布在世界各地。



苏联:冷战时期,苏联是美国的头号敌人。苏联人不热衷航母的建设,在俄罗斯大力大战核潜疼。航母的生产基地放在乌克兰。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潜疼的设计、制造,但航母建造技术显然低于美国。



英法:俗话说,受死的骆驼比马大。二战之后,英法不甘于沦为二流强国。美国有的,我们也要有。英法,在战后也具有航母的设计建造能力,但英法没有掌握航母的最新建造技术,如电磁弹射器。



日本:二战后,由于宪法的限制,日本不能开发进攻性武器,但日本是一个狡猾的狐狸,美国对它看管的也不是很严格。日本经常打一些擦边球,比如直升机航母。


没有一个国家不想航母,但为何就几个国家有呢?

1)钱:这是最关键的。各国国防大致开支:1.美国,5827亿美元;2.中国,1517亿美元;3.印度,535亿美元;4.沙特阿拉伯,509亿美元;5.俄罗斯,491亿美元;6.日本,464亿美元;7.英国,437亿美元;8.德国,399亿美元;9.法国,323亿美元。



一艘大行航母需要多少钱?美国福特号航母造价在120亿美元。这还不算是上战列舰、预警机、武器弹药。上面几个国家的军费,也就美国可以大兴土木建造航母,其它国家1到2个,艰难的维持着。



2)工业基础。航母是一个国家顶级的工业产品,这么核心的产品,你想买也是买不到的。



印度这个国家,很早购买了英国的航母,随后俄罗斯又送了一艘航母给印度。据说在海试的时候,锅炉炸了,找俄罗斯来维修,被坑很多钱。印度,雄心勃勃的要国产航母,日复一日的过去了,航母至今还没有海试。



制约我国航母发展的可能是以下几点:

1)动力。核动力航母相对于常规航母具有天然的优势。核动力航母可以长期的航行在大海上,你需要添加燃油。只要堆不坏,武器弹药充足,我就是一个不沉的移动领土。



法国是一个有想法的国家,正规核动力航母玩不过美国,将核潜艇上的堆用在航母上。虽然可以长期的在海上续航,但航母的速度明显低于美国核航母。



2)弹射器。不管是电磁弹射器还是蒸汽弹射器,都是未来航母的标配。但这个产品玩转的只有美国一个国家,我国的航母还是老式的。



3)舰载机。目前我国的舰载机只有一种,未来还需大力发展。



航母的建造不等于你有钱就有人给你建造,世界上有几个国家有能力建造大型战舰?又有几个国家愿意把核心机密与工业技术交给你?美英也是在几十年的探索下,才建造了如今的航母。上个世纪,能打破美国技术封锁的是苏联。本世纪毫无疑问,打破美国技术封锁的将是中国。


熟读军事历史的博士


估计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国饱受没有航母之苦,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中国的海军其实就是一支绿水海军,由于没有航空母舰,只能活跃于近海,无法实现真正的蓝水海军之梦。

直到2012年,改造自前苏联航空母舰瓦良格号的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之后,中国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中国拥有航母过程之艰辛,之曲折,一本书都难以述尽。

中国的辽宁号航母

然而,喜欢二战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二战时期,短短4年的时间内,美国共建造航空母舰高达155艘。建造速度之快,数量之多,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就连二战时期的列强“吊车尾”日本,都曾先后建造了29艘航母(4艘未完成)之多。

为什么二战时期,美国就已经能够实现航母“下饺子”,六七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拥有自己的航母却依然如此艰难呢?

首先,航母本身建造就极为困难。无论二战时期还是今天,有能力建造航母的国家都没有几个。对比二战时期和今天世界各国列强,就可以清晰的得知建造航母有多难。

中国航空母舰

二战时期,世界上的主要列强,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几乎都具备或已经造过航空母舰。然而,21世纪的今天,实际拥有航母或能够制造航母的国家依然是这些,其他绝大多数国家仍然不具备建造航母的能力。

而如今世界上,高达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从中也可以看出建造航母的难度。而且,大多数能够建造航母的欧洲国家,实际上只能建造小型和中型航母,对真正的国之利器——大型航空母舰和核动力航母,依然无能为力。

其次,二战时期的航母与今天的航母,也不可同日而语。虽然都叫航空母舰,虽然都用于飞机的起飞和降落,但是,二战时期对于航母的技术要求和今天已经截然不同,技术难度自然也天差地别。

二战时期美军航母

今天的航母,早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威力最强,功能最复杂、也最庞大的武器,航空母舰也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它也几乎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军事等全方面的能力,是真正的高精尖武器。

然而,二战时期的航母,由于当时的飞机并非喷气式飞机,对于航母的要求并不高。当时各国的航母,包括美国的155艘航母,大多数都是由普通商船改造而成,技术难度与今天有天壤之别。

北洋军阀时期,就连张作霖的东北海军中,都有一艘用商船改造的水上飞机母舰——镇海号。而今天用商船改造航空母舰毫无意义,即使真的改造而成,也不过是精确制导武器的靶子而已。

美军航母

最后,中国追求的,从始至终都是使用自己的能力,真正完全掌握航母的研发、建造,并最终形成战斗力。而从无到有拥有建设现代化的航母的体系,无疑是最难的,也必须需要举国之力。

实际上,如果不追求独立自主拥有航母,哪怕是今天也并没有那么难。比如,泰国就拥有一艘小型航母,我们的近邻,南亚次大陆的霸主——印度,甚至拥有不止一艘航母。

然而,这些买来的航空母舰实际上对于国家及军队的实力并没有根本上的提升。平常训练还好,一旦遭遇战争,后勤、保养、武器等一系列受制于人的局面必将成为战争的阿喀琉斯之踵。由于外部原因被人卡脖子,这自然不可能为中国所容忍。

印度航母

同时,由于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崛起从始至终的警惕和打压,中国想获得外部帮助一直极为艰难。早已被拆成空壳的瓦良格号,进入中国都几经波折。许多建造航母过程中西方成熟的商品和技术,中国却连购买的资格都没有,一切只能从头再来,重新研发。而这,无疑也极大地增加了航母建造的难度。


鸢飞九天2018


现代航母难度远大于二战航母,但是现代的技术水平远高于二战期间!如果战争爆发,舰队航母的数量只会比二战更多!

一句话回答:

在战争期间,航母能造多少造多少。

在和平年代,航母能造多少造多少。

首先在世界大战期间 所有参战国都在极尽可能的建造更多的武器装备。尽可能压缩与战争无关的一切,号召民众捐出钢铁建造军舰的国家比比皆是。


第二,二战时期仅美国就建造了27艘舰队航母11艘,轻型航母117艘护航航母,

其中护航航母多半以舰队油轮以及货轮为原型,铺上木质飞行甲板,就算改装完毕,甚至于连机库都不一定有。可以说像这种航母,别说面对正规航母的,它就是面对一艘轻巡洋舰,它都是有去无回。护航航母的主要任务就是护航以及反潜,主要目标就是起到一个先期警戒以及保护运输船队的任务,而护航航母基本上有航速较快的民用船只为原型或者直接进行相关改造。


如果需要的话,现在见到这种吉普航母的难度会更低,因为在当时护航航母,如果不使用液压弹射器的话,舰载机会因为吉普航母航速过低而增大起飞难度,从而增加飞机的事故率。

一来 如果必须要使用舰载机进行护航,那么现在的几乎航母完全可以是以大型集装箱货轮为原型进行改装,因为集装箱货轮普遍航速在25节以上,所以航速相对较高 能够提供更高的甲板风。

而且涡桨发动机的性能全方位碾压二战所有发动机,也就是说,涡桨战斗机完全能在集装箱货轮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航母上起降。

起飞海鹞之类的短垂战斗机更是轻松加惬意,经过简单改造便披挂上阵的大西洋运输者号集装箱货轮正是如此。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现代完全没有这种吉普航母的存在价值,如果需要面对的仅仅是海盗之流那么。集装箱货轮上装上两枚集装箱版俱乐部就可以了。


如果需要应对一些低速的亚音速反舰导弹,那么通过加装一些集装箱版的防空导弹也就可以了,实在不行还可以从老旧舰艇上拆一些密集阵下来(反正就是挣扎一下)

而真要战斗机上才能完成护航任务的,就吉普航母,能够搭载的那些老旧二手机也无法完成任务。

也就是说占据各国航母数量大头的吉普航母已经没有存在价值的。

而轻型航母,也已经被边缘化(二战的时代,轻型航母和舰队航母的差距远<现代,在当时都是列队滑跑起飞,无非就是轻型航母少带一些。)

而现代,常规起降的舰载机很难在三万吨以下的航母上起飞,轻型航母狭小的飞行甲板和无从布置斜角甲板的尴尬境地,面临着降落失误,全盘报销的境地。

所以,三万吨以下的航母索性选择放弃治疗 全部成了stovl航母.....(三万吨以下采用斜直两段式飞行甲板的航母也有不少但是仅三十年以内一艘都没有,这是因为喷气式时代初期,舰载机还比较小,三万吨以下凑活一下也能安装弹射器和斜角甲板 但是舰载机大型化之后,已经无法满足大型舰载机的起降要求,所以小吨位航母战斗力进一步边缘化。



存在价值降低。(这一刀砍完就剩中美俄英法印六国的航母了)

实际上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和平年代能造多少造多少。

需要的仅仅是维持舰艇研发能力以及现有舰艇的正常更新换代,保留有现有的技术研发团队,防止相关工业体系的崩溃。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通常会每隔一二十年就想方设法重新建造一艘航母的原因,为的不是别的,就是为了把现有的设计师团队养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