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赵顼真是一个空有理想,而无实际才能的人吗?

梁小勿猜


宋神宗,在我的心中,于大宋一代,只有他能和宋太祖相提并论。

他虽出生于帝王世家,却没有沾染骄纵之气,励精图治,承受着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各方巨大压力,抵制着万千红尘的各种诱惑,为帝国使出了洪荒之力,只是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而已。

他本可以像“仁宗”、“真宗”一样,躺在前人所创造的功劳簿上,继续过着花钱购买和平的龌龊交易,继续接受国库亏空的现实。然而他不能?他有着自己的梦,一个富国的大梦,对内他要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对外他要开疆拓土,再创盛世。

那么宋神宗的一生,真的是空有抱负,而无实际才能吗?我想并不是,从以下一些细节可以瞧出端倪。

第一、意识超前,力排众议,坚定改革

神宗即位时,他看到了国库空虚、财税不足、军力不振等弊端。决心改革,解决国困民穷的问题。但朝廷之中,都以“祖宗之法不可破”为主流,改革之路困难重重。神宗没有退缩,他广听言路,互相比较,最后自己定夺,支持了与自己理想抱负相同的王安石。大胆的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超前观点,改弦更张,启动了“熙宁变法”。尽管之后在旧派势力的狂轰乱炸下,神宗不得不两次罢免王安石的宰相职务,但是直到他去世前,都一直在推行王安石的改革政策,反映了宋神宗改革决心和用人的胆识。

第二、志存高远,誓要收复燕云、灭掉西夏、再造汉唐盛世

北宋建国已百年之久。自太宗北伐大败之后,面对大辽和西夏的挑衅,泱泱大宋能做的仅仅是用金钱摆平。多年来的苟活让军队废弛,军纪散漫。这位少年天子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他立志要做“汉武大帝”,驱逐胡虏,再造盛世。在他的改革下,军队重新焕发了荣光,日薄西山的宋军如同注入了强心剂。在位16年,3次对外用兵。熙河开边拓土千里,交趾自卫反击战大败敌军,五路伐夏功败垂成却也占地千里。

“永乐城兵败”,让宋神宗在无限的惆怅中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这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有手段有勇气的人物,但是世间的事并不是仅仅凭借理想和手段就能称心如意的,有太多人力无法左右的因素,又有太多时代风浪的裹挟。

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追求过,对方却不理不睬;你努力过,却获取不了期望的成绩;你奋斗过,却不能在史上留下丝毫痕迹。这就是命运的无常、人生的缺憾、历史的波折。或许,悲剧正源于此。

讲到最后,悲剧的神宗就这样壮志未酬身先死,但至少他努力过!争取过!光凭这一点,已经超越了太多太多的人,何况他还是一位皇帝,一位有梦想,敢于实践的皇帝。


竹维杂谈


宋神宗只能说是有心无力,能力不够的君王。

历史上的每一次变法都是不容易成功的,阻力大,加上他英年早逝,充满了遗憾。神宗是他的庙号, 宋神宗谥曰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庙号神宗。

变法是宋神宗“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头一把。因为它是从赵顼登基的第二年即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开始的,因此叫“熙宁变法”。后面的两把火,则是元丰年间的“改制”(改革官制和兵制)和“用兵”(进攻西夏)。看来赵顼确实是一个很想有所作为的年轻人,只不过他的作为似乎效果都不怎么好。变法是一再受阻,节节败退,对西夏用兵更是先小胜后惨败,因此赵顼死后得到的庙号竟是“神宗”。据谥法,“民无能名曰神”,也就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的意思。历史上叫做“神宗”的,还有一位明代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但万历皇帝是在位四十多年不理朝政,什么事情都不做的,竟然和这位独断专任大刀阔斧的赵顼享用同一个庙号,这也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正面评价:《宋史》赵顼自幼“好学请问,至日晏忘食”。《宋史·神宗纪赞》:“其即位也,小心谦抑,敬畏辅相,求直言,察民隐,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览,励图治,将大有为。”

赵顼主持的熙宁变法是地主阶级的一个自救运动,在根本上是对抗农民的阶级斗争的;但它又在阶级斗争影响、推动之下,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前景和劳动人民的要求。

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认为:宋神宗的熙宁变法是以“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反面评价:“夷考宋政之乱,自神宗始。神宗之以兴怨于天下,贻讥于后世者,非有奢淫暴虐之行,唯上之求治也亟,下之言治者已烦尔。”《宋论》

宋神宗是变法派的靠山,但他气魄不够宏大,思想不够深刻,性格不够刚毅。《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

赵顼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其富国强兵的总目的与王安石是一致的。但在抑制兼并这一点上,他却没有王安石坚定,赵顼既想增加财政收入,又不愿损害上层既得利益者,最终,负担只有转嫁到下层人民身上。





般若自在


历史上皇帝有“神”字号的也就宋神宗和明神宗俩人了。总体来说宋神宗在位时还是有一番作为的,在宋朝十八位皇帝中属于上进好青年那种,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宋神宗是有心无力,收拾不了整个宋朝的烂摊子。

1067年,宋神宗继位,那年他19岁。摆在宋神宗面前的是一个已经生病的帝国,财政收支已经出现赤字,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境外反宋势力日益猖獗。

早在他爷爷辈的宋仁宗时期就已经感觉到了大宋出了问题,虽然财政勉强还能维持,但宋朝的趋势不可避免的正在衰退,这让宋仁宗非常担心。他尝试着进行改革,于是就有了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但只是一年的时间,甚至改革的内容还没有完全展开,改革触及到的各方势力的利益所引发声浪,把本来就摇摆不定的宋仁宗惊吓住了,完全没有准备好的他选择了放弃。但是他和他的王朝都知道,这是鸵鸟心态,问题就摆在那里,今天不解决,问题不会消失,只会越来越严重。

到了年轻的宋神宗这里,问题果然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怎么改,让谁来改?宋神宗和朝廷重臣轮番进行了推心置腹的谈话,结果重臣们无非重复了三个朝代的无比正确的废话:“要仁厚”、“要节俭”“要赏罚分明”……司马光还不无得意地炫耀:“臣已经服务大宋三朝了,都是把这些话献给当朝的陛下,这可是我平生努力学习的终极心得。”宋神宗看着满朝暮气沉沉的大臣,非常失望。

宋神宗需要一场全方位的改革,让大宋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依靠眼前的大臣是不行了,他此时心中已经下定决心,使用自己心中的人选——王安石,将大宋的未来托付给他。

宋神宗从小学习历史,对大宋对外的虚弱痛彻心扉,他立志“雪数世之耻”,创下不亚于汉唐盛世一般的荣光。宋神宗在东宫读书时,就十分崇尚法家学说。在法家之中,他尤其喜欢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之术颇感兴趣;还读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王安石的理财治国思想非常赞赏。法家学说对神宗确有很大的影响。在后来谈论治国之道时,宋神宗常常提起一些古代锐意变法的法家人物,“若古之立功名者,管仲之于齐,商鞅之于秦,吴起之于楚,皆使政令必行”。法家学说中改革进取的精神与“法”、“术”、“势”相结合的加强君主专制的思想,对宋神宗的一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熙宁元年四月,宋神宗召王安石畅谈了很长时间,对王安石提出的“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人民不必承担更高的赋税也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开源方案感到非常振奋,他迅速决策,把国家的改革重任交到了王安石手上。

王安石的变法内容刚刚公布,马上引来朝廷内外的一片反对声,司马光当着宋神宗的面与王安石激烈辩论。宋神宗没有表态,但听到两个人的主张后他更坚定站在了王安石的一边。宋神宗果然是敢于承担,很多反对王安石的官员都被宋神宗毫不留情地罢掉官职,撵出了政治中心,宋史记载于这段时间最多的就是“罢”字,和一长串的官员名字。

宋神宗也没有放任不管,改革出现问题时,宋神宗就会咨询王安石,倾听解释,和王安石坦诚交流。但宋神宗对王安石又给予极大地信任,只要王安石坚持,即使宋神宗还有疑惑,他都会还是听从王安石的主张继续进行下去。

随着改革深入,反对的声浪越来越高涨,指责、谩骂、造谣等各种形式更加升级,改革与保守势力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宋神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但他并没有退缩,甚至主动承担起对改革的保护。但是他是一个国家的最高仲裁者,他不可能无所顾忌支持变法,朝中的各方势力还是需要平衡,宋神宗竭尽所能协调各方矛盾,有时候也会引起王安石的不满,甚至多次以辞职发泄愤懑之情,宋神宗还得安抚改革派的情绪,现在想想,这个年轻的皇帝真是不容易。

王安石最终还是离开了,宋神宗只能独自面对巨大的压力,但他没有停止改革的进程,王安石的变法被他异常坚定地坚持着走下去,经过他的不断努力,宋朝基本建立起了更有利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其基本制度一直实行到宋朝末年未再进行大的变动。宋朝的财政收入扭亏为盈,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宋神宗的第一个目标完成了,他要积累的财富去完成真正的统一大业,但事与愿违,宋神宗组织的规模宏大的对西夏战事以惨败告终,多年积累的国库又挥霍一空,宋神宗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病情恶化,最终含恨离世。

宋朝18个皇帝中最具有进取心,对改革最有勇气的皇帝。朱熹就曾评价他说:“神宗极聪明,于天下事无不通晓,真不世出之主。”虽然王安石的变法最终被保守势力摧毁殆尽,但宋神宗对变法长达15年的坚定执行,对王安石超出前人的支持和信任,都将永存史册。



一书沣


宋神宗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皇帝!!

你必须得承认他真的很帅,然后我们才可以接着往下聊。

1. 军事上完成了对西夏的合围,五路伐夏虽然先胜后败,但把大盘子定下来了,把西夏堵死在高地自己在外头乱矿,干死西夏只是时间问题。经济上给了徽宗留下一大笔可供挥霍的底子,虽然加重了土地兼并,但底层还算活得下去,不算大问题。以神宗成就,如果不是他那倒霉儿子太浪,触发各种小概率事件导致北宋猝死,那么神宗的历史地位还会往上拔,算中兴之主。

2. 宋神宗清晰的认识到了北宋存在诸多先天病,这些都是宋太祖留下的积弊,他可以学仁宗置之不理,反正这些积弊目前都是小病,还要等个百八十年积攒才会要命,可他希望扭转这个局面,而变法是唯一途径。变法是没错的,关键是怎么变,对于这点宋神宗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而王安石可以说是他唯一的人选。

3.北宋之亡,始于神宗。当然让神宗来背这锅确实冤枉,北宋不像汉唐明,后者属于逃不开历史规律的自然老死,前者是猝死,猝死的直接原因是徽钦作死,但根本原因是党争导致士大夫无法对皇权错误进行修正,而神宗对于党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党争,我认为他的问题恰恰是没有做出格事,避免党争最好的办法是制衡,但这要求极高的能力和手腕,历史上做的好的也就极个别几个。其次就是打压,把态度表明了:变法是政治正确,没什么新党旧党,王安石不是你们领袖我才是。可这也是说说而已,北宋过于宽厚和君子的政治环境让他很难下狠手,更别说碰“不杀士大夫”的政治红线了。事实上,宋神宗当时面对的局面挺无解的:一方面改革需要下狠手,自古变法无不流血。另一方面都是他爹留下的重臣,祖宗又留下了宽厚的规矩,他要敢乱来真有可能被“清君侧”。本来想说最好的办法是把变法作为国策徐徐而未,不用猛药的,可回头一想,好像宋神宗差不多就是这么做的。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别去想什么变法了,安安稳稳站好自己这班岗。毕竟宋神宗要挑战的,表面看仅仅是北宋的积贫积弱,本质上是要扭转古代封建王朝人口陷阱的自然规律。超越时代的改革是注定难以成功的。

4. 其实说他优柔寡断并不公允,优柔有之,寡断可不见得,他对变法的全力支持虽然偶尔动摇过,但从未改变。他是中国历代皇帝里,非常有报复和理想的一任皇帝,这种进取心在宋代皇帝里更是奇葩种的存在。这种进取心让他非常的敏感和恐惧失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五路伐夏,虽然是先胜后败,但怎么说也完成对西夏合围了,只是这波没死罢了,留他儿子孙子妥妥弄死,可他就能被直接气死,这得多和自个过不去啊,换其他人,八成是粉饰太平商业互吹,硬是吹成大胜利。

另外一个让我动容的是,流民图这事,王安石变法,出现了一次罕见的大旱,流民聚集汴京。旧党将画了个流民图给了神宗,并拿这事攻击王安石,说天怒人怨。这事其实很简单,郑侠是诛心之论,不想着好好赈灾却拿这事恶心政敌,王安石也拧得清,表示管我屁事。可神宗不干了,他看了这图被打击惨了,一晚上没睡着,28岁小伙子长吁短叹丢了魂,然后把王安石给下放了。一个不善良的皇帝,是不会被流民图打击到夜不能眠的;一个不敏感的皇帝,是不会被流民图打击到丧失判断力的。

流民图和五路伐夏的事情,基本就可以完整的勾勒宋神宗的性格了。

首先是善良,另外就是极度的责任感带来的敏感,很容易被挫折击垮从而在善良的夹击下陷入自我怀疑。

都说时势造英雄,皇帝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摊上了宋徽宗这个倒霉儿子,他算得上中兴之主。如果让他孙子赵构换成他,他更可以成就一番伟业(复国、收燕云、改革军制),把宋高祖都比下去媲美秦皇汉武。






彧棣


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宋神宗赵顼并不是说完全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对待国家官僚臃肿冗余的局面也做出自己的行动,任用了王安石,富弼等大臣,即使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朝堂上依然有韩琦,司马光等大臣活跃在朝堂上。

宋神宗

宋神宗是宋英宗的第六子,宋仁宗之孙,他因为从小目睹了国家贫弱的局面,所以从小立志,要让国家富国强兵,而且要降罪于西北二镜,

不过并不是每一个有大抱负的人都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宋神宗两次变法都已失败告终,不过他依然是宋王朝少有的有抱负的君主,

尽管两次变法都失败了,但这两次变法的影响都对当时的宋王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说明这些变法有些还是比较合理的,只可惜遭到宋王朝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的反对,

提到熙宁变法,就不得不提他的主刀手,王安石先生,王安石以文学造诣问于世,与欧阳修,曾巩等人相识为朋友,最后因为胸中有富国强兵的理念,最后被宋神宗召进宫,任命为丞相。

王安石认为宋太祖,宋太宗本身定下的国策就有问题,已经不适合于现在,他在宋神宗的全力支持下,颁布了青苗法,保甲法,农田水利法等多条变法,

但后来由于遭到苏辙,韩琦等人的严厉反对,就连本是王安石的好友的司马光也坚决反对变法,最后宋神宗在压力下只得将王安石罢相(一年后又召回),

最终王安石又经历了亲子离世,无力在主持变法,最后数次请求辞官,最后病逝于钟山,

也是这两次变法,让别人以为神宗只是个志大才疏之辈,可不要忘了,北宋的君主,本身有抱负的本身就少,像他这样敢付出行动,便更是少得可怜,他的英年早逝也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在他时期的大臣,也都是后世耳熟能详的能臣干吏,例如韩琦,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所以他本人还是有识人之明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嘴痕


先说结论,个人觉得虽然神宗有许多值得诟病的地方,比如在变法问题上,神宗表现的摇摆不定。

但总体来说,神宗在赵宋一代中,绝对是可以排到中上的。

变法问题上的摇摆不定

在现存的史料中,关于王安石对神宗在变法问题上的批评与抱怨屡见不鲜。

比如王安石曾这样说过神宗:“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构水,即羹何由有熟时也。

”由这里就可以看出,对于这位官家的摇摆不定,王安石也是很无语。

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说,神宗这一摇摆不定的态度,跟他受到的压力也有关系。如果用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相比较,可以看出问题的所在: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内部的武勋集团来说,是有利的,虽然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但不断进行对外扩张的武勋集团牢牢把握住了国内的话语权。

而王安石变法,在割取地主利益的同时,也损害到了旧官僚的利益,所以推行时收到了很多的阻力,而神宗正是最先感受到这些阻力的人。

很多以保守派为主的大臣反对变法,其中不乏韩琦、富弼、文彦博等元老重臣。但为了更好地推行新法,神宗还是对这些元老重臣进行了处置或弃置不用,显示出神宗坚持变法图强的态度。

正如《宋史》卷十六《神宗本纪》中记载:帝终不觉悟,方断然废逐元老,接斥谏士,行之不疑。

但在熙宁六年和七年,接连不断的天灾,再加上士大夫,太皇太后的不断施压,这个年轻的皇帝开始了动摇。熙宁八年,契丹要求重新划定边界,更是给了神宗巨大的压力。

神宗虽然摇摆不定,但在大方向上,还是一直坚持要进行变法。即使在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神宗也在进行变法,一人统揽全局。

团练讨山蛮

神宗在位时曾把本在北方推行的团练弓箭手制度向南方内地铺开,同时调动北兵发动了多场对山蛮的讨伐活动。哲宗和徽宗遵此法式进行,在1120年代基本将四川盆地和荆湖平原的山蛮全部肃清,使得南宋的四川荆湖防御线内,不会有南宋朝廷控制不了的“第三方势力”。对于虚弱、没有用、活着只是个收钱机器的南宋朝廷来说,这是一项延年益寿的好工程。

个人引用陈振先生曾说的一句话:宋神宗是北宋除宋太祖以外唯一励精图治的皇帝。


宿不知


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宋神宗是个什么样的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个人认为,他有理想,有志气,有干劲。奈何所信非人,新党实在都是些奸佞,毫无成事可能,所以,宋神宗失败了。年轻轻就死。

北宋弊政,冗官冗兵造成冗费,国家财政危机持续,当然必须进行变革。但新党本身都是些投机取巧的钻营之徒,王安石变法基本就是闭门造车,是为了掠夺百姓而为,不是真正的想富民强国,自然遭遇到顽强反抗。河北大地主集团利益损失,当然利用新党错误进行疯狂反击,被曹氏高氏向氏三代太后皇后包围之下的宋神宗,态度开始摇摆不定,因为就连王安石的学生都呈递了《流民图》。


四川達州


这么评价宋神宗是很不公平的。
宋神宗19岁(公元1067年)继承大统,成为北宋的第六位皇帝。面对积贫积弱的局面,刚即位不久的他,立马召王安石进京,推行变法大业,力图实现富国强兵。

宋神宗画像

在宋神宗的鼎力支持下,王安石先后实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等。虽然这些法令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北宋通过这些新的政策和法令,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发展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库收入,强大了军事力量。

王安石画像

具体来说,宋神宗在位期间,主要有以下政绩:

1.启动了管制改革。他首先从积弊最深的差遣制度入手,诏令撤销只领空名的官职,采用旧文散官的名称编成官阶,作为官员俸禄及升降的品阶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宋初以来混乱的官僚体制,奠定了北宋后期和南宋中央官制的基本构架。

2.发展了社会经济。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恢复了生机与活力。全国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高,城镇商品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

农民丰收

3.开发了湘西和熙河地区。熙宁五年(1072年),派章惇以察访荆湖北路常平等事为名开发两江地区,同年十一月首先开发荆湖南路的梅山地区。宋神宗派遣王韶经略熙河地区,先后攻占熙州(今临洮)、河州(今临夏市)、宕(今宕昌)、岷(今岷县)、叠(今迭部)、洮(今临潭)等州,对西夏起到了抑制作用。

4.击败越南,收复失地。熙宁八年,交趾(今越南北部)相继攻占北宋廉州、钦州、邕州(今南宁)。熙宁九年(1076年),宋神宗任命郭逵、燕达统兵5万,失地相继收复。交趾大败,洪真太子战死,交趾王李乾德割地求和。

郭逵剧照

宋神宗最大的失误和遗憾就是对西夏的战争。元丰四年(1081),宋军五路伐夏,反被西夏决河水所淹,宋军被迫退回。元丰五年(1082),宋神宗在银、夏交界修筑永乐城屯军,想要困住兴州的西夏军。不料西夏出动了30多万大军围城,永乐城失陷,宋军将校伤亡200多人,损失民夫工匠20多万。战报传至汴京,神宗临朝恸哭。他从此也失去了斗志,继续维持着原来对西夏的纳贡和议。

虽然宋神宗在对西夏战争出现重大失误,但是总的来说,他还是宋朝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一位皇帝。


书虫讲历史


文彦博有句话,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太祖的大将曹彬的孙女)对神宗说,国家再继续变法就要天下大乱了,你的夫妻英宗不过是旁支宗室入继!好好品品这两句话


万岁1148858845


看庙号,神宗是个私褒实贬的词,民不能名曰神。就是老百姓不知道说什么好,无语的很。这其实很能说明问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