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是袁绍的大本营,但之前是别人的,你知道是谁的吗?袁绍又是如何占据的?

嫣然一笑992


据《三国志》记载,韩馥字文节,颍川郡(治今河南省禹县)人,董卓进京之后,韩馥被派往冀州担任地方最高长官——州牧。

袁绍先是在谋士逄纪的建议下,上演了一出“借刀杀人”,他写信给北方的公孙瓒,约定共夺冀州,到时候平分地盘。果然,公孙瓒见有利可图,便打着征讨董卓的名义率兵南下,实际上却是“假途伐虢”,来抢冀州的地盘。接着,袁绍拉拢冀州本土的实权派,给自己聚人气,拉声望。最后,袁绍又策划了一出“反客为主”,他派郭图,高干,荀谌等冀州名仕前去游说韩馥,告诉他公孙瓒带领燕、代之兵锐不可当,冀州很快就要大祸临头,百姓也会生灵涂炭。如今想要保住冀州不受敌人侵犯,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袁绍来主持大局,然后就将州牧的位置让贤给了袁绍。


北城棠花如雪


袁绍之前冀州是韩馥的大本营。韩馥,字文节,颍川(治今河南禹县)人,黄巾起义后(农民起义),天下八州一起响应,黄巾军张角战领冀州,冀州成为黄巾军的大本营,汉帝刘宏命皇甫嵩,卢植,董卓等人为将领平定黄巾军,最终张角病死,黄巾起义被镇压,黄巾起义平定后,董卓举荐御史中丞的韩馥为冀州牧。

1.中平元年,董卓战领洛阳,著名的十八镇军士讨伐董卓,董卓西逃长安(西安)后,各路诸侯回到自己管辖的地区,开始了群雄逐鹿,当时袁绍是渤海太守,而韩馥是冀州牧,冀州(今河北)为汉朝十三州最繁荣的大州之一,成为一块肥肉,袁绍想要得到更大的发展,必须得到冀州,开始韩馥实力强,袁绍实力弱,但是袁绍名气大(四世三公,当过盟军盟主,韩馥是袁氏的弟子)。《后汉书•袁绍传》记载:“馥意犹深疑于绍,每贬节军粮,欲使离散。”于是开始贬低韩馥的名气。

2.《三国志•袁绍传》记载:“馥军安平,为公孙瓒所败。瓒遂引兵入冀州,以讨卓为名,内欲袭馥”。由于韩馥提防袁绍,打压袁绍的实力,袁绍不敌,于是和幽州的公孙瓒联合,约定共分冀州,于是公孙瓒领最精锐的部队(白马从义)攻打冀州,打下了常山,清河等郡,韩馥派大将抵御,在冀州内,由于韩馥的主力抵抗来自公孙瓒的进共,袁绍开始攻打冀州内部,很快就占领了魏郡等地,韩馥十分慌张害怕。

3.《后汉书•袁绍传》注引《英雄记》“卓死之后,当复回师讨文节。拥强兵,何凶逆,宁可得置。”兖州刺史刘岱给韩馥的头号谋士刘子惠写信,说你的冀州牧是董卓举荐的,现在董卓死了,你不怕吗?由于韩馥惊惧,杀掉了谋士刘子惠,但是还不想让冀州,内心很慌张。

4.据《后汉书•袁绍传》记载:“馥将麴义反叛,馥与战失利。绍既恨馥,乃与义相结。”然后是大将鞠义忽然背叛倒向袁绍,对韩馥造成了致命一击。然后同乡荀湛对他最后一次劝谏。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袁氏,将军之旧,且同盟也,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袁氏得冀州,则瓒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冀州入于亲交,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于泰山也。愿将军勿疑!”韩馥是颍川人,由于古代相信家乡的人,所以他的手下信任的都是荀湛、辛评、郭图等颍川名士。但是这些“自己人”,在这关键的时刻选择了袁绍,而有才能的本地人田丰,审配韩馥不信任。韩馥被逼的没办法,最终让出了冀州牧的位置给袁绍,最后投奔兖州的时候被杀于厕所。





小灰读历史


东汉末年,为了解决各种危机,东汉朝廷将刺史改为州牧,州牧管理地方民政,军事,财政所有事务。 韩馥(?-191),字文杰,颍川郡人。为袁氏门生,担任御史中丞。中平元年(189)凉州军阀董卓入主洛阳,挟天子令诸侯,封韩馥为冀州牧。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人。袁氏四代广布恩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关东州郡因董卓擅行废立和种种暴行,推举袁绍为盟主起兵讨打董卓,袁绍命冀州牧韩馥驻守邺城,掌管粮草。但是讨伐董卓的州郡长官各怀异心,保存实力不肯与董卓军队交锋,待粮草耗尽后,诸军四散,讨伐董卓的行动失败了。袁绍被迫依附与韩馥,韩馥唯恐袁绍坐大,经常减扣袁绍军粮,想使其军心动摇,引起袁绍不满。袁绍门客逢纪说“若成大事,必得有粮草和地盘,不得寄人篱下”。遂劝说袁绍占据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冀州,袁绍深以为然。

因袁绍实力弱小,若要夺取冀州,只能用谋略。在逢纪的建议下,袁绍给公孙瓒写信相约瓜分冀州,公孙瓒率兵而来,打着讨伐董卓的名号偷袭韩馥,韩馥与公孙瓒一交战就败了下来,顿时慌了手脚。袁绍又率军驻扎在延津,与公孙瓒呈南北夹击之势。袁绍派高幹与荀偡去游说韩馥“冀州危在旦夕,您很危险,袁绍智勇双全,家世显赫又是您的故交盟友,不如您把冀州让给袁绍,他必定对您感恩戴德,公孙瓒也无力与他争夺这样,您既有让贤的美名,而又能保自身安稳”。韩馥竟然就答应,真的是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啊!





爱看书的猴


冀州之前是韩馥,东汉末年,何进无谋引董卓带兵进入洛阳后,残暴无道,于是大家纷纷起兵讨伐他,并且推举袁绍做了盟主。袁绍自称车骑将军驻军在了河内,而韩馥担任冀州牧留守邺城,负责供应军粮。关东各路军马都有好几万人,他们都拥戴袁绍。冀州刺史韩馥看到各路豪杰纷纷拥戴袁绍,不禁妒火中烧,于是他暗地里就减少了对袁绍的军粮供应,想使他的军队自行离散。可是就在这时,韩馥的部将麴义叛变了,于是他前去讨伐,可是不仅没有镇压住,反而被叛军战败,袁绍也趁机拉拢麴义,与他联合起来对付韩馥。袁绍的门客逢纪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他对袁绍说:“将军如果想要干一番大事,就不能依靠别人供应粮草,如果您不能占据一个州作为根据地,就不能保全自己,也不能扩大势力。”袁绍就联合公孙瓒,公孙瓒暗地里偷袭韩馥,韩馥没有做好准备,与公孙瓒一交战就失利了;于是袁绍派外甥陈留人高干和韩馥所亲信的辛评、荀谌、郭图等人去游说韩馥,韩馥生性懦弱,同意了他们的意见,拱手将富饶的冀州地区让给了袁绍。就这样,袁绍不费一兵一卒夺取了冀州,并且兼任冀州牧,以皇帝的名义任命韩馥为奋威将军,但是韩馥除了得到一个空头衔外,既没有兵,也没有官署。




加油奋斗的少年


诚邀!这里是@杂谈会客室,袁绍的大本营冀州就是今天河北省衡水市市冀州。袁绍抢占冀州之前冀州牧是韩馥。

东汉末年冀州远离战火,号称沃野千里,粮草广盛,人口众多。当年袁绍刚刚起事时,四处招兵买马,时常粮草不济了,还是多亏冀州牧韩馥资助。韩馥常对人言:袁家有恩于我。(注:袁家“四世三公”曾经提拔过韩)

时间久了,袁绍就起歪心眼了,心想:这冀州人口众多、钱粮富足,这要是我的地盘该多好……《三国志》记载:袁绍谋士逢纪进谏:“冀州千里平原,粮草广盛,将军何不夺之?”袁绍摇头:“无奈没有良策!”逢纪说:“只要听我一言,易如反掌。”于是与袁绍耳语,袁呼妙哉!

什么妙计呢?


袁绍写信给兵马强壮的公孙瓒,约他共攻冀州,平分其他。公孙瓒满心欢喜,便答应立刻兴兵。袁绍又使人密报韩馥,韩馥听谋士辛评所言,请袁绍来共同治理冀州,以抵抗公孙瓒。

袁绍得冀州城,剥夺韩馥大权,韩馥悔之莫及,单枪匹马奔陈留,投太守张邈而去。公孙瓒知道袁绍已经占下冀州,便派堤公孙越前去理论,回途被袁绍的部下箭射身亡。公孙瓒知后勃然大怒,率兵攻打,最后袁绍战败公孙瓒,坐稳冀州。

后期刘玄德赚的益州的过程这真是袁绍得冀州的翻版啊~

应的咱们一句俗语“请神容易送神难”

一家之言,如有不足,欢迎诸位留言评论,不吝赐教!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杂谈会客室


之前是韩馥的,后被袁绍占领。

三国时攻伐是常有的事情,各路诸侯都想占据一片领土为根据地,然后徐图进取,施展自己的才能,袁绍也不例外,袁绍早在各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已经在心中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他想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其中冀州这块肥肉袁绍已经垂涎良久,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后来机会来了,袁绍顺势就取了冀州,且没有用一兵一卒,只是派了一个谋臣前往便解决了此事,那么这其中有何内情呢?

  逢纪献策

  事情要从公元191年说起,那一年韩馥的部将麴义反叛,韩馥十分气愤,于是亲自率军与麴义交战,结果被麴义打的大败而归,袁绍向来讨厌韩馥,于是就与麴义结交。此时的袁绍早已看准了机会,他的目标就是冀州,只是袁绍一直没有表态。

  这时袁绍的谋士逢纪看出了袁绍的心思,于是建议袁绍说:“想做大事,必须占领一个州,才能立足,如今冀州物产丰富,兵精将广,但韩馥资质一般,我们可暗中约公孙瓒率军南下,韩馥知道后必心生恐惧,这时我们再派人说服韩馥,韩馥向来胆小怕事,如此一来,必将胆怯,我们借此机会就可占据他的位置”。袁绍听后,认为逢纪说的有理,于是决定按逢纪的策略行事。

  施展计谋

  袁绍马上写信给公孙瓒,在信中阐明了利害关系,于是公孙瓒决定出兵进攻韩馥,不久公孙瓒率兵赶来,袭击了冀州,韩馥一时不敌,于是内心充满了忧虑,此时袁绍见机会来了,于是派谋士荀谌前去游说韩馥,荀谌见到韩馥后说:“公孙瓒得胜而来,现在各郡都纷纷响应公孙将军,而袁将军不久也会率军向东而来,我深深为您感到忧虑呀。”

  韩馥听后十分害怕,忙着问:“那我应该怎么办?”荀谌说:“你自己可以比较一下,在才德方面,容人方面,对比袁绍如何?”,韩馥说:“我不如袁公”,荀谌又问:“那么在智谋方面,胆略方面,你对比袁公如何?”韩馥说:“我也不如袁公”,荀谌再问:“那么在普施恩惠,聚拢人心,使百姓受益方面,你对比袁绍如何?”,韩馥说:“我也不如袁公”,荀谌听后,忙说道:“现在您三个方面都不如袁绍,却占据着重地,自然不能让人心归顺,如今公孙瓒发兵已到,不久袁绍也会发兵过来,两支大军合力进攻,必将势不可挡,会师冀州,冀州的危亡马上就会到来,您曾是袁绍的属下,不如将冀州拱手让于袁绍,袁绍一定会感激于您,想必一定会厚待您,希望您慎重思考一下”。韩馥向来胆小,于是就想献出冀州。

  献城送印

  当时韩馥的从事赵浮、程涣听说此事,愿意亲率一万能征善战的将士驰援韩馥,共同抵御袁绍,但却被韩馥拒绝了。韩馥的部下耿武、闵纯、沮授知道了此事,于是纷纷前来劝说韩馥,他们劝说韩馥说:“冀州虽然小,但是能上阵杀敌的人很多,况且冀州的储粮足够我们支撑十年,现在袁绍是一个外人,我们怎么能投降他呢?如今的袁绍就像一个孩子,被大人捧在手掌之中,只要不给他喂奶,不久他就将饿死,我们怎么能拱手相让冀州呢?”

  韩馥于是说:“我过去是袁绍的手下,知道他的才能比我强,觉得自己的德行比不过他,因此想让出冀州,你们就不必多说了。”不久,韩馥让出了官位,搬出了冀州官邸,并让自己的儿子把冀州的印绶送给了袁绍,自此,袁绍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冀州。


百里无风


当时在袁绍吹起讨伐董卓的号角时,韩馥是没有马上响应。观看之后,自己看十几州全响应之后才同意参加到联军里面。不过呢,老韩没有去前线只是去冀州做后勤了,给联军们提供粮草食物。没过多久联军部队就丧失了讨伐董卓的势气了,而且还发生了内讧。袁绍是依附于韩馥才得以生存的,一旦韩馥给他断了粮草,他就活不了了。袁绍怎么可能就这样把自己的命运放在他人手里呢?所以就和自己的手下策划怎么夺了冀州,但是自己实力太差,又没有资本,粮草还是靠人家供给,兵马又没人家多。那就只能用阴谋了,一方面重金收买老韩的亲信们去说服韩馥让位;另一方面写信给公孙瓒,让他发兵攻打冀州,到时候愿意和他平分疆土。

其实韩馥在冀州的地位并不稳定,当时自己的大将就叛变了,去投奔了袁绍。无论这是袁绍的计谋还是其他的原因,韩馥在当时是比较被动的,而公孙瓒的入侵更加使得他感到内外的攻击。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作出了交出冀州的决定也不是让人意外,即便他不交出,以他的才能,冀州迟早也是他人的!

原来是韩馥手下的朱汉也投靠了袁绍,为了邀功,在没有经过袁绍同意就带兵包围了韩馥家,逼得韩馥家鸡飞狗跳的。结果,老韩的大儿子双腿被打断了。袁绍事后知道了,就杀了朱汉。当时的韩馥也是被吓破了胆儿,哀求袁绍,让他放过自己,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吧!袁绍也答应了,于是韩馥就投靠了张邈。后来,袁绍派使者去见张邈,商议机密,使者在张邈耳边悄声细语。韩馥以为是在算计自己。过了一会儿,他起身走进厕所了,用裁纸刀自杀了。

韩馥这个人比较老实吧,容易被受欺负的!




话说正品与演义


冀州原本是张扬镇守,张扬带兵投袁绍后,韩馥留守冀州担任讨伐董卓各路诸侯军队粮草供应。

韩馥与袁绍不和,为了涣散袁绍的人马,减少对袁绍的军粮供给。这时候,袁绍的手下逢纪献策,要是能占有冀州,军队粮草问题不就解决了。

逢纪又献袁绍联合公孙瓒,让公孙瓒取冀州,给韩馥施压,韩馥一定会败。联合了公孙瓒后,公孙瓒带兵前往冀州,韩馥果然败下阵来。袁绍便派人去游说韩馥,意图是为了让他识时务,让出冀州。

袁绍的说客分析了当时风险的形势,韩馥失去了主意,说客趁机让韩馥考虑在以下三个方面能否比得过袁绍:一是宽厚善良,招纳天下豪士;二是带兵交兵、威武气势;三是家族的名望,分优点的本事。

韩馥从这三个方面将自己和袁绍进行了比照,发现自己没有一点点比得上袁绍,这一道心思防线算是被他们彻底霸占下来。游说者又说道袁绍日后是不会俯首称臣的,冀州这块好地方袁绍也势必会争夺的,硬碰硬你是比不来的。念在你和袁绍仍是老朋友的关系上,只要你让出了冀州,袁绍会好好相待你。

韩馥骨子里就是一个没有大担任的人,所以这回听取了他们的意见,让出冀州给袁绍,袁绍就这样使用了以下策略,不费一兵一卒的得到了这块好地方。


慕容历史慕容说


冀州之前是韩馥的。事情是这样的,韩馥有个叫麴义的部将反叛,韩馥讨伐不利。袁绍就派使者与麴义结交,同时公孙瓒发兵,南袭冀州,韩馥一战败绩,慌了手脚。

此时袁绍的说客高干、荀谌趁着这个机会到了冀州(高干是袁绍外甥,荀谌与韩馥的关系不错)对韩馥说:“公孙瓒乘胜南下,诸郡望风而降;袁车骑也领兵到了延津,他的意图难以预料,我们私下都很为将军担忧。”韩馥一听,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急切地问:“既然如此,那怎么办呢?”荀谌不正面回答,反问道:“依将军估计,在对人宽厚仁爱方面,您比袁绍怎样?”韩馥说:“我不如。”“在临危决策,智勇过人方面,您比袁氏怎么样?”韩馥又说:“我不如。”“那么,在累世广施恩德,使天下人家得到好处方面,您比袁氏又当如何呢?”韩馥摇摇头:“还是不如。”连提了几个问题后,荀谌这才说:“公孙瓒率领燕、代精锐之众,兵锋不可抵挡;袁氏是一时的英杰,哪能久居将军之下。冀州是国家赖以生存的重地。如果袁氏、公孙瓒合力,与将军交兵城下,将军危亡即在旋踵之间。袁氏是将军的旧交,而且结为同盟,如今之计,不如把冀州让给袁氏。袁氏得到冀州以后,他一定会厚待将军。公孙瓒也就不能和他抗争。那时,将军不但能获得让贤的美名,而且您还会比泰山更加安稳。希望将军不必疑惑!”韩馥生性怯懦,缺少主见,听荀谌这么一说,也就同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