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品这样处理,保住利润,提升销量

临期品这样处理,保住利润,提升销量

前言

经销商最大的问题不仅是备货、促销,更重要的是临期产品的处理。

食品行业不是赚不到钱,但是各个环节的负担,让经销商和厂家错失赚钱的机会,特别是临期品的问题。

不少厂家和经销商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年的销量也不差,甚至有所增长,但是一清仓库,出现大量的临期产品,甚至过期产品。不处理就成了自己的亏损,处理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卖力不讨好。

“往往一年,除了旺季都是在处理产品,甚至有两个月是在处理临期产品。”许多经销商提到临期产品时,都会有所抱怨。而说到临期产品出现的原因,也十分相似。

临期产品出现原因!

在对经销商调研中,我们发现经销商出现临期产品原因在于:

1. 厂家压货。每年厂家大批量的压货,造成经销商终端销售速度跟不上产品压货速度,最后出现了大量的临期产品;

2. 滞销造成临期产品。滞销是造成临期品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经销商选品与渠道不相符,产品销售缓慢,经常性造成临期品;

3. 管理不善。不少经销商仓库管理不完善,产品进出没有一定的秩序,无法做到先进先出。结果,销售到最后,留下的是最初的那一批产品;

4. 终端赊铺。赊铺之后,产品在终端不动销,大批量的产品在终端卖不出去,回转到经销商手中;

5. ……

对于出现临期品的原因,经销商和厂家都有自己的认识,但是说到要解决临期品,就束手无策。

曲折的临期品处理之路!

做经销商十几年,刚开始几年还是卖方市场,根本不愁卖,临期品什么的自然也不是问题。但是随着竞争越来越多,临期品出现,为了临期品可以说是绞尽脑汁。

临期品这样处理,保住利润,提升销量

刚开始时,做促销,打折,低价……各种手段都施展出来,效果也不错。但是大家都这么做,时间长了,也就没效果了。之后,改做一些试吃,一些促销搭赠……也有点效果,但是十分有限。

也和一些特殊渠道的联系过,但是也是看运气,自己有临期的时候,别人不一定需要,别人需要的时候,自己的产品也不一定适合,总是不能很好的对接。每个月浪费大量的时间。

常规处理方法!

赠品:将临期产品作为商品的搭赠,进行捆绑销售。

特价销售:降价,打着进行促销,吸引消费者,带动销量。

活动:开展免费试吃,试饮的活动,吸引消费者,打开市场。

商超陈列促销:以堆头形式,进行特殊陈列,在商超营造促销气氛,引发抢购。

抽奖活动,兑换活动:通过一定额度的购买赢得抽奖机会,或者兑换机会,兑换产品。

这些都是经销商惯用的一些方法,但是在现在市场使用度已经越来越低。促销效果越来越差,已经很难通过促销聚集人气,降价,打折的吸引力也远没那么强力。

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经销商想要处理好临期产品就需要开动脑筋。跳出传统的模式,进一步创新,才能真正达到降低利润损失,激励员工,促进终端交流,提升销量,提升公司信誉的目的。

初高中封闭式的校园,相对偏远的工厂厂区,一些相对封闭的消费场所,比如KTV,就把等特殊的渠道就是极好的选择。这些渠道拥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一定的垄断性和强制性。消费者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在店内消费。

除了这些渠道之外,年底各大公司给员工准备大礼包作为年底福利,这个时候也是企业处理产品最好的时机。不仅量大,而且多样化,完全可以满足经销商的处理需求。

这些场所的销量是十分可观的。只要经销商给终端足够的利润空间,终端甚至可以将货架全部摆成你的商品,临期产品的处理可以在极短时间完成。同时随着不断的合作,可以将自己其他的产品渗透进入渠道,达到市场开拓的目的,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领域。

也正是这样的状况造成了临期产品处理越来越难。在临期产品的处理过程之中,不妨给业务员更多的自主性。根据产品积压状况,制定底价,底价之上的收益完全归业务员所有。业务员的每一个努力都能给自己创造利润,收益加大,业务员自然更有积极性。

各种公益活动:春节可以关爱一下福利院无依无靠的孤儿,残疾儿童;可以关爱一下孤寡老人;春节可以关注一下贫困家庭;甚至高温可以关爱一下公路清洁工等等……

除了公益活动之外,可以进行一些义卖,募捐赠送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快速处理临期产品,还能塑造公司形象,凝聚公司员工凝聚力。虽然表面上没有利益上的收入,但是其实对公司的成长,长远发展都有不容忽视作用。

临期产品是市场竞争中不可避免的产物,经销商能做的就是以更合理的方法,更合理的途径进行处理。在减少损失的过程中,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收获,无论是名誉上,还是利润上的收获。而到底怎么去做,需要经销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