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沙園一線防疫者“歷險記”:密切接觸發燒人員、到確診病例家中消毒



海珠|沙園一線防疫者“歷險記”:密切接觸發燒人員、到確診病例家中消毒

2月18日凌晨4點多,一陣電話鈴聲讓沙園街光大花園北社區居委會主任杜健威從睡夢中驚醒。得知街道轄內賓館有人發燒,杜健威趕緊翻身起床,趕到沙園派出所,和民警、醫務人員把病人送到珠江醫院檢查。還好,最終確認病人只是普通發燒。


這一個多月以來,杜健威不敢把手機調成靜音,一旦社區發生突發事件,才能及時收到通知。尤其是與社區民警和社區醫院醫務人員成立“三人小組”處理應急情況之後,杜健威的神經一直緊繃著。“精神壓力比較大,就怕排查、處理不及,導致居民健康受到威脅。”


海珠|沙園一線防疫者“歷險記”:密切接觸發燒人員、到確診病例家中消毒

凌晨,杜健威(左二)來到沙園派出所,準備將發熱病人送到珠江醫院檢查。


到確診病例家裡消殺,僅戴了一個口罩

2月8日將近22點,杜健威接到電話,轄內小區一戶家庭出現疑似病例。他馬上從家裡飛奔到居委會,查看這戶家庭的資料,又立即與“三人小組”成員會合,上門排查疑似病例家中是否有人同住。確認家中無人後,對門口、電梯和樓道進行了消殺處理。


第二天下午,疾控中心經過核酸檢測,確診了該病例。杜健威立刻起草了一份物業工作指引,告知物業加強疫情防控措施。當天晚上,拿到該住戶的房屋鑰匙後,“三人小組”又和疾控中心工作人員上門對房屋內部進行嚴格的終末消毒。


海珠|沙園一線防疫者“歷險記”:密切接觸發燒人員、到確診病例家中消毒

杜健威(左)正準備進入確診病例家中消殺。


出現病例的消息在業主群裡傳開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錯誤信息。杜健威主動聯繫物業管理人員,進入業主群解釋相關情況,澄清不實信息,安撫業主的情緒。


由於防疫物資緊缺,杜健威兩次上門時都只戴了口罩,沒有手套,也沒有防護服,但他當時並沒有考慮太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那時只想著把工作做好,避免其他居民感染。”


人員摸排、解釋疫情,也是溝通的“藝術”

電話摸排是社區防疫工作的重要一項,要切實掌握每家每戶的情況:住戶是否在家居住,家中有幾口人,是否從外地返回,家中是否有老人、孕婦、小孩、病人,是否有發熱、咳嗽……所有情況都必須登記造冊,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杜健威用居委會配備的網格化手機打過去,有時會被對方誤以為是“詐騙”。這時,證明“我是我”變成了一個棘手的難題,為此他想盡了辦法。


他先是耐心地跟對方解釋,疫情防控期間,社區需要掌握轄內人員情況,並告訴對方哪些信息需要補充。如果居民仍不相信,“那要不加個微信?我們視頻聊天,看看是不是我?”碰到一些防備心很強的居民,他會建議對方撥打居委會的固定電話進行核實。


“所以,排查並不是簡單的打電話重複問題,我們要做很多解釋工作,以消除居民的誤會。”杜健威說。


海珠|沙園一線防疫者“歷險記”:密切接觸發燒人員、到確診病例家中消毒

杜健威(右)排查轄內溫州籍居民,送上體溫計和口罩。


疫情發生後,一些居民由於擔心自身健康,對湖北籍人員保持高度警惕,常常向居委會提供湖北籍鄰居行蹤線索。儘管有些湖北籍居民從未離開過廣州,但有些居民還專門跑到居委會詢問情況。於是,杜健威當場排查,撥通對方電話,並打開外放,問清對方暫時離家的原因和目的地,消除業主疑惑,避免過度反應。


驚險!曾密切接觸兩名發燒人員

2月25日,一對夫婦從疫情嚴重地區自駕回廣州,來到光大花園北社區居委會報到。因家裡有父母居住,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杜健威瞭解情況後,和社區民警、社區醫院醫生把他們送到轄內酒店集中隔離。


海珠|沙園一線防疫者“歷險記”:密切接觸發燒人員、到確診病例家中消毒

杜健威(右)把疫情嚴重地區返穗夫婦送到賓館隔離。


沒過多久,杜健威突然接到了街道的來電,被告知這對夫婦有發燒症狀,他當場愣住了。“我跟他們溝通了大約半小時,還送他們去了酒店。”他馬上進行了全身消毒,也不敢回家,怕萬一攜帶了病毒,會傳染給家人。“後來平靜下來,覺得還是聽天由命吧。”

所幸,兩天之後,疾控中心通知,這對夫婦病毒核酸檢測呈陰性,杜健威才鬆了一口氣。“可能是‘吉人天相’吧!”他笑著說。

經歷了一場虛驚,他又繼續奮戰在防疫工作的第一線,守衛光大花園北社區居民的健康。


【記者 陳雁南】

通訊員 黃瑋欣

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