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看利津」山东故事|东营市利津县:革命妈妈郭景林


「学习强国看利津」山东故事|东营市利津县:革命妈妈郭景林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明集这一方热土养育了数不清的热血儿女,革命妈妈郭景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郭景林,1898年出生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明集乡明集村,是一个贫农的女儿,十七岁嫁给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北张村短工崔同元,29岁丧夫,她曾流落到山东省无棣、阳信、惠民一带靠乞讨维持生活,深受苦难。在艰难的生活中,她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同时明白了要和封建制度作斗争,让穷苦人看到希望。

1943年春季的一天,郭景林的长子崔光东背回家中二斗高粱,郭景林见物心疑,当即严厉斥责:“儿啊,咱人穷志不穷,不能做见不得人的事!”崔光东说:“娘,吃吧,这是共产党八路军救济的,咱们的好日子啊在后头呢!”郭景林听后,才知道儿子崔光东同八路军有了联系。此后,郭景林在地下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接受进步思想,懂得了革命道理。她在儿子崔光东的影响下加入共产党,在担任地下交通员期间,经常冒着危险传递情报信息,出入据点打探敌情。

1945年,山东省利西区掀起参军热潮,在妇救会主任郭景林的动员和宣传下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的动人场面。郭景林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崔光东,2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7岁在棣县担任了区委书记。二儿子崔光亭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1943年在北张村成立的青年救国会任会长。1947年,在前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郭景林的两个儿子先后为革命牺牲。当烈士崔光东的遗体运回北张村时,郭景林忍着极度的悲痛对大家说:“光东、光亭为了革命牺牲,死得光荣啊!千千万万的解放军战士,都是我的儿子。”多少深情红土里藏,多少伟大红土里长,正是这份无私大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妈妈的高尚品质和高风亮节。

1943年11月18日至12月8日,日军对清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二十ー天大扫荡”。12月6日,我军独立团2营6连的战士在北张村与“扫荡”的敌人遭遇,展开了殊死搏斗,毙伤敌人一百余人、战马一百余匹,并击毙一名日军旅长,但终因敌众我寡,72位烈士壮烈牺牲,为国捐躯。

北张战斗刚一结束,郭景林就带领群众在横七竖八的尸体中搜寻出七名生命垂危的伤员,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一个个背回家悉心照料。对大小便不能自理的伤员端屎接尿,对饮食困难的伤员,做成稀粥用芦苇管嘴对嘴的喂饭。几天后,中共“沾利滨”工委书记王墨林带领民夫用她家的门板接走了伤员,王墨林代表组织给郭景林二百五十元北海币作为报酬,她分文未取并激动的说“烈士为革命都献出了生命,我是共产党员,应该这样做”。当时郭景林的事迹传遍了整个“沾利滨”地区。

1978年12月28日,郭景林,因病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人民医院逝世。当年受到郭景林帮助掩护的抗战老干部张林同志从南京发来唁电,赋诗一首寄托哀思,以悼念郭景林的革命一生:早年孤孀异乡漂,凌辱受尽志增高;坚随革命献双子,忠魂为党上九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