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地產傷人的好日子終於到頭了,全線暴跌

近日有報道稱,2月份全國27個重點城市2月整體成交僅240萬平方米,環比降幅高達83%,同比下滑77%,創下有史以來最大跌幅。

武漢、寧波、重慶更是出現創下0成交。


注意,是有史以來最大跌幅。

我一直強調樓市從來不是一個獨立的存在,它與其他所有行業一樣,是整個經濟生態圈的一部分,所以看樓市之前,我們不妨再看看整個生態之內其他“種群”的狀況。

01

下圖是近期我搜索“上海-深圳”的機票價格,前所未有的低,2000公里左右的距離60塊,要知道僅僅上海市內坐一趟磁懸浮都要50塊!

證明了現在航空業幾乎停滯,這樣的價格我相信每飛一趟航空公司都是虧本的。但即便賠本運營都沒人願意乘坐,各位什麼時候還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嗎?

海關總署也破天荒的宣佈取消發佈1、2月份進出口數據,可見外貿及上下游關聯行業已經到了慘不忍睹的的地步,乾脆不說了,期望靠3月的復工回暖來抹平部分波動。

最新數據顯示,地產傷人的好日子終於到頭了,全線暴跌


很快,從宏觀數字上印證了這一點,從下圖可以看出,2月份PMI製造業指數僅為35.7,非製造業的為29.6,同樣創下我國自創立該指標以來的最低值。

意味著全社會生產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迷狀態,甚至比2008年地震和雪災再加全球金融危機還要嚴重。

最新數據顯示,地產傷人的好日子終於到頭了,全線暴跌


02

瞭解房地產的人都知道,這個行業是一個高負債的行業。

據澎湃新聞報道2019年上半年,174家房企的加權平均淨負債為91.37%,幾乎僅次於銀行業。

那麼高負債的結果是什麼呢?自然就是現金流的緊張。我習慣把這樣的企業比作龐然大物,個子大,消耗也大,外人來看強壯無比,但凡食物供給一斷,生死就在一線之間了。

於是2月份就有了房企聯名上書請求救市的事情,從聯名文件中看,利息支出當下房企最難的事情。

除了銀行付息,還有其他表外資金,同樣不容忽視,如果斷裂,此前類似P2P的各類金融產品集體暴雷事件會再度發生。

怎麼辦呢?從近期股市的反饋看,市場已經認定未來會重走08年的老路,依靠提高債務槓桿來挽救經濟。

會不會呢?我想是會的,因為我國並未看到更豐富有效的宏觀調控策略,這玩意跟馬桶一樣,每次急了忍不住了就會發現還是這個東西好用。

會不會用是一回事,不過用了效果好不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03

08年之前,我國的居民存貸比僅為28%,而當下超過66%。也就是說,可騰挪的債務空間已經小了很多。

現在更麻煩的地方還在於,由於生產生活的封鎖,不論是居民還是企業,都面臨著極其沉重的資金壓力。

有網友形容,睡完一個假期,發現公司沒了。在這種情況下,仍然選擇繼續負擔高額房貸的意願,很難高到哪去。

我國當下非金融部門的槓桿率已經高到一個極點,稍稍的風吹雨打就可能出現債務鏈條崩潰,直接停工停產幾個月,你們自己想象。

最新數據顯示,地產傷人的好日子終於到頭了,全線暴跌


所以房地產能不能撐住,不要過多指望政策。政策從來都跟小孩的情緒一樣說變就變,好比每個人都以為會一路綠燈開下去的時候,便有兩地爆出過於寬鬆被喊停的情況。

04

真正應該重視的是在釀成更大債務危機前,儘快恢復社會正常生產生活。好比你一天不吃飯可以忍忍,天天不吃飯就喝點葡萄糖,餓死是遲早的事。

對於復工狀況,我們可以通過地鐵客流量來跟蹤。因為雖然存在線上辦公,以及開車打車出行的情況,但放在宏觀上,放在數千萬人的城市,這樣的變化微不足道。

線上辦公僅限於少數服務類行業,最基本的,外賣你可以點單,但送貨還得小哥親自上門。而且不是誰都可以買得起車,掛得上牌;不是誰都有能力承擔打車費用的,沒錢的人總是佔社會大多數,不然為啥還要脫貧,為啥還需要攻堅?

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出,整體已經逐漸恢復,上海近期最高客流量為408萬(2019年日均為1062萬),廣州為344萬(2019年905萬),但距離全面的復工恐怕還需要一定時日。


個人認為,僅當該指標達到往年均值的80%才可以判定為全面復工復產。

當然,也正因為如此,導致樓市交易量不足,整體處於休市狀態,對於房價的影響具體多大還很難量化。

我們也只能希望疫情儘快消退,讓生活早日恢復正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