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对人有多重要?看看潘石屹是怎么白手起家的故事,就足以说明

老话说的好,烙饼再大,也大不过烙饼的锅。一个人的成就再大,也大不过他的格局。而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天赋、不是出身,而是格局。

而曾国藩也说过,“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你有多大的格局,就有多大的成就。

格局对人有多重要?看看潘石屹是怎么白手起家的故事,就足以说明

年轻时的潘石屹(右一)


这个故事,用发生在SOHO中国的董事长潘石屹和他的工友李勇身上,是一个最完美的例子。


时间回到1987年,中国兴起了汹涌澎湃“下海”潮 ,21岁的李勇跟着浪潮,来到了广州打工,但是因为没有边防证过关,所以只能在深圳的南头关口徘徊。


格局对人有多重要?看看潘石屹是怎么白手起家的故事,就足以说明

90年代的下海浪潮


7月底的一天,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人拉着他找了个“蛇头”,各交了50元后,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爬了过去。李勇当时还心痛花了50元钱,同伴却兴奋叫道:“深圳,我潘石屹来了!”


因为是同时间闯荡的,李勇与潘石屹越聊越投机,通过聊天得知,潘石屹比李勇大了三岁,是甘肃天水人,在下海经商的时代浪潮下,潘石屹从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辞职,过来闯深圳的!


刚来到深圳的俩人是盲目的,一个多周时间过去,他俩都没有找到好工作,钱更是花的只剩下5元钱了,只得去了布吉镇一家转场去给人挑砖,一天十元,加班的话一小时一元。

一个月之后,两个人都领了350多块钱的工资,这个时候的潘石屹准备离开了,但是李勇却有点舍不得这个赚钱的机会。

李勇告诉潘石屹:留在这里吧,一年可以存上几千块钱呢!

潘石屹笑了:老弟,跟我干吧,只要机会有了,别说几千块,几万块,几十万,照样能拿得到!


格局对人有多重要?看看潘石屹是怎么白手起家的故事,就足以说明

年轻时的潘石屹


那个时候,“万元户”还不多,而李勇也眼馋那些大票子,决定跟着潘石屹干


1987年11月,两人应聘为深圳市福田区正泰贸易公司的业务员。公司主要销售电话机,底薪200元,按业绩提成。

可是两个北方人,普通话都说不好,更别说粤语了,有口音的人做推销,到底有多难?

一次,他俩到一家公司推销,对方怎么都听不懂,干脆恼了:“你们普通话都不会说,捣什么乱?出去!”

李勇涨红着脸扭头就走,潘石屹却掏出笔和纸,飞快地写道:“我们是推销电话机,而不是推销普通话,我们的普通话说得不好,但电话机的质量很好。”


对方接过一看,不由点了点头。5部电话机就这样卖出去了。

渐渐地,俩人开始打开了局面,潘石屹在公司被提拔成了经理,而李勇的工资也涨到了500多块钱。

格局对人有多重要?看看潘石屹是怎么白手起家的故事,就足以说明

潘石屹早年

挑砖的潘石屹,毛遂自荐做了厂长


1988年4月26日,海南省建立,潘石屹望着报纸上的消息,激动地对李勇说:海南刚建立,机会一定多的是,我们一起闯南海吧!

李勇大吃一惊:“潘哥,去海南人生地不熟的,每月能挣五六百元钱吗?”潘石屹却说:“你放心吧,海南刚刚建省,机会多的是。我们去,一定不会错!”
1988年5月底,两人各自带着1000多元的积蓄到了海口。

但是当时的海南已经人满为患,而且经济也不如深圳。三个月过后,俩人身上又身无分文了。

没办法,俩人又干起了老本行——挑砖。


格局对人有多重要?看看潘石屹是怎么白手起家的故事,就足以说明

1988年来海南省找工作的年轻人


干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潘石屹忍不住了,他找到老板之后说,只要让我当厂长,我就能解决工作效率低下和工地混乱的问题。

没想到,老板还真的让潘石屹干起了厂长。

当时的砖厂建在山上,不通电,只能点煤油灯照明,挖土、和泥……所有工序全靠人力,一天下来累得要命。

而潘石屹花几百元钱买来水管,引水到砖厂和泥;又买来了小型发电机,方便夜间照明和加班……
一年后,厂长潘石屹的薪水从500元涨到1000多元,而李勇也被他提拔为组长,每月也有300多元收入。

格局对人有多重要?看看潘石屹是怎么白手起家的故事,就足以说明


砖厂倒闭,分道扬镳

1989年10月,王老板把经营重点转到房地产,准备转让砖厂。

潘石屹找到李勇,问:“老弟想跟我一起干吗?咱把转场承包下来,肯定能赚钱。”

李勇害怕欠债,又不好意思拒绝,还不想在里面投钱,于是说:“赚的钱多了,你就给我点工资,亏本的话,我就不要工资白干。”

结果潘石屹一人承包了砖厂,第一个月就净赚了一万多,而潘石屹给李勇的工资,也被他提到了三千块。

格局对人有多重要?看看潘石屹是怎么白手起家的故事,就足以说明

但好景不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当地人口很少,海南房地产的疯狂开发大大超出了市场的正常消化能力,90年代初,海南房地产热急剧降温。潘石屹承包的砖厂难以为继,苦撑数月后关门大吉。

潘石屹在关闭了砖厂之后,手里的钱又所剩无几,而李勇手上则攒下来不少钱。

李勇想到,潘石屹的确不是一个过日子的人,不安稳,自己就不要跟着人家瞎折腾了。

二人就此分道扬镳,与潘石屹分别后,李勇又去海口的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工。


当时有一句话,叫做“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潘石屹与遇到的冯仑、王功权等人成立万通地产公司,成功抓住了房地产大潮的时代红利。

格局对人有多重要?看看潘石屹是怎么白手起家的故事,就足以说明

1995年的房地产融资债权


1995年潘石屹和海归妻子张欣创立SOHO,事业越做越大,现在身价300亿。

2007年10月,李勇来到北京建国门外的SOHO工地上做小工。当他听说SOHO的老板是潘石屹时,内心顿时掀起狂澜:如果一直和潘石屹在一起,自己怎么可能还在工地上卖苦力!
然而,不知是出于自卑还是自尊,惭愧还是懊恼,他最终并没有去见“潘哥”。

李勇的反思:“我图安稳他能折腾,潘石屹的格局大,而我的格局太小了”


26年时间,能让潘石屹成为众人瞩目的亿万富翁、总裁,也仍然把李勇困在工地上打工。

格局对人有多重要?看看潘石屹是怎么白手起家的故事,就足以说明


这就是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差别,也是格局的差别。

同样的机会,同样的起点,同样都是白手起家。有穷人思维的李勇把眼光放在眼前的利益上,图个“小富即安”,而有富人思维的潘石屹把眼光看在了将来,敢去折腾,敢去挣大钱,这就是格局观点。

曾国藩说的的确没错,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一个人的眼界,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一个人的判断与野心,这才是成功的最主要的诱发点。

格局对人有多重要?看看潘石屹是怎么白手起家的故事,就足以说明

穷人,或者说普通人,是手里有多少资源,才敢做多大的事情。

富人,是脑子里先想到要做一件什么事情,目标定下了之后才开始考虑要怎样筹措资源。


穷人思维的人永远觉得自己的积累“还不够”,时机“还未到”,方法“还需研究”,经验“再要学习”,到底要满足多少条件才能做一件事?格局、眼界、情商、心态与逆商,穷人思维最缺乏的,就是这些东西。

说实话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反正条件永远没有凑齐的时候。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就是这么来的。什么东西都能成为拦住做一件事的理由,他们眼里的世界到处是红线。

格局对人有多重要?看看潘石屹是怎么白手起家的故事,就足以说明


如果想要转变思想,最好的方法,还是读书。

如何提高自己的眼界、格局?给大家推荐一套书。这套书分为五本,分别从一个人的格局、眼界、情商、心态与逆商方面入手,讲述了一个人成功所最需要具备的条件。

格局对人有多重要?看看潘石屹是怎么白手起家的故事,就足以说明


五本书75元,一本书才15元。这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包香烟的价钱,却能让你充实自己的大脑,武装自己的思维。

格局对人有多重要?看看潘石屹是怎么白手起家的故事,就足以说明

书里面通过一个个例子告诉你,这个世界应该如何竞争,如何提高自己的格局眼界等等等等。

如果您想购买这套书的话,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购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