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一金,4000元工资,这样的职业你会做多久?

用户6052883033


4000元这个要看你的工作年限了跟所在地区了。

1.如果你是刚毕业不久,工资4000元,还有五险一金,那你就看看自己所在企业能否学到自己要的东西,如果可以的话你就继续待着,等你学到了,那你就可以选择跳槽找一份适合自己薪资的工作。

2.如果是你工作经验还可以,新找到的工作,职位方面没有什么提升了,那这样的待遇应该还是长久不了,你也会接受不了,除非企业每年还可以涨薪,其他方面的待遇福利也不错的话自己还是长期待下去的。

3.假如是在自己老家,那这个待遇应该还是很多人可以接受的,家里消费没有外面城市这么高,在家还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跟孩子。


温小妖666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走走看。这个走走看,主要看个人努力情况和职业发展情况。

以我个人理解,如果是三、四线城市,对于初入职场的人来说,这份工作的含金量还是可以的。

第一,我从一入职开始,就绝对不会混日子

我认为,进任何一个单位,做任何一份工作,都不可能旱涝保收,有了这个工作平台,能走多远完全看自己。

如果我混日子,我会发现,当我有了两个孩子上学时,我已经没有什么好的选择了。继续,不死不活,入不敷出。离开,情况可能会更糟糕。

第二,因为不混,所以当我有更大压力时,我可能已经升职了

在任何一个单位,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有能力的人才可能有机会。有关系的人,也可能机会来的比我们早,但终归不会长远。

升职才能加薪,一般来说,这个加的幅度要高于普通员工。升职之后,我会更加努力,利用更大的平台,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寻找下一个机会。

第三,当确认这个单位没有机会时,我会选择离开

不可否认,有的时候我努力了,但一直没有机会。或者是,有机会升职,但以我的能力,这个单位已经没有上升空间了,这时候,我会选择离开。

离职,我会有两个条件,一是有下家,二是下家更好。缺一不可。

现实中,我也经历过穷的时候,最穷的时候自己养活不了自己。但因为我这样一路走来,到目前为止,我最起码不再为钱发愁了。

你的情况呢?你是怎么过来的,如果和我一样,建议你找下家吧。如果和我不一样,就啥也别想了,好好保住现有的就不错了。



先拿我现在来说,我所处的事一个小县城,经济相对落后,4000元的工资其实也算不错了,而且我一个刚毕业没几年的,有五险,工资4000元,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首先,现在我肯定是满意的,而且相对来说肯定稳定,对于一个刚毕业没几年的学生。而且有五险,有保障。

其次,有五险,应该也会有正常的节假日,福利待遇应该也还算好的。所以,现在来说我是愿意的。

但是至于以后。人总在进步,我们会一步一步的向前,不可能原地踏步的,工资肯定也会随着工龄的增长而增长。也许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遇到更好的发展方向哪。


未佩奇的猫


这个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 如果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单位是4000块钱的工资,然后有五险一金,我觉得你可以先在里面干着,因为这个薪资水平的话还是不错的,因为刚开始进去的时候工资都不是特别高,而且4000元的工资,解决个人的生活问题是没有难度的。


  2. 你所在的一个单位性质,在我们这个地方民营企业是不会有公积金的,只有上市企业或者国企政府单位是给你买公积金的,如果你在上市企业国企或者事业单位这种性质工作的话,那么我建议你,持续的在里面干。着,因为这个就是工作年限的问题。在企业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能者上,庸者下,政府单位的就是拼到一个资历,所以在这中间你也要不断提升自己,比如说考证,评职称,这些方面来丰富自己,达到一个理想的薪资水平。

  3. 4000元的工资和公积金,如果你工作很久了,如果你自己有雄厚的一个资金可以创业的话,我倒是建议你可以试一试,如果你一直处在基层岗位,不建议辞职。只是因为这样的风险太大了,因为如果一旦辞职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包括保险会断,还有就是收入一个断流,空窗期这个也很难挺过去。

  4. 所以在我的建议下,你在做本职工作的时候,找到提升自己更好的一些方法,可以考虑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慧知


问题虽然有些简单笼统,但是看得出也有些无奈,两个女儿读书,五险一金,4000元工资,这样的职业你会做多久?如果是这种情况,我想应该想办法寻找更高收入的工作,让收入再提高一点吧,否则将会很艰难。

首先,要看自己的收入是不是可以满足支出需求。

粗略的算一笔账,如果两个女儿读书,而你只有肆仟元的工资收入,你没有提到爱人的收入情况,但是看起来应该也不会高。如果你的两个女儿读小学或者初高中,不进行课外辅导补课的话,肆仟元的收入应该很宽松。

但是加上四口之家的家庭日常开销,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水电、燃气、出行等费用,肯定会捉襟见肘,这还是在你没有房贷等生活贷款的前提下。如果两个女儿就读大学,就不够了,即使985/211大学,每学年的学费两个人孩子加起来也会一万多元,加上每个孩子省着点花,每个月最少也要一千多元的生活费,肯定会入不敷出。

其次,要看你的工作强度和自身能力。

如果工作强度一般,时间上也比较宽松,每天朝九晚五,可以考虑让这份工作干的长久一些,最起码有一份保障和稳定的收入,能保证最低的生活基础。因为这样轻松的工作强度,可以让你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找一份兼职的工作,贴补一下收入上的不足,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如果你的能力非常出众,而在工作中得不到认可,转身走出这个单位就会有更好的机会等着你,那么不妨放开手脚干一场。有能力的人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并能够认可自己能力的地方,从而获得更高的价值和更丰厚的报酬,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工作干得长久与否,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完全要在深思熟虑和权衡利弊中得到答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一点经验之谈,仅供参考,欢迎留言交流。


率职之言


从你的语言表达,应该是扣除五险一金后,拿到手的工资是4000多元。这个待遇在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解读,所以首先要确认你工作生活的城市消费水平。如果是一二线城市,这个待遇是比较低的,三四线城市也不高。姑且按照三线城市来算一下你的这个收入所面对的日常生活吧

首先,你有两个女儿读书,应该都在义务教育阶段,这个阶段孩子学费全免,但书本费和课外补习班等是需要钱的。按照两个孩子各参加2个补习班计算,一学期正常补习班费用在1500左右,一学期下来合计6000元,单月补习班费用为1500元。孩子日常饮食,交通以及衣服等,月均400/人,合计800元。仅仅孩子这一项单月要1500+800=2300元。

其次自己的生活,日常社交,衣食住行,一个月1000元是要的(已经很低了)。

仅这两项费用已经3300元。其他人情往来,不可控费用等,4000元基本要全部花完。

以上这些还没有计算房贷,车辆使用等费用。如果楼主有这些费用产生,那4000元费用肯定是不够的。即使没有,生活压力也是很大的。

至于楼主说能坚持多久,这个要看自身的能力,另外还要看另一半的情况,楼主并没说另一半的情况,所以无法准确回答。姑且按照楼主一个人的状况说明吧,目前的工资待遇虽不高,但基本可以解决温饱。楼主要根据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综合考虑。建议是骑驴找马,正常工作,同时物色更好的机会。不能裸辞。

楼主如果觉得自身能力强,可以物色更好的工作,获取更高的收入。如果觉得能力一般,就边走边看,慢慢找。总有合适的机会。

职业多长还是看你自身能力和身边的机会,综合考虑。


欣鑫知我心520


这个需要从两方面去分析,第一,你所生活及工作的城市薪资水平收入是怎样的?第二,目前的工作属于是怎样的工作状态?如果工作相对轻松,又有时间照顾家里的话,其实是可以选择留下,等孩子长大一些之后再做其他的打算。

如果你是刚毕业工作不是很久,这份工作又可以给你带来成长的话,你可以选择在这里继续坚持下去,前提必须是这份工资收入能够养活你自己。在二三线城市一个月4000的工资,养活自己没多大问题,节省点的话每个月还可以存一点点小钱。但是在一线城市,如果属于在中心区上班,这四千的收入,其实挺难的,毕竟每个月的房子就占去了大半,加上吃饭交通的费用,估计每月得刷点信用卡才可以生存下去。

如果是工作了好几年,又需要承担家庭负担的,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4000块钱一个月的薪酬过得估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工作是轻松的状态,又有时间照顾家里人,同时社保能保证不断,那么可以坚持继续做下去。

我毕业之后进入老家(二线城市)的一家外资企业,刚毕业薪资福利还算可以,一个月四千多,五险一金齐全,还有额外医疗保险,年终奖也挺丰厚的,但是还是在两年之后就离开了。不是觉得不好而是觉得如果一直留在那里工作,就失去了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害怕今年的工作跟明年的工作一样,一眼就看到了干到退休的模样。干脆立马辞职了~现在很好,距离离开有三年多了,但是不后悔,因为现在的薪酬已经是以前好几倍,视野格局也开拓了很多。


苏木晨夕


城市不同,消费水平也不一样,不过你如果是扣除五险一金后还有4000,在我们这样的小地方就算是不错了,最起码比我的高,大城市收入高,但是过的紧张,压力太大,小地方相对来说收入低,但是生活比较安逸自在,就看你怎么选择了我的朋友。


天天睡不着


在济南。2012年刚毕业的时候就是税前4000工资,五险一金。我是女性,985/211院校毕业,开始我很满足,后来发现有社交之后,一分钱也剩不下。于是我开始努力,现在税后是7年前税前的三倍多


一小点妈


五险一金扣掉(扣500左右),到手估计5100(下个月5号才发转正工资)。双休,正常假期。死工资。偶尔忙了要加班。男生。93。单身狗。这样的工作,很迷茫。完全文理科跨专业。偶尔出差打杂。不打卡,部门领导管理。氛围好。目前在苏州小镇。消费不算高。三百的房租(不含水电)。两顿食堂。抽烟,喝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