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章太炎的老师、学生,鲁迅、胡适等合力反中医,差点把中医逼死

历史上反中医的几个人,几件事,他们差点把中医逼死

“中医”这个词的诞生,注定就是为反中医者服务的。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与中医相对的就是西医。正是因为西医的出现,才有了“中医”的说法。从目前可查的史料来看,最早说出“中医”二字的,是一个英国传教士。他最到中国之后,做的主要工作,一是帮老百姓免费看病,乘机宣传宗教,二是兜售鸦片。

2019年二级建造师报名时间已公布省份!

广告

反中医的潮流最初和外国人没多大关系,是从中国的一位大儒俞樾开始的。说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生——章太炎。

此人曾在清廷干过翰林院编修,学富五车,学问很好。因言获罪之后,得曾国藩搭救捡了一条命,随后靠讲学为生。

俞樾反中医之原由,全因家人接二连三的逝去。

他59岁那年,妻子病逝,长子俞绍莱也病逝,小女儿染重疾,虽保住了命,生活却无法自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打击接二连三,原因都是因为医治不力,他反中医也情有可原。

大学者有大学者的风度,他在大肆宣传反中医的同时,非常坦然地说,自己对中医素未通晓,风度不凡。

大学者有大学者的办法,他写了一篇《废医论》,影响力极大。他根据《黄帝内经》所写的《内经辨言》,从学问的角度,在根上对中医发起了疑问。

在当时西学全面占据优势的大背景之下,他的主张风生水起。

清政府倒台,民国成立后不久,教育部在罗列办学项目的时候,没有把中医列在其中。如果这个政策执行去下,中医教育就完了,时间一长,中医也就完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中医名家,齐集南京,集体请愿,其中不乏有威望者,最终赢得了可以私办中医学校的权利,这波风浪总算过去了。

这波风浪虽以对中医极为不利的态势结束,但最终中医人用最后的集体努力,挽回了一些颜面。

很快新文化运动开始了,最厉害的两位旗手鲁迅和胡适,都有反中医的趋势。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描述,他小的时候父亲有病,要经常请人看病。他每天都拿着家里的一些东西去当铺,换钱后再去药铺。年仅十几岁的他,在当铺、药铺、医生家跑了4年。不凑巧的是,他碰上的还是一个势利眼,诊金高看不了病,经常用一些找不到的药引子来推卸。

药引子是引药归经的俗称,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通常就是些淡盐水、蜂蜜水、米汤、红糖水、葱白汤、姜汤,鲁迅碰到的医生,却开了一个“原配的小蟋蟀一对”这样离奇的药引子,着实扯淡。也难怪鲁迅对中医没有好感,后来他自己也学了医,他反中医,也可以理解。

后来鲁迅的爱人许广平有了妇科病,请西医看,怎么都看不好。

鲁迅自己是学医的,西医朋友很多,所有人都束手无策。这时有人推荐许广平吃乌鸡白凤丸,许广平吃了没多久,病就好了。鲁迅后来还把乌鸡白凤丸推荐给了萧红。鲁迅的公子周海婴先生说,他父亲并不反中医,他只是反庸医。

鲁迅

鲁迅先生对中医的态度,周海婴先生的态度应该是很客观的。

同鲁迅先生相比,胡适先生的立场就非常坚决了,“中医不科学”几个字就时常挂在嘴边。胡适28岁的时候,得了一种病,资料说是糖尿病,他晚年说是肾炎,总之西医没有一点办法,协和医院也告诉他已经没救了。

最后人家说,你请中医看一看吧,他说他不信中医。病情一天比一天重,浑身浮肿,头晕脑胀,不能动弹。

万般无奈之下,家人们请来了上海名医陆仲安。

陆仲安老先生在中医历史上是个非常有特点医生,他擅用黄芪,且爱用黄芪。用量大得吓人,半径八两是常有的事。他给胡适开的药方,据说光黄芪就用了六两。胡适用药后不久,病完全好了。

胡适

之前给胡适看过病的西医,全部都傻眼了。

中医救了胡适的命,但胡适依然坚持说中医不科学。因为有了这件事在,胡适只得说:“中医不科学,糊涂,但能治病;西医很科学,很清楚,但是治不好病。”

两大旗手对中医表现出这种态度之后,中医的又一波危机以胜利的姿态渡过去了。

接下来的浪潮,是中医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这一波风潮的推动者叫余云岫。

余云岫是章太炎的学生,是俞樾的徒孙,很多人都说余传承了俞的学说,章太炎因此也被列到了反中医的队伍之中。

这里我必须要为章太炎先生说几句话,

有人曾问章太炎:“你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章太炎笑着说:“都不是,我是医学第一。”章太炎此语还真不是一句玩笑话,他自幼承嗣家学,并有学医经历。靠着扎实的传统文化底蕴,使其在中国医史文献、训诂方面的考证,成绩卓著。尤其对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研究,非常厉害,他说:“中医之胜于西医者,大抵《伤寒》为独甚”。

章太炎

章太炎经常演讲《伤寒论》,把张仲景奉为中国医学之圣人,章太炎曾说:“医之圣者,莫如仲景。”可以说,章太炎是民国时期经典伤寒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一生撰写各种医论百余篇,如《医术平议》、《仲氏世医记》、《拟重刻古医书目序》、《劝中医审霍乱之治》等,涉及大量中医文献考据、训诂、医史方面内容,成就突出。不过比较尴尬的事,由于他本人没有什么临床经验,他的医术并不治病。

说完章太炎,我们就接着说他的学生余云岫吧。

余云岫日本留学11年,受日本反对旧医,反对汉医的影响,成了一个坚定的中医反对者。

为了反中医,他把中医的书全都看了一遍,对照着西医的观点,逐条逐项地加小批并整合出书反。

1929年2月23日至26日,南京政府卫生部在汪精卫的授意下召开了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余云岫以中华民国医药学会上海分会会长的身份参加了会议。会上讨论通过了余云岫起草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障碍案》。

提案主要内容是:

第一,中医注册截止到民国十九年,即1930年以后就不许注册了。这样你行医的死一个少一个,以后就没有中医了。

第二,取消所有的中医学校。

第三,取缔所有相关的中医报刊杂志。

说实话,他的这个提案太狠了,如果执行,中医必死。此事一出,医界鼎沸,全国震动。中医界人士群情激愤,成立了国医公会,通电全国,游行集会、请愿罢市。这些平日穿长袍的中医先生们,与当年的学生一样,走上了街头,走到国大会议的会场,静坐绝食抗议。

请愿的人多了,厉害人也就多了,一些人找到了孙中山的儿子,时任立法院院长孙科,很快孙科就拿出了一个《中医条例》。

当时汪精卫是行政院院长,他主张废中医,孙科是立法院院长,主张留中医。汪精卫说,立法院不取消《中医条例》,我就辞职,我不当行政院院长了;孙科说,你那个取消中医议案不取消,我就不当立法院院长了,这个《中医条例》很好。

就在当时国民政府最高层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民国著名的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出来露了一手,技惊四座。

孔伯华

孔老说找一些病人,你西医先挑一半,剩下一半给我。咱们同时治,看谁治得好,看谁治得快。汪精卫一听,中、西医打擂,是个好事,就出面张罗了此事。找了十二个病人,西医选了六个,孔伯华接了剩下的六个,开始同时治。

孔老分的病人,都是一些高烧,哮喘,呼吸道的急症,全是西医挑剩下的。老头照单全收后,几副药下去,6个病人就全都治好回家了,西医那边还没见效。这事真是露脸,中医界一片欢呼,其惊人效果把汪精卫也吓一跳。

也是天不亡中医,就在此时汪精卫的岳母得了痢疾,坐在马桶上就下不来。

老太太痛不欲生,寻遍西医,全都不行。汪精卫的老婆陈碧君可不管汪精卫那一套,找来了名医施今墨。

施今墨

施今墨给人看病,有个习惯,从不把话说满,给汪精卫的岳母看完病之后,他罕见地说下了满话。

他把完脉后开了十副药,转身就走。汪精卫岳母家也知道,中医上他们家都是带气的,看见医生走便着急的问十副药吃完后怎么办?施今墨扭头说,两副药止住拉肚子,五副药你吃饭正常,十副药下去,就全好了。后来病症全如施今墨所言。再次见证了中医之神的汪精卫,终于不说话了。

在眼看见的实效和各方面的压力之下,废中医之事终于消停了。

再之后,中国陷入了战乱。

在战场上,什么东西能治病,什么东西就好,因此中西医之争,也就搁浅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余云岫老先生又提出了改造中医提法,怎么改造呢?就是所有的中医都去学习西医,学会西医再回来看病。他的这个观点得到了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贺诚将军的支持,中医日子又不好过了。中医要想执业,就得上医学院学习,一批老被送到医学院学习,学完再当医生,中医发展再次陷入困境。

就在中医前途一片迷茫之时,事情出现了转机,毛泽东主席说“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现在不是中医学西医的问题,叫我说是西医学中医的问题”为中医续了脉。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心脏病,全世界现在比较好的治疗方案就是装支架,而中国的患者手里一般都有一个小葫芦——速效救心丸。虽然中国人做支架的比例在世界上相对偏低,但是中国心脏病的死亡率在世界上也是很低的。正如毛主席所说,中医药是个宝库,需要好好挖掘,切不可武断废止。

近年,方舟子、罗振宇等人又出来反中医,网上声浪还着实不小。但看看曾经的风潮,现在的声音也只是细浪泥丸而已;再看看曾经的那些人物,如今站出来的也只是跳梁小丑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