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京東周邊樓盤火爆,人們買房為了啥?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則信息:2016年3月19日週六發生了“500套房2000人排隊,2016年燕郊已無房可買”。資料顯示悅榕灣開盤21000-25000元/㎡;首爾九里香堤24000-30000元/㎡;央企港中旅開盤21000-27000元/㎡;天洋城4代24000元/㎡;配發的照片上售樓現場人山人海,就像農貿市場買菜一樣熱鬧。

朋友在北京兩年多了,與大多數北漂族一樣,在北京安個家成為了夢想與心願。碰巧,機緣將朋友的職業和自己的生活聯繫在一起,打探樓盤就成了理所當然的責任和需要。事實上,從2015年12月份包括2016年春節後,利用雙休日對這些區域樓盤進行了多次打探,感觸頗深。人們買房為了啥?

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使更多三四線城市的人流湧向北京,也催生了北京周邊的區域包括燕郊、大廠、香河、廊坊、武清等地樓盤的銷售熱浪一波接著一波。現在通州的房子突破了四萬元,燕郊的房子均價突破了兩萬元,大廠、香河、均價漲至八千到一萬,武清、廊坊也奔著大廠、香河趨勢攀漲。

所謂的京津冀一體化,就是把非首都資源的教育、醫療、交通、商業、產業核心功能大量外遷至周邊的衛星城,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北京市政府整體東遷通州,必然會帶動一大批城市配套設施遷到三河的燕郊、大廠、香河北三縣等這些區域,尤其是教育醫療資源的大量遷入,這些房產就收穫了巨大的投資收益。我們看到,燕郊香河的房價春節後暴漲了40%左右,就是京津冀一體化帶來的政策性紅包。

關於房子的價值,投資者老師有精準的描述。

房產具有兩種收益屬性:一種是房子周邊已經擁有的配套設施資源(存量配套),叫做居住屬性;另一種是房子周邊未來會擁有的配套設施資源(增量配套),叫做投資屬性。也就是說,房子的周邊未來會有配套設施的增加,那麼這樣的房子就有升值空間,而升值的原因就是未來的配套設施一旦兌現,那麼就是在給配套設施周邊的房子在贈送投資收益。

在樓盤打探過程中,朋友與售樓人員、購房業主進行過程度不同的接觸,對北京東部周邊看房、買房的業主做了一個抽查性的統計分析,供網友粉絲參考。

北京東部周邊購房人群抽查性統計結構表

2016年京東周邊樓盤火爆,人們買房為了啥?


據網上查詢,2015年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300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800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4%。事實上,外來人口(非京籍)超過了總人數的50%以上,有一個說法,北京外來人數達到了1500萬。雖說近年來北京市出臺了外籍人口可以積分落戶的系列條件,能夠進入的只是翎毛鳳角,絕大多數外來人口被通州“最嚴限購”後,更將很大一部分剛需購房者擠壓到北京區域外周邊購房。

從2012年開始,中國的經濟特別是三四線城市處於低迷狀態,比如河北省的工資上漲永遠趕不上物價上漲的步子。加工製造業特別是鋼鐵、煤炭、化工、建材、紡織等行業或因資金鍊斷裂、或因環保、或因市場疲軟,處於不死不活的掙扎狀態,許多員工幾個月拿不到工資,只能無奈的湧向一線、二線城市找飯吃。

人們買房到底為了啥?

我們來了解一下北京及東部周邊房子現狀。

北京“限外令”特別是通州限購的政策,將北京的房價快速推向新高。三環以內不提,僅四環到五環之間的房價至少在5萬元/㎡以上,一套2居室的樓房動輒400萬元左右,普通百姓要在北京買房,若是工薪族每月8000元的收入,起碼奮鬥40年才能買上屬於自己的房子,政府提供社會保障房建設的數量根本滿足不了剛需房的需求,而北漂族的工薪階層更是望塵莫及,只能把眼光轉向北京周邊稍微便宜的房子。

2008年燕郊作為一個鄉鎮級別的行政區域,人口不到20萬,樓盤開發剛進入初期,緊鄰北京的好地段也就3000元/㎡;五年後成了8000元/㎡,2015年京津冀一體化政策出臺,房價突破了2萬元/㎡。2016年春節後燕郊個別房價逼近了3萬元/㎡。

燕郊這個過去的偏僻的小鎮,如今成了一個居住人口密度非常大的百萬人口的中型城市。而旁邊的大廠、香河成了緊隨其後的下一個燕郊。雖然房價不斷上漲,但仍然成為北京擠壓過來的職業人群購房的首選!

機會在哪裡,利潤就在哪裡。北京東部樓盤這幾年成為剛需購房的首選,同時也成為投資購房的目標。

買房為了啥?我認為從購房屬性看,可以從兩個方面歸納:

一是剛需房。租房是指京籍結婚成家單過的年輕夫妻,更多的是初期北漂者的無奈選擇,在北京租房只要超過五年肯定會考慮買房安家的問題。因為只有在北京有了屬於自己的家,事業和生活才會穩定下來。

二是投資房。今後一個時期起碼五至八年間,北京周邊北三縣,包括廊坊、武清的樓盤會不愁銷售。未來這些區域的房子漲價也是趨勢,只是漲價的速度和比例不可確定,那麼剛需購房與投資性購房就會同時並存,成為買房的真正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