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确实爽,但没那么好

《庆余年》确实爽,但没那么好

文| 艾飞

在这个12月里,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和一部更火的电视剧,给了我很类似的一种观感,这两者的煽动性都很强,口号也喊的很响,虽然逻辑也都经不起细想,但时不时刺激一下,让人们热血沸腾。

电影是《叶问4》,电视剧是《庆余年》。

现在只要一打开抖音,满屏都是叶问和范闲,前者在国外,凭借中国功夫,所向披靡;后者在封建社会,出身不凡,一路开挂。因此,刷视频的时候,常常有个错觉,就是这2019年的余年可真振奋啊。

事实上,无论是《叶问4》还是《庆余年》,都像是年底公司的年会,说起来,是为了大家好,其实大多时候是领导在洗脑,期间一会节目刺激一下,一会表彰刺激一下,最后抽奖再连环暴击...看着确实爽,但快感短,而且结束就忘。

尤其是《叶问4》,看完仿佛是从宣泄民族情绪的传销会场离场,就这电影里的文戏,稍微脑子清醒一点的人,你看完都不好意思一本正经的跟身边人聊。

虽然影片中人物众多,可是无论你从哪条线去聊,聊起来都经不起推敲,一个个角色都跟电影的托似的,所作所为都很刻意,聊到最后只好不约而同的说,打戏可以。

在《叶问4》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最主要的功能都是用来衬托的,衬托叶问能打,就像是刘谦身边那不断欢呼惊讶的董卿。

就连本该出彩的李小龙那个角色,也很寡淡,在电影里形同虚设,看的人波澜不惊。

甚至,叶问本人,也是工具化的,电影时常编着编着,编不下去的时候,就让叶问上来打一架,在我眼里,梁朝伟演的叶问是宗师,而甄子丹版的叶问像打手。

相比而言,《庆余年》可聊的就丰富多了。

《庆余年》这部剧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真的可以让人欲罢不能,它在剧中设置了非常密集的悬疑点,基本上每个角色出来,剧情上都会出现反转,有的更是转了又转,转了又转,转到观众都怀疑自己的智商。

当然,反转没有问题,只要故事铺陈得当,反转给观者的冲击很强烈,而且在回味的过程中会很满足,比如最近的两部电影《利刃出鞘》和《误杀》。


但《庆余年》的反转几乎是粗暴的,也就是靠嘴巴说,然后剧中人再恍然大悟般想起过去种种,说道“哦,难怪他这样对我,原来是这样。”

比如剧中长公主李云睿这个人物。

从剧情看起来,很多事都是她搞起来的,可《庆余年》对她的刻画,单薄又生硬,画面出现她的时候,几乎都是一副“恶人”的嘴脸。于是,剧中,围绕着她的那些“惊人”的反转,就会显得干巴巴,听起来很爽,但快感很短。

因此,你会发现,一集四十多分钟的《庆余年》,你用四分钟拉着看,影响也不太大。

剧中的悬念都是“硬给”的,你只要拖到相应的位置看一看“谁是谁?谁杀了谁?谁又救了谁?谁是谁埋下的棋子?谁是谁几十年前设的局?”也足够心满意足了。

在我看来,这不能说明这部剧有多好,只能说明创作者煞有其事的脑洞确实大。

我记得希区柯克说过,看他的那些悬疑片,能减少心里罪恶的念头。虽然《庆余年》也是满口的仁义道德,天下为公,但回过神来想,跟这剧始终很难交心,顶多,满足满足自己在一个虚构世界里的猎奇心。

事实上,整部《庆余年》就是一场大型的白日梦,在这场梦里,到处都是意淫的爽点,而这爽感常常不问来由,没有为什么,只有编剧喂什么观众吃什么。

剧中的男主角范闲,要啥有啥,才貌双全,武艺不凡,谈吐风趣,生在封建社会,但有现代人的意识,剧中的大人物,不是他爹就是他师傅他叔,不管他走到哪,遇到了谁,只要有搞不定的事,都如有神助。

于是,这部剧常常给人一种“连环爽”的错觉,先是范闲遇到困境了,观众跟着焦灼,忽然,神秘人出手,替他摆平,观众一爽,紧接着发现,原来,神秘人是他娘的追随者,观众看罢,爽上加爽。

可在我看来,这种“爽感”很空洞,要么是用现代意识忽悠,要么是用所谓的武力值镇压,要么是权势的碾压。所有的这些“爽感”都很幼稚,幼稚的就像在嘲讽我们真实的生活。

在这部剧里,有一个非常唬人的噱头,就是他们的武力值,剧中的那些高手,按水平分了什么八品、九品、大宗师等等,一个个说的神乎其神。

是的,武力值也基本靠说。

这些所谓的高手,除非是同行衬托,否则你根本看不出他的武术动作有什么了不起的,飞来飞去,单调的很,给到观众的是一种“出气”式的观感,比如弹幕里经常就说,“等我五竹叔来,把在场的都秒成渣渣。”

当年,金庸武侠剧里,高手可不是靠台词标榜的,人确实一招一式有所体现,所以我们记得杨过,也忘不了他的“黯然销魂掌”。然而《庆余年》里的高手是符号,他们一个个就像是范闲升级打怪的装备。

有人抬杠说,《庆余年》重在权谋,人家是“权力的游戏”。

嚯,也真敢往脸上贴金,就我的观感而言,在这部剧里,有“权谋”感觉的角色,只有陈道明和吴刚二人,其他的不是来游戏里凑数的,就是来搞笑的,而主角,看起来是往游戏里充了钱的。

无论是那些反转的悬念,还是一个个爽点,充其量,使得《庆余年》看起来像是“权力的斗殴”。

而且,“斗殴”的架势也挺老套的,就像他们身上穿的衣服,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套。

不过,整部《庆余年》,我自己感觉处理的最拧巴的是范闲这个角色。

事实上,他面对的,可都是刀山火海,但这部剧把他塑造的太过于阳光正面了,而且他的一些所作所为也没那么地道,可剧中偏偏时常挂着“人人平等”的口号,比如他的朋友死了,他要报仇,可是报仇的过程中,对手方死了些无辜的人,他又无动于衷,这就显得有点伪善了。

当然,这部剧,看的时候,都会觉得很热闹,但看完你不会想看第二遍,因为它就像甘蔗,咂摸一次,就吸干了它所有的甜味。

电视剧在这份“甜”上下足了功夫。

剧里的角色,或多或少都添了些喜感,其实这块的处理我觉得挺好;可是这份“甜”在爱情戏里的处理上,我就觉得腻歪的慌,两主角,完全没有爱的火花,尤其是前几集,范闲拿着鸡腿,到处找他的“鸡腿姑娘”,那真是太尴尬了。

总而言之,《庆余年》还是娱乐的产物,它无法让人欢庆余年,资本只想用它多套点人们的钱,要不然,怎么剧火了就把会员当韭菜割;要不然,怎么演到这么多集了,感觉还没进入正题......

《庆余年》确实爽,但没那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