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告訴你:新領導到新單位,什麼是雷霆雨露的標準姿勢

一、背景介紹

公元前180年,大漢王朝的元老功臣、宗室一族發動政變,一舉掃清呂氏一族的政治影響,擁立時任代王的劉恆為新的皇帝。

元老功臣、宗室一族之所以擁立劉恆,主要原因是:

代王方今高帝見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資治通鑑·漢紀四》)

說白了,劉恆這個人老實厚道(會知恩圖報,且不會翻政變的舊案),劉恆老媽家謹慎溫良(沒什麼勢力,不會形成外戚專權的局面)。這樣的人上臺,能夠確保元老功臣、宗室一族的安全,能夠保證現有權力的穩定。

《資治通鑑》告訴你:新領導到新單位,什麼是雷霆雨露的標準姿勢

二、摸清情況,確認可行性。

當劉恆聽到這個匪夷所思的消息時,立馬召集自己在代國班子討論事情的可行性,順便還算了卦,同時派派自己的舅舅薄昭立馬到長安區進行實地調查,摸清第一手的資料。

當搞清楚政變的來龍去脈、確認了擁立之事的真實性後,劉恆在權衡利弊之後,才帶領宋昌、張武等一幫心腹人員前往長安。

到了高陵之後,劉恆還是不放心,決定再次派宋昌先馳入長安觀察動靜。直到宋昌回報“丞相及以下百官都來渭橋迎接”的時候,才真正大步流星、快馬加鞭趕到長安。

新領導到一個新地方前,首要的是對這個單位有個比較透徹的瞭解,弄清楚裡面的利益關係、人事脈絡、核心業務,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快速適應。

《資治通鑑》告訴你:新領導到新單位,什麼是雷霆雨露的標準姿勢

三、謙虛謹慎,懂規矩有原則

乃命宋昌參乘,張武等六人乘傳,從詣長安。至高陵,休止,而使宋昌先馳之長安觀變。昌至渭橋,丞相以下皆迎。昌還報。代王馳至渭橋,群臣拜謁稱臣,代王下車答拜。太尉勃進曰:“願請閒。”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無私。”太尉乃跪上天子璽、符。代王謝曰:“至代邸而議之。”(《資治通鑑·漢紀四》)

當劉恆馳車趕到渭橋時,以周勃為首的群臣百官跪拜進見,俯首稱臣,劉恆馬上下車還禮,展現了一個新領導溫良恭儉讓的好素質。

但是當太尉周勃提出要與劉恆私下說句話的時候,劉恆馬上拒絕了這一請求,讓周昌代為傳話:

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無私。

這立馬打消了周勃私下邀功或者摸底的企圖,文武百官面前給了周勃等擁立一個下馬威,樹立了自己一派大公無私的王者氣象,告訴所有人:我是一個懂規矩、有原則的人。

周勃等人只好老老實實跪下,呈上天子所專用的璽和符。

劉恆又留很給面子對周勃說:“有事情,咱到代國官邸再說。”

這一打一拉之間,劉恆完成了在文武百官面前的第一次亮相,也是一次樹立自己皇帝威嚴的第一步。

新領導到新單位的第一次出場表現,會給所有人留下極其重要的印象。

所有的下屬都會私下判斷:新領導是一個怎樣的人,好不好說話,能不能幹事,處事風格怎麼樣,待人接物又如何?

一開始就樹立新領導的威嚴,有利於讓下屬們看清形勢、有利於工作中的令行禁止、更有利於防止小人作祟。

《資治通鑑》告訴你:新領導到新單位,什麼是雷霆雨露的標準姿勢

四、執掌實權,雷霆萬鈞

夜,拜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以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有司分部誅滅梁、淮陽、恆山王及少帝於邸。文帝還坐前殿,夜,下詔書赦天下。(《資治通鑑·漢紀四》)

劉恆當上皇帝、正式入駐未央宮的當天夜裡,他緊急發佈三道命令:

一是任命宋昌為衛將軍,指揮南軍和北軍。任命張武為郎中令,負責管理殿中事務。宋昌、張武都是劉恆在代王時期的貼身心腹。由他們倆分別負責拱衛京城的南北軍和保護王宮的具體事務,劉恆一下子確保了自身目前的安全。

二是有關機構分別派人在梁王、淮陽王、恆山王和少帝的住處殺死他們。這四人一死,不管是真是假,漢惠帝劉盈一脈就此終結,也就沒有任何人能夠拿他們做文章了。這裡,劉恆確保的是自己皇位的長遠安全。

三是當夜頒佈詔書,大赦天下。大赦天下是一種向文武百官、向天下百姓的政治宣言,所以他才會連夜就發佈,造成一種他當皇帝的既成事實,從而讓更多人擁護、歡迎他的登基。

這三道命令可謂針針見血,立竿見影。

新領導到新單位,有時候會燒三把火。其實“三把火”只是一個形象的概念,“三把火”不在於“燒”的速度、“火”的大小,而在於在新單位樹立起自己執掌權力、雷霆萬鈞、敢作敢為的形象,讓所以人知道,誰在掌握輪船行駛的方向。

《資治通鑑》告訴你:新領導到新單位,什麼是雷霆雨露的標準姿勢

五、切分蛋糕,雨露均霑

太宗孝文皇帝上元年(壬戌、前179)

十一月,辛巳,上徙平為左丞相,太尉勃為右丞相,大將軍灌嬰為太尉。諸呂所奪齊、楚故地,皆復與之。

論誅諸呂功,右丞相勃以下益戶、賜金各有差。(《資治通鑑·漢紀四》)

劉恆正式登上皇位後,按規矩要為發動政變、擁立他上位的元老功臣、宗族一派論功行賞。

首先,他給了元老功臣之首的周勃足夠的重視,將右丞相(相當於總理)之位給了他。這是對實力派的安撫。

其次,將呂家侵佔原來宗族們的地又都還了回去,對齊楚兩個起兵討伐呂氏一族的同宗人員極大的安撫。

這是對中層派的爭取。

最後,對誅滅諸呂的人論功行賞,右丞相周勃以下,都被增加封戶和賜金,數量各有差別,營造了大多數人得實惠的喜慶局面。

值得說明的是,劉恆在論功行賞時,突出了數量,沒有大肆論功行賞,而是努力在恢復原有的勢力和格局。這裡有三個原因:

一是劉恆導剛剛上任,對這個朝廷內外的情況還沒有完全弄清楚,如果大幅度地調整蛋糕劃分,有可能會損害部分人的利益,也可能會出現功賞不一致的情況。

二是如果劉恆一上任就將手裡的“官帽”“賞賜”全部發出去的話,以後就沒有更多調動下屬積極性的手段了;

三是劉恆必須為從代國一路跟過來的心腹人員考慮,為今後他們的晉升提拔留有餘地。

《資治通鑑》告訴你:新領導到新單位,什麼是雷霆雨露的標準姿勢

六、敲打“老人”、提拔新人

太宗孝文皇帝上元年(壬戌、前179)

秋季,八月,辛未(二十日),文帝罷免了右丞相周勃,左丞相陳平一人擔任丞相。

文帝得知河南郡守吳公治理地方的政績為天下第一,就召他入朝做廷尉。吳公推薦洛陽人賈誼,文帝就召賈誼進京做博士官。當時賈誼年僅二十多歲。文帝很賞識賈誼的文辭可觀和知識淵博,一年之中,就破格提升他做了太中大夫。

二年(癸亥、前178)

冬季,十月,曲逆侯陳平去世。

十一月,乙亥,周勃復為丞相。

三年(甲子, 前177)

文帝下詔說:“先前詔令列侯回各自的封地,有的人辭別而未成行。丞相是朕所倚重的人,應為朕率領列侯返回各自封地!”十二月,文帝免去周勃的丞相職務,命令他前往封地。乙亥(十四日),文帝任命太尉灌嬰為丞相;罷廢太尉之官,將其職責歸屬丞相。

四年(乙丑、前176)

冬季,十二月,潁陰懿侯灌嬰去世。春季,正月甲午(初四),漢文帝任命御史大夫陽武縣人張蒼為丞相。(《資治通鑑·漢紀四、五》)

上面是一段《資治通鑑》中關於漢文帝上任前三年很枯燥的人事調整。但在錯綜複雜的人事變化中,我們可以梳理出右丞相周勃的興起和衰弱。

在反呂政變、擁立皇帝中,周勃的功勞一直是最高的,所以在陳平的謙讓下,劉恆任命周勃為右丞相,實則是對其的肯定。但是周勃成長於行伍之間,打仗可以,搞政治、處關係相對就弱一些了。在漢文帝剛剛執政的時候,周勃有時候很不把皇帝放在眼裡。有時候在散朝周勃經常小步疾行退出,十分得意;反而文帝對周勃以禮相待,很為恭敬,經常目送他退朝。

為此,擔任郎中的安陵人袁盎諫阻文帝說:“諸呂驕橫謀反,大臣們合作將呂氏誅滅。那時,丞相身為太尉,掌握兵權,才天緣湊巧建立了這番功勞。現在,丞相好像已有對人主驕矜的神色,陛下卻對他一再謙讓;臣子和君主都有失禮節,我私下認為陛下不該如此!”

漢文帝覺得有道理,所以在以後朝會時,越來越莊重威嚴,丞相周勃也就越來越敬畏。

《資治通鑑》告訴你:新領導到新單位,什麼是雷霆雨露的標準姿勢

有一次朝會的時候,文帝問右丞相周勃說:“全國一年內判決多少案件?”周勃謝罪說不知道;文帝又問:“一年內全國錢穀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謝罪說不知道;緊張和慚愧之下,周勃汗流浹背。文帝又問左丞相陳平。陳平說:“有專門主管這些事務的官員。”文帝問:“由誰主管?”陳平回答:“陛下如果要了解訴訟刑案,應該責問廷尉;如果要了解錢穀收支,應該責問治粟內史。”文帝說:“假若各事都有主管官吏,那麼您是負責什麼事情的呢?”陳平謝罪說:“陛下由於不知道我的平庸低能,任命我為宰相。宰相的職責,對上輔佐天子,理通陰陽,順應四季變化;對下使萬物各得其所;對外安撫四夷和諸侯,對內使百姓歸附,使卿大夫各自得到能發揮其專長的職務。”文帝這才贊好。右丞相周勃極為慚愧。

上述這個故事反映出漢文帝對周勃的不滿。而當週勃擔憂自己“君既誅諸呂,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賞,處尊位,久之,即禍及身矣”,就自稱有病請求辭去丞相職務

,漢文帝沒有挽留,立馬批准了他的請求,這本身就是釋放了一種態度和信號。

後來之所以在陳平去世後,又讓周勃來擔任丞相一職,漢文帝主要還是想利用周勃的政治影響力,切實解決“諸侯就國”的大難題,而且通過這個難題的解決,順帶著把周勃也弄回了封地去了(一石二鳥)。

《資治通鑑》告訴你:新領導到新單位,什麼是雷霆雨露的標準姿勢

反觀另一面,劉恆在坐穩皇位之後,開始任用賈誼、張蒼、吳公等一批新人,充實自己的政治力量,也衝擊原有政治格局。特別是賈誼,“請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興禮樂,以立漢制,更秦法”,直至重農抑商,倡導儒家,不忍匈奴等等,可以說極大地拓寬了劉恆的工作思路,設計了文景之治的執政脈絡。

在漢文帝劉恆23年的皇帝生涯中,無為而治,外無戰事、內無禍亂,對於老百姓來說是實打實的好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