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和CT的区别是什么?

月夜凉太


一、首先来弄清楚CT和核磁共振的定义是什么:

CT:是Computed Tomography的简称,中文意思是计算机断层扫描,第一台CT扫描机诞生于1972年。

MRI: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简称,中文意思是磁共振成像,它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大进步,它的临床运用大大推动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它是断层成像的一种。

二、CT和核磁共振的工作原理

CT和核磁共振虽然都属于影像断层成像但其工作原理却截然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

1. CT工作原理

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等,在探测器的作用下对人体的某一部位进行环绕,并以一定层厚度的断面进行扫描,最后转变成数字化图像。

2. 核磁共振的工作原理

将人体放置于强磁场内通过脉冲激发人体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产生磁共振现象从而获得电磁信号,经过梯度场三个方向的定位并通过计算机处理,最后构成图像。

从工作原理可以看出CT检查辐射大,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所以儿童及孕妇尽量少做。核磁共振安全性更高,对人体不会产生放射线损害。

三、CT和核磁共振的适应症

CT和核磁共振的适应症的适应症是不同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选择CT还是核磁共振。

1. CT适应症

计算机断层扫描能在横断解剖平面上精准地检测出各种不同组织间微小的密度变化及差异,被广泛运用于观察骨关节、中枢神经系统及有密度变化的软组织病变检测中,它较为直观的显示出钙化、骨折及骨质发生的病变。例如在关节炎、骨折及脱位的诊断上,CT就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检查骶髂关节上其优势更加突出。

2. 核磁共振适应症

是诊断神经系统、腹部器官、乳腺、关节、软组织等疾病的首选,其在肌肉骨骼系统中的应用最为显著。对比磁共振成像与CT在关节、骨及软组织病变的诊断方面上我们可发现MRI在成像参数及软组织分辨率上都明显高于CT,大大提高了各关节的成像质量,同时,它能清楚的分辨出血管、神经、韧带、肌腱等的细微变化。

四、CT和核磁共振的优缺点

CT和核磁共振的优缺点是不同的。

1. CT的优缺点

优点:CT检查在骨关节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的诊断效果较为可靠、价值较高。

缺点:辐射剂量大,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一般孕妇不建议做CT检查。

2. 核磁共振的优缺点

优点:①安全性更高,对人体不会产生放射线损害。②软组织密度分辨率明显高于CT,甚至能发现直径小于2 cm的胰癌。

缺点:①不适用于一些装有起搏器的心脏病患者及体内有磁性金属的病人。②在肺部等上腹部检测中存在运动伪影干扰,效果并不优于CT。③检查时有较大的噪声,可能对病人的心理有点影响。


赞歌


核磁和CT是明显不同的,在老百姓眼中,直观印象是核磁更贵,应该更先进些。事实上,这两种检查各有优缺点,检查时应根据疾病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检查。



核磁共振与CT一样吗?有哪些区别?

核磁共振和CT都是常用的影像检查,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1.检查时间不同,价格不同:核磁检查时间更长,检查费用也更高。对于同一部位的检查,核磁包含更多的内容,CT一般做的横断面的扫描,而核磁可以包括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等多方面的信息,对某些病变可以做出更灵敏的判断。

2.应用的部位不同:核磁共振多用与含水量较多的组织(如大脑和脊髓),但不适用于气体多(如肺部)和骨头的检查(如四肢)。CT可以从头扫到角,头颅、胸部、腹部和四肢的CT检查都很常见,但对于软组织的显影不如核磁清晰。



3.其他:核磁没有辐射,但检查时身上不能有金属物品如金属牙或起搏器等。CT有一定的辐射,孕妇不能检查。对于既能用CT又能用核磁的部位如大脑,一般先行CT检查,必要时再行核磁检查。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想要完全搞懂核磁共振和CT的区别,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很难说的清楚核磁共振和CT的区别。我来写几点,老百姓比较关心的,核磁共振与CT的差别:

(1)CT有辐射,核磁共振没有

CT的原理类似于普通的X光,是有辐射的,而且辐射的剂量比胸片这些X光要强。尽管CT有辐射,但是,偶尔做一两次,对身体的危害是较小的,比较安全。如果经常暴露在CT的射线之下,是有辐射的,有可能致癌。所以,每个影像科的技术员或者影像科医生,都会佩戴一个计算辐射剂量的仪器,如果超过了一定剂量,就要回家休息。

而核磁共振,是利用磁场,水分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来成像。核磁共振是没有辐射的,不没有致癌的风险,比较安全,孕妇也是可以做的。

(2)CT检查速度更快,核磁时间长

CT检查起来更方面一些,检查速度快,如果是平扫的CT,只要躺在上面几十秒钟,就完成了扫描。如果要做增强CT,往血管里面打药,时间会长一些。所以CT预约的时间更短。

而核磁共振检查的时间更长,一个检查可能需要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核磁共振的机器,噪音比较大,需要一个人待在封闭的环境下,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不能做核磁共振。

(3)CT更便宜,核磁共振更贵

CT检查是更便宜的,根据不用的部位和项目,是否使用增强,价格在几百块钱不等,而核磁共振检查可能要上千块,如果使用特殊的造影剂,会更贵。

(4)体内有导磁的金属,不能做核磁共振

正因为核磁共振机器有非常强大的磁场,任何导磁的金属都不能带入核磁室,例如皮带,项链,手机,手表,带钢圈的内衣,如果体内有金属节育器,心脏支架,金属假牙等等,有可能都做不了核磁共振。

现在有一些不导磁的金属,如果位于体内,也是可以做核磁共振的,需要咨询你的主治医师。

所以,CT用的比较多,比较广泛。

(5)两者的适应症略有不同

大部分情况下,CT就可以诊断疾病,所以CT用的比较多,如果CT看不清楚,才会选择更加高级的核磁共振检查。

但是,核磁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些部位,CT会更好一些,例如肺部,心脏,胃肠道等部位的疾病。还有急诊CT检查,如果是急症,做CT来得快,医院一般都有急诊CT,而基本上没有急诊核磁共振检查。

总而言之,CT有辐射,更便宜,检查快,而核磁没有辐射,价格高,检查时间慢。


普外科曾医生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医生。核磁共振和CT有什么区别?经常有朋友问到这个问题。核磁共振和CT的成像原理不一样,区别也很大。下面来聊一聊两者的区别。

CT

CT检查目前是应用的比核磁共振更加广泛,用的是X线成像,所以有一定的辐射。成像速度快,价格相对磁共振要便宜。对于急诊患者,是优先选择的检查。

CT就好像切面包一样,一层层的切开,来看里面的有无病变。可以切厚一点,也可以切薄一点,越薄看的细节也更多。要看肺结节的细节,肺部薄层就是切的很薄,来看里面的细节。

上图为横断位的CT图,发现肝脏巨大囊肿。

人体从头到脚都可以做CT检查,因为检查速度快,所以禁忌症相对要少一些,能诊断大多数的疾病,但是对于功能性的疾病,CT就看不到。要筛查胃肠道的早期癌症,也不要做CT检查。

相对于核磁共振,优点是检查速度快,价格便宜,对于骨质和含气病灶的显示比磁共振好。但是对于颅脑神经脊髓,肌肉韧带和骨髓的显示就没有磁共振好。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目前也叫磁共振,是利用人体中氢原子在磁场中的作用来成像,所以没有辐射。但是价格贵,检查时间长,应用没有CT广泛。磁共振不是人人都能做,不是想做就能做,有幽闭综合症,有金属材料植入物的朋友,需要医生评估后才能做磁共振。所以磁共振不适合用于急诊。


核磁共振的成像比CT更要灵活,CT只能横断位一层层的切扫描,而磁共振可以随意角度切,常用的是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还可以调整角度扫描,多个序列扫描,所以检查时间长,费用更贵。
上图为矢状位图,就是把人前后竖着切,显示颈椎间盘突出。

核磁共振对神经和软组织的显示比CT好,所以主要用于颅脑、垂体、脊髓、肌肉、关节、韧带、骨肿瘤、盆腔腹腔脏器的检查。一般不用于含气空腔脏器的检查,比如肺部和胃肠道。

如何选择这两种检查?

很多朋友问到,怎么选?检查目的和检查部位不一样,选择也不一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突发头疼去急诊,肯定会首先选择做个CT,CT适用于做急诊。突然头痛,一定要先排除脑出血。但是,如果是头疼3个月,那么可以选择做CT,也可以做磁共振。如果不考虑价格,我会推荐做磁共振,看的更清楚。

比如,腹痛,如果非要在CT和磁共振中选择,我会推荐做CT,如果CT发现了病灶,而又不能诊断的时候,那么可以进一步做磁共振。

比如做了超声,怀疑前列腺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要首选做磁共振,不做CT。怀疑垂体肿瘤的,也是推荐做磁共振,不做CT。怀疑关节和韧带有问题的,也是要做磁共振。

比如要看肺部有没有问题,那就要做胸部CT了,不选磁共振检查。

有朋友说,磁共振没有辐射,为什么还要选择做有辐射的CT,为什么不都做磁共振。因为不是人人都适合做磁共振,也不是每种病都适合做磁共振。所以两种检查各有优缺点,需要具体情况具体选择。


小影大夫


心内科的医生的最重要的两个工具是什么:听诊器和心电图。但是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开始服务于普通老百姓,大家熟知的可能又X线拍片检查,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CT和核磁共振这两项检查,甚至可能知道SPECT减产,其实除此以外,PET/CT和PET/MR也开始走进临床,尤其PET/CT已经作为肿瘤患者经常使用的一项检查技术,可以帮助诊断、临床分期、治疗效果评价和判断预后等。下面,张大夫就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CT和核磁共振的同与不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CT,它的优点是检查时间非常快,一般情况下,一个部位,只需要几分钟。所以临床上更加常用,几乎可以用于身体各个部位的检查。但是,它的缺点是对软组织的密度分辨率较低,对脑组织、椎间盘等部位观察不够仔细,诊断效能低;而且CT有辐射,不适合反复多次检查。

然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核磁共振,我们常称为MRI,这是他的英文缩写。它是利用磁场对人体进行检查,优点是几乎没有辐射,而且软组织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度和准确度更好,特别是对脑部、肌肉、韧带、肌腱、椎间盘等疾病显示的更加清楚,诊断的效能更高。缺点就是检查时间长、费用高,不适合常规检查和急诊检查,且患者身上如果存在金属,不适合做核磁共振检查。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肺部病变,还是建议做CT检查,而不是核磁共振。

上面是张大夫想到的,可能不如放射科的朋友讲的更加透彻,但也是我的一些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之瀛大夫


CT、MRI作为目前普遍存在的常规检查,各有其无法替代的优势。

1. 时间成本上

做一个普通的CT平扫,除去排队的时间,包括脱下金属拉链的衣服、摘掉项链等,整个过程就只需要不到5分钟。

磁共振一个序列就需要3~5分钟,完整做下来甚至需要20多分钟,所以不适合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而且排队就需要很久,一般都是采取预约制的。



我曾打听过,在比较大的三甲医院,光是排号并能做上,就得等一个星期。 当然,这些情况不包括住院的患者。

2.价格定位上

局部的CT,比如胸部平扫,价格在300左右,增强、三维的话需要额外➕200左右。增强是在体内打入造影剂,观看体内是否有异常强化,来判断其良恶性;三维则是在骨折时常用,选择各个角度观察,比普通平扫更易确定骨折的类型,如撕脱骨折、不稳定性骨折等。

MRI在做局部平扫时,价格基本700起步,随着加扫序列增多而加价。有的甚至达到2000多元。

3.成像特点不同

CT检查部位广泛,从头到脚皆可行,主要针对骨骼、含气脏器(肺等)。MRI是无法呈现出左肺这种含气囊腔的。

MRI检查则主要针对软组织、神经等。比如在一次外伤中,不光要CT观看是否存在骨折,还要MRI看周围韧带、神经、肌肉的损伤情况。 两者综合起来才可以全面了解病情。



4.辐射情况

CT主要依靠射线来进行成像,虽然剂量并不大,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应避免频繁检查。当然,日常体检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MRI主要依靠的是磁场,对人体基本无害。但不可对有心脏起搏器、手术植入金属等的患者检查。

但部分金属无碍,我做过一次肩关节的手术,打入了钛钉,经询问并亲自尝试,可以进行正常的MRI检查。对于自己的情况,一定要和技师做确认,不可隐瞒自身的特设情况!

总结

做什么检查,最好听从大夫的介绍,搜索引擎是普遍情况,具体到个体则需要随机应变。互相配合才能高效治病。


研究僧之旅


核磁共振和CT检查是不一样的,虽然使用的技术不同,不过这两种方式都是用来检查身体的。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运用物理方式而形成的,主要是将身体放入磁场中,利用磁场共振的原理,从而将身体结构清晰的反映出来。然而CT检查是通过X射线照射身体部,从而形成影像的技术。

核磁共振和CT检查的区别有以下几种:

1.检查出的影响清晰度区别。CT检查能够较清晰的将身体结构呈现出来,但是核磁共振有更加清晰的影像,核磁共振能够多方位多面的成像,能够更加清晰地将局部病症情况呈现。

2.检查所需的时间不同,CT检查能够迅速的成像,对于一些紧急情况,使用CT检查会更好,而对于核磁共振来说,所需的时间较多。

3.对患者身体有无影响,CT检查使用的是X射线,对身体会有一定的辐射。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是不可以做过多CT检查的,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一年最多1-2次就可以了。然而核磁共振是安全的,对身体没有辐射,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而核磁由于是磁场成像,所以对人体影响并不是很大。

4.适用的情况不同,CT适用于绝大多数情况,但是对于骨骼和关节来说,CT不适合一些比较微小的病症或者软骨、半月板以及软组织结构问题的检查。这是由于CT检查的成像特点,会导致一些组织无法区别清楚,然而核磁共振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这些结构。

5.注意事项不同,对于CT检查来说,一些血液病、骨髓有问题、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是要尽量减少CT检查的,因为射线对这些疾病都有不良影响。对于核磁共振来说,体内有金属物品的不能够做,比如固定钢板、钢钉以及心脏起搏器等。


骨科王健医生


核磁共振和CT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的扫描成像原理不同,由此导致它们在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成像上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核磁共振的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图像重建的一种成像技术。

它的优点是被认为无辐射,有非常多的成像序列方式可以针对性地得到我们想要看的结果,对脑,神经,软组织,肿瘤组织,液体的鉴别等等具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在很早期就能辨别梗死,在血管的后期处理成像上利用血管流空效应,可以不用打造影剂,而且重建时不受骨质的影响,它在扫描空间上比如矢状位和冠状位等较CT有优势。

核磁共振的缺点是扫描时间长,对气体,骨组织成像效果差,对于会动的比如心脏和肠道无法成像或伪影大,扫描时噪音大,扫描机器相对封闭,病人易出现幽闭感,另外身上有些金属的情况不能进行扫描,还有一些装有起搏器的也不能扫描,危重病人的监护和生命维持设备不能带入。



(上图是一张矢状位的头颅核磁共振成像)

CT是通过X线来成像的,相对核磁共振,它的优点是扫描快,对可能有运动伪影的器官也能扫描,比如肠道甚至心脏,对超早期出血的诊断较核磁共振有它的优势,对于外伤病人或危重病人有优势,对骨性物质,气体的对比好,可以扫描肺脏,可以扫描有起搏器以及需要监护设备的患者,缺点是有辐射,成像方式远不如核磁共振丰富。



(上图是一张腹部的CT成像)


神外DuangDuang


大家好,我是影像医生-猛虎君。很高兴可以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去医院就诊会做许多得影像学检查,有的会做核磁有得会做CT,但是许多人不知道核磁和CT得区别。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核磁共振和CT的区别。

首先,核磁和CT再本质上不一样。核磁共振是利用磁场让身体里得H(氢)核重新排列,从而形成影像图像。 我们的磁共振之所以能够成像,是因为我们身体里大部分都是水,而水里最多的就是氢核。还有一点要说明,核磁共振的“核”,并不是“核辐射”的核,所以大家也不要担心磁共振有辐射。

CT是利用X 线对人体不同组织的衰减程度不同来成像的。我们都知道X线有一定的辐射,所以有很多人,比如孕妇,孩子都慎做此项检查。

怎样选择检查?

我们到底是选择什么样的检查?是磁共振还是CT?

总的来说,CT不能代替磁共振,磁共振也不能代替CT,他们两个是相辅相成的。CT的优势是检查迅速,对于外伤,急性脑血管疾病,骨折的病人有明显的优势。而磁共振对神经系统疾病,软组织疾病,关节疾病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我们去医院要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检查,不能一味的相信一种检查。


影像医生猛虎君


磁共振和CT是每个医院影像科的主角,给临床医生诊断疾病提供巨大的帮助。CT和磁共振在临床使用中各有优势。二者的区别如下。

1.成像原理不同 CT通过球管发射X射线穿透人体,机器可将穿透人体的X射线进行收集,并进行转化,形成图像信息。核磁共振为无线电射频发生器发出射频脉冲,使人体进入其磁场时,将人体内的不同成分形成的不同反应进行收集,形成图像;

2.电离辐射不同 CT有一定的辐射,不同的部位辐射不同,平扫、增强、CTA辐射各不相同。而核磁共振没有电离辐射。

3.成像时间不同 如今64排及128排CT成像速度极快,即便是头颈胸及全腹部CT一起增强扫描,也仅需要数分钟。而磁共振成像速度慢,1.5T的MRI做一个部位的成像至少得10-20分钟,包括摆位,如果做一个增强MRI,还需要注射造影剂,花费时间更多,因此MRI每天做的病人非常有限。

4.不同的组织分辨率不同 磁共振软组织分辨率高于CT,但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CT适合做一些骨组织和胸部方面相关的疾病检查。如:骨外伤、颈椎腰椎疾病、结石、胸部检查。另外,对于冠心病的检查需要用CTA可检查冠状动脉。而磁共振对颅脑、脊椎和脊髓病的显示优于CT。磁共振成像由于具有多于CT数倍的成像参数和高度的软组织分辨率,其对软组织的对比度明显高于CT,它可不用血管造影剂,即显示血管的结构,故对血管、肿块、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间的相互鉴别,有其独到之处。

5.价格不同 相比较磁共振,CT相对便宜,磁共振机器贵,成像慢,做同样部位的话,磁共振较贵。

6.部分人群不能做磁共振 除了孕妇之外,CT任何人都可以做,而磁共振机器相当于一个巨大的磁铁,因此有心脏起搏器、体内有钢板或者其他金属材质异物的患者均不能行MRI检查。

CT和核磁共振各有各的特点,就患者来说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一味追求最贵的检查。比如一个半身不遂的患者来急诊就诊,由于病情较急,肯定是先做CT,排除脑出血可能,如果无脑出血,可以进行CTA检查明确脑梗塞部位和范围,进行及时溶栓处理。如果有溶栓禁忌症者,可以不做CTA,保守治疗前提下择期行磁共振检查。如果是颅脑肿瘤、脊髓病变、关节肌肉病变,首选磁共振检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